查看原文
其他

英菲迅资产 2018-05-31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4月24日,由北京移动金融产业联盟与移动支付网举办的2018第二届移动金融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严“政”以待,共建移动金融新生态》为主题,从政策趋势、金融科技创新、金融大数据、交通支付等四个方面,深度探讨移动金融产业发展。24日上午的会议由北京移动金融产业联盟秘书长班廷伦主持。


▲北京移动金融产业联盟秘书长班廷伦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副总经理潘润红进行了大会致辞,目前,中国移动支付高速发展并且领先于全球,这推动了移动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移动金融创新。与此同时,移动金融的创新离不开政策的监管,需要凝聚各方力量,走开放合作、安全可控的道路。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上强调,要加快金融业开放的步伐。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金融改革工作的推进,移动金融产业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而在强监管之下,产业创新也将呈现新的态势。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副总经理潘润红


移动金融产业的融合新生态


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霍炜以《新时代促进密码与金融融合发展》为话题,围绕目前密码与金融业深度融合问题,畅谈了三个方面的体会与认识:


▲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霍炜


首先,深度融合是必然要求。数据就是财富,安全才有价值;融合就是机遇,信任才有基础。一方面,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金融一直承载着价值,密码一直保护着信息,安全的密码算法是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金融与网络安全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其次,深度融合有坚实基础。目前,产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密码基础支撑能力,积累了金融领域密码应用的成熟经验。此外,目前国内也具备了完备的法规政策体系,是密码与金融行业融合的坚实基础。


其三,深度融合需共同努力。尽管金融领域先试先行,在密码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新时代金融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密码应用不广泛不合规、高质量密码供给不足等问题,密码应用推进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共同合作,努力推广产业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中心数据信息服务部副主任吴晓光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移动金融产业的创新“融合”——《大数据战略与移动金融的融合发展》,近两年,国家对大数据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监管强度也逐渐加强,在2015年国务院就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在十三五规划中,也重度提及国家大数据战略,2017年,多个发改委大数据发展壮大工程落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中心数据信息服务部副主任吴晓光


而说到大数据战略与移动金融的融合,吴晓光认为大数据主要聚焦在后台,而移动金融呈现于前端,在精准营销、大数据征信、风险防控、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等各个方面,大数据与移动金融的融合都非常具有前景。


监管之下,产业迎来新改变


在2017年,央行发布了《条码支付规范》(296号文),这将对以条码支付技术为主的中国移动支付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更加细化的监管措施也随之推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技术与标准部主任于沛就进行了《支付技术产品检测认证工作情况介绍》。协会正在组织制定条码支付移动客户端软件和受理终端的技术检测规范,在相关规范制定完成之后,将完善条码支付的监管体系。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技术与标准部主任于沛


作为政策的遵守者,中国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王怡就介绍了农行如何使用金融科技快速响应监管升级。


▲中国农业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副总经理王怡


王怡认为,目前商业银行面对金融监管存在四大挑战。一是处理能力,金融数据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金融数据处理能力超出了传统监管手段的处理能力;二是监管时效,监管数据供给数据范围越来越广、实效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监管要求从事后向事中转变;三是合规成本,监管趋严,监管政策密集推出,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解读和执行新规;四是合规创新,金融科技公司浸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商业银行需在合规下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应对市场竞争。


新的规范即将带来,监管之下新的挑战也将到来,各方都在严阵以待,但创新永不止步。


各方产业创新勇往直前


谈及创新,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移动金融创新的排头兵——中国银联。中国银联云闪付事业部副总经理蒋海俭就以《云闪付金融创新服务大众》为主题,全面介绍了中国银联的产品形态。在移动支付领域就有云闪付APP、银联二维码支付、银联手机闪付三大云闪付产品。


▲中国银联云闪付事业部副总经理蒋海俭


对于产业所关心的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发展情况,据蒋海俭透露,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已经在174家APP上上线,其中银行类APP为134家,非银行类APP为40家;193 家收单机构已经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其中141 家银行,52 家非银机构;共450万+商户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在各个方面,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都发展良好。


银联手机闪付产品业务方面,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累计138家银行接入手机闪付产品业务,其中有借记卡113家,贷记卡85家;线下非接POS终端数量持续增长,月活跃终端超1000万台,累计发卡4700余万张,月均活卡700万+。


在秉持开放的原则之下,银联在不触动各方利益的前提之下,创新业务发展迅速。


说到中国的金融创新,绕不开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网联的成立彰显了中国市场化金融监管的创新能力,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强群力就以《格局的破与立,解读网联的现状与发展》为主题,解析了网联的发展情况。截至2018年4月22日,网联平台已接入344家商业银行和109家支付机构,并正在加紧推进剩余110余家商业银行、6家支付机构的接入工作,可覆盖超过95%以上的银行账户、99%以上的支付账户,将全面覆盖直连模式下的银行和机构渠道。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强群力


另外,自2017年6月30日正式启动切量至今,网联平台累计完成资金交易转接清算120.53亿笔,成功交易金额超过3.28万亿元;目前网联平台单日交易总笔数峰值超过1亿笔,每日交易笔数稳定在7000万笔以上。


网联的成立是央行对金融产业合规化监管的决心的体现,也是中国监管探索市场“共建、共有、共享”创新模式的先行代表。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证件技术事业部主任、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小波以《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两点问题的思考》,呈现了中国身份认证的创新能力。据郭小波介绍无论是所谓的“微信身份证”还是支付宝的“网证”, 都是由中央网信办立项、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支持、公安部组织实施、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承建的“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提供可信身份认证的。在大会中,郭小波对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提出了两点问题的思考:一是对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两点问题的思考,二是从隐私安全看网上人体生物特征应用。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证件技术事业部主任、网络可信身份认证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小波


此外,郭小波还透露,2018年,“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将面向全面投入运行,为各行各业提供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服务。



MORE延伸阅读

◐◑中国该如何发展数字经济?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中兴事件倒逼中国“补芯”

◐◑联想集团面临沦落为全球最差科技股的危险,联想到底怎么了?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