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安徽国家级开发区”系列新闻发布会(六)

安徽发布 2020-09-04




6月4日上午,“走进安徽国家级开发区”系列新闻发布会暨集中采访活动第六站走进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及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柯万忠,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赵革锋到会,分别介绍园区创新发展、项目推进及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发布会主要内容

↓↓↓


新闻发布会现场

NEWS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玉才  摄)

发布人: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柯万忠(刘玉才  摄)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赵革锋(刘玉才  摄)


主持人: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武潇(刘玉才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玉才  摄)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

聚焦新定位  担当新使命 奋力打造滨江产业新城


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于2010年6月设立;2012年2月,集中区管理体制由“省市共建、以省为主”调整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对集中区实行“省支持、市管理”体制,将集中区更名为“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到今年6月正好成立10周年。


集中区总规划面积199.43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56.5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已完成“七通一平”,具备承接各类项目快速落户、建设、投产需要),南至沿江高速、东至青通河,北临长江,西接贵池区高新区。


集中区成立10年来,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实干,建设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近两年来,我们在前期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以“项目为核心”,树立“项目是园区生命”的理念,通过不断优化招商政策、抬高招商门槛,强化招商考核、优化营商服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有力促进了项目提质提效、经济快速发展。2017年-2019年,工业产值由10亿元增长到50亿元,工业税收由1984万元增长到6200万元,规上工业企业数由21家增加到40家。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财政收入增长13.7%。2019年,集中区招商引资考核位居池州市第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四送一服”考评均获得了优秀等次。


今年春节以来,我们立足集中区实际,坚持统筹思维,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六保”“六稳”,突出以“稳预期”为目标,以“保市场主体”为抓手,着力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金融服务、政策落实等工作,有力确保了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为实现主要指标半年“双过半”、全年夺胜利奠定了基础。据统计,1-5月份,集中区预计实现固投同比增长15.8%;财政收入完成1.31亿元,同比增长16.6%;新增规模企业数13户,规上工业达48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新引进项目39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26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41亿元,分别超时序进度1.6406个百分点


从目前来看,集中区已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在“从有到优”转变。按照已落户的260个工业项目保守测算,未来3-5年规模工业产值、工业投资、企业税收等主要指标将保持年均50%以上增幅。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呈高速增长态势(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家,同时已引进北京文香录播、中建材飞渡科技军民融合新材料、九池智能锁具、隆科兴紫外线修复材料、锂电池新材料等10多个技术含量高、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团队)。特别是现有的35个铝基项目全部达产后基本形成产业链、可实现年产铝材100万吨、年产值250亿元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工业铝基材料生产基地;43个现代织造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0亿元,加上总投资90亿元的古纤道项目建成后,可形成现代纺织全产业链,实现年销售收入460亿元、利税35亿元


也正是有了项目基础、产业基础,今年初,我们对这些项目进行了梳理、产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育构建“2+3+N”产业体系【“2”即建设两基地:一是建设“铝棒(锭)、挤压、轧制、压铸、锻造、精工”于一体的铝基材料全产业链基地;二是建设“纺丝、织造、染整、高端面料”于一体的现代纺织全产业链基地。“3”即培育三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一是培育以飞渡、融优、隆科兴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集群;二是培育以得奇金属表面处理中心为依托,以九池智能锁具、宇诚汽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集群;三是培育以文香录播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企业集群。“N”即投资产出超5亿元的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铝基、纺织能基本形成一个闭环,附加值大幅提升,产业集聚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皖办发〔2020〕6号),按照“两区一源一极”新定位(长三角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支撑极、产城融合绿色发展新城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池州“三区协同”发展和集中区体制机制创新等机遇,聚焦“新兴”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将集中区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抢抓战略机遇 加快先进制造业强区建设步伐


池州经开区1992年设立,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开发区,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市委、市政府授权管理东部和西部两个园区,规划控制面积共计55平方公里。区内拥有长江岸线20多公里,建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池州港新港区,常年可停靠万吨级船舶。是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区、安徽省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安徽省优秀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今年以来,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疫情防控态势积极向好,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速恢复,3月初园区“四上”企业复工率达100%,重点企业员工返岗率达94%以上。3月份以后,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逐步恢复正常,经济指标增速逐月加快,3月、4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15.2%,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4.6%、6%。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运行“稳”

1-4月份,省级半导体基地产值同比增长40%,增幅居全省战新基地前列。铜冠有色、禄思伟耐火材料等重点企业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笨鸟先飞等跨境电商向10余个国家销售口罩;一批医疗卫生类项目快速投产,其中福泰防护用品、泓瑞医用设备获批医用口罩及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



(二)项目建设“快”

