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安徽4人当选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8人获提名奖!

2017-11-10 安徽发布

点击上方蓝字“安徽发布”关注我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学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在道德建设实践中,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品德高尚、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作用大的先进人物,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树立了道德标杆。


11月9日,中国文明网向社会公布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名单。安徽4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8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简介

 

 

陈贤、曹旭夫妇 陈贤,女,汉族,1972年8月生,滁州市定远县人,安徽天定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徽省首位援藏女律师。曹旭,男,汉族,1971年9月生,滁州市定远县人,安徽天定律师事务所律师。

  

2014年,陈贤报名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成为安徽省首位援藏女律师。三年多来,陈贤先后辗转西藏、内蒙古、新疆等祖国边疆条件最艰苦的地区,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一位少数民族同胞的心中。在陈贤的感召下,丈夫曹旭义无返顾地追随妻子的脚步,成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全国唯一“夫妻志愿者”。

  

2014年7月,陈贤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成为安徽首位援藏女律师。三年来,她的足迹遍布西藏、内蒙古、新疆,受理办结法律援助案件200余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开展法治宣传、法治讲座220多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300多人次。2015年,曹旭加入到“1+1”志愿援助律师行列,与妻子一起来到内蒙古,一年后又双双奔赴新疆。他们开展普法宣传、帮助农民工讨薪、维护困难群众合法利益,让公平正义根植于更多人心中。近日,陈贤第四次申请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

  

陈贤、曹旭先后获得“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行动优秀律师、“CCTV2016年度法治人物”和安徽省“最美人物”等荣誉称号。2016年,陈贤、曹旭分别当选“中国好人”。


 

 罗腊英 女,汉族,1976年11月生,生前系安徽省青阳县杜村乡上峰村村民。

  

2014年4月5日凌晨1点左右,在浙江金华市浦江县打工的罗腊英,所租住的民房意外失火,她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后,立即楼上楼下逐户敲门呼喊,邻居全部安全逃生,而她自己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被授予第十三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是获此殊荣七人中唯一的女英雄。

  

2014年初,罗腊英赴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打工。4月5日凌晨1点,她所居住的仙华街道戴宅村的出租房意外失火。罗腊英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她没有第一时间从楼梯跑下去逃生,而是,大声呼喊“快起来!着火了!”,一边喊一边跑向隔壁,挨个拍门,叫醒毫不知情的人。邻居肖康荣一家被叫醒,急忙向外跑。看到罗腊英向三楼爬,肖康荣说:“小罗,你赶快走,太危险了!”罗腊英说:“你们快走,我去喊房东。”时间一分一秒飞逝,火情越来越猛。罗腊英在与时间赛跑,与狰狞的死神赛跑。她冒着浓烟与火焰,扶着被火烤得发烫的墙壁,艰难地摸索着爬向三楼。火势凶猛,过道已被大火封锁。

  

肖康荣一家5口得救了,房东也从四楼阳台安全撤离,而罗腊英却因救人错过了最佳逃生时机,被无情的大火烧伤,最后因体力不支倒下了……当闻讯赶来的群众找到罗腊英时,她已奄奄一息。罗腊英因全身烧伤面积达97%,于当天凌晨转到金华医院,5日下午又转到浙医二院重症监护室。虽经医生全力施救,但因伤势太重,罗腊英同志于4月9日下午与世长辞,年仅38岁。

  

罗腊英幼年丧父,育有两女,为了改善家庭生活,盖个新房子,勤劳朴实的她,她只身赴浙江打工。在打工期间,她每天起得最早,把租住民房的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在一起打工的兄弟姐妹遇到困难,都会全力相帮。

  

罗腊英去世后,皖浙两地党和政府十分牵挂,多次上门看望慰问,帮助她的亲人从悲痛中走出来。社会上纷纷伸出援手,捐资帮助她家盖起了新房子。

  

2016年11月,荣获第十三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是获此殊荣七人中唯一的女英雄;2014年先后入选“安徽好人”、“浙江好人”、“中国好人”,当选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省“三八”红旗手。2016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记一等功,并追授“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称号。

 

 

许启金 男,汉族,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副班长、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启金工作室”负责人,中共十九大代表。

