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孟非小酿涉侵权?消费升级风口下的精酿啤酒再次引起热议! | 热点

2017-08-12 酒业第一新媒体 微酒


文 | 实习记者庞玉娇

编 | 古德白


高岩,被誉为中国精酿啤酒第一人;孟非,有三千万粉丝的明星主持人。近日,据媒体称,有关于孟非侵权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原因为孟非涉足精酿啤酒,在终止了与高岩的合作后,仍然侵权使用高岩特有的“婴儿肥”精酿啤酒配方生产啤酒——孟非小酿,受到高岩的指责与很多摇滚圈人士的声讨。目前事件仍在持续发酵。



01

深受青睐的精酿啤酒


此次疑似侵权事件,让前段时间炙手可热的精酿啤酒再一次引起了关注热潮。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啤酒企业纷纷试水精酿,抢占精酿风口,把控精酿市场,已经成为很多啤酒企业的共识。


前不久,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募集资金向南沙珠啤增资并由南沙珠啤开设募集资金资金账户的核查意见》文件,文件显示,珠江啤酒计划投资2.25亿元用于精酿啤酒生产线及体验门店建设项目,包括广西珠啤精酿啤酒项目、东莞珠啤精酿啤酒项目、湛江珠啤精酿啤酒项目和湖南珠啤精酿啤酒项目。


作为啤酒老大的百威英博早在2011 年以 3880 万美金引进美国的精酿品牌鹅岛,2014 年又有两个美国精酿被百威并购,分别是 Blue Point 和 10 Barrel,今年,百威将中国上海精酿品牌拳击猫与美国精酿 Wicked Weed收入囊中。


前不久公布了半年报的老二,喜力,在2015年9月就收购了美国精酿啤酒Lagunitas Brewing的50%股份。今年5月,喜力集团宣布,已经完成了对Lagunitas余下一半股份的收购。


2015年年底,青岛啤酒旗下16家社区酒吧推出精酿啤酒产品,以经典1903的面世宣布青岛啤酒引领的“大精酿时代”的到来。


嘉士伯与美国布鲁克林精酿酒厂长期合作,并收购了英国精酿酒厂London Fields Brewery。


不仅仅是啤酒巨头们走在路上,优质精酿品牌也在不断吸收外界融资,不断布局谋求更大的发展。


例如,去年1月,国内知名精酿品牌熊猫精酿宣布,获得来自天图资本、智明星通、上海铸山基金和锤子科技的投资者Six等投资方的共计2000万人民币投资。今年5月,熊猫精酿又宣布完成了1.19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02

飞速发展的精酿市场


什么是精酿啤酒?区别于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灌装的工业啤酒,精酿啤酒多采用上发酵法,口感上比清淡的工业啤酒醇厚,同时,由于精酿啤酒只用麦芽、啤酒花、酵母与水进行酿造,同时还可能进行多种创新,在酿造过程中用到各种香料与瓜果蔬菜,以追求更加丰富的酒体和味道,从而成本较高,市场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口感与价格,这是精酿的两大特点,也是引来消费热潮的主要原因。


在好奇心旺盛,不断追求新事物的消费观念影响下,很多人开始尝试精酿啤酒,并发展成了固定消费群体。在这个消费群体中,一部分啤酒爱好者消费的是精酿的醇厚的口感和丰富的口味,他们对于精酿有着清晰的认识,能买的同时也能品;而更多的一部分消费者则消费的是“精酿”这两个字背后的品牌效应。


市场研究机构英敏特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34%的啤酒饮用者愿意为精酿啤酒支付更多钱,45%的消费者认为精酿啤酒的形象高端。消费侧供给改革,消费向着高层次不断偏移,消费理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与传统低廉的工业啤酒相比,精酿啤酒承载的“高端”理念,无疑可以满足大部分人对于高端概念的追求。


从2008年到2016年,进口啤酒数量不断攀升也是消费升级的一个突出特征。

 

