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自贸试验区“成绩单”来了
2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第八场),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张箭,芜湖市人民政府市长宁波,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明,蚌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铭到会,介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关情况。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发布会。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发布会主要内容
↓↓↓
NEWS
新闻发布会现场(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 张箭(许梦宇 摄)
发布人:芜湖市人民政府市长 宁波(许梦宇 摄)
发布人: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赵明(许梦宇 摄)
发布人:蚌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铭(许梦宇 摄)
发布会上,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明介绍了合肥片区的有关情况。
制作 | 虞结志
2021年以来,合肥片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要求,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全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主要有三个方面成效。
一、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保持
紧盯自贸试验区发展四项关键指标,精心谋划,创新举措,序时推进落实,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概括起来就是“11581”:进出口总额超一千亿规模,达1041亿元、同比增长2.67倍,占全区总量68%。新设市场主体近一万家,实有企业3.8万余家,占全区总量85%。营业收入迈上五千亿台阶,达5348亿元,同比增长25%。直接利用外资突破八亿美元,达8.7亿美元。合肥中欧班列累计运行近一千列,服务范围从零星通达拓展到基本覆盖欧洲全境,覆盖16个国家、通达67个城市站点,常态化运营“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获批长三角首个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二、项目建设资源加速集聚
聚焦片区定位,紧抓产业项目开展“双招双引”,持续优化产业生态,累计签约入驻项目639个,落地资金320亿元,一批大项目正塑造形成大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引进入驻大众安徽新能源生产基地(一期)及研发中心、蔚来中国总部等重点企业项目,集聚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形成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和配套产业生态闭环,2021年,片区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74.2%。跨境电商贸易业态蓬勃发展。建设的“一园一区一口岸”已集聚跨境电商企业400多家,月清关量从获批前2万单增至100多万单,月交易额从53万美元增至3800多万美元,2021年,助力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20.3亿美元,同比增长53.6%。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增强对外开放门户功能,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成立全国首个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入驻20余个海外留学人员科创项目,建设中德合作创新园,打造中德国际客厅,合作设立大众学院,探索双元制教育模式,中外合作范围、合作层次不断提升。
三、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紧贴企业需求,聚焦前期走访500多家企业、梳理200多项企业诉求的基础上,结合“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收集的100余条政策建议,加强集成化改革、差别化探索,正在形成一批能解决问题、让企业受益的制度创新成果。投资贸易便利度大幅提升。建设跨境电商海内外集散基地,创新“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定制包机”出口模式,境内境外双基地联动,开通定制出口专列和包机,实现“双向通联、内外互应”,助力“皖货出海”、皖货皖运从本土化率不足10%提升到60%。全省率先实施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无感通关”,采取“提前申报、卡口采集、系统自动运抵验放”方式,实现车辆“无感”过卡,助力合肥经开区综保区年进出口额突破百亿美元。通关效率大幅提升。持续推进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企业进口特定设备和原材料“先放后检”,平均每票货物节省通关时间5天、节约仓储费用4万元,目前,试点企业拓展到18家、货物种类增至400余项。创新实行综保区内企业全流程“外发加工”,允许综保区内企业通过区外委托加工扩大产能。服务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全国率先开展“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创投资,中科院合肥创新院已对85家科创企业使用产业化经费,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近16亿元。联合推广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模式,服务科技类企业400多家、实现交易230多个、发券超1亿元。创新“科创企业信用贷款”,推出全省首个自贸试验区纯信用贷款产品,支持企业50余家,贷款近1.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职责使命,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统筹谋划、加强协调,力争推出更多首创性制度成果,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把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打造成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接下来,芜湖市人民政府市长宁波介绍了芜湖片区的有关情况。
制作 | 虞结志
芜湖片区成立以来,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三区”的战略定位,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推进重点产业链开放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报表。
一、外向型经济成效显著
2021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5.9亿美元,同比增长38.5%;跨境电商平台交易额达1.2亿美元,实现历史性突破,菜鸟和天猫国际两大中心仓落户芜湖综保区。建设易货贸易平台,实现电解铜、铝锭贸易2亿美元。设立汽车出口金融服务平台,开工建设跨境物流产业园。
二、产业项目稳步推进强力推进
“双招双引”一号工程,累计招引项目202个,总投资1881.8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总投资130亿元的奇瑞“未来一工厂”、总投资32亿元的长信科技高端显示器件及模组项目已部分投产。获批第二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试点城市,为芜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全面赋能。智慧家电产业方面,总投资50亿元的美的智能厨热产业园项目当年投产并达规。航空产业方面,总投资100亿元的天航国际航空器“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外资项目方面,总投资30亿元的信义光伏六期项目四条线全部投产,总投资27亿元的江森日立家用商用空调核心零部件项目主体完工,总投资10亿元的海立马瑞利新能源汽车空调及热交换器项目厂房主体封顶。
三、改革创新成果丰硕