  

作为国网系统的“大国工匠”,许启金35年如一日,坚守生产一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实现安全生产零差错;他勤于学习创新,带领团队先后研发成果54项,获得专利41项。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许启金就是这一行的专家、状元,你身上具有钉钉子的精神”。

  

许启金能吃苦、肯担责,无数次在天气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巡查线路消除故障,多次爬上70多米高的供电铁塔操作,组织完成了720多项高压带电作业,参与消除各类缺陷3000余处,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许启金爱用脑、勤动笔,边干边学,他编写的15万字《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岗位培训考核典型题库》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他以“高中文凭”走进大学课堂,作为兼职教师给大学生上课。他带领团队研发成果54项,获得专利41项,研制的“软梯作业防高坠自锁器”,填补了国内软梯作业人身高空保护的技术空白。

  

许启金重言传、作表率,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一线工人,先后带出40多个徒弟,培养出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善于创新的骨干队伍,其中国家级、省部级技术能手和人才7人。以其名字命名的“启金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许启金舍小家、顾大家,不忘初心,坚持公益,常年开展结对帮扶,资助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开展康复治疗,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成为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光明驿站”的代言人。

  

许启金2014年4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劳模宣传报道的重大典型。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听取作为唯一劳模代表的许启金发言后,给予高度肯定,“许启金同志是2014年中宣部五一期间全国重大宣传典型……干一行爱一行,许启金同志就是树立了这样的一个榜样……许启金就是这一行的专家、状元,你身上具有钉钉子的精神”。

  

许启金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道德模范、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2016年11月,许启金当选中共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2017年1月,许启金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国网工匠”。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事迹简介

 

 

高思杰 男,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阜阳广播电视台外宣科科长,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代表。

  

从事新闻工作20年来,高思杰以一位新闻人的博大情怀,将对故乡土地的情、对父老乡亲的爱,化作一组组精彩的镜头、一行行滚烫的文字,坚持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多次向孤寡老人、艾滋孤儿、贫困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捐助。在不幸痛失爱女之时,他无偿捐献女儿器官,后又在志愿捐献器官登记表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让大爱在奉献中传递。

  

高思杰出生于阜南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7年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以来,他坚持为艾滋病孤儿捐款,为白血病孩子募捐,为弃婴找寻更好出路,被他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10多年前,颍州区文峰办事处马姓居民的女儿、儿子相继患上罕见的肝病,在妻子尝试割肝救子之后,儿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家中也从此债台高筑。得知情况后,高思杰在联系社会救助的同时第一时间动员多家媒体集中报道,想办法帮助马姓一家人渡过了难关。2009年高思杰被安徽省文明委授予“首届安徽省道德模范”,领奖后,他在第一时间将5000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阜阳特教学校,彼时他母亲被查出患有三期直肠癌,正等钱做手术,高思杰说母亲的事儿还有办法,但那些可怜的孩子不能不帮,这笔钱多少为他们做些事情。2014年12月,脑干肿瘤、丘脑肿瘤等字样先后出现在女儿高雨桐的病历上,在辗转上海、北京四处求医无法救治时,他强忍悲痛和爱人商量决定后,于2015年2月无偿捐献女儿的肾脏、肝脏、眼角膜,成功救治了四名重症患者。2015年4月,他来到阜阳市红十字会,在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上签下自己名字,用无声大爱点亮他人的生命之灯。高思杰帮助他人从不犹豫,干起工作风风火火,每年发稿600多篇,其中,在中央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发稿200多篇,先后有72件电视新闻作品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创出让电视同行们叹服的成绩。由于长期的奔波劳累,高思杰患上了双腿严重静脉曲张、慢性胃炎、心绞痛等劳损伤病,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工作。成名之后,不少外地媒体开出高额薪资、优越条件,希望可以聘用他,都被一一拒绝了,他希望把更多的光和热奉献给深爱的家乡土地和父老乡亲。

  

高思杰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

 

 

周凤珍 女,汉族,1961年4月出生,安徽省淮北市环卫处环卫工人。

  

她是一位城市美容师,也是一位“献血女状元”,35年来,共献血160次,其中捐献血小板148次,计296个治疗单位,献全血12次,献血量计4170ml,连续4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不管半夜,无论雨雪,随叫随到,参与50多次急救病人献血,成为淮北市O型血的应急小血库。