2008年-2016年进口啤酒数量(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从市场层面上来看,啤酒市场发展劲头不足,中国啤酒市场产量下滑严重,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啤酒的产量为4506.4万千升,同比下降4.4%,为连续第3年下降。但销售额却在不断同比小幅度增长,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啤酒消费升级的趋势。


粗放型工业酿造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且啤酒利润微薄而销量不断下降,薄利多销的销售理念已经不能促进啤酒企业的良性发展,以精酿啤酒谋求产业多方面发展、实现企业转型成为了许多啤酒企业的共识,这为精酿啤酒的发展奠定了企业基础。


03

面临的困难


1、消费者对于精酿,概念模糊


由于精酿啤酒是近两年才在中国兴起,消费者对于精酿啤酒了解不够,且大多数消费的是“高端”的形象,缺乏产品认知,买家市场购买倾向不明。


更深层次的背景就是,我国的啤酒文化缺失。和德国这种以啤酒文明而闻名的国家不同,我们国家的啤酒文化仅限于小餐馆与大排档,并不会有多少人像品白酒红酒那样去品一杯啤酒。


啤酒,在很多消费者心中都还是几块钱一瓶的畅饮1.0版本,喝工业啤酒与和精酿啤酒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少区别,甚至精酿啤酒还会由于独特的风味遭人诟病。


“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精酿啤酒,处于一种盲从状态,对哪种酒好哪种酒不好没有认识。”一位从事啤酒行业专家告诉微酒记者。


2、原材料供应成本高


根据中国国际啤酒网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大麦进口量为590万吨,占全球大麦总进口量的21.1%;2017年1-5月,中国进口大麦389万吨,同比增长128.0%;金额为54.5974亿元,同比增长92.2%。可预见的是,目前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酿造啤酒的大麦将会持续依赖进口。本土原料供应不足,而精酿啤酒原料追求货真价实,原料费用高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精酿扩大发展范围,也是精酿啤酒市场价较高的原因之一。


3、行业标准缺失,小品牌充斥市场


精酿啤酒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目前仍然不具备完备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标准化定义。很多小工厂都纷纷投身精酿啤酒,所产啤酒鱼龙混杂,由于没有规章约束、行业生产标准,小工厂在工艺把控、菌群控制和成品标准上技术参差不齐,大量不符合“精酿”品质的产品在市场上消耗着“精酿”的品牌力。

 

也有啤酒市场专家表示,现在精酿市场群雄割据,但精酿啤酒的未来,也许会与现在的啤酒工业和汽车工业一样,大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形成寡头经济,也是行业内细分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前不久,《啤酒》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和《纯生啤酒》和《工坊啤酒》团体标准起草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工坊啤酒》团体标准的制定方案将在会议后进行分工,开展行业调研与意见征集后开始文本初稿撰写。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会上透露,《工坊啤酒》团体标准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完成。


前不久推出精酿官方标志的美国啤酒酿造商协会,对精酿啤酒酿造商的定义为:小型,独立和传统。


小型:年产量小于600万桶,啤酒生产由联合独资企业的经营规则所决定;独立:精酿酒厂本身拥有或控制酒厂至少75%的产权;传统:使用传统或创新的原材料,遵循传统或创新的酿造方法来酿造啤酒风味。这三点或对《工坊啤酒》团体标准的拟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网上很多观点都认为,国内精酿的发展很可能遵循美国的精酿发展轨迹。有一点值得注意,近日,美国啤酒酿造商协会发布了半年报告,报告显示,美国小型的独立酿酒商在今年上半年的精酿产量低于600万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创下增长速度新低,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美国精酿仿佛迎来了增长的天花板,在2015 年,精酿啤酒销售额达到 223 亿美元,占美国啤酒销售额的21.1%。


直到今年5月,中国精酿在啤酒市场份额不足1%,如果真的是遵循美国发展轨迹,从1%到21%还有多远?而这21%会是中国精酿啤酒发展的天花板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