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时代,《新余日报》的朋友圈越做越大,这是为什么?

2016-05-24 何智勇 新余发布


前言

“互联网+”时代,“高大上”的地市党报如何创新民生报道,更好地接地气、聚人气,做大朋友圈?如何占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制高点,抢占新闻舆论工作的新高地,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战线》(2016年第五期)对《新余日报》的做法,做了较为详尽的解读。




(图为《讲好民生故事 重塑党报影响力》刊载于2016年第五期《新闻战线》。)


讲好民生故事 重塑党报影响力


何智勇


传播格局新常态下,面对浩浩荡荡的新媒体发展浪潮,面对众声喧哗的社会舆论场,作为传统媒体的地方党报不能慌了手脚乱了心神,必须保持政治定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人为本,民生为重,讲好民生故事,传播主流价值,重塑党报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注党委政府民生建设重点

党委政府民生建设的重点历来是地方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将此类报道做出新意、做出特色,使宣传性和新闻性、可读性得到有效结合,是党报讲好民生故事、重塑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新余晚报截图。)


2015年初,新余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全力办好30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个季度过去了,30件民生实事进展如何?4月3日起,《新余日报》在重要版面显要位置推出《聚焦30件民生实事》栏目,7路记者分别对30件民生实事进行一对一、点对点追踪。《从“求服务”到“送服务” 408个行政村全面推行民事代办服务》《天气再任性 新余也不用“看海”了 廖家江改造一期工程顺利完成》……随着一篇篇有现场、有细节、点面结合、图文并茂的稿件见诸报端,新余市委、市政府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依然挤出有限的资金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情怀跃然纸上,党报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2015年5月8日,新余市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刘捷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同年5月8日,新余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新余日报社迅即作出部署,在一版显要位置开设《创全国文明城 做文明新余人》专栏,同时要求记者深入“创文”一线,及时报道全市各行各业各部门创建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着力宣传在“创文”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组织撰写系列评论员文章,增强舆论引导,激发“创文”热情。截至10月底,《新余日报》共刊发各类“创文”稿件200余篇,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该做什么?”“行人闯红灯,你怎么看?”“开车接打手机,你怎么看?”等系列话题讨论,引导大家自觉摒弃不文明陋习,营造“人人争做文明人 全民共创文明城”“人人参与创建 创建惠及人人”的良好舆论氛围。


为了提高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让大家更加理解并支持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新余日报》开辟“政策解读”栏目,对市级层面、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民生政策进行了独家发布、权威解读,比如《只为“一湖清水”——解读<新余市仙女湖水质保护办法>》《我市出台新政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等等,邀请专家学者或相关领导,用清新朴实、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生硬”的政策,拎亮点抓特色,配发图表、漫画,让老百姓看得懂、易接受,让重大民生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让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政策解读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做强做美社区新闻



(新余日报记者在社区蹲点采访。)


聚焦社区变化,关注百姓冷暖,在党和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是新常态下的地方党报重塑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2015年1月起,新余日报将原先零敲碎打的社区新闻进行整合,强化版面和专栏引导,每周推出一至两个“社区版”,开设《社区新事》《身边好人》《新邻里新生活》《孝老爱亲》《我运动我快乐》《养生故事》《为您服务》等栏目,围绕民生热点问题,围绕社区居民的高兴事、有趣事、烦心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为了确保稿源和稿件质量,同时也为了深入挖掘社区这座不竭的金矿,新余日报记者与城区34个社区结对子,每位记者每周至少蹲到社区一至两天。这样一来,一大批朴实生动、触动人心的社区新闻纷纷闪亮登场,聚焦普通居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捕捉人性的闪光点、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社区“邻里节”拉近邻里情》《“没事找事”乐解邻里纠纷》等一大批“走心”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社区居民纷纷表示,“《新余日报》离我们越来越近,心贴得越来越紧了。”