  

追溯周凤珍的“献血史”,还得回到1983年的一天。当时,周凤珍前往医院去看望一位亲戚,恰好看到医生准备对一名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急救。这名患者由于失血过多,需要紧急进行输血,但血库的血量不够。在紧要关头,医生焦急的发动患者的家人朋友进行输血。怀着一颗朴素的助人之心,周凤珍找到了医生,主动捋起了袖子……那次献血后,周凤珍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血型是O型,是“万能血”。由于周凤珍的帮助,患者及时得到了救助,事后,患者家属感激涕零,非要给周凤珍报酬,都被周凤珍婉拒。

  

2013年秋天凌晨2时许,一名产妇大出血,情况十分紧急,血站工作人员接到医院的求助后立即给周凤珍打电话。正在睡觉的周凤珍二话不说,赶紧打车赶到血站献血。及时得到输血后,产妇和孩子都保住了命。2015年的3月,一天中午正在家炒菜的周凤珍接到血站电话:一名18岁的白血病患者急需输血。放下手中的炒锅、关上煤气,她下楼打车来到血站,由于输血及时,白血病人顺利度过了难关……

  

参与献血的次数多了,周凤珍对献血的安全性有了较多了解,不仅没有被家人说服,更转而做起了家人的思想工作,隔三差五的普及献血知识。1998年,在周凤珍的感召下,她的丈夫也被“带”进了无偿献血队伍,到目前已经献血多达12000毫升。

  

身边一起工作的姐妹,周边生活小区的邻居,也都成为了周凤珍的“战友”。从2000年开始,在周凤珍的宣传带动下,已经有50余名环卫工加入了应急献血志愿服务队,开展应急献血200余次,累计献血量已达10余万毫升。

  

连续4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0年当选“中国好人”,2013年,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

 

 

崔万志 男,汉族,1976年3月生,合肥浩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崔万志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身残志坚的他,始终将诚信作为矢志不渝的信念,秉承“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徽商精神,在网络世界建立商业帝国,让中国旗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驰名中外的“网红”。

  

崔万志虽天生残疾,说话困难、语言不畅、行动不便,但他凭着惊人的毅力考上新疆石河子大学。在创业的道路上,他从摆地摊、开书店起步,到加入淘宝开网店。2011年底,崔万志的网店交易高达一百万次,升到“金冠”级别,被淘宝网评为2011年度“全球网商30强”。

  

2013年,崔万志调整方向,主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旗袍。“很多人在说,中国受到西方流行文化的影响,一些‘根’的东西正在丢掉。”于是,门外汉崔万志带着员工四处拜师学艺,从选料到裁剪到刺绣,甚至一粒小小的盘扣,他都力求工艺上精益求精。以真丝旗袍刺绣来说,人工绣制成本是机绣的20倍以上,虽然在柔软度、立体感上有差别,但普通消费者难以分别。曾有人建议他改用机绣节省成本,但崔万志果断地否决了。正是对诚信经营的坚守,崔万志店铺曾创下一分钟销售4000件旗袍记录。如今,他经营的旗袍品牌拥有近50家实体店,淘宝网上有数百家网商在卖他的产品。在谈起最初的梦想时,崔万志显得自信:“我的梦想正一步步实现。现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有销售代理点,2015年,我们在国外的销售额近5000万。”崔万志说:“做旗袍不仅是在做服装本身,更是在坚守一种文化。中国旗袍在海外很受欢迎。”

  

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崔万志也不忘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他与媒体合作开启“我要开网店”互动活动,在公司本部安置了数十名残疾人就业,建立蝶恋商学院指导残疾人士开网店,携手石河子大学建立“崔万志励志奖学金”。崔万志还积极响应“共享经济”的号召,与羚羊早安合作打造“半职”分享平台,数百名残疾人通过这一平台和崔万志一起创业。在扶贫帮困的路上,他让更多的残疾人走上了自强自立的道路。

  

