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半年百个地王,还在狂轰油门的高房价,到底想把中国经济折腾成啥模样?

2016-06-07 毕亚军 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毕亚军


只有更疯狂,没有最疯狂,刹车失灵的房地产还在猛踩油门一路狂飙。统计显示:今年1-4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5.9%,可谓疯狂。更疯狂的是,上海、深圳、北京,甚至是苏州、合肥、厦门,“地王”一个接一个,目前全国新“地王”已成功过百,2016年正成为史上“地王”最多的一年。

地产狂欢的另一边,却是众多传统企业挣扎在生死边缘,新兴企业再度陷入融资冰窟,经济走势被权威人士认定为“L型”,很多真正需要房子的人谈起房子黯然落泪,就连从来不对外指点江山的任正非也受不了,直接说房价太贵了……

房地产是拉动实体经济的引擎,房市旺会带动实体经济一起旺,这曾是“高房价合理”论者一致信奉的观点。而如今,这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边是狂欢,一边惨淡的鲜明对比,瓦解了这个理论,也抽了这个论调持有者的大耳光。

已经高到居者买不起,买者不为居的高房价,该说再见了!

与实体经济背道而驰


房地产是拉动实体经济的引擎,房市旺会带动实体经济一起旺。这曾经是对的,但早就是过去式了。

所谓房地产拉动实体经济,房市旺百业旺,大致上都有这样的逻辑:盖房子会拉动建材、建筑等众多行业;老百姓买了房还要买各种设施设备家居用品;百姓有了房以后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就会更有能力消费。

但现在,当全国住房空置率达到22.4%,整体空置房高达4898万套(西南财大2013年发布的数据,如今这一数字只会更大不会更小),“鬼城”与“地王”同现,老百姓买了房还要买各种设施设备家居用品,这个逻辑还成立吗?




即便这个逻辑成立。当买得起的早已买了房,甚至拥有多套房,买不起的可能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再买得起(如果买得起,哪有那么多空置),而那些即使买得起和众多已经买了的,也大都贷款透支了未来20年、30年的收入(还是在收入能持续保证的前提下),安居乐业了就会更有能力消费,这个逻辑又成立吗?

所以,别天真浪漫加不切实际的幻想了。今天的房地产已经不是什么实体经济的引擎,而越来越是实体经济的毒药。

房子已不是房子


曾经,我是中国城市房价必将上涨的坚定信奉者。理由有五个:第一,中国人很爱、很需要而且很缺房子;第二,中国人有钱了;第三,中国人爱往城市挤;第四,中国人进了小城还想进大城;第五,现在房价并不高。

但我依然错过了靠房地产增值财富的大好机会。因为,我有这样的想法是2005年。当时,北京的房价,东四环外新开盘住宅不过6000元一平米,同地段的5A级写字楼不到1万元一平米。这个时候,我有钱就买了,如今,当年买的一套写字楼,6年的房租可以收回买房的全部成本。

当这个价格涨到2万,我认为房价已经高到超出它作为老百姓居住刚需品的水平,买房不如买房地产股票。于是不买房,去买地产股。但最后,房价一路涨到3万、4万、5万,让人目瞪口呆,至于地产股,统统变成你懂的了。




我一度非常迷茫,为什么房价那么涨,房地产股票却不涨。我认为,这两个中间一定有一个是错误的,而在房价以铁的事实不断上涨的前提下,错的那个一定是股票不涨,所以,我还一路加仓。

直到一位大哥一句话点拨了我,我才走出迷茫:房子已经不是房子,房子已经是资产和金融产品,而手握资金的人普遍认为房子这个金融产品比股票更可靠更有保障,所以大家都买房子,而不是你的股票。

因为这期间,即使不炒房,我还是从县城到省会再到北京,都买了房子,不知不觉间成了有几套房子的人。身边一些人更猛,除了从乡村买到北京,还去海南买,去国外买,不租也不自住,只是每年过去看看,扫扫灰尘。所以,我坚信了这位大哥的话:房子已经不是房子。

而后来房价的一路疯狂,则让我更加坚信:房子已经是资产和金融产品,而且,这个资产和金融产品比股票还受欢迎,并且似乎有值得欢迎的道理:

股价可以把业绩几十几百倍PE的反应,更受欢迎的房子,只要有人接盘,是不是你工作几十年都买不起?是不是脱离实体经济?也就不再是个问题了。

房价那么高,我们富了吗?


按道理,即便房子这个金融产品比房地产股票更受欢迎,房地产股票也应该更高更强才是。因为中国股票虽然不及房子受欢迎,但中国股市依然是个制造泡沫与套利的大市场,即使到今天,房地产企业的平均估值也是10倍以上。

这意味着,房地产企业每多挣一毛钱,反应到股票上,股价就会上涨1块以上。而且,相比炒房子而言,炒房地产股票,买进卖出的成本更低,交易更便捷,交期套现也更快更灵活。既如此,为什么房地产股还是涨不过房价?




