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ii Awards Talk.01 | 设计师们的年终总结
暨第十一届Hiiibrand
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
*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
▼
果 亚 楠
主页:www.guoraphicdesign.com
20年创作经验,服务过IT、地产、汽车、影视等多个行业,从视觉创意到活动推广,从感官体验到到品牌塑造,一直致力于以设计思维探索品牌内涵与社会生活的美学联系, 注重消费体验带来的设计的可能性,期望藉设计给客户带来利益的同时,对品牌产生更大的价值。
果亚楠: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对全球影响巨大,设计行业当然也会受到冲击。我们工作室来说,客户一些线下活动的视觉设计就直接取消了,所以相当于减少了一部分业务。我们也在尝试更多线上的项目。
而品牌设计的部分影响不大,这些工作线上就可以完成,由于疫情减少了大家见面的机会,我们思考的时间也更多了。工作室的小伙伴,通过这一年,也慢慢习惯了线上工作的模式。
果亚楠:现在人人应该都离不开网络了。我觉得网络时代最可怕的也最可贵的是它的扁平化。它一下子把你和全世界的设计师集合在一起,你总能看到更多更好的设计师。客户也一样,选择设计师的机会也更多。所以会经常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没有进步就是退步。
字体设计
当然,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也必然带来设计水准的良莠不齐。每个人都可以发声,但不是每个人发的都能叫作品。抖音短视频就是很好的例子。
Hiiibrand:你觉得设计师需要“自我推广”吗,如何进行?能分享几个你常参加或关注的赛事或线上线下活动吗?
果亚楠:新的一年,希望疫情尽快散去,人们生活恢复正常。这样就能够去曼谷度个假,去东京观看设计展。
工作方面,我希望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更多作品可以参赛。和更多优秀的插画师、设计师合作,保持开放保持反思保持进步。另外,办公室的咖啡可以再好喝一点。
▼
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茶小壶品牌设计总监
CDC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
西安平面为墙设计师协会会员
先后获2020红点当代好设计包装类金奖、优胜奖,2020/2019/2014/2013 Hiiibrand Awards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品牌形象与标志类优异奖、入围奖,2013德国Mut zur wut国际海报大赛top100强, 2009国家全民健身日标志全球征集第三名,2007北京奥运安保标志设计第二名,西安市首届宁城杯公益广告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作品入编《当代好设计年鉴2020/2021》《亚太设计年鉴》《新平面》《中国新锐设计师年鉴2010》《平面为墙西安设计师作品集》《国际设计年鉴2010》《国际设计年鉴2008》《典藏-06华文设计经典》《设计金典2005》《创意情报》15/16/19期、《中国房地产广告创意年鉴》等专业类年鉴及杂志。
《Peace》
《请爱它们》
《雄起西安》
Hiiibrand:2020疫情下,你的设计工作有什么影响或变化,更好或更坏,又或者没太大影响?分享下你的感受和观察吧。
马鸣:对工作的影响不太大,某些方面讲还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减少了外出的频次和时间,会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学习上。唯一遗憾的是线下观展交流的机会变少了,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得就有失。疫情之后最大的感受是让人更加珍惜所拥有的,无论是工作,家人还是自身健康。
Hiiibrand:你平时上网多吗?如何看待社交媒体(网络)时代设计师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马鸣:现在的工作生活已离不开网络,社交媒体(网络)时代会不断催生基于互联网消费场景的产品和品牌,尤其是后疫情时代,不管是国际知名大品牌还是本土传统品牌,都需要拥抱互联网,重视新媒体,在新场景里拓展品牌,提升流量。而这些变化必然会给设计师带来大量的甚至高标准的商业设计需求。
品牌方的顺势而为也会要求设计师不断转型和进步,学习新的观念和技能,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场景。作为平面设计师,过去我们经常讲平面不平,而当下平面与立体,二维与三维、多维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设计师需要掌握不同维度的设计观念和技能将会变的越来越重要。
Hiiibrand:你觉得设计师需要“自我推广”吗,如何进行?能分享几个你常参加或关注的赛事或线上线下活动吗?
马鸣:如果从业务拓展角度讲,设计师是应该多进行“自我推广”的管理。让更多企业客户看到自己的优秀作品,听到自己的设计观点。这方面除了真金白银的广告推介外,多参加有品牌方参与的高质量商务论坛和活动,与品牌方近距离交流是很好的自我推广。当然特别优秀的设计师还可以著书立说,开坛讲课来推广专业经验、提升自身价值。
喜宴1314
还有就是需要多关注和参与国内外优秀的行业活动和设计比赛,我个人平常会关注品牌形象、字体设计、产品包装及海报方面的一些知名设计赛事。像TDC、ADC、D&AD以及红点、IF、Pentawards、Dieline Awards这些国际大赛,以及我们国内的GDC、Hiiibrand Awards、Award 360等,都是很专业的设计类赛事。另外这些年我们很多地方性设计协会组织的一些设计交流和展览也特别值得关注和参与。
Hiiibrand:新的一年你有什么计划?
