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迎新季·北大法学院院长致辞|潘剑锋:在这个园子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成长
大家上午好!
在这灿烂而清澄的九月,在这秋意渐浓的丰收季节,我们迎来了在座的诸位新同学。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全体成员,热烈欢迎2021级的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成为光荣的北大法律人!
在座的各位新生,大多都是从全世界最艰难、竞争最激烈的选拔考试制度中胜出,在五花八门的志愿中作出正确和理性的选择,才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来到北大法学院,为北大法学院输入新鲜的血液,使得法学院更加充满生机、朝气蓬勃,我和我的同事们倍感荣幸和骄傲。我也格外佩服你们的家人,陪伴、支持并最终送别你们踏上新生活的人生篇章,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何其不易、何其喜悦;我也向他们表示由衷的祝贺与感谢!
刚才,阎天老师已经代表老师们对你们表达了祝福,也表达了他自己对法学院充满的爱意。看着你们充满青春气息的脸庞,我在想:在这样的时刻,你们在期盼什么、担心什么,作为院长应该对你们说点什么。思来想去,就给你们提一点希望吧:在这个园子里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成长。
关于这个园子,有太多的故事,有许多书从不同的角度传颂过。其中有三本书:《燕园的建筑》《燕园的植物》和《燕园的动物》,介绍了这个园子的建筑物、园子里的草木和园子里的小动物们等等。而最能反映园子精气神的,是这个园子的传统和文化,以及创设或形成这种传统和文化的老师和学生。
北大传统和文化的内容有许多,内涵很丰富,爱国、求真、创新、推动社会进步,都是北大的标志性传统,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是典型的北大风格,清高、有时相互不大给面子,也属于北大色彩的一部分,这一切,大家都会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传统和文化的形成和传承,都与人有关系,与在北大求学有关系。因此,我想跟新生们说说我们的老师、同学和对“新知”的认知。
首先说说我们的老师。
老师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是北大的优良传统,也是北大法学院的传统。可以说,在我们法学院的历史上,这一传统从未改变。
北大法学院的老师大多都是经过包括北大和国际名校在内的各大法律院校的学术训练,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处汇聚到这里,形成了北大法学研究和教学的优秀集体:他们是一群热衷于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智者,是一群热衷于培养未来法律之花的园丁。北大法学院的老师每日在这校园里阅读、思考、相互交流、笔耕不辍;夜晚、周末和假期中的法学院办公楼,可能比你想象中更为热闹。在自发组织的论文工作坊里,年轻老师们的学术争论,局面近乎于“吵架”;如果没有讨论过瘾,“对手”们经常移师于咖啡馆、食堂,继续对新知予以探索。
在法学院的课堂上,老师们不甘于拿着教案重复传声,在备课、讲授、讨论和考试的全过程中,老师们都不断琢磨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并为此自我教育、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边界。法学院老师发生的“教学事故”,大多属于上课拖堂;教学上需要向学校申请批准的事项,大多是因采取新的方式授课或者以新的方式进行考试。大家不久就会发现,法学院男老师中头发茂密的不多,作为其授课的对象想保持茂密的头发自然困难也不少,这一点同学们应该有点思想准备。
更让我骄傲的是,课堂时间不够,我们法学院的老师们自愿地、不计回报地开设辅导课、小组讨论课,还组织各类读书小组,在与课堂平行的时空里更加系统和深入地构建分析框架并深入讨论问题。老师们还会指导同学们参加各类模拟法庭的比赛,最近十年,法学院代表队在各项顶级赛事中,获得了十余个全国冠军;在国际赛场上更是多次刷新中国代表队的最佳成绩。成绩的取得,是同学们拼搏的结果,也凝聚着老师们的汗水。
在从事这些智识活动的过程中,一线的教学老师和我们的行政老师们一起,始终真诚而切实地欢迎和帮助同学们参与其中。科研和教学方法的传承中,由师生变为同事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是思想乃至载体的传承。
面对这样的教师群体,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课上课下,大家要主动地接触老师(老师们不管什么时间,总是显得很忙的样子,你不主动接触老师,让老师主动去找你,不是很现实),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尽可能达到老师认识你并能记住你的程度。我真心地希望,师生在教学、交流过程中,在共同探寻外部新知的同时,每个人都能不断内省、不断成长,终让我们体味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的神奇感受。
其次说说我们的同学。