与此同时,每逢重要时间节点,我们还会特别策划推出一些大型专题:“轻信电视购物被骗2500多元”、“不法商家又开始卖保健品欺骗老年人”……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我们派出多路记者走进结对社区,与社区大爷大妈们面对面唠嗑,倾听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3月12日,新余日报《社区版》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专题《3.15来了,社区大爷大妈有话说》,16位老人原原本本讲述了自己被骗或维权的故事,有泪水有教训,有提醒有期盼,老人们尤其期盼有关职能部门能多关注他们的“消费状况”,依法依规加大监管力度,夯实社会诚信的基础,保障大爷大妈们以及每一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为党报记者,如果不深入社区,不深入居民家中,不到基层,不到现场,不走进被采访对象的内心,就讲不好民生故事,就出不了‘走心’的新闻作品。”这是新余日报一年多来做强做美《社区版》的一点体会和收获。


在“深”字上下功夫


(水北商会会员“熊家四兄弟”捐资3600万建72套别墅赠乡邻。)


处在碎片化、快餐式阅读的年代,“快”是新媒体的优势、长处,“深”则是纸媒的强项。在真假信息满天飞的年代,《新余日报》努力在“深”字上下功夫,讲好民生故事,重塑党报传播力和影响力。


2014年11月,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被上级有关部门评为“上善之乡”,这一荣誉犹如冬天一声惊雷在渝钤大地响起,广大读者半信半疑,有人甚至在网上发贴说,“又是吹牛!”


一个过去“臭名远扬”,乡民间时常发生各类纠纷的“是非之地”,如今变成爱心蔚成风气、善举无处不在的“上善之乡”,原因到底何在?


为了解开读者和广大网民心中的疑虑,我们派出记者进行探究。经过整整一周的深入采访,一个有血有肉、名副其实的“上善之乡”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文章分析了昔日的水北镇被称为“是非之地”的深层次原因:地处5县(市)10乡镇交界处,人多地少,经济欠发达,从而容易引发边界纠纷、土地和山林纠纷。文章接着从4个方面剖析了水北镇被评为“上善之乡”的理由:一是“苍廪实而知礼节”。工商业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全镇5.6万农民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了,各类纠纷自然越来越少,社会风气也随之好转。二是近年来该镇涌现了300余位敢闯善干、事业有成的农民企业家,他们致富思源、热心公益、尽己所能回报桑梓,或修路办学建颐养之家,或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三是榜样和道德力量的引领和示范。短短几年,该镇涌现了一大批远近皆知的道德模范,成为全镇乃至全市学习的榜样,其中十余人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名单,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四是当地镇党委、政府以“能人效应”为突破口,成立江西省第一家乡镇商会——水北商会,积极引导商会会员处理和调解民间纠纷,大力引导爱心人士做好事、行善举,从而形成“人人向善行善,人人奉献爱心”的浓厚氛围。由此得出结论,水北镇被评为“上善之乡”当之无愧。


在“深”字上下功夫讲好民生故事,一方面我们努力经营好《纪事》和《记者调查》等深度报道栏目;另一方面还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对重稿、特稿、策划稿,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尤其是对那些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独家深度报道,在顶格打分的基础上,再评为月度好新闻,并优先推荐参加省、市年度好新闻评选。


强化舆论监督


(2015年9月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晓健莅临市市场监管局调研指导工作。)




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常态下党报讲好民生故事、重塑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本着“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宗旨,多年来,新余日报充分发挥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舆论监督,在精心打造老品牌《新闻110》栏目的基础上,先后开通了1部固定电话和3部手机维权热线以及短信、微博、微信投诉平台,曝光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现象和行为。