原因是,房价疯狂地涨,房地产企业的业绩并没有疯狂地增长。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道理我一直没太想通。甚至一度认为,房地产业绩不涨是因为开发商房子卖早了。


我采访过一位地产企业家。他曾说:百姓才是房价上涨的受益者,真正的钱是被买房子的业主赚走了。比如,你的房子现在6万一平,但当年可能是6000一平买的,所以业主们如论如何都比开发商赚得多。


哦,是这样,似乎有点道理。但我还是觉得不对,因为开发商每年都在卖房,都在享受高房价啊。直到昨天,秦朔老师在他的秦朔朋友圈(微信id:qspyq2015)借用一位地产商的话,基本上是一针见血地把话说明白了。

我把这句话引用在这里,供仇恨开发商的朋友参考:

秦老师说,一家民企房地产老板跟他讲:“按我的测算,房价不管涨到哪里,价格里差不多70%的‘价值’都回流到政府口袋里了,他们内心里当然希望涨,拉高地价。土地出让金是大头,土地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综合验收、销售许可,每个环节前都有费,施工单位也要交税,银行也有利息收入。都说开发商赚钱,其实我们是政府赚钱的载体。”

事实也在验证这个道理,房价成倍成倍涨的这些年,房地产企业的利润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疯狂地增长,甚至有些还在开倒车,房子越卖越贵,但利润却越来越薄。钱,真的被看不见的人赚走,而且不知道花什么地方去了。




这个道理明白后,一个新的问题又来了。“当差不多70%的‘价值’都回流到政府口袋里”后,在我们不知道花什么地方去了的政府支出里,有多少像会有些人想的那样,房市旺百业旺,房地产赚钱之后利润会回流到实体经济上?


有人说,中央政府不是一直要控制房价吗?为什么还要让地价这么猛涨?这里得补充一下:土地收入基本归地方政府所有,而且曾经有句话叫什么不出中南海。

房价高的“价值”没有想像得那样回流到实体经济,这还只是房地产对实体经济抽血的一种方式。更大的影响在于,房价涨让国家与居民财富虚高,在吞噬实体经济的同时却制造出一片繁荣假象,但最终差价是有人要买单得。

看看我们只靠土地和房子就可以多富有吧:北上广深四地房屋总价值可买下半个美国、一线城市建成区各类用地总价值可买下60%的美国……

一个如此富有的国家应该有很强大的产业,应该有很强大的消费动能吧?让我们的企业跟外面的企业比一比,也看看我们自己,除了房子之外,多么贫穷吧。

2015财年,台湾高科技企业标杆台积电实现总营收8434.97亿元新台币(约为1671亿元人民币),税后净利3065.74亿元新台(约为604.26亿元人民币)。

同期,刚刚在香港上市的联想控股营收突破3000亿人民币,但净利润只有区区46.59亿元人民币。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集团,更以449.12亿美元的营收,获得一个净亏损1.28亿美元的成绩。

包括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华为,在获利能力上也不是台积电的对手。2015年,华为实现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是台积电的2倍还多,而其净利润也只有369亿元人民币,不足台积电的三分之二。

如果继续往下算,除BAT之外,十个千亿营收的中国科技企业,其利润恐怕也抵不上一个台积电。但随便一个千亿科技企业,它的土地与房屋价值恐怕都可以轻松相当于10个台积电的土地与房屋地产。

科技企业是这个样子。科技之外,全球产业版图上,真刀真枪拼产品、比服务,靠本事吃饭的领域,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也好不到哪里去。

医药算是个旱涝保收的行业吧。《财富》杂志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辉瑞年营收496.5亿美元,利润高达91.35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医药集团营收约401亿美元,利润却只有区区4.39亿美元。




这是企业跟企业比。再看看我们自己,如果读者您是一个百万、千万身家的人,您名下有一套或几套房子,您摸摸自己的腰包:除了房子,你还有多少银子?

除了房子其实什么都没有、为了房子可以什么都不要的人,在中国恐怕不是一个小数字。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2015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提供得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家庭财产配置,房地产所占的比例超过60%。要知道这个平均里,还可能包含王健林、马云,除去他们,这个比例将会更高。

百姓含泪,经济滴血,高房价该说再见了


居民家庭财产配置房地产占60%是个什么概念?可以简单粗暴地这样理解:全国人民辛辛苦苦一辈子,很多还是透支下辈子来的,60%的财富都交给房地产,被土地所有者和房地产开发商拿走了。

居民家庭财产配置是居民可以给到这个国家所有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当这个空间和机会60%都套在房地产上了,其他产业还有多少空间和机会?

