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绘本 | 穿越古今,遇见北京
◄ 扫码订阅绘本相关内容
扫码填表(只要一分钟),定期接收绘本内容推送,更有机会参与相关栏目抽奖~城 市 小 贴 士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它是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如:燕京、蓟、幽州、北平等等。
编者按:本期为大家首先带来的是北京篇(上),选择了地道北京人——于大武老师创作的两本优质绘本——《北京 中轴线上的城市》及《一辆自行车》。带你从古至今、从内到外地认识咱们的北京城!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1948年生于北京,在鼓楼附近的胡同里长大,热爱美术,从小在故宫后面的少年宫学习画画,从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画册、童书等编辑工作,同期创作了许多连环画和儿童读物插画作品,并将这一爱好延续至今,擅长运用工笔画手法来描绘古典文学题材,表现中国传统绘画之美。1988年以《哪吒闹海》获联合国教科文亚洲文化中心第六届野间国际绘本原画比赛大奖,并于1990年由日本讲谈社出版。儿童绘本作品有“西游记三部曲”《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等。
▼
【 推 荐 01 】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紫禁城(现故宫)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重要建筑都建筑在中轴线上,也有太多的故事就围绕着这条中轴线展开。如今我们已踏入21世纪20年代的大门,而北京从古至今走来,它不断在变化,又一直未变。
《北京 中轴线上的城市》
图/文:于大武
出版:连环画出版社
清晨,驼铃声由远及近响到永定门。跟着商队,中轴线之旅就开始。年底的正阳门前,古时也如此热闹!进了正阳门,不久就到大清门,古代,从此是只有宫廷有关人员才能入内的皇城……由南往北,用细致的工笔画描绘北京中轴线的四季和时代的变化。表现北京城正中央——紫禁城三大殿的拉页格外震撼。通过卷末的解说,能了解更多有关中轴线周围的结构美学和建筑艺术。
(手机用户建议横屏阅读)
作 者 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在北京市景山公园北侧的少年宫美术班学习画画,少年宫所在院落就是北京中轴线上的一组古代建筑群,院落中央有座红墙黄瓦的高台大殿叫寿皇殿。我曾在大殿里参加多彩的活动,也曾在它的侧殿学习了六年。
课余的时候,我常常同小伙伴一起从少年宫的南大门直奔景山的顶部,那是北京城的中心至高点。站在中央的万春亭上一揽北京全城的景色,向南看,蓝天白云下金碧辉煌一片,紫禁城尽在视野之内,远眺可至正阳门及外城;回头向北看,地安门内外车水马龙,钟鼓楼高高矗立。听长辈说那就是北京城的传奇脊梁——中轴线。
地安门(网络图)
几十年后我有幸拿起画笔再现古都北京中轴线的时候,心潮涌动思绪翩翩,也许是因为我对这座古城有着很深的感情。1948年我出生于北京城安定门内的一条普通胡同里。地安门要被拆的时候,我的爷爷推着小木车带着我曾去观看。钟鼓楼、什刹海、安定门城门楼是我幼年少年常常玩耍的地方,古城的风貌遗韵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这本绘本的绘制过程使我有了感情宣泄的地方,也多了份理性的解构。7.8公里长的古中轴线如同一部完美的乐章起伏有序,大气辉煌。这部绘本为了表现古都北京中轴线的历史风貌和历史的发展选取了清朝、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奥运期间三个节点作为主要画面,同时兼顾了历史和发展的厚重内涵。
历史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难以挽回的历史代价,许多古迹成为历史的尘埃不可复现了。今天的北京城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精髓没有断,也不应该断。用画笔再现历史,传承文化,延续文脉是我应尽的一点义务,愿以此绘本献给小读者们。
本绘本在编绘中参考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林徽因所著的《林徽因讲建筑》;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周素琴编的《紫禁城建筑》;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由北京市文物工作队、首都博物馆编的《旧京返照集》;北京出版社出版,由胡丕运主编的《旧京史照》等书。
《林徽因讲建筑》
《旧京返照集》
画稿特别得到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晋宏逵先生的亲临指导,在此说明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在成书过程中要特别感谢北京蒲蒲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日本白杨社的各位朋友所做出的大量严谨细致的辛勤奉献!此书由于作者本人的水平有限,如有疏漏谬误请指正。”
