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宝谋变——让海量法律内容智能化
北大法宝谋变
让海量法律内容智能化
」1987年的暑假,赵晓海正在北大法律系读大三,他来到中国法律研究中心实习,跟着老师一起做法律数据分析工作,推动法律内容的“联网”。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业,埋下伏笔。
34年过去,赵晓海已是北大法宝创始人兼总经理,他在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表示,以法律人为主的管理团队,几年来一直在努力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已存储在互联网上的海量法律内容,变得更为智能化。
目前,北大法宝是国内用户最多、更新速度最快的法律信息和智能服务平台,构建了一个涵盖智慧立法、 智慧执法、智慧司法等智能法律科技平台。
除了在公司的管理职务,赵晓海还担任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致力于培养更多法律科技人才。
资料显示,北大法宝背后的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由北京大学投资控股、北京大学法学院创办和主管的高新技术企业。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悄然改变了高度依靠精英人才的法律行业。
对于有着30多年发展历史的北大法宝而言,“如何持续有力地融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在具体业务领域的深度应用,成为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赵晓海说。
北大触网很早,赵晓海向《21CBR》记者回忆,1995年,北大创立了第一个中国法律网站——北大法律信息网。
可做对比的是,同在1995年,距离北大校园10公里的中关村南大街上,竖起了“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的广告牌,彼时的互联网高高在上。
率先吃螃蟹的北大,乘着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其科技人员进行高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东风,更进一步,于1999年成立了实体公司,把自身在法律领域积累的信息化优势向商业转化。
依托于北京大学的优势资源,北大法宝创业初期,重点发力法律的内容建设。
“法律工作,需要完整的知识体系。智慧法治的首要任务是紧紧围绕内容建设,法规依然是最基础的内容。”赵晓海表示,其次,随着国家司法制度的发展,更要构建包含案例、裁判文书在内的海量内容;其三,为了法学师生、律师、法官、法务人员等群体的深入研究类需求,要构建理论内容。
为此,北大法宝获得了国内绝大多数法学期刊的内容授权。在涉外法治方面,北大法宝及时将国内法律翻译为英文,分发海外和中国有关的法律动态。
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
目前,北大法宝积累了274万篇法律法规,1.19亿篇司法案例,超过600万篇检察文书,1600万篇行政处罚文书,2亿个企业信用信息,26万篇法学期刊文章。
此外,北大法宝利用新技术进行内容挖掘开采,2003年首创法条联想功能,实现法规、案例、论文双向超文本链接互动检索,为内容的快速定位和立体化呈现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个模式最受法律界和实务界的欢迎。
法宝联想功能
“北大法宝检索是系统性的,我称之为‘查学研’。”赵晓海介绍,平台内容有知识关联体系,超过60%的高校法学院(系),运用“北大法宝”进行辅助教学与学术研究。此外,北大法宝还与100余所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成为外国同行认识中国法律体系的窗口。
凭借内容与技术的优势,北大法宝成为很多法律人士常用的工具。有律师告诉《21CBR》记者,70%以上的国内律师事务所和80%以上的外国驻华律所,使用北大法宝处理实务。此外,政府机构和大中型企业也普遍运用北大法宝辅助相关法律事务工作。
以律师常用的案例检索为例,2014年1月,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线,统一公布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海量案例内容开放给公众,公众和法律人有了一个新的官方检索平台。
基于裁判文书网的开放内容,蒋勇律师团队于2015年4月发布了“无讼案例”平台,主打“更智能的案例检索工具”,并对外强调,永远免费。仅用一年时间,无讼案例网站有超过10万注册用户,每日PV数近50万。有律师称,由于无讼平台免费,很受律师群体欢迎。
近两年,行业诞生了天眼查、企查查等商业查询平台,拥有过亿用户,也推出了功能齐全的付费版本。
“天眼查等平台是获取动态信息,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北大法宝更多是站在法律角度上,可以深入剖析具体案件的法律适用。”面对新创公司的崛起,赵晓海表示,平台一大优势是“懂法律”,赋能解决法律问题,公司约一半以上人员是法律专业,而且有北京大学法学院和各界法律专家支持,智库资源丰富。
北大法宝也参与建设全国人大国家法规库,这样的平台要满足数据特别精准、内容也更为权威的要求。
在法律科技成为行业共识之后,赵晓海深刻感受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在他看来,若将法律检索平台比作地图,北大法宝做了让法律人用起来很方便的电子地图。当下,到了手机导航甚至自动驾驶的阶段,就需要北大法宝能实时感知法治动态和实践,并与用户互动,更大程度开展自动辅助法律工作。
“法律科技已进入业务数字化阶段。”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主任、浙江合众法律科技智能研究院院长汪政在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表示,法院在线立案、律师通过信息系统与委托人沟通,“科技在业务应用层面,对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升级改造”。
用户更多的智能化需求,对北大法宝提出了更多挑战,北大法宝正在通过自研与合作两种方式,发力法律科技。
2014年,北大法宝推出中国第一个“规范性文件审查系统”,开启智慧立法新时代;2017年,参与成立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将前沿法律科技研究及时转化为应用成果。
赵晓海称,公司具备法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产品研发能力,目前,相关领域的研发人员在公司总体技术研发人员中占比超过25%。通过6年时间研发,内容的智能检索、智能关联和智能应用,已实现知识图谱化。
以风险透视镜产品为例,基于2亿企业、1.2亿公开全量司法诉讼案件、6000万个地址、2000万企业人物等数据基础,形成了十亿级实体、千亿级关系的知识图谱体系。可对企业和个人当事人、律师律所等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知识计算,通过数据可视化进行更深入的洞察和更早的风险预警。
在生态合作方面,北大法宝近期吸收融合了两支法律科技团队及成果,并与多家法律科技公司达成合作。赵晓海表示,一家公司无法包办所有,北大法宝了解法律行业人士的需求,“基于大量客户的流量和品牌优势,可以带动合作伙伴和创业团队发展”。
此外,科技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法律科技领域未来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科技驱动法律服务。”赵晓海称,公司要快速提升科技驱动能力,正在谋求引入外部战略投资或财务投资,加快实现公司上市。
编辑排版丨王梦雨
设计支持 | 闫志鹏、顾晓凯、马晓楠
审核人员丨白文慧
本文声明丨本文章仅为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北大法宝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往期精彩回顾▼
助力全面依法治国|北大法宝产品全面亮相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法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