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万干出一家影业大公司,阿里、腾讯都想追求他

2016-04-26 迟玉德 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迟玉德


2014年6月15日,博纳影业老总于冬预言,电影公司未来都将给BAT打工。

不久,他的这一预言便开始应验:2014年11月,阿里、腾讯各自收购了华谊兄弟8.08%的股份;2015年3月,阿里又斥资24亿元买入光线传媒股票,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6年4月,阿里、腾讯再度联手购买从纳斯达克私有化回归的博纳影业,其中阿里以8600万美元获得博纳10%的股份,腾讯则获得大约7%。至此,传统民营电影三巨头都被“互联网+”了。

据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观察,虽然已经成为了互联网系电影公司,但于冬并没有表现出听凭阿里、腾讯调遣的意思,反而表现得相当强势。

“互联网可以颠覆一切,但是唯一不能颠覆需求,观众对于好电影的需求。”他在接受采访时很有底气地说,“电影产业当下最稀缺的不是资本,而是内容创意,是能制作出好电影的公司。”在他看来,博纳影业正是一家能持续、批量制作好电影的公司,而且是不依赖个别导演和“小鲜肉”的工业级电影公司。




入行



于冬今日傲立于电影圈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说它“偶然”,是因为他原本打算成为一名老师;说它“必然”,是因为他一选定了这个行业,就从一而终,死磕到底,再未涉足其他领域。他笑称自己不是一个“企业家”,而是一个“职业电影人”。

1971年,于冬出生于北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上中学时,他表现出强烈偏科倾向,文史政极好,数理化则极差,因此只能读文科。但即便如此,他对高考仍存畏难情绪,觉得自己考不过,可就在这时一位老师出现了。

那位老师告诉于冬,学校有保送师范生的名额,被保送学生不用参加高考,但是需要在毕业后做五年老师。于冬觉得这条门路好,正是他所渴求的,于是积极活动此事。

但是很不幸,名额被别的同学抢走了,他因此只能参加高考。

面对华山一条路,他拿出了拼命三郎的精神,最终考过了录取分数线,令全家人非常开心。不过,在填报志愿时,他与父母发生了冲突。


一个跟他要好的同学邀请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简称“北电”),说两人今后可以有个照应。他觉得很有道理;此外他从小很喜欢看电影,对于电影学院有一种亲切感;再有,那时电影业很风光,是电视普及前民众的主要娱乐方式。

他报考的理由看上去挺充分,但父母强烈反对,觉得这是走“偏门”。

这场较量的结果是于冬赢了,1990年他如愿进入北电管理系,并于三年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简称“北影厂”)。




北影厂给他分配的工作是一线发行员,就是跑全国卖电影拷贝,而像他这样的一线发行员在全国总共有50万人。

这份工作谈不上光鲜,但于冬干劲很大,成绩很快名列前茅。1997年,他被提拔为副科级,是北影厂最年轻的副科长。

他对这个职衔看得非常重,将其视为一种荣誉,而他在上学期间就特别注重争取这种荣誉,他是第一批入团、第一批入党和第一批提干的。

然而,这份他极为看重的荣誉到1999年就被剥夺了。当年北影厂被并入中影集团,他由于不服气,就带头闹了一回事,结果被免除了“副科长”职衔。

“被撸(免职)之后,比我低几届的小师弟成了我的领导,整个人的荣誉感就没有了。”他回忆说。

从此他便觉仕途无望,于是冒出下海创业的想法。




创业



决定创业时,于冬只有3万元存款。

3万元,搞电影发行?!

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于冬觉得这事其实挺靠谱的,因为他有搞发行最重要的两种资源——院线人脉和选片眼光。

1999年,他注册成立了一家发行代理公司,取名“博纳”,寓意“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当时,对于他而言,最重要的任务是选一部自己发得起的好电影,而他相中了黄建新导演的《说出你的秘密》。



▲黄建新导演


这是一部都市情感剧,由当时正红的王志文和江珊主演。其实,在于冬还在北影厂时,他就试图发行此片,但由于当时北影厂出价太低,只有60万元,因此一直没谈成。等他这次找到黄建新导演时,这部片子已经丢在库房三年了。

“反正先给你30万作为定金,做不成做得成,你就相信我一次。”于冬对黄建新诚恳地说,他本次出价120万元,先付30万元定金,其余的等有了票房补上,若卖多了大家再分账。黄建新不是出品方(投资人,俗称“片主”),但愿意帮他牵线搭桥。最终,出品方答应了这笔买卖,于冬的电影事业开始了。

他要付给对方30万元现金,但账上只有3万元存款,怎么办?

借!

他东拼西凑借到27万元,外加自己的3万元存款,全都打给了对方。

但光有片子还不行,还得有车马费和洗拷贝的钱,而他兜里此时已空空如也,怎么办?

透支票房!