一是制度创新更实。出台《芜湖片区制度创新工作推进办法(试行)》,按照“听意见、列清单、研究透、试点突破”工作步骤,通过企业家接待日、专题座谈会等方式收集企业诉求200余条,并逐一梳理研究解决,上报70个制度创新案例,经认定具有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价值案例13个,超额完成试点改革任务。“信用服务机构+银行+担保”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模式,为企业提供信用贷款72.6亿元。“贸易投资领域跨境人民币结算”新模式,带动全市88家市场主体纳入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试点,实现跨境收支224亿元。“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江海联运新模式”节省每个集装箱运输成本约2000元人民币,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首批联动创新案例。
二是营商环境更优。树立管理的核心是赋能的理念,实施“1%工作法”,帮助企业降低用工、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常态化举办“畅聊早餐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周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通过顶格倾听、顶格服务,解决问题、碰撞思想、激发创意。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成立全省首家人才发展集团,助力企业解决人力资源难题。在全省率先建成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区块链+综合窗口”“帮办代办服务”“7×24小时政务服务”“非标准化服务”等四大功能版块,形成“前台综合受理、中台专业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三是改革赋能更强。开展自贸试验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筹发展改革,启动直辖综保区、法定机构改革、设置“准一级”财政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芜湖综保区完成进出口额17.2亿美元,同比增长53.3%。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设立芜湖片区行政审批局,承接212项省级特别清单事项和170项市区级赋权事项,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强化政校企合作,与本地高校合作成立自贸区研究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路径等前沿课题研究。推行法定机构改革,在人民日报刊登公告,面向全国招揽英才,打造一流“双招双引”和企业服务团队。
最后,蚌埠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铭介绍了蚌埠片区的有关情况。
制作 | 虞结志
蚌埠市以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为主要抓手,扎实建设发展蚌埠片区,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推进项目建设。截至2021年底,蚌埠片区已入驻项目91个,总投资681.6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亿元以上16个。今年以来,蚌埠片区强化招商全过程闭环管理和重大项目专班推进,新设1家外资企业,推动凯盛君恒药用玻璃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2月12日,王清宪省长在蚌埠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得到企业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蚌埠片区同步梳理片区内企业关于用地用工、研发转化、延链招商等各类诉求建议56条,逐项研究解决,全力促进片区内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外贸方面,2021年,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吞吐量7.22万标箱,蚌埠铁海联运到发重箱4746标箱。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出口额1.6亿美元。金融方面,新设立片区支行3家、保险机构3家、基金公司4家。设立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北分中心。法务方面,组建律师协会片区专委会,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和仲裁调解中心,成立巡回法庭,蚌埠片区仲裁中心即将挂牌。今年以来,我们坚持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综保区“三区联动”,全力申建综保区,已完成综合保税区选址、可研报告编制等工作,招引、编制拟入驻项目60余个。今年2月12日,“十四五”首批、安徽首个、全国玻璃行业唯一的国家创新中心——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在蚌埠片区成立。
三是开展制度创新。康宁药玻、壹石通等企业10多个项目享受到事项审批程序简化带来的便利,国显科技、帝晶光电等企业减免加工贸易保证金超3亿元。今年以来,新梳理出营商环境优化、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17项创新事项,其中:正式上线运行“一照通”系统,发放了安徽首张“一照通”营业执照,行政审批事项提交材料数量平均精减30%以上,办理时限平均压缩85%以上;建设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实施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目前已对4笔59.41万美元的业务进行了系统核验,银行每笔事后核查平均提速2-3个工作日。
下一步,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四化同步”发展为路径,拉高标杆、奋勇争先,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开展制度创新。通关便利化方面,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海关AEO高级认证范围。推动重点进出口企业建立完善ERP系统。金融服务方面,继续深化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片区内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扩大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商事制度改革方面,设立数字化综合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企业集中接待活动,积极构建以需求、问题、市场导向为牵引的制度创新机制。
二、着力推动产业发展。做优做强做大市场主体。持续推进企业培育“五大工程”,推动更多“个转企、小升规、规入新、新上市”,净增“四上”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上市公司2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鸿合科技智能终端产业园、大富科技5G产业基地等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建立蚌埠片区重点企业、项目台账,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
三、统筹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协同发挥各类平台作用,全力推进蚌埠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申建工作,创新资源整合自贸试验区、高新区和综保区“三区联动”创建运营模式。谋划实施好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结合。开通运营“蚌合欧”国际货运班列。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加强对RCEP协定的研究应用,支持相关企业扩大合作范围,培育新的外贸主体,与RCEP成员国贸易额增长20%以上。大力引进外资企业,新设外资企业5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探索设立中外合作产业园。
往期
名单公示,我省一市获国家激励
推从中央“一号文件”看安徽省乡村振兴之路荐省政府下达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