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产阶级“雪崩式返贫”背后隐藏的真相

2017-02-22 瀚亚TIME


自救者,人恒救之。


近期在网络热转的一篇帖子《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道出了当今中产阶级所处的困境。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了这篇帖子,没看过的,先花两分钟看下帖子的原文:



我2001年本科毕业,工作一两年上的研究生,然后到的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到现在将近十年。老婆和我都是农村出身,家里没钱支持,2010年辛辛苦苦攒点钱在坂田买了套二手房,当时大概是120万,每个月房贷6000元。11年生了个儿子。


16年政策放开,响应国家号召,又生个女儿,因为我要经常出差,还在国外研究所待过一两年,家里父母孩子没人照顾,老婆不得不辞职照顾家。


15年底深圳房价大涨,手里正好有小几十万余款,考虑孩子以后要上学,大家也认为房价有国家托着,只会涨不会跌,又在关内买了套五六十平米学位房,总价300多万。


首付不够,第一套房找人抵押弄了70万,凑在一起付了首付,贷款260万,月供17000。70万的抵押贷一个月也要七八千。


全家就我一个人在挣钱,拿到手的工资钱两万多,不包括奖金和分红,因为两套房贷加上抵押贷就三万了,奖金就用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想到自己深圳有两套房,心里也会安慰很多。一般分红大部分用来购买股票了,现在持有十大几万股票。


前段时间公司要安排出国,当时考虑家庭条件去不了,后来HR就找我谈话希望主动离职,看现在的样子不离也很难,公司总有理由让你离职,不行打个C就末尾淘汰了。


与其闹来闹去的离职,不如舒舒服服的好聚好散,而且至今也没发现谁闹着就不被离职的。其实我绩效还不错的,也得过多次A,因为我深知,农村出来的孩子,不努力就更没出路,我能走到今天,是公司给我们创造的机会。


最近也在网上投过简历,我们这三十大几年纪,一般出去做不了高管,企业也不要,面试机会也很少,少数小公司面试过,基本月薪也是税前不到两万,税后房贷都不够,有的还看不上我。


我们在大公司,自我感觉水平不错,视野开阔,但和人家一交流,明显有很大不同,人家小公司我们这年龄的,即使不是高管,基本产品从前到后啥都懂,软硬件,结构啥都能做,我们则只能做自己擅长一段,真正让我们做出产品需要很多配置协助,小公司也养不起我们这样复杂的玩法。


目前看只能把学位房卖掉了,但眼下比较麻烦的事情,现在深圳二手房交易十分低迷,学位房也不好卖,急着卖的话350万可能只能卖300万,还了贷款杂七杂八的刚好没有了。


最后就十几万股票离职可以换几十万,离职补偿已经在前年兑现了。这几十万只能凑活偿还一套房的抵押贷款。


就算把学位房300万卖掉,幸运地找个税前两万税后一万多的工作,剩下6000的房贷,加上两个孩子上学,养家,完全入不敷出,何况税前两万的工作也不好找。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和老婆都觉得愧疚,夜晚也辗转难眠。


今天这个局面也不怪公司,十年来在公司获得的收益已经超出社会平均水平很多,企业成本压力同样很大。我们农村出身,能在深圳生儿育女有房有家已经不错,当然还有个标志307。


这么多年来,我时时鞭策自己,从来不敢懈怠,能加班就加班,能早去就早去,领导一点不满,就紧张好多天,生怕丢了工作,可到头来还是不得不离职,入不敷出。


那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我不努力么,是企业给我的待遇不好么,还是房价带来太高生活成本?


“温水煮青蛙”式的悲剧



在上述这篇帖子里,主人公明显是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毫无规划、毫无风险意识的中产阶级典型代表。


在主人公的自述中,从中产雪崩式返贫的过程中,责任没有一项是自己的,全是别人的过错,全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影响


生二胎:不是自己要做的,而是响应国家号召!


老婆辞职当家庭煮妇:不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因为情况所迫,不得不而已!


投资买了学区房: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而是随大流,因为大家都在买,我也跟着买,而且是采取放大杠杆的方法买。


被公司扫地出门:不想想公司安排自己去一线而自己不愿去,而是哀怨地责备公司卸磨杀驴。


失业后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自己多年来不学习、不紧跟时代、知识不增值,而是抱怨小公司承担不起大公司的玩法,自己怀才不遇。


总之,一切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大势所迫,自己只是受难者!


