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老前辈,借400美元起家,干出让比尔•盖茨仰望的成绩

2016-05-15 毕亚军 华商韬略




今日分享




曾经有人问王嘉廉,你与比尔•盖茨有什么不同?他说:我知道什么是饥饿的滋味,而比尔没有。



软件业的大企业先锋



8岁随父母从台湾移民美国的王嘉廉,与来自麻省、斯坦福的硅谷明星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他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纽约皇后学院,而且不是成绩好的学生。


王嘉廉成绩不好的第一个原因是,上学的同时还要做邮递员、餐馆侍应生、货车装卸工、收银员,并在杂货铺工作过,经常连32美分一顿的午饭都吃不上。


另一个原因是,他讨厌传统教育,尤其是强制灌输的教育方法。他说:“背诵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得到那个答案。也就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因此,相比读书,王嘉廉花更多心思到那些兼职工作上,并且研究这些事情背后的社会运作与成败逻辑。


他说:“生活的内容远远超过课本。是的,我成绩不好,但这些工作让我看到了生活是什么样子,懂得如何去生活与工作,这比成绩好更重要。”


告别皇后学院时,王嘉廉看到《纽约时报》整整两页半都在招聘电脑程序员,认定这个行业将来大有前途,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电子研究实验室边工作边学程序开发。再之后,他进入到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并在不久后,被一个机会激发创业梦想:瑞士CA软件公司正在美国寻找销售代理,他认为这是一个低成本创业的好机会,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个事情。


靠透支信用卡借到的400美元,王嘉廉和几个伙伴在艰难中开始了这门生意。“这张卡到期后就再申请一张新卡,用新卡还掉旧卡,然后再从旧卡预支。”他在接受华商韬略(ID:hstl8888)采访时回忆。


甚至,为了节约成本,他们还找了一个需要劳动力的房东,通过业余帮房东打工,免掉了房租。


因为这样的经历,当有人问王嘉廉,你与比尔•盖茨有什么不同?他说:我知道什么是饥饿的滋味,而比尔没有。


在王嘉廉看来,不知道饥饿的滋味是一种损失。因为这会让你不懂得不安与失败到底是什么感觉,不懂这种感觉也就认识不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意。


因而,王嘉廉始终对拿着风险投资烧钱做生意的创业者抱有警惕:如果钱可以那么容易得到,困难来了,你是否会有一个创业家该有的精神和能力?




▲王嘉廉接受华商韬略独家专访


饥饿的滋味,逼迫王嘉廉在创业中非常注重实效。


注重实效也让王嘉廉找到在软件业建立竞争力的方向。当时,软件业一味追求技术但不尊重客户需求,强调我有什么技术,而不是研究客户更需要什么。


没有技术,只能靠赢得客户订单才能生存的王嘉廉,比其他人更深切而入微地看见了其中的弊端与机会,一上来就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客户的需求上,并率先提出了“技术必须服务于商业”的理念。


这一务实的策略非常奏效,令王嘉廉很快在市场站稳脚跟。再加上从生活中学到的灵活处事方针,和带着饥饿感的加倍努力,几年时间,他就将客户扩大至200余家,让将美国成为CA最大的市场。


但王嘉廉显然不准备只是做个代理商。几年的市场打拼,让他看到一个巨大的商机:商业软件需求与日俱增,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当时软件业还没有真正的大公司。众多新兴软件公司不断诞生,但都孤立发展,势单力薄,如果能将这些企业整合起来,则有望建立一家独领风骚的巨头企业。


靠整合资源和市场建立一家大企业,这既是欠缺独立研发能力的王嘉廉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刚好是更具宏观视野和市场经验的他,相对那些擅长独立研发的人而言所拥有的巨大优势。


认准这一点之后,王嘉廉快速朝这个方向前进。但他面临两个挑战:第一,钱少;第二,没有专业的人去处理整合中必不可少的各种专业事务,尤其金融和法律。


钱是人找来的,有人就会有钱,王嘉廉决定先找人。


这方面,他刚好有个现成的优势。跟随父亲学了法律的亲哥哥托尼(Tony),已是曼哈顿一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托尼对软件毫无兴趣,但王嘉廉决定说服他,改变他。