马鸣:更关注健康,多陪家人。
▼
Hiiibrand:2020疫情下,你的设计工作有什么影响或变化,更好或更坏,又或者没太大影响?分享下你的感受和观察吧。
田博:可能由于我是19年6月博士毕业,在工作室正式成立不久就碰上了疫情,所以没有那种工作室运营由好变坏的具体感受。
一开始制定的项目计划确实受到疫情影响被取消或者延期,但由于线上展览活动的兴起,也有其他新的项目找到了我。工作室有半年的时间基本都是线上沟通。
疫情对很多行业都产生了冲击,刺激了行业内互联网的深入和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整个设计行业的转变:一方面制作周期变得更短,技术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设计形式也要求更加明快和简洁。
后信息时代
Hiiibrand:你平时上网多吗?如何看待社交媒体(网络)时代设计师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田博:我一天很大一部分时间都会在上网。但我主要集中在Instagram和Pinterest上,关注的也都是一些比较喜欢的设计师。这个时代跟过去的差异就在于资讯太发达了,以前了解资讯可能是为了弥补信息的不足,设计师可以利用信息逆差借鉴国外优秀的设计形式,拉开跟其他设计从业者的差距。但在今天,获取设计信息太容易了,每个人都可以应用ins, pin, behance这些外网,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去了解全世界最棒的设计,这反而造成了教育和行业难题。
设计教育在今天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变得更加的被动,以前学校是设计讲座和设计论坛的唯一空间,今天各种机构和设计媒体都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在线分享更多的讲座内容,学生可以看到更多更优秀的设计师。在整个行业优秀从业者的对比下,学校老师变得没有说服力,学生有了自己判断力,他们对设计教育的向往让高校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危机。
行业同样也面临新的问题。在资讯发达的时代,各种媒体对热度资讯的追逐和报道,会引导从业者去追随更流行的设计形式,设计的同质化问题不可避免。年轻的设计师依赖网络是为了得到一些形式灵感,但是也有更多优秀的设计师是为了避免撞车和抄袭。
Hiiibrand:你觉得设计师需要“自我推广”吗,如何进行?能分享几个你常参加或关注的赛事或线上线下活动吗?
田博:“自我推广”对于今天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只是程度和范围的问题,设计师肯定更需要去证明自我的价值。与其说是“自我推广”有没有必要,不如看看自身有什么内容可以去“推广”。所以不断输出好的作品才可以有“自我推广”和“曝光”的可能性。
比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利用比赛去证明自己可能是目前最简单和公平的方式,也可以得到行业内的认可。从我个人的角度,比较关注国外的几个比赛,比如Tokyo TDC、New York TDC、ADC。国内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水准比较高的比赛,像Award360°、GDC、Hiiibrand Awards都获得了很多年轻设计师的关注。
Hiiibrand:新的一年你有什么计划?
田博: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是多做一些好的作品吧。
肖 恒
Hiiibrand Awards 2019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品牌形象类铜奖、优异奖;CGDA 2020 视觉传达设计奖优秀奖;汉仪第四届字体之星设计大赛入围;《中国设计年鉴》第十一卷入编;《设计中国·魅力汉字》展入选。
山行
肖恒:影响肯定是有的,就是不能出去走走,接触更多新的东西,尽管网络现在如此发达,也可以吸取很多有用的信息,两者还是有些区别。
肖恒:每天都会习惯性的接收所关注的讯息,透过网络可以了解到很多优秀的作品和设计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大家都关注同样的东西就会出现趋同的情况。还是希望自己能尽量多关注职业以外的讯息。我们所关注的东西构成了自己的世界,我一直很好奇其他职业的人的社交软件打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
肖恒:多学习,积累,做好的作品吧。除了Hiiibrand,还比较关注Tokyo TDC,第一次看TDC年鉴还是刚毕业的时候,当时并不能分辨好坏,但是它刺激我,让人兴奋。还有就是方正和汉仪的字体设计大赛,每届都有优秀的作品涌现,不只是优秀,还有新,这很重要。
Hiiibrand:新的一年你有什么计划?
肖恒:减肥。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不允许油腻,哈哈。我喜欢跑步,跑步的时候总是能想很多事情。工作上希望有突破,希望接触一些没有接触过的行业或是有趣的项目。
筑田城郊农庄
▼
赛 事 征 稿
Hiiibrand Awards 2020
暨第十一届Hiiibrand
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
截 止 时 间
2021年02月28日参 赛 方 式
A)在线提交请登陆www.hiiibrand.com,通过网站在线提交参赛作品B)邮件提交
请将参赛作品+参赛表格
打包发送到邮箱:
postmaster@hiiibrand.com
扫码下载征集函(PDF)
© 本文图文资料来自
各位受访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