全年列入市重点项目86个,总投资480亿元;其中续建和计划开工项目32个,1-4月份投资完成率达35%,超时序进度;年内计划竣工投产项目28个,其中华宇封测产业园、科居新材料二期、铜箔三期等重点项目已部分投产;高芯众科晶圆再生制造、鑫米兰电路板、夏林新材料等12个新开工项目全面开工。



(三)招商引资“优”

安徽中韩(池州)国际合作半导体产业园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产业园规划、可研编制等基础工作启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招商、“不见面”招商,签约项目11个,新落户防疫物资生产项目15个。1-4月份,新引项目22个,其中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1个、到位资金21.2亿元,均超时序进度。


(四)“四送一服”“实”

“四送一服”“实”。疫情期间,举办首场惠企政策网络直播,在全市率先开通公交及夜班专线,帮助60余家企业招工1200余人,兑现30余家企业财政奖补资金6200余万元,解决15户企业信贷需求4.9亿元。8家企业入选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4家企业通过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2家企业入围省新基建领域技术产品服务目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区将继续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认真贯彻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组织落实全市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计划,按照“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全面完成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努力建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支撑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增强园区发展动能


加速与沪苏浙开发区合作共建,围绕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精准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产业转移,紧密跟进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万际航空无人机产业园等一批在谈重大项目,确保全年新引项目60个,其中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0个、到位资金71亿元。


(二)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区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实施省级半导体基地升级、智能装备制造业壮大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筑链“三大工程”,全面提升制造业产业链水平。认真落实《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新三年建设规划(2020-2022年)》,确保到2022年基地产值规模超过百亿元,基本建成国内特色设计制造封测产业基地。围绕福泰动力、均益股份、杰羽科技、泓瑞医用等龙头项目,打造汽车动力总成、中高端拉链及智能拉链装备和健康医疗装备制造产业园,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特种合金、工程再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特色产业,打造皖江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实施工业企业新三年技改提升行动,实施铜冠有色节能、禄思伟二期、均益金属智能装备等重大技改项目,争取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


(三)全面落实“三区”协同发展部署,着力补齐园区发展短板


加强与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池州高新区的协调联动,加快东部产城融合创新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促进商贸流通、休闲娱乐、教育医疗、健康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围绕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工作,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央预算内投资及专项国债项目,谋划推进大数据中心、智慧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五期等新基建项目。


(四)深入推进园区改革创新,着力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深化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区属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落实全员聘用和绩效考核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推行项目建设承诺制和“标准地”改革,开展7×24小时“不打烊”服务;深化要素资源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和“僵尸”企业盘活;实施人才引育工程,推进产学研合作,推进国家和省制造业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答记者问


央广网记者

这次实地走访,我们切实感受到,近两年来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发展变化很大,请问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柯万忠

感谢媒体朋友们对集中区建设发展的关心、关注。集中区近两年的发展变化,我认为,主要是抓住了两个关键:


一是抓项目招引。树立“项目是园区生命”理念,聚力形成全员招商氛围。同时在招商中,抬高项目落户生态环保、税收贡献、科技含量门槛,突出项目根植性、规模性、成长性。2018年以来,共引进项目179个,占建区以来签约项目总数的60%;其中单独供地项目48个、供地4481亩,分别占建区以来供地项目总数的90%、供地总量的94%。这些项目中,既有体量较大、支撑当前的重投资项目,比如万峰铝业、安安铝业等;也有质量较高、支撑发展的行业龙头和高科技项目,比如得奇环保、九池智能锁具、文香录播等。


二是抓环境优化。坚持“软环境”就是“硬实力”,聚力形成安商扶商氛围。积极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由党工委班子牵头,成立各专项工作组,推动了合作共建园厂房回购、僵尸项目盘活、回迁安置等问题有效解决,不仅有力彰显了诚信政府、赢得了企业好评,更是使集中区未来高质量发展轻装上阵。同时坚持服务至上,推行“全程网办”“全程代办”“预约办”,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下放窗口、简化流程,实行项目洽谈、预审、核准备案、供地、建设、竣工、政策兑现全链条跟踪服务,切实让企业感受到了集中区务实、高效的投资发展环境,让企业家能安心创业在集中区、扎根在集中区。


人民网记者

省级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池州经开区的招牌,当前基地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何打算?