2012年被第九届网商大会组委会授予“全球十佳网商”称号;2015年,被中国政府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评为“双创之星”;2016年,在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中国创业榜样”大型公益活动中获得“中国创业榜样”称号;2011年,被评为安徽“年度新闻人物”;2014年获安徽省商务厅颁发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称号;2015年,入选“安徽好人”。

 

 

李济仁 男,汉族,193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黄山市歙县人,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终身教授。

  

他誓卫医道,是“张一帖”内科第十四代传人,发扬舍医送药的传统;潜研医术,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首届国医大师;诚信行医,力求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疗程治愈病人;注教授业,带世医传人博士团队,创家庭三代仁心好家庭,演绎现代杏林佳话。

  

从乡野郎中成长为一代名医,李济仁初心不改,执着于中医事业的发展。1949年开始,李济仁在歙县开业行医,由于医术高明,名气逐渐传播开来。他不仅在医术上继承已有460余年历史的“张一帖”,多年来更是将“张一帖”舍医送药的传统延续传承。接过重任的李济仁在继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张一帖”心法的同时,结合西医的研究成果,为中医内、妇科病创造了多个效方验方。他提出“痹痿统一论”等系列学说,制定“辨治顽痹四法”,注重融汇新安医学学术思想以及《内经》理论与诊治方法,从临床实践中加以体悟。同时,还原668位新安医家和400余部新安医籍的原貌,传承发展新安医学。

  

李济仁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等顽疾治疗,主持“新安医家治疗急危难重病症经验的研究”、“新安名医考证研究”等多项课题,独著和主编《济仁医录》、《痹证通论》、《痿病通论》等学术专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并参编《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等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安医学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关键代表人物。

  

李济仁始终秉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的家规家训,他的五个子女也在中医药不同领域各有建树,成为当代中医传承家族链的典范,还培养指导了一批研究生作为“张一帖”世医传人,其中研究生22名,高级学徒2名,形成一个博士团队。

  

李济仁业医60余载,拯疾济羸,他以仁心仁术、济人济世为铭,诠释大医精诚要义;厚德中和,言传身教,成就国医世家;深耕新安医学遗产,家里每个孩子都继承自己的衣钵,都在各个领域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两代七教授,兄弟三博导,各创新解,演绎现代杏林佳话。

  

李济仁为首届国医大师、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首批“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首批全国7名《内经》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16年12月,李济仁家庭荣获首届“全国文明家庭”,2017年6月,李济仁当选“中国好人”。

 

 

彭寿 男,汉族,1960年8月生,中共党员,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玻璃协会第23届主席。

  

彭寿同志35年来一直在功能玻璃领域一线从事科研、设计和产业化工作,带领团队攻克了光伏玻璃和电子信息显示玻璃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发出世界最薄0.15毫米超薄触控玻璃和1.5毫米超薄高透光伏玻璃以及国内首片0.2毫米超薄TFT液晶玻璃,3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并肯定鼓励。

  

彭寿一直从事功能玻璃领域科研、设计和产业化工作,主持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和省部级科技计划等15项课题研究,主持制定国家标准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7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80余篇。他长期聚焦国家玻璃新材料重大战略需求,带领团队攻克了光伏玻璃和电子信息显示玻璃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发出世界最薄0.15毫米超薄触控玻璃和1.5毫米超薄高透光伏玻璃以及国内首片0.2毫米超薄TFT液晶玻璃,打破国外垄断,保障了国家光电信息产业安全,助推了我国太阳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并带领企业实现了从依靠传统建材工程技术市场到以玻璃工程为基础,稳步推进太阳能和光电显示产业链发展的快速转型,使得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5000多万元增长到160亿元,占领了80%左右的国内高端玻璃工程市场和90%左右的用中国技术设计建设的国外玻璃生产线,并将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产业基地布点在全国多个省份的十几个地市,为建材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我国浮法玻璃工程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光电玻璃工程的开拓者之一,彭寿作为劳动模范和科技工作者代表,他在2016年4月26日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汇报了“中国的玻璃产业正在由过去的追赶型进入领跑型”的发展情况,得到了习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和亲切鼓励。作为第23届国际玻璃协会主席,开创了中国人在国际玻璃协会担任主席的先河,成为亚太地区屈指可数的国际性权威组织领导人之一,彰显了中国玻璃界在全球范围的地位、影响力和融合力,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玻璃行业制定国际规则和指引发展方向的话语权。