主人公的财务危机,归根到底,主要是他不懂理财,选择赌博


赌博1:选择二胎


这个双农子弟家庭面临着非常沉重的养老负担,而且人到中年,必须要考虑到自己未来的养老需求了。而“老婆辞职照顾家”,但也意味着老婆断了收入,整个家庭甚至家族的经济压力完全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


如果真的具有风险意识的话,这种极为脆弱的家庭财务结构,本就不具备再生二胎的能力和条件。生二胎的行为本身就近似于赌博。


赌博2:首付不够还要借钱买房


原来他只需偿还6000元月供,现在却需偿还30000-31000元月供。这么高的月供意味着基本耗尽了他们家日常的现金流,无法覆盖他们家未来那么大的风险敞口。


他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熬过这几年月供高压期,认为等下一波深圳房价暴涨,自己的投资就赚大了。这不是赌,又是什么?


中产阶级的“焦虑”



其实,像文中主人公一样的中产阶级大有人在。他们仿佛拥有一切,有车有房,收入不菲,但是大部分人都在说钱不够用……这可能就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现状,他们好像都得了一种叫“财富焦虑症”的病。


中国的中产阶级表面上生活风光,工资不低,储蓄不错,但是他们未来的潜在支出并不低,子女的教育,医疗的准备,养老金的储备,子女的结婚,个人职业生涯的培训,以及可能存在的大宗开支(如购车,房屋置换)等等。


有人测算过如果要在一般水平满足中产阶级未来的这些开支的话,那么一个过的压力不大的中产阶级家庭,在还完房贷、车贷等一系列贷款之后,必须要有现金存款在550-650万之间,而这个标准对于当今中国的中产阶级而言恐怕并不轻松。


中国中产阶级仿佛行走于独木桥之上,每天为了家庭、工作尽心尽力,却没法给自己降低一丝一毫的担忧,因为大部分中产阶级都只能用“别无选择”这四个字来形容当前处境。


他们的可投资资产也许只有几万,或者10多万乃至上百万元。他们可能已经拥有一套仍在还贷的房产,或许还在为首付奋斗,他们身在北上广或者二线、三线城市,但困惑似乎是一样的:房子还能买吗?如果不买房子,手里的钱又该如何跑赢通胀,获得增值?


如何摆脱“雪崩式返贫”危机?



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方式,不折不扣地诠释了:很多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温水煮青蛙。雪崩式返贫也就不可避免。


若要摆脱“雪崩式返贫”,这些道理,你一定要牢记在心。


懂理财很重要。


年入不到5万的年轻屌丝输得起,年入50万的中年中产输不起。不懂理财瞎折腾,把自己放到输不起的赌桌上,那就是作死。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企业,而企业的死9成都是因为穷。在这样变化的年代,保留自己足够的生活费用,才能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情;而过紧的资金链条,等米下锅,往往让家庭直接陷入危机。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科学的资产配置,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在人民币迅速贬值的时代背景下,把钱放在银行,已经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跟风投资房产、股票,又常常因为自身经验不足,资产被套牢。


这时,你需要寻找一家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为您支招。



瀚亚资本作为一家资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一直致力于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瀚亚资本依托详尽的数据库、精准的量化评测体系和经验丰富的投研团队,可为投资者配置高收益风险比的投资组合,以获取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


生二孩要慎重。


对年轻屌丝来说,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长大了也和自己一样挣扎在社会底层,痛苦不堪,天天为生存发愁,就不要轻易生孩子,害人害己


对新兴中产来说,不要妄想你们夫妻都是高知高收入,以后能狠下心穷养孩子,所以不要轻易生二孩。


持续学习很重要。


今天是后喻时代,年轻人学习新事物,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正越来越比中年人已掌握的老知识老经验更重要。随着年龄增大,你的刚性支出会越来越多,如果你不能在工作中持续学习,你对企业来说性价比就会越来越低,遭遇中年失业危机就一点不意外了。收入最高的金融、IT、互联网行业尤其如此。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这是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时代,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更高维度的激烈竞争每天都在上演。


最后决定成败的往往不是你的努力程度,因为努力并不稀缺,而是你的选择,因为做出智慧选择的能力很稀缺


自救者,人恒救之。


让中产阶级雪崩式返贫的罪魁祸首,或许恰恰就是那个不思考、不努力、不选择的自己!


如果对外部世界的巨变视而不见,缺乏思考的结果,必定是陷入习以为常的路径依赖,直到有一天,你被狂风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没有准备的你,只能面对一个残酷雪崩的宿命!


瀚亚资本,助您摆脱“雪崩式返贫”恐惧。

我们一直在努力!


如果您对“资产配置”感兴趣,

欢迎致电

瀚亚资本投资顾问

进行咨询!


推荐阅读:


雪霁特稿|于诗词中探寻投资玄机

财富管理行业的“左先生”和“右先生”,你选择谁?

2017基金之王FOF,带你寻找“不确定中的确定”

股权私募大爆发!高净值投资者如何抢占先机?

错过文旅地产,你将错过一个时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