赵革锋

2016年8月,池州市半导体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功入选省第二批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近年来,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3项主要指标年均分别增长25%、15%、10%以上,基地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85家。2019年基地总产值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税收增长12.5%。


目前,随着安芯电子二期年产200万片高级GPP芯片和华宇电子年产100亿颗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链项目相继实施,基地功率器件总产能达1000万片、封装测试总产能达200亿颗,芯片设计从器件芯片拓展到高端语音芯片,功率器件产能和封测技术水平处于省内前列;此外,引进硕呈电子、荣创芯科、高芯众科、铜冠铜箔以及信安电子、凯盛显示、文香信息等重点项目,芯片设计、材料设备制造和终端应用产业集群加快集聚。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实施《省级半导体基地新三年建设规划(2020-2022年)》,着力打造半导体封测和分立器件两张特色名片,发展集成电路、分立器件、装备材料、智慧应用四大产业,对标省内外先进产业基地,统筹推进龙头企业培育、重大项目建设、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技术研发和要素资源保障等工作。确保到2022年,半导体产业总规模达到百亿量级,基本建成国内特色设计制造封测产业基地。


新华网记者

省委、省政府3月份出台了《关于推动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一步,集中区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落实意见、推动高质量发展?


柯万忠

省委、省政府3月27日出台支持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4月15日举行揭牌仪式,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更名为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有更高的要求,更给予了更多政策支持,同时池州市也正在拟定出台支持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把集中区发展作为全市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建设集中区、发展集中区,让我们信心倍增。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新定位、落实新要求,全力以赴抓招商、抓项目、抓服务,确保顺利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对标定位,编好规划。新的定位有新的要求,新的要求要有新的规划引领。我们将积极对接国内外顶尖规划团队,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修编集中区总体规划,统筹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同时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指导,深化和制定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推动现有产业布局划行规市、一园一品;做深做细未开发区域产业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布局。以规划引领“三区协同”高质量发展。


二是创新模式,精准招商。在深入实施领导带队、专职专业、驻点等传统模式招商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和招商线路图,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财引智,重点推动园区合作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力争在园区共建、基金招商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近期重点推动中安亚太国茶运营中心、中基恒光基金产业园、长葛铝基产业园、东阳光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签约落地。


三是突出重点,育强产业。聚焦“新兴”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存量优化、增量提升”,围绕机械电子、新型材料、大健康等三大主导产业,实施高端工业铝材建设工程、高端纺织材料建设工程、智慧教育基地建设工程、总车装备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加快构建“2+3+N”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基本贯通的产业生态圈。


四是提升配套、夯实平台。坚持规划引领,集约节约,围绕项目落户、企业生产、群众生活需要,谋划实施基础及配套设施3年提升计划。推进社区医院建成运营,加快22万伏输变电站、集中供热中心前期工作、LNG储运及加注站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积极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谋划综合保税区,推动梅龙中心城商业开发,升级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提升承接能力。


五是创新管理,激发活力。推动体质机制改革,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酬、绩效奖励”薪酬制度;建立完善高效的“管委会+公司”组织体系;打破身份、竞争上岗,激发干事活力。


安徽经济报记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采取了哪些措施,做到“两统筹”“两手抓”,确保“两战赢”的?


柯万忠

疫情发生后,我们紧密结合实际,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启动应急响应,将企业外地人员返岗、安置小区春节返回人员作为重点,全面摸排登记,严防“输入”;同时线上线下全力采购物资,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


在此基础上,建立委领导带头联系园区企业、包保制度,由党工委班子成员分别牵头,组建107名干部职工作为包保责任人,对全区落户企业、在建项目、三产服务业等实行定人定园定企定责,落实24小时值班制,严格“把好门”“看好人”,并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全程督导、现场把控各阶段的防控措施的落实、复工复产所需的招工、物流、融资等问题的协调解决;还安排2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当地街村疫情防控,协同做好安置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为保障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我们在1月31日就研究制定了“五查”“五到位”复工复产标准(并被省政府办公厅政务要情信息采用),为亟需复产的企业提供便利,推动了“四上”企业、80%的在建项目2月底前全部复工复产,为促进经济逆势上扬奠定了扎实基础。


市场星报记者

池州市委、市政府制定《池州市经济发展“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计划(2020—2022年)》,池州经开区将如何落实?


赵革锋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经开区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区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计划(2020—2022年),明确了在总量规模、质量效益、开放型经济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产城融合发展五个方面提升的目标,制定了五大行动和十大工程。力争到2022年,半导体、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制造业主导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四上企业”突破200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们的主要思路是:


一是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结合园区产业基础和区位环境特点,聚力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以及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二是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作为重要支撑。以半导体产业为突破口,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加快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全产业链研发配套能力,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地。


三是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效,突出基金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和资本合作招商;实行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着力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入。


四是把存量提升和增量优化作为基本路径。严格落实国家级开区投资强度、资源消耗、产出效益等约束性规定,走节约集约发展之路;同时,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


五是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发展动力。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持以改革促开放,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链,绘制韩企、日企、台企招商地图,谋划设立合作产业园。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发布会内容





往期精彩

全省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

安徽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安徽5月份依法处置22家违法违规网站和13个公众账号

6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责编 | 丁力 编辑 | 张雯

主办单位 | 安徽省政府新闻办、省网信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