他找到北京新影联老总魏建,请求预支5万元票房。魏建跟他关系很好,关切地问:“5万够嘛,要不我给你10万吧。”他说够了,于是得到一张支票。因为赶时间,他没工夫兑付,所以就跑到“麻将桌”上变现,然后奔赴车站、一路南下。

每到一地基本上就是5~10万元的收入,很多时候都是喝酒喝出来的。跑完一圈后,他又在北、上、广设置了分账中心,管理各地票房。结果很是喜人,全国总票房有1000多万元,他还没回到北京就进账了好几百万元。之后,他赶紧把制片方的钱和各种借款还了,并按照事先约定分了账,最后得了五六十万元纯利润。

这一仗打得漂亮,圈内对他交口称赞,这让他更有信心了。

不久,他便决定玩更大一点的,发行大陆香港合拍片。2001年他找香港制片人文隽,提议投拍一部小成本都市情感片《我的兄弟姐妹》,由梁咏琪、姜武和夏雨主演,由他负责内地的发行。




文隽答应了这一提议,这也成为香港电影进军内地市场的一个转折。当时,香港电影在大陆基本是透过影碟而非院线赚钱,通常的做法是香港发行公司卖劣质母带给内地盗版碟商,一部电影也就能进账50万元。

于冬则通过《我的兄弟姐妹》改变了这一局面。在他的运作下,该片获得2000万元票房,而香港电影人分得了几百万元。此役后,他的发行能力和商业诚信便受到香港电影圈认可。

2002年,他又发明了更为震撼,而且是颠覆香港电影发行业态的“保底分账”模式。


当年由杨紫琼主演的动作片《天脉传奇》要上映,为了拿下内地发行权,他向出品方提出,不论票房如何都向对方支付700万元,包括400万元保底费和300万元宣传及洗拷贝费用,票房超出部分再给对方35%的分账。为了向对方支付保底费,于冬把发行第一部影片的套路又操作了一遍,再赌一次。

结果他又赌赢了,该片内地票房最终冲至2600万元,香港发行方大赚,于冬则声名大振。从此以后,他就成了香港电影人最信赖的内地发行伙伴,在2003年到2009年垄断了大约80%港片或合拍片的发行。

博纳影业也借助港片和合拍片快速成长起来,成为与华谊兄弟、光线传媒齐名的民营电影三巨头。




布局



在于冬成功运作《天脉传奇》的次年,2003年,一件更加美妙的事情发生了——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俗称“CEPA”),允许香港电影通过合拍片形式进入内地市场,而不受“进口片”配额的限制。

为了迎接这一政策利好、接拍合拍片,于冬于当年成立博纳影业,而寻求合作的香港电影人也不断登门来访。

之后中国电影业就进入了一个合拍片时代,香港电影人带着成熟的电影技术和产业化运作方式来到内地,推动内地电影制作水平快速提升。

博纳影业就是这其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总结,其发行及参与出品的合拍片包括《新警察故事》、《神话》、《头文字D》、《投名状》、《赤壁》、《十月围城》、《窃听风云》、《一代宗师》、《龙门飞甲》、《澳门风云》及《智取威虎山》等著名影片,每年出品及发行影片数量都在15部以上。



▲《投名状》海报


香港电影人也将于冬视为最可靠的合伙伙伴,徐克、陈可辛、王晶、程小东、尔冬升等一线导演纷纷加盟博纳的团队,而且对于冬评价非常高。

“博纳还是我在内地电影公司里比较亲的一家,有点像娘家了,其他公司不是不用功,可是回娘家还是亲切一些。”王晶在接受采访时说,并把于冬形容为没有架子的、没有宾主感觉的拍档、朋友和兄弟。



▲王晶和于冬在《澳门风云》答谢会


除了发行和制作外,于冬还带领博纳进军院线领域,于2005年成立博纳国际影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等地投资建设星级影院。这个时期也正是商业地产崛起的时期,在他看来,商业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电影院。

他通常是这么跟商业地产商谈判的:先喝一顿大酒,然后一脸诚恳地拉着对方说,“兄弟,咱俩不是‘一夜情’啊,咱俩是‘婚姻’!你建一个电影院得楼高4米,台柱间距那么大,除了放电影它干不了别的。你不找一个靠谱的合作方,万一对方崩盘了你咋整啊?”