在王嘉廉的执著与诱惑下,1979年,托尼从律师所辞职成为CA总裁。兄弟二人的首个进攻是,1980年4月以280万美元买下了瑞士CA公司,从CA的代理商成为CA的主人。1981年12月,他们进一步将CA上市,一次性筹资1200万美元,极大地缓解了公司缺钱的压力。


站在这个更高的起点,王嘉廉兄弟开始迅猛进击,沿着王嘉廉早就胸有成竹的整合做大之路,在全球软件业刮起一股股“王旋风”。


1989年,全世界第一个把年营收做到10亿美元的独立软件厂商诞生了,它的名字就叫CA。王嘉廉也一举成为全球软件业的巅峰人物,包括比尔盖茨,都只能仰慕其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


当时,微软才上市3年,还在努力推销刚刚发明出的Word for Windows。


站上10亿美金的门槛后,王嘉廉继续大肆扩张向前,先后将200多家软件公司整并到CA旗下,继续令企业软件领域的其他同行高山仰止。1999年,既是公司大股东,同时还是公司CEO的他,更以6.65亿美元的年薪,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CEO。这一数字,到今天,在全世界也依然是一个高耸云端的记录。




一直朝前看,奋力向难干


在企业软件业属于CA时代的20多年里,王嘉廉既是攻城掠地的先锋,也是企业整并的高手。注重而且善于将并购来的公司整合出更大竞争力,这也是他不断将CA推到新境界的关键。


“我们的窍门在于改造这些软件,使之与我们已有的软件配比,如果你仅仅是买一大堆软件,你就成了软件超市了,而我们所做的是综合两个软件的长处,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王嘉廉说。


推动公司整合的过程中,王嘉廉让他的企业一直在变,在变化中突围。他说:“如果我们不改变,不追赶,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CA的宗旨是必须紧跟市场和最新动向,从而确保我们能够持续地替客户展望未来。”


为了不被淘汰,王嘉廉要求自己和CA的人:“不要相信公关公司的人对你说‘你有多么多么的成功’等这一类话,你必须永远有一种饥饿感和危机感,你必须永远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行。”

为确保并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大举收购整并的过程中,王嘉廉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也旗帜鲜明、大刀阔斧地解雇“异己”,以统一公司的思想与行动纲领。因此,CA解雇过很多收购过来的职员,这让王嘉廉备受争议,但他坚持自己的主张,一路向前,毫不手软,并且撂下狠话:“我这条龙只能有一个头”。


王嘉廉个性突出,精力旺盛,杀伐决断,雷厉风行,并且心直口快,不装腔做调拿捏架子,以强势作风闻名于华尔街和美国科技界。管理上,他最讨厌也最怕官僚主义,将其视为腐蚀人心、摧毁企业的罪魁祸首。


而他的强势管理,首先是对自己狠。


1982年,CA并购一家公司后,王嘉廉要求该公司迅速编制一个新软件,而该公司的人员说需要9个程序员、6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得到消极回复的王嘉廉一声不吭,苦战一个通宵,拿出了一个虽然粗糙但是能用的软件。从此,该公司的人再也不敢讨价还价。


王嘉廉直来直去、爱憎分明,对待员工讲究刚柔并济。他会因业务上的差错大声训斥员工,也会转身对员工说:欢迎你参加我们隔壁的圣诞晚会。他十分讨厌抽烟,曾因看到一名员工在会场外抽烟,气得冲出门外一把抓住了对方的衣领……但每年的“CA世界”年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几万名员工聚在一起时,他对每一个人都会在可能的范围内关怀备至,温情似水。


王嘉廉治下的CA没有等级观念,追求高效而不拘于形式。他让每个部门都有自主权,做决策可以直通最高主管而无需浪费在写报告上。CA也有开不完的会,但都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召开。而且与会者可以声嘶力竭地争论,毫无忌惮地交换意见,王嘉廉的话不会被奉为圣旨,打断他讲话也不会被视为冒犯。


王嘉廉经常告诫员工,如果我们两个的意见总是一致,肯定有一个人是多余的,而那个人不是我。他努力推动“人人都有失败的权利”成为CA的文化,鼓励大家敢于独立思考,不断追问为什么并且找到更好的答案,而不是人云亦云。他还强调:谁都没有权利掩饰过失,强调如果你犯了错,可以不追究责任,但必须坦白及诚实面对。


