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岁天才少女走下神坛,年轻人创业不靠谱?

2016-07-11 嘉文 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嘉文


一周前,前深圳神奇百货(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知乎”上爆料称,自己“开开心去上班,发现公司不见了”。


+


吓了一跳的他赶紧掏出手机,打开公司的微信群问个究竟,结果发现已经被踢出群。




随后他才知道,公司已经搬家,因不知情被“甩掉”的员工和留下来人数的一样多。公司通过这一方法裁员50%,加上之前离开的员工,公司离职率高达98%。

搬家的时候,公司的保洁阿姨也没有接到通知,该员工称甚至阿姨的工资都没有结算。

而在此之前,神奇百货的CEO王凯歆还是外界眼中16岁创业、身家过亿的天才少女。



身家过亿的神奇、天才少女


部分投资人很青睐年轻的创业者。神奇百货的一位投资人称“谁把控住了新生代,谁就有未来。”他拿QQ举例:年轻人的习惯会在长大后延续,曾经看不起QQ的大人,最后也都被迫使用QQ。“所以现在新生代的很多东西,投资人都特别关注。”

部分媒体很喜欢年轻的创业者。他们青春、活力,时常发表离经叛道的言论;他们在如此小的年纪获得同龄人难以企及的财富;所有这些,都是新闻爆点。

王凯歆曾是这些爆点中最显眼的一颗明珠。98年出生的她,小学3年级就开始尝试做生意,初中的时候通过QQ空间做代购,卖零食、鞋卖给同龄人,据称每个月挣钱过万。


+


高中的时候,她开始发展“加盟商”,还以70块日薪招了两个大学生,并对妈妈说:你看,你还逼我考什么狗屁大学。

暑假的时候,王凯歆机缘结识了投资圈人士,决定辍学创业。2015年春节后,她孤身一人来到深圳,拿着创业谷23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注册成立了深圳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当时她还未成年,由投资人代替其担任法人。

大爆炸科技的唯一产品是一款名为神奇百货的APP。这款APP的口号是服务喜欢新文化品牌的消费群体,为新生代打造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


产品上线后的第3个月,王凯歆参加了北京卫视的真人秀《我是独角兽》。节目中,她的个性、活泼以及神奇百货的优异数据打动了身为评委的一众投资人,随即拿到了2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

之后的一段时间,她像明星一样刷屏财经新闻圈。有媒体称未满17岁的她是神奇少女,其所持股份的价值过亿,有可能成为将来新生代电商中的重要人物。神奇百货的官网则称王凯歆备受一众投资界大佬追捧,被誉为移动互联网创业界的“天才少女”。

一轮炒作过后,事情本该暂告段落。如果神奇百货更进一步,那王凯歆可以接着出来刷屏,如果这款APP逐渐走下坡路直至消失,那么这位天才少女也将像曾经的“天才”一样,被人们所遗忘。

但是,今年5月16日,《GQ》的一篇文章,却将故事推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



“太丑了,不能招”


《GQ》关于王凯歆的报道得到了广泛传播,不仅因为其所揭露的真相与过往消息迥异,更因为其描述的17岁CEO,完全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小女孩,勿论一个合格的企业经营者。


+


报道称神奇百货刚成立时,王凯歆招人必须看脸。一次,她在看见应聘者后质问人事:“95后公司怎么能招颜值这么低的人?太丑了。”声音很大,应聘者听后直接走了。人事相关负责人称其标准是“长得太丑了不面,太矮了不面,长得太黑不面,有痘痘的不面,年纪太大的也不面。”

后来王凯歆招了一个简历和长相都很好看的人做首席技术总监,但技术团队反应他根本不懂技术,整天装模作样按键盘。

神奇百货的经营模式,本质上是延续了王凯歆当年QQ空间的生意,他们在淘宝和阿里巴巴上寻找迎合青少年口味的产品,对图片进行加工,发布到自己的平台。顾客下单后,他们再去淘宝订货,因此经常有淘宝店家打电话过来质疑图片抄袭的问题。

这样的模式很难做大,实际上,王凯歆参与录制《我是独角兽》之前,公司天使轮的钱已经见底,发工资都困难。王凯歆四处找投资,但是鲜有人欣赏她的模式,王凯歆觉得这些人没资格批评她,因为“他们无非就是看看风口,赌赌赛道。纸上谈兵,屁都不懂。”

在《我是独角兽》上,她拿出了一系列欣欣向荣的数据,包括平均日订单1000多笔,拥有100多家供货商等。实际上,公司上下都清楚,单天1000单的成绩,他们只在“双十一”时实现过;其稳定的供货商连10家都不到,都是淘宝、阿里上的卖家。