如果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是法科中最优秀的学生,可能隔壁或其他院校的同学不大认可。那我们就说我们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吧---你们的到来本身,就足以证明这个认识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你们经历长久跋涉却依然目光炯炯,精神焕发:你们对自己有着清醒而犀利的认知,在个人成长最重要的一系列决策中,至今为止你们都做出了最好的选择,展示了坚定的意志和持久的执行力。但各位一定要认识到,现在的优秀并不意味着将来也一定优秀,选择对了并不一定代表成功。因此,保持优秀很重要,在选择好的正确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很重要。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与优秀的同学们同行,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和相互鼓励。
说你们是优秀的,是基于你们有天生的比较优秀的基因、受过或者正在接受优秀的教育,掌握或正在掌握先进的学习知识或处理问题的方法,养成或正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有这些品质或形成这些品质的机会,这些都是构成你优秀的因素,各位应当认识到并予以后天的实践。
你们来到北大学习,来到北大法学院,其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你们相互认识并成为同学,可能因此收获彼此间一辈子的友谊。如上所述,你们具有了或者具有成为优秀的人所具备的一般品质或机会,不同的个体还因为自己成长过程的特殊性,具有了特殊的优秀品质或掌握了某一先进的技能,在这样的群体中,相互学习和相互鼓励是何等的有意义。这里所说的同学,包括比你们先入学的师兄师姐。要提醒在座诸位的是,在你们的师兄师姐中,有许多“高人”,他们有的“相由心生”而“才貌双全”,有的“真人不露像”而“人不可貌相”。尊重并虚心向同学学习,同样会有“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感受。
最后说说对“新知”的认识。
北大是“常为新”的,探索“新知”,是学者和学生的使命。在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信息获取便捷快速的信息时代,北大的使命不仅仅在于向大家传输已知的信息和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对于在座的各位可能是“新”的。在这里,我们更需要的是探索未知,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发现这个时代最紧迫、最棘手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要提出紧迫而重要的新问题,必然以前面提到的持续求新知为基础。不要满足于将知识从书本、课堂搬运到我们的笔记本和脑海里。在不断推进知识边界、不断修正分析框架和引入新方法的过程中,才能发现新问题。在漫漫的长路中,在抛弃了既有方向而要朝着可能存在的新问题艰难跋涉时,唯有超越自我、对这世界的真诚好奇与热爱,方可提供这一路所需要的动力和耐力。
掌握知识和探索“新知”是很辛苦的,身心俱疲的状态也是有可能出现的。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校园总是如此生机勃勃,给人以抚慰和前进的动力。如果你偶尔、暂时的对这世界、对他人、甚或对自己都感到乏味,失去了求知、探问的兴趣,不妨去未名湖畔看看蓝天里飘动的白云,去请教俊美而乐观的鸳鸯、野鸭、鱼儿和苍鹭,或者在未名湖畔上蹿下跳的小松鼠。在法学院陈明楼前的花园里,甚至是惯常柔弱纤细的凤仙花也会呈现出松树般的挺拔。在北大,连猫都能散发出浓厚的学术气息,更何况是如你们这么聪颖的孩子!在这样的意义上,保持身心健康是探索“新知”的基础。
探索“新知”,不仅辛苦,有时还会带来痛苦。“新知”的探索有可能会让我们看到那些让我们不舒服乃至痛苦的真相,卷入我们并不情愿的矛盾、冲突和对立中,有时候让我们蒙受委屈,甚至需要我们做出艰难的抉择和牺牲。但“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回望北大的历史,回望法学院的历史,无论是在教学、研究还是参与和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中,当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和那样的挑战时,北大人勇于保持思想和智识的独立性。同学们应该记住,无论是在理论的探索中,还是社会制度的构建上,在坚持真理、遵循规律的道路上,北大法律人都冷峻而坚定。
“未名湖是个海洋”。在座的每一位虽然都因北大和北大法律人而产生联系,却都各自闪烁自己独特的光彩。在未来的长路中,我坚信,你们身上熠熠生辉的品质和旺盛的生命力,定会让你们的人生继续精彩。我也真诚希望,每一位新同学都能用自己获得的光和热,照亮自己和他人求知和探问的青春之旅!
祝大家新学期愉快!谢谢大家。2021年9月9日
编辑排版丨王梦雨
审核人员丨牛轲
本文声明丨本文章仅为交流之目的,不代表北大法宝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往期精彩回顾▼
助力全面依法治国|北大法宝产品全面亮相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
法宝速递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法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