王嘉廉一直深信:众人的力量胜过自己。他始终把团队建设作为重心,即使批评他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说他的确是一块能吸引人才的强力“磁石”。


在人才招募上,王嘉廉不看重学位,而看重其对工作的热诚与能力。他对有自发精神、不畏挑战又善于灵活制宜的人厚爱有加。找到合适的人,他注重以高回报激赏,他执掌CA期间,CA员工的薪金比当时的头号公司IBM还高出三分之一,工作环境也更好。


“你必须给予他们报偿,而且重重地报偿他们。当你找到一个全心投入的工作者时,付他两倍的代价,因为他可以顶三个人的工作。”则是王嘉廉的人力资源法则。


王嘉廉还曾为什么样的工作算是好工作开出过条件:第一,雇主必须让你意识到,无论是做什么,你的工作都是重要的;第二,应该有很好的收入;第三,大多数公司缺少一点,要从工作中找到乐趣。


他也以这三条要求CA,做受欢迎的雇主。


王嘉廉说,追求成功的人都应该具有一些优秀品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学习,自我激励,不怕失败。


“不要等别人来告诉你,应该学什么,做什么。也不要等别人来鼓励自己,而应该自己给自己目标,竭尽所能去实现。如果遇到困难,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从失败中学习。这些也是CA最重要的哲学。”他强调。


自称至今开车不看后车镜的王嘉廉,是一直朝前看,并且敢于冒险干的人。他说,如果不敢冒险,瞻前顾后,也许能成为不错的专业人士,但绝不可能成为企业家。


因而,他总是充满斗志,总是要求自己不断去挑战那些常人不敢想象的事,“我就是喜欢做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这最能引发我的兴趣与雄心。”





世界级慈善家



2002年11月,王嘉廉辞去了CA主席和董事长职务,结束了近30年的软件创业生涯。


当年,CA在美国《商业周刊》全球1000大公司中列全球第182位、美国第97位,市值超过300亿美元,年销售额52亿美元,利润13亿美元,资产80亿美元。


CA退休后,王嘉廉创办了麒麟电视(kylintv)、Neulion等新兴企业,同时进军体育产业,收购了纽约长岛人冰球俱乐部等多个俱乐部,并在美国投资地产。


CA的巨大成功,带给王嘉廉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他说自己并不是一个以追求金钱为使命的人,他认为生活中最不幸的事莫过于成功但无趣,富有而不仁。


告别CA之后,王嘉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慈善事业,成为全美闻名的慈善家。


早在1998年,王嘉廉就出巨资和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等一起创立了以免费治疗唇腭裂儿童为主的慈善组织“微笑列车”,并亲任董事长。


现在,“微笑列车”是全球最大的唇腭裂医疗慈善机构,累计在87个国家资助了超过100万例免费唇腭裂修复手术,其中约1/3的资助对象在中国。


此外,王嘉廉还捐款数亿美金,分别建立了美国“全国失踪和受虐儿童中心”、“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长岛平原中文学校”,“亚美文化中心”,并对中国教育、医疗和体育事业多有支持。


王嘉廉的父亲毕业于苏州大学(原称东吴大学),移民美国后刻苦学习获得哈佛大学国际法学位,但却被不允许在美国执牌做律师。在长子为重的文化传统中,能力有限的父亲将哥哥托尼送入耶鲁大学,之后又送入康奈尔法学院,使其成为著名律师,而王嘉廉得到的培养则相对要少一些。这既让他感受到华人在美国于歧视中获得成功的不易,也激发他靠自己打拼的精神。


因而,当自己获得成功后,王嘉廉努力为华人和中国做事。他要求孩子们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并对他们强调:“我们是美国人,这毫无疑问。但我们应该了解生命中的一部分与中国息息相关,这很重要。”


2000年,王嘉廉还做了一笔特别的捐赠:向父亲的母校苏州大学捐资1000万美金,如今苏州大学的“王健法学院”即是以他父亲的姓名命名。


今年72岁,被称老前辈的王嘉廉,依然还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领域创新创业,在为世界性的慈善事业东奔西走,并且依然不认同人们说他是工作狂的说法。


“工作对我来说并不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而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虽然我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却不像别人想象的那样辛苦。我是在努力地玩一个快乐的游戏。工作就是游戏,为了快乐才工作。”王嘉廉说。






点击阅读上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