到2007年,博纳影业的发展已经非常突出了。不过,由于其自身资本有限,光靠发行收入和票房收入无法快速做大,因此开始引入红杉资本等外部投资,也开始为赴美上市做准备。

赴美上市一直都是他的理想,他在当时觉得,美国既是电影之都又是资本之都,一家有理想的电影公司就应该在那里上市。



▲于冬出席博纳影业上市仪式,巩俐到场助阵


2010年12月9日,他的愿望实现了,博纳影业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在敲钟仪式上,他动情地说,“我们用11年的时间坚持了一个电影的梦想,感谢电影,因为电影让我们梦想成真。”


回归



令于冬没有想到的是,博纳股价在上市后并没有朝他预想的方向发展,而是陷入了长期低迷。

事实上,其股价在上市当天就遭遇了破发,发行价8.5美元,收盘价6.58美元,跌幅达22.59%。此后,其股价最低时一度下探至3.8美元。更令他无语的是,博纳自身出现重大利好对股价也没有影响。比如,2015年1月,博纳影业领衔出品的《智取威虎山》狂揽8.8亿票房,但其股价不涨反跌。

对于这一吊诡现象,他慢慢悟出一个道理:那些美国投资人活在另外一个世界,而当初选择赴美上市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次失误。

博纳影业是一家中国电影公司,而老美是很难懂中国电影的。比如《智取威虎山》,一个中国人一听就懂,就会有感觉,但译成英文就成了“The Taking of Tiger Mountain”,一个老美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个什么鬼?而且,他们感受不到《智取威虎山》在中国大卖的情景。再就是纳斯达克是一个机构投资者市场,投资者不会因为你上映了一部热卖影片就买入你的股票,包括美国本土电影公司。




认识到这一点后,于冬决定启动退市私有化进程,回归A股市场。

这一消息是在2015年6月12日宣布的,并最终于2016年4月8日正式完成私有化交易。当天,于冬联手阿里影业、腾讯、中信证券金石基金、赛富资本、红杉资本、复星集团,以每股13.7美元的价格,回购博纳影业在纳斯达克的存托凭证ADR。

在回归A股的路径上,他选择IPO方式,而不是借壳。

“我已经做好了等3年的打算。”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博纳的经营状况很好,我们的股东也愿意陪我们一起慢慢排队,博纳的估值不高,而A股的壳不便宜,与其为了买壳而稀释股份,不如通过IPO。在这个过程当中,博纳也不排除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融资。”




于冬所谓的“经营状况很好”是指,尽管博纳影业长期以来没能从资本市场获得什么融资,但公司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在发行和制作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其每年发行影片保持在15部左右,是全行业的楷模,其2015年全年票房30亿元,占国产总票房约11%;此外,其制作能力堪称一流,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片,尤其是武侠动作片和警匪片,3D制作水准也居行业领先地位,代表作是《智取威虎山》。

除了这些技术指标外,于冬还特别强调博纳影业在发展战略上和竞争对手的不同。他强调,博纳影业是一家向美国八大电影公司看齐的工业级电影公司,而不是一个依赖个别导演或“小鲜肉”的作品级独立制片公司。

他进一步解释,所谓“工业级电影公司”,就是必须有能力持续、批量出品电影,而不能说今年有作品就出,没有就拉倒,全凭个别导演的灵感。另外,所出品影片要能展现工业级制作水准,而不是依靠“小鲜肉”混日子。因为电影公司的真正竞争是在电影院,而不是在客厅电视、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上,所拼的也是“票房”,而不是“包月”。

他更心痛地指出,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影公司,包括大电影公司,都在因追逐短期利益而滑向错误的发展道路。想依靠“小鲜肉”和好莱坞竞争,是中国电影业目前最大的危机!因为,这将使目前以每年新增5000张银幕的院线网络,尤其是3D、IMAX、全景声设备的豪华影厅,成为为好莱坞铺设的高速公路。他直言,你现在还不在技术上、工业上奋起直追,到2017年对进口片大开放后怎么跟人家竞争?




当然,他也不是把“小鲜肉电影”一棍子打死,他自己就出品了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还取得了6.2亿元的高票房。但他清楚地知道,“小鲜肉电影”最多只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它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中国电影业的主流。

不过,他并不主张在内容上也学习好莱坞,而主张要有本土文化自信。同时他特别强调,电影人一定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讲好故事,要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他强调的另一点是自建院线的重要性,将其视为电影公司未来争夺的关键领域。他解释,电影院一定会建在商业地产内,而商业地产是有限的,现在你每抢到一座电影院,就为未来出品、发行的影片抢到了一个稳定的票房入口。

而在这方面,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发现,博纳的发展是不足的,自有电影院只有36家,这虽然比华谊的15家多,但远不及万达的240家。万达影业这两年发展那么快,与其拥有庞大的自有院线有直接关系。为了弥补与万达之间的差距,于冬计划借助阿里的资源快速拓展自有院线,并提升服务水平。



▲博纳会议室,背景字画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2015年1月,在决定私有化之前,于冬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说,“他(马云)要是知道我这么多事情的话,他不会放过我的。”如今的事实证明,马云果真没有“放过”他,而他自己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命运。他说,“一些大哥已经功成名就开始享受人生了,我至少还能够再拼搏十年。”

当记者问他,那十年之后呢?

他回答说,自己不想将博纳影业做成一个家族企业,他本人也不一定要担任CEO,甚至董事长。他将博纳影业比喻为一架已经发射的运载火箭,他是第一、第二节火箭,而后继者才能将其送入太空,最终成为一家“派拉蒙(Paramount)”那样的工业级电影公司。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