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英菲迅资产 2018-05-31

金融业对外开放再进一步


据了解,近期已有一些外资金融机构表达了在华新设机构或增持股权的意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在19日召开的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将根据既定的开放方案做好政策和准入辅导,推动一批对外开放举措适时落地。

近年来,金融市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开通实施,资本项目下的开放稳步有序推进,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不断扩容,人民币跻身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金融大国。

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走进来”,共同发掘和分享中国经济的活力。

对外开放后,外资金融机构数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共有外资银行业营业性机构209家,外资银行总资产3.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6%;共有外资保险业营业性机构71家,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3%。不过,总体来看,外资机构在我国的市场占比并不高。

在19日召开的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利益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阶段,改革步入攻坚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引入“活水”,也要过滤“污水”,引入的外资机构必须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充足的资本实力。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至加入WTO前,银行业和保险业开放主要是在特定地域和部分业务领域以试点的方式进行,外资银行最初仅能在限定地域经营对外资企业及境外居民的外汇业务。到了1994年开放地域逐渐扩展到全国,1996年后逐渐在上海等地放开人民币业务试点。

陈文辉同时强调,对外开放并不等同于一放了之、不是毫无管理的敞开大门,而是以配套机制和制度建设来取代数量性的限制。其中,要把握三大原则。

一是要把握扩大开放和防范风险平衡的原则,完善监管规章及配套制度建设。据陈文辉介绍,银保监会正在进一步修订完善《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并在加紧制定出台关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保险代理人等一系列新的监管配套制度。

二是坚持稳妥有序、平等互利。对外开放不是“一刀切”,也要讲互利互惠。那些赞同开放、支持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就能从中国乃至全球金融开放的成果中受益,那些惧怕开放、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和地区,只看重短期的收益,长期的竞争力一定会受损。

三是补齐监管短板,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银保监会将始终坚持“监管姓监”,有效解决金融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问题,逐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坚持“严”字当先、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坚持严罚重处,始终保持整治银行保险乱象的高压态势,扎紧制度笼子,防止野蛮增长,为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据了解,近期已有一些外资金融机构表达了在华新设机构或增持股权的意向。陈文辉表示,将根据既定的开放方案做好政策和准入辅导,推动一批对外开放举措适时落地。

全球经济体系的变革,取决于如何在技术提升效率与冲击造成不稳定性之间进行权衡取舍。陆磊认为有三个变革的基本方向。一是新的金融行业标准的一致性首当其冲,资管新规就是一种尝试,试图成为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和保险子公司从事同类业务的基础性行业标准。第二,行为监管工具箱的创新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略。我们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息的准确性及其滥用,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技术演变方向在于,要以更权威的数据库及时校正对冲虚假信息,因此要统筹建设金融业综合统计和金融业基础设施,建立双峰监管模式,同时健全具有信息劣势或被误导的事中消费者保护和追索机制。第三,越是技术进步,越需要最后的流动性供给方,即中央银行。2008年以后全球中央银行普遍把稳定金融市场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作为新增目标,在新技术时代的金融市场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需要重新界定。

在金融业对外开放上,要注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和创新源自开放。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中,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引进来、走出去那么简单。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投资和金融服务的稳定发展,内资金融业态迅速成长、流动性充裕、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球性金融稳定,并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才是我们对外开放的重要命题。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态度一以贯之,并有其既定的步骤,是中国基于现实经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多年来,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开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获得了空前发展。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金融业能够在短期内取得长足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对外开放来推动改革。曾刚表示,从过往经验来看,通过对外开放、引入竞争,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整个金融行业的进步与繁荣。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后,国内金融机构通过学习先进管理方法,不断改善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金融市场结构得到优化,产品得到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越开放的领域,越有竞争力;越不开放的领域,越容易落后,而且还可能不断积累风险。金融业开放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开放,扩大对外开放既可以让全世界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中国金融机构也将迎来全球布局和经营的新机遇。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股票市场的股份仅为1.15 %,在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的股份只占2.4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今年四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来,中国推出了一系列金融领域开放举措。具体包括: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年会期间透露,将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银保监会随后发布有关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和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的两份通知;进入五月,英资跨境收款企业“世界第一公司”和益博睿公司相继向中国央行提出在华开展业务申请。中外舆论认为,中国金融业开放的脚步“渐行渐快”。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认为,新一轮开放的力度前所未有。“第一个,市场准入:把市场打开,所有权设置的地方,商业银行发行新设置、证券公司等开始放宽。第二个,业务放宽:这是一个全面的业务,鼓励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济、消费金融等全面的业务放开,这是以前都没有开放的,而且把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全部放开,业务放开、准入所有权放开,我觉得这个很重要。第三,金融的基础设施:信用清算、评级以及征信等的基础服务业放开,使得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度、竞争的公平性大大加强。”

不过,不少人也有顾虑:金融业扩大开放或将对国内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对此,朱民认为,国内外资源优势不同,开放的核心在于打造“国际化”的中国金融市场。“国内金融机构有客户、网络、资源、当地支持的优势;国际机构有资本、风险管理、产品等的优势。这两个不同优势的力量来竞争和冲击,就比谁走得快。国内市场如何在风险管理、效率、产品等方面赶上国际机构,国际机构怎么扩大国内的市场、达到最好的网络、获得优秀的客户,这就是一个时间的竞争、产品质量和客户网络的竞争。这个竞争会非常精彩,由此改变中国的金融市场格局。”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承办单位的前身曾是中国金融系统第一所专门培养金融高层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论坛因此吸引了多位中外权威甚至堪称“核心”的专业人士参加。为期两天的论坛以“新时代金融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为主题,共设置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防范、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等七大主题论坛,期间还发布颇具影响力的《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8》,就中国与世界金融形势进行分析及预测。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