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6家央企国企法务/合规负责人走进北大法学院

北大法宝 2021-10-27

⊙ 本文长约4000字,阅读需时10分钟  



导语

什么主题吸引76家央企国企法务/合规负责人聚而论道?什么发言吸引国资委法规局和北大法学院领导全程倾听?



会议快传


由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指导,北京大学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联合信任时间戳、汇元科技、北京伟博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变革与担当—数字时代国企法治与合规研讨会”,于2021年6月23日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林庆苗局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潘剑锋院长、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张守文院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杨晓雷、北京大学法学院易继明、何其生、蒋大兴、刘凯湘教授,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76家大型央企、国企法务和合规负责人,知名律所律师共百余人出席了现场会议。

数字时代国企法治与合规研讨会现场

北京大学法学院积极响应贯彻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在论坛开始前组织研讨会嘉宾于北大校史馆参观了北京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

嘉宾参观“信仰百年,初心如一: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专题展览

领导致辞

北京大学法学院潘剑锋院长致辞

会议主办方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潘剑锋教授首先进行了会议致辞。潘院长从学习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国有企业依法治企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时代国企法治与合规的时代课题和使命担当三个层面阐述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并因本次会议的参与主体、国资委系统的支持、法学院法学及科技研究成果三个原因相信本次会议将很有受益,并表示北大法学院要做好全面依法治国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期待与国资委系统、央企国企代表就数字时代国企法治与合规进行持续的深入交流和合作。
 
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林庆苗局长致辞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法规局林庆苗局长进行了会议致辞。林局长围绕本次会议主题,首先指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中共中央在系列重要法治规划中强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国企法治与合规工作必须直面数字时代带来的种种变革并要勇于担当。林局长针对目前大多数央企国企的法治与法规工作还处于信息化阶段,广泛存在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等问题,强调央企国企要深入思考数字时代给企业法治工作带来的新课题,要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充分挖掘企业合同、纠纷、案件、合规、内控、风险等各个领域数据,让这些数据跑起来,活起来,逐步实现法律合规风险的智能识别和提前预警,不断提升企业法治合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林局长希望央企国企法务合规负责人要谋变革,勇担当,牢牢把握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契机,推动国有企业法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法律人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体现法律人独特的价值创造。

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会长张守文教授致辞

张守文教授以“法治与合规:变革时代的国企担当”为题发表了会议致辞。张教授认为国有企业对构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法治工作在法治中国建设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不仅要在守法层面创先争优,更要在制度创新甚至是创法层面创先争优。但国有企业的法治建设与合规工作始终也基于国企改革的现实基础,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定性和动态性,因而要特别遵循时代的要求,关注金融合规、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数字合规、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并在企业法治和合规工作中平衡考量公平、自由、秩序、安全、发展等价值。最后,张教授特别指出,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规律的时代特征下,国家应该思考如何去构建发展型的法治,而国有企业也要积极思考企业法治和合规工作应该怎样发展,又应该怎样去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院易继明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易继明教授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构建发展新格局”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易继明教授从数据时代的治理,特别是数据时代国际法律规制发展态势和国际贸易摩擦博弈态势出发,详细介绍了数字时代的知识产权问题,并基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要求,指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强国建设之路,国有企业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应抓住窗口期,发展核心技术,把控产业链顶端,通过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北京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法学院何其生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何其生教授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与投资中的国有企业规则”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国际贸易与投资中对国有企业特殊规制的缘起,分析了国际贸易与投资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的打压型外部环境以及愈演愈烈的发展态势,探讨了国有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应有的超越法律层面的博弈态度和策略。

北京大学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法学院蒋大兴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蒋大兴教授发表了题为“国有企业合规管理的三重困境”的主题演讲。蒋大兴教授指出国有企业合规首先面临纸面法律与合规实践对比,对此国有企业合规工作应该因企制宜、落到实处、要真正绘制出实践中的风险地图,做到有效的风险预警;国有企业也面临着表面合规与实质合规的矛盾,因此,要真正把国有企业合规当成事业而不是摆设,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法治和合规工作中的实质化、差异化和均衡化;国有企业还面临中国规则和外国规则的差别,对此国家和企业都要了解外国规则,利用外国规则做合理辩解,同时,也要认识和总结国家和企业的法治与合规的文化特点,并主动做好文化沟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法律与企改部
赵颖总经理发表主题演讲

赵颖女士以“依法合规治企实践与展望”为主题,介绍了中石油集团公司当前企业法治和合规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强调企业的各种风险最终都会体现为法律风险和合规问题,必须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企业法治与合规工作。她还重点从领导思维、指引规范、组织合力、专业队伍、业务支撑、体系建设、信息数据升级等维度详细分享了他们在合规治企方面的实践经验,并详细介绍了中石油集团公司结合“十四五”时期公司法治建设指导思想的“优化八个体系,提升八种能力”的企业法治与合规工作的展望目标。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法律与监管事务部
风险合规处张薇处长发表主题演讲

张薇女士介绍了企业合规的形势分析和国际经验,分享了中国移动作为国资委中央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五家试点单位之一启动的“合规护航计划”及“健全合规组织机构、完备合规管理制度、规范合规工作流程、培育依法合规文化”四个方面的合规管理体系和实践经验,并详细介绍了AI科技赋能实现合同管理数智化转型升级的研发思路、主要成效和应用价值。