于大武
2012年7月写于古都北京建国门
《北京
中轴线上的城市》
长按识别购买
▼
【 推 荐 02 】
体会了北京的恢弘和历史的厚重,关于北京的故事却远不止如此。千万人口聚集在此,每个人每分每秒也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关于梦想、关于奋斗、关于记忆、关于生活……
今天分享的第二本就是同样由于老师创作,关于“童年的北京记忆”。故事还要从北京的某条胡同和一辆自行车说起……
《一辆自行车》
图/文:于大武
出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 部 分 内 页 |
(手机用户建议横屏阅读)
编 辑 书 评
于大武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1948年出生在鼓楼附近的胡同里,对过去的北京非常熟悉,直到现在,他还能随口说出过去鼓楼、安定门、东西城里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细节,但却在今日的北京无法找到了。 因此在《一辆自行车》中,透过他的视角,我们自然能看到很多已经消失的老北京的细节。
比如说,开篇是一个全景图,远处有一个城楼。这是什么楼呢?就是安定门。以前的城楼一般有城楼、箭楼、瓮城及闸楼。安定门的瓮城和闸楼在1915年修铁路的时候拆了。箭楼是在1956年拆掉了,1969年拆掉了城楼。也就是说,于老师8岁之前,还看得见安定门的箭楼。21岁的时候,城楼也没了。现在的安定门,只是摆了一个大鼎。而我们通过这个画面,真实地了解到过去的安定门样子。
除了记录了古建筑的命运,在《一辆自行车》中,作者还为我们展示了老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特有的真实的生活气息。
在过去,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设计非常讲究,房顶用什么样的瓦,门上钉多少钉,雕饰是什么内容,处处都有学问。遗憾的是,作者生活的时代,很多四合院被破坏了,一个四合院安排好几家人住,又拥挤,又杂乱,变成了大杂院。不过,在杂乱的院子里外,仍能看到一些刻着历史痕迹的砖雕、门雕或者木雕,所以在这个绘本里,如果用心去找,就能发现作者特意画下的精美砖雕及可爱的门墩。
在这样的大杂院里,每天的生活是热闹的。我们拉近镜头,走进作者童年每天生活的院子里看看。房檐下挂着鸟笼,窗台上摆满了花,还有临时晾晒的鞋子。爸爸坐在小竹椅上,妈妈正在帮爸爸搓澡,旁边的桌上放着小蒲扇和搪瓷杯。
这些亲切的老物件在今天已越来越少见,有的也只出现在怀旧的小商店里,却是作者童年实实在在的生活。实际上,这个画面对很多北京人来说非常亲切,用纸糊的窗户,倚在墙边的搓衣板,墙角的牵牛花,温馨的画面仿佛浓缩了无数人的童年记忆。
屋顶上晾晒的豆角,窗台上的白猫,孩子们放学后的游戏,大人们的棋盘,等等,从物件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到人物的刻画,于大武老师的画笔都生动地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不仅让今天的成年读者倍感亲切,也让生活在当下的孩子真实感受过去热闹的胡同生活。
总之,《一辆自行车》就是这样一个绘本,故事读起来简洁淳朴,但是,每个画面细节里,都能读出长长的回忆。因此,法国资深儿童文学专家,前法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儿童文学中心国际部负责人、IBBY法国主席、国家童书选评期刊图画书部负责人娜塔莉评价这本书时说:“在我个人看来,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是它真实地向我们讲述了北京最平常不过的胡同生活。”
▼
本 期 互 动
你去过北京吗?或者你就(曾)住在北京?你眼中“北京”是什么样的?下方留言我们将随机抽取2位各获赠
《北京 中轴线上的城市》
以及《一辆自行车》中的一本!
Hiiibrand(嗨!品牌)是一个为广泛的创意、艺术和设计人才搭建的全球创意平台。
自2010年以来,Hiiibrand(嗨!品牌)已经成功举办了30余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级专业比赛,吸引了包括品牌标志、绘本、插画、字体设计、产品设计、摄影等创意领域,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00人次的参与,并得到了包括ico-D(国际设计理事会)、ATypI(国际文字设计协会)在内的200多家国内外专业组织、院校、媒体的支持和认可。
Hiiibrand(嗨!品牌)同时还为政府和企业策划高规格的赛事及相关文化活动,现已在海内外多个城市组织和策划了100余场展览、讲座、工作坊、分享会、故事会、游学等文化交流活动,影响覆盖500多万人次。
南京创意设计中心
官网:www.ncdc.org.cn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订阅绘本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