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良渚丨怎么分清璧、环、璜……
玉器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在汉字中,与玉有关的不胜枚举,有琮、璜、珌、珏、珥、璋等等。博物馆展出的各式美玉琳琅满目,单是圆形的玉器,就有多种不同形制,其中比较常见的,应当是玉璧和玉环。
《尔雅·释器》对玉璧、玉瑗和玉环进行了区分:“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是边宽,好是孔径,即根据边宽与孔径的比例,来辨别璧、瑗和环,并被后人看作这三类玉器定名的经典理论。但在实际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类似玉器肉好并不一定符合这一规则,体现了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的差异。
制图:廖雪莹(实习生)
考古学家对玉器的定名,并未拘泥于古代文献的解释,同时也参考了玉器的出土位置与实际用途,考察周汉之间的圆形带孔玉器,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玉璧
通常玉璧直径大于10厘米、孔径不及直径一半。《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说文解字》释璧为:“瑞玉,环器也。”玉璧作为古代用来祭天或陪葬的礼器,被古人认为具有祥瑞的寓意。
浙江余杭反山遗址20号墓出土玉璧
二、玉环
环的直径一般小于10厘米,主要作为组玉佩构件,而不是装饰手臂。南越王墓出土的组玉佩中含有多件绞索形玉环,右夫人组玉佩(B组)有两件透雕玉环,非常精美。
右夫人组玉佩(B组)
三、玉瑗、玉镯
直径在7-12厘米、孔径在5.5-7厘米间,成人手臂可以穿过中孔,一般可佩戴在手臂上作为装饰。
玉镯和玉瑗的区别,主要在于厚度。一些学者把边宽大于体厚的,称为“瑗”,体厚大于边宽的,称为“镯”。
云南出土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突沿玉镯,整体作玉璧形,内孔边沿突起,这是滇国特有的一种臂饰。这种玉镯在墓葬中大多出自墓主的手臂部,有的和铜镯同时使用,有的镯上还附有死者的肘骨残片。
突沿玉镯 西汉 云南晋宁区石寨山古墓群3号墓出土
四、玉璜
《说文》:“璜,半璧也。”在崧泽文化中,已出现了两端刻有兽首的璜。良渚文化上接崧泽,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玉璜。这些随葬于头部的璜管串,往往与女性墓主相伴。在良渚时期,玉璜带有明确的性别标识意义。及至汉代,玉璜的佩戴不再与性别紧密联系,纹饰则更加精致繁复。
浙江余杭瑶山遗址4号墓出土玉璜
南越文王墓墓主组玉佩的玉璜构件
五、玉玦
环形,中间有一个小缺口。在良渚时期以前,玉玦多作为耳饰。良渚时期开始,玉玦主要作为组玉佩的构件出现在墓主胸腹部。但在西南边地,延续了将玉玦作为耳饰佩戴的习俗,古滇国青铜器上常见耳戴玉玦的人物形象。在古代文化中,玉玦还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鸿门宴上,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示意项羽决断,抓住机会杀死刘邦。
玉耳玦 西汉 云南晋宁区石寨山古墓群出土
发现良渚
展期:2022年1月26日至2022年5月20日
地点: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二、三楼临展厅
编辑:胡田甜
审校:章 昀
审定:王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