  

在第24届国际玻璃大会上被授予“国际玻璃协会主席终身成就奖”;彭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1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和全国杰出工程师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肖霞 女,汉族,1963年10月生,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街道东正社区居民,安庆市迎江区第8届政协委员。

  

29年如一日,她悉心照料脑瘫女儿,坚强、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的磨难,善良、慈爱、坚韧、不屈,让全身2/3的肢体萎缩、只有三个手指能动弹的女儿,在键盘上敲出近百万字网络小说,成为“安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被誉为“安徽的张海迪”。

  

她是一个不幸的母亲,女儿出生10个月被确诊为脑瘫,被医生断言最多只有5年生命;她是一个神奇的母亲,用坚韧的母爱呵护折翼的天使,凭着不屈的信念,顽强抵抗死神的侵袭,成功战胜医学预言;她更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把无私的母爱化作阳光雨露,滋润着脑瘫女儿,背着她读完小学、中学、大学,创造了一次次人生奇迹。

  

伟大的母爱,赋予生命神奇力量,书写了辉煌人生。在肖霞的鼓励、支持、呵护下,轮椅上的刘璟完成了16年求学路,多次荣获省“三好学生”、省“优秀毕业生”等称号。2009年12月,获得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唯一特等奖。2014年,荣获“安徽五四青年奖章”。大学期间,独立翻译出版英文书作《公主传奇》。现在成为网络签约作家,独立撰稿人,敲出了近百万字网络小说。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刘璟的故事,人们在钦佩小姑娘自强不息、乐观向上,被她的精神感动的同时,更看到站在她身后,默默付出、始终微笑着的肖霞。她用坚强、乐观、坚韧、不屈、豁达,给残缺的女儿提供一片重获新生的沃土,给了她生生不息、向上发展的力量,为她撑起逆风飞翔、追逐梦想的天空。

  

三十年栉雨沐风,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肖霞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汗水、辛劳。她是一枝被泪水浸透的拐杖,支撑着脑瘫女儿,艰难前行,历经磨难,走进阳光,用坚韧的双臂托起折翼的天使。她把痛苦深藏心底,用执着的慈爱为孩子疗伤,教会孩子用乐观的笑脸去面对世界,带着微笑和孩子一起迎接命运的挑战。

  

慈爱、温暖的母爱光辉下,刘璟以顽强的意志创造生命奇迹,令世界为之惊叹、动容。面对命运的考验,生活的苦痛,她们报之以歌,用柔弱的身躯,演绎着亲情的力量,感动着、影响着身边的人,用平凡之举彰显了家庭的温情,用无限的爱意传播着文明的风尚,用善良的行动践行公民道德。

  

2014年,肖霞先后入选“安徽好人”、“中国好人”;2015年,当选安徽省道德模范。

 

 

师丰收 女,汉族,1965年6月生,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俞村镇桥埠村村民。

  

师丰收一家四口都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有的是,生死相依的亲情,不离不弃的爱情。师丰收、陈金海夫妇收养了出生5天被遗弃的女婴,17岁被确诊“白血病”,父母倾其所有、竭尽所能为其治病,一个江西小伙因为爱情,走进了这个家庭,共同支撑这个只有瞬间笑容的家。

  

26年前,师丰收夫妇收养了刚出生5天被遗弃的女婴,取名雪雁。2008年,雪雁17岁那年,不幸却再次降临到,她被诊断出患有“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定期向体内输血和血小板来维持生命。于是,一家人开始了和病魔的斗争,奔走在大大小小的医院里。雪雁每个月的治疗费在五千元左右,几年下来就花去五六十万元,尽管社会上发动过几次捐款,但雪雁一家仍然债台高筑。有人劝师丰收:“算了吧,为了一个抱养来的女儿,何苦呢?”,但师丰收坚定的说:“雪雁就是我的亲骨肉,只要还能动,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看病!”