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60%所创造的利润以及带来的升值,正如前文所说,并没回流到,甚至大部分没有回流到实体经济的循环发展中。

不说地方政府拿走的70%的“价值”,有多少回流到了实体经济,就说居民财富的部分,你有一套房子从100万涨到500万,你赚了400万,这是你的财富。但这个财富对你而言,只要你不出售,不套现,它还是个房子,于你个人的经济实力和消费力,于实体经济有什么关系?在全国,这不是个小概率吧。

发疯的房地产将大量社会财富冻结在不能创造产出价值的钢筋水泥之上,极大地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与动能,但它对实际经济、对人民和国家的伤害还不止于此。

现在是市场要素全球化的时代,国家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与企业,产品(服务)与产品(服务)的竞争,完成原始积累的中国经济再往前走,必然要依靠工业现代化与高层次创新创造去推动与引领,但高房价抬高一切成本,削弱工业现代化和创新创造的竞争力。没有这个竞争力,如何“走出去”,如何把“一代一路”的机遇化为现实?

前段时间,任正非先生就曾讲过高房价的祸害。他说:四个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要发展大工业,你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工业的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现在的工业成本太高,罪魁祸首就是高房价,人力成本的上升,杀手也是高房价。企业用地,地价高;企业租房,房租高;企业员工买房,房价高。买不起房,只能租房,在北京工作、月薪税前万元的人,到手只有7300元,然后转身房东就要拿走一大半。

不想交这一大半,你就跟人合租。上下铺、每月省吃俭用,公交车都不坐、马拉松上班,争取每年存够5万元,存上20年,勉强弄个首付,如果工资不涨,还要找个比你挣得多的老公或老婆,才能和你一起供得起每个月一、两万的月供,然后你们继续马拉松上班。如果寿命长、运气好,辞世之前,你可能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房,但再过几十年年,房子还是不是你加的,还得看“命”看运气。




当众多年轻人,打工的,要这样过日子,还谈什么创新创造力,谈什么消费、服务拉动新经济?

中国企业为什么没有竞争力,大家有很多说法。我的一个看法是,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企业不去建设竞争力,而这里面,要承担首要责任的就是房地产价格泡沫导致的致富模式泡沫化。

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做了非常多的总结,从生意人的微观角度,我更喜欢这样总结它:以低层次产出和变现为主导的挣快钱与挣轻松钱模式——对发展机会的快速规模化变现,对自然和人力等资源的低层次产出与变现。

这种模式刺激生意人与企业家,优选依靠低层次产出挣快钱、轻松钱的创业经营道路,甚至刺激政策制定者优选轻松实现经济增长的低层次产出产业作为发展方向,进而让低层次产出的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进而压缩高层次产业的发展空间与动能,进而搞出一堆大而不强的空心化企业,甚至大而不强的空心化经济体。而导致这种模式大行其道的,罪魁祸首正是房地产。

虽然每个发展中国家都必然要经历低层次产出模式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且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打头完成原始积累。但房价严重脱离其他产业发展轨迹飞速泡沫化,鼓励大家一起把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产业搞到财富如此繁荣,正如前面所说,最终都是有人要为差价买单的,现在我们的企业越发丧失竞争力,就是在为此买单。

高房价已经祸害了中国经济,而在中央政府对高房价三令五申的控制下,不断层出不穷的地王,还大有对实体经济继续祸害下去的苗头。




国家早已看到这种低层次产出模式的不可持续,并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强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指明未来发展方向,而且配套出台一系列利好,但众多企业依然走不动,走不下去,这个罪魁祸首还是房地产。

麦肯锡去年发布的债务研报《Debt and (not much) deleveraging》显示,中国有接近一半的债务与房地产有关。一半的债务,都拿来搞房地产或跟房地产紧密相关的产业。如果继续这样干,半年100多个地王,让钢筋水泥加土地,这么低层次产出的一个产业,云集那么多的资金和精英,在这里挖空心思变着花样的折腾,不断吞噬居民财富和企业成本,还创什么业、创什么新?

到今天,所有人都应该看到了中央政府希望摆脱房地产扼住经济发展步伐的梦魇,但不少人乃至地方政府懂得这些道理,却依然心存侥幸,抱着国家不敢让房价跌只能让房价涨的想法去博弈,跟国家的政策方针背道而驰。


对此,我们或许只能说,祝他们好运。


至于他们所秉持的国家不敢让房价跌,只能让房价涨的理论,我们无法论断对错,但有一点可以善意地提醒,正如一个段子所说:党和国家是见过大场面的。



号外!!!


在您的关注、支持下,华商韬略已获腾讯财经十大自媒体提名,恳请您为我们投上宝贵一票。


投票入口:(各投一票,点击下方标题即可进入投票页面)


  1. 《腾讯财经自媒体评选》


  2. 《腾讯财经自媒体评选活动!选出你心中的那个TA!》


(备注:点击进入页面,在第二项勾选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后,翻至最后一页提交。谢谢您的支持!)

    






文章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如需转载,请添加客服(ID:hstlkf)获得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