北大法宝“智慧法务”解决方案总监
秦立兴发表主题演讲

秦立兴总监紧密结合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趋势,剖析了数字时代企业法治工作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此形势下法务、合规、风险、内控四位一体全面融合的企业法治工作思路,并强调数据知识融合是企业法治数智化转型的基础,并由此详细介绍了北大法宝包括海量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期刊、企业资信等外部融合数据,以及集合企业内部风险清单、风险事件、合同文稿、案例纠纷、控制措施等内部融合数据,已在企业法治和合规工作中能实现的智能起草、智能比对、智能审核、智能预警、智能关联、智能推送、智能知识图谱、智能风险透镜等种种数智化应用。

论坛对话


圆桌论坛

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凯湘教授主持《十四五企业法治规划新势能新动能》论坛对话。对话嘉宾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法律部法律管理处李辉处长介绍了联通公司引入法律科技的具体工作方法,回答了通信企业如何完成数字化转型以及企业法治与合规工作如何同步完成数字化转型,利用法律科技打造智能法律中台为企业业务发展赋能的问题。中国电建集团法律与风险管理部国际业务处时建厅处长从案件管理精细化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于企业法务数字化转型工作的见解。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董雪梅指出在推进国企法治与合规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企业法律合规部门的法律人要具有对业务的支撑力、对风险的保护力、对措施的落地力及对未来的指引力。浙江省能源集团战略与法律部何文军副主任以企业实际为例讨论了当下合规中的重要问题,他指出目前企业关于反垄断的竞争集中申报标准,与浙江省当前的经济体量存在较大差距,实践操作存在差别,造成交易成本、交易时间的不确定性,就此他呼吁加快立法进程,尽快解决当前问题。

总结致辞


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
北大法宝创始人赵晓海总经理总结致辞

赵晓海总经理对北京大学法学院领导、国资委政策法规局领导及各位央企国企法务合规负责人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从钱学森先生提出的“法治系统工程”和李克强总理《法律工作的计算机化》著述,讲述了北大法宝的诞生过程以及市场化发展历程,介绍了北大法宝科研转化科技赋能的企业基因与时代使命;分享了他对数字转型数字治理的发展趋势与行业创新的认识,并介绍了北大法宝当前有关智能法律平台及能力的积极探索和迭代创新。最后,赵晓海总经理表示北大法宝要发挥好公司团队懂法律、有数据、通技术的综合优势,持续推进企业法治与合规工作数字化智能化的研发创新,并期待与业界继续深入交流。

本次会议嘉宾主题演讲系列报道将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关于北大法宝新一代企业智能法治平台

北大法宝企业法治事业部重磅打造新一代企业智能法治平台,基于“法治+知识+智能”设计思路,帮助企业建立法务、合规、风险、内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助力业务创新,塑造健康企业。


法治框架下的法务、合规、风险、内控“四位一体”融合思考

   
法治为根本: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央领导人“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之一,国资委15年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提出国资企业应当积极探索建立法律、合规、风险、内控一体化管理平台。上文中翁杰明副主任提到国务院国资委着力打造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央企,将加强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所以企业各级领导要确立以法治为根本的管理思路,以法治为框架开展业务经营以及包括“四位一体”的业务融合。

风险为导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在动态持续的业务经营过程中,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导致企业风险的分布越来越广,管理也愈加困难,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思路强调企业要加强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特别是要在法治框架下建设和完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和管理风险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实时动态监管,保障企业战略目标达成。

合规为底线:是指企业业务经营要将遵守法律法规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合规可分为外规和内规,外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红线,不能逾越,否则会引发合规风险,面临监管机构的处罚,而企业的内规是基于外规和内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的,通过不断的完善内规,持续固化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和价值取向;外规与内规共同形成了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承载着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规章制度体系是公司管理体系的基础,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搭建内部控制体系做好了准备。

内控为手段:内部控制是企业采用流程化的方式对企业业务进行完善和优化的管理手段,法治框架内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公司违反合规目标的概率;内控体系不是孤立于现行管理体系之外的,要将内部控制体系与规章制度体系有机融合在一起,制度的内容才能得到有效贯彻,流程的执行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公司的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治理、战略、组织、管理及运营流程的方方面面,基于风险防控,合规经营的角度对企业经营提出控制要求,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对业务流程形成常态化控制,“控”的好坏是管理层衡量组织内部风险的重要基础之一。
  
法务(合同)为抓手: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公司高管和法务工作者应该成为法律、合规、内控、全面风险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推动者,通过普法培训、法律咨询、队伍建设等手段提升企业法治经营理念,让法治思维和法治管理理念根植于企业每一位员工心中和每一个工作流程中;通过合同管理切入企业业务经营,控制企业交易过程风险,规避损失,保障企业合规经营;通过案件纠纷管理、律师律所管理等法务工作降低企业风险损失,同时举一反三,不断完善优化业务,推动企业法务、合规、风险、内控一体化深入融合,形成“四位一体”管理闭环。

北大法宝基于“法治+知识+智能”设计思路,帮助企业建立法务、合规、风险、内控一体化的以数据知识应用为研发核心的智能化平台,加速企业四位一体融合进程。

以上法宝知识源于多年企业实践经验:


-END-


编辑排版丨王梦雨

审核人员丨张轶辰

本文声明丨本文章仅为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北大法宝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往期精彩回顾▼


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重磅上线!北大法宝还有用吗?

2020年央企法治智能化研讨会顺利举行

《中国公司数字化转型合规白皮书》发布会 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研讨会

央企序列中建科工集团签约北大法宝,共建智慧合约法务系统

央企法务人员达3.2万 ,其中90家央企将依法治企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点击下方相应图片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北大法宝

北大法律信息网

  法宝学堂

北大法宝智慧

法务研究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