  

2010年,为让雪雁接受更好的治疗,母女俩去了上海打工。母亲师丰收在一家饭店里当洗菜工,雪雁当服务员,她们就这样一边打工一边治疗,相依为命在5平米的出租屋里。就在这样的艰难时刻,在同一家饭店打工的江西小伙章伟走进了她们的生活。章伟的母亲早年去世,由奶奶一手带大,相似的经历使这对年轻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终于有一天,章伟向雪雁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可他的表白不仅遭到雪雁的拒绝,师丰收也强烈反对。但章伟一如既往地帮雪雁干活,嘘寒问暖。

  

病魔并没有停止肆虐的脚步,2010年7月13日,雪雁突然昏厥。送到医院后,医生拿着病危通知书让师丰收带着孩子回家。师丰收当场就昏了过去,医生被母女亲情感动了,最后给雪雁打了一针强心剂,说:“没救了!试试看吧”。师丰收拖着沉重的步子抱着女儿踏上返乡的路。得知消息的章伟连换洗衣服都没来得及拿,赶上了同一列火车。一路上,师丰收和章伟紧抱着雪雁一次又一次地呼唤,奇迹发生了!雪雁醒了!她用虚弱声音叫了一声“妈妈……”师丰收顿时泪如雨下。

  

尽管医生断言,雪雁挨不过三个月,但三年过去了,父母的关爱、章伟的呵护,爱和希望让雪雁顽强地活了下来。2014年历经磨难的章伟和雪雁领取了结婚证。原本打算拍摄一张结婚照,摄影师在了解到雪雁一家的故事后,免费为他们拍摄了126张婚纱照,还将他们的故事发到了网上。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爱心行动中来,捐款的、免费摄像的、掌厨的、装修婚房的……为他们举办一场难忘的特殊婚礼。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依然在苦苦等待女儿雪雁的配型通知,他们的亲情故事还在继续……

  

2015年这个特殊家庭当选“全国最美家庭”,师丰收当选“中国好人”、“安徽好人”。

 

 

胡振球 男,汉族,1985年1月生,中共党员,安徽宿州人,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10年间,胡振球从一个不懂技术的打工者,成长为技术强人、创新能手,从普通一线装配工成长为技改专家、车间主任,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获发明专利7项。他改进的“吸尘车整车预装工装”,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500余万元。

  

2007年,胡振球从安徽来到上海打拼,进入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刚进单位,他就暗下决心“做工人,就要做个好工人”。当时,他对于“好工人”的定义是朴素的,踏踏实实干活,不偷懒、不懈怠。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企业不少员工是硕士生、博士生,常常能想出很多新点子,给单位创造效益,给他内心带来不小的落差。“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胡振球也萌发了研发的念头,觉得能实现岗位创新才真正配得上“好”这个字,决心成长为有过硬专业能力的专家。

  

胡振球从零学起,缠着有经验的老师傅给他讲图纸,一遍不行,两遍、三遍……为了能更安心学习,他干脆搬到职工集体宿舍,下班后就往单位职工书屋里钻。从钣金工、钳工、车工到打磨工,短短几个月,他便掌握了车间几乎所有工种的操作技巧。

  

胡振球说:“工匠精神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别人做不到的,我们要做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们要做得更好。”几年来,他的发明成果逐渐从最初的小变化,变成各类专利和效益,完成技术革新50多项、技术攻关10多项、发明等各种专利14项,为企业创造直接效益2500多万元。为提高生产效率,他提出“整车预装工装”,突破操作难关,使整车装配合格率达98%以上,平均一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60多万元。他首创卸料抑尘装置技术,有效解决专用清扫车倒灰扬尘问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发明的“清扫车边吸尘口自动避让装置”获得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他和团队与时俱进,运用“互联网+”理念,将推广环卫专用车与打造智能化管理模式相结合,运用质量监控系统,让智慧环卫从理论走向实践。

  

胡振球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往期精彩回顾

高精尖!我省第一批、第二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名单公布!

办好惠民工程,落实政府责任!近年来我省法律援助工作都做了哪些?

最全安徽重要湿地名录!个个都美到窒息,快来看看你去过吗?

十九大精神省委宣讲团成立 15位成员名单公布

我省推进城乡规划改革试点,明确了13项任务!




来源 / 安徽文明网

编辑 / 夏雨晴

主办单位 / 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安徽省互联网信息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