2015年9月7日,新余日报一版《新闻110》栏目重磅推出《开学了流动小吃摊重围校园  路边油炸烧烤食品卫生安全让人揪心》。记者通过多天蹲点调查发现,流动摊点多聚集校园周边,挂个液化气瓶搭个灶台就上路,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油炸烧烤食品也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文章强烈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当天,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市市场监管局调研时称赞《新余日报》刊登的报道写出了老百姓的心声,指示要针对媒体报道的问题及时开展整治,对危害孩子健康的路边无证小吃摊要依法严肃查处。次日下午,由城管、市场监管、交警、教育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整治小组兵分四路,对全市校园周边环境相对较差、流动摊贩相对较多的中小学校,采取地毯式搜索,对流动小贩和存在跨门经营现象的临街店铺进行耐心劝导。9月21日,我们再次派出多路记者暗访部分学校周边环境,发现流动小贩已难觅踪影,许多学生跟记者说,“以前闻着总想吃,现在撤走了也没觉得非吃不可。”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2015年以来,类似强化舆论监督,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钟山花园104个车库40多个“变身”麻将馆事件,通过记者明察暗访、持续追踪,一度甚嚣尘上、严重扰民的麻将馆被依法取缔。又比如,暗藏于北湖公园东侧的养猪场事件,经本报《新闻110》曝光后,引起新余市委主要领导关注,一度推诿扯皮的几个职能部门,迅速联合执法将其关闭。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近年来,尽管投诉的渠道增多了,《新闻110》栏目热线也有所降温,但我们为民服务的热情没有减,为民排忧解难的情怀没有变,我们依然坚守,依然用责任和担当传递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善用“互联网+”


(新余日报微博截图)


身处网络“微”时代,“互联网+”让所有行业和产业都面临着一场深刻变革,党报也不例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网民的阅读习惯,也促使党报在拥抱互联网的态度上更加积极。


自2015年初成立“融媒体小组”、拉开媒介融合大幕以来,新余日报社通过用互联网思维做新闻、传播新闻,充分发挥“一网两微”(新余新闻网、新余日报官方微博、微信)网上主阵地作用,在“互联网+党报”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关注网民关心的衣、食、住、行、教育等内容的民生新闻。


以新余日报微信平台2015年4月6日推送的《2015新余中招政策正式发布,重点高中不划最低分数线,均衡生比例、降分下调》为例,由于事关中招政策调整,又是党报权威平台首发,许多微信用户纷纷转发到朋友圈,该文短短几个小时阅读量达13376人次,比《新余日报》的报纸订阅数还高;8月29日推送的《城北10家违规幼儿园被勒令限期关闭,记者暗访发现部分违规幼儿园仍在招生》一文,再次创下数小时阅读量达11813人次的高峰,再次印证了只有贴近网民关注的焦点,讲好民生故事,才能重塑党报传播力和影响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新赢得话语权。


除了教育方面的热点资讯,新余日报“一网两微”(新余新闻网、新余日报微博、新余日报微信)始终把民生新闻当做赢得网民信任的突破口:针对市民对生态环境的关切,新余新闻网在醒目位置开辟了《环保之窗》专栏,每天第一时间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公报。2015年5月10日晚,一场强风雷暴雨天气突袭新余,停电、路面积水、房屋进水……新余日报微博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提醒市民有强降雨,不要在室外停留。截至11日上午11:00,共发出19条微博,范围涉及路况信息、抢险进展、天气预警和人文关怀。针对少数市民的抱怨情绪,新余日报微博及时发声进行引导。对于一些网友使用江苏冰雹图片、在网上散布新余下了鸡蛋大密集冰雹的谣言,新余日报微博也进行了及时辟谣。


移动互联网时代,党报要继续占领舆论宣传制高点,光有满腔热情还不够,一些陈旧、不合时宜的宣传手段在新媒体舆论场还容易激起逆反心理,甚至捅娄子、帮倒忙。实践证明,只有在新闻的生产、传播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讲好民生故事,才能让党报的声音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嘹亮!


(作者系江西新余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



来源:新闻战线

作者:何智勇

编辑:郭晋 值班主任:陶贵彬

投稿邮箱:xinyuapp@126.com

声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创,转载《新余发布》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和原文链接

注意啦!有新闻爆料、投稿,请发至新余日报新媒体微信爆料专号:新余爆料(微信账号:xinyubaoliao),文字、图片、视频不限。还不快约?




大家都在看


信仰的力量!思想的洗礼!境界的升华!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手机APP答题竞赛等您来!

新余的老司机看过来!三步让驾照"终身免检",So easy   ~

【举报】你身边有哪位老师的师德师风有问题?打这个电话↓↓↓

新余一网友朋友圈“手机砍价”零元购,结果……

这些江西人将被世界瞩目,你看好谁?新余的“TA”也在!

【提醒】忍忍就过去?她强忍疼痛10小时后死亡!这些“小痛”不能忍



更多精彩点阅读^^ 觉得不错,请点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