王凯歆告诉投资人,我会帮你们在未来的3到5年里,赚够95后的钱。节目后,神奇百货宣称拿到了2000万的融资,公司A轮估值过亿,但王凯歆告诉《GQ》,真实投资额一千多万,公司实际估值6000万。



奇葩“CE0”


对外将成交额、成交量、注册用户的数据加倍,对内的王凯歆亦是信口开河。她曾承诺公司会无限量供应零食,过年带着全体同事去日本旅游。后来又说“零食无限,但你们得自己掏钱买”;春节时候,她和领她进投资圈子的投资人单独去了日本。

一位神奇百货前技术人员称这样的情况司空见惯。因赶工项目,王凯歆曾要求技术部门的人连续数天加班到10点,并承诺给每人500元的加班费。但或许是出于对产品的不满意,没人见到这笔钱。一位要离职的员工想“讨薪”,称不给就拿聊天截图向公司的投资人告状,结果王凯歆直接将群解散,消除了聊天记录。

她似乎对其他人的工作成果都不是很满意。编辑部的人负责在网上搜商品,经常挨骂,“丑成这样你们也选,有没有脑子?”技术人员得负责删除APP的差评,“如果发现有说不好的(评论),CEO就直接在工作群开喷‘你们技术部的都是吃屎的吗?’”,在知乎上,另一位前员工说。

或许是出于“得罪”程序员的缘故,王凯歆官网的头衔是CE0而非CEO。这样的称呼前所未见,因为CE0的意思可能代表Credit Evaluation 0(信用评级0)。




负面消息出炉后,关于这位天才少女的爆料不断出现,每一条都很不堪。虽然位居高位,但她似乎也无法逃脱其年龄段的普遍特性:情绪化、易怒、自我。这种处世风格中,王凯歆的压力也很大,同事接连辞职,她经常哭,哭完了说“昨天还是小伙伴,以后就是陌生人”。

不到1年的时间,他换了七八个助理,这些人向《GQ》讲述的几乎都是坏事情。

她的第一任助理是林青,比王凯歆大5岁,工作就像照顾小孩子。林青称老板没有什么生活自理能力,天使轮的资金到账后,她在深圳最贵的澳城花园租了房子,但王凯歆直接搬去了希尔顿住套房,因为她不会收拾、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


+


林青每天叫Uber接王凯歆上班,有时候要等两三个小时,换几次Uber单子。王凯歆不喜欢别人打电话催她,更不能进酒店房间叫她,所以林青只能等着。其他员工也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公司10点上班,但是CEO几乎没有在中午前出现过。

有次出差打车,王凯歆不愿意排队,林青劝她遵守规则,她立刻嚷道:凭什么!那帮普通人排队,凭什么要我排!凭什么要我跟他们做一样的事!林青陪她在希尔顿里的餐厅吃饭,她说:“想点什么点什么,自己出钱。”

林青离职后,王凯歆的助理换了一茬又一茬。第三任助理离开前在办公室骂她“贱人”,随后拍屁股走人。

“我可能就是不讨别人喜欢,我就是刁钻刻薄又无情,但这就是我的风格,谁都无法改变我。”王凯歆曾在微信朋友圈里写到,“天才千万不要去迎合笨蛋,否则他们会觉得你连他们还不如。天才的内心本身就是与世隔绝的,孤独得只剩下自己的影子。”

拿到A轮融资后,王凯歆愈发“膨胀”。经常发一些大家都是笨蛋只有她一个人牛B的言论,在群里、在办公室骂人很常见,裁员调岗更是不需要理由、或者找一些极度奇葩的理由。比如,因“影响领导工作心情”,将程序员“调整”做保洁。




不过,她对自己越来越“好”。王凯歆的月薪是10万,前员工称其花销肯定不止这个数字。“她日常花销都是公司运营费用出,公司每天有十几个她的快递,化妆品一箱箱地买。她经常晚上去喝酒,动辄五六千的花销,一个月二三十万绝不在话下。”而对待裁掉的员工,神奇百货最多只给半个月的薪酬,如果不服从,就调到奇怪的岗位,或者向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不告而别”。

6月25日,神奇百货在一半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从科苑搬到了华侨城,“被遗忘者”们在网上讨说法,引起轩然大波。而此时,王凯歆据说正在以色列“开会”。




这轮声讨中,王凯歆无法保持沉默。7月初,她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表回应,否认了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等传言,同时也承认自己犯了很多错误,“几乎经历了创业所有该遇到的坑”。

她将陈年拉来做比较,称犯了和凡客诚品一样的错误:盲目相信空降的职业经理人,盲目扩张人员和产品线,没有合理管控公司现金流。为了扭转局面,她做了“人生第一次裁员”,而未来,神奇百货还将在全社会范围内继续寻找合伙人,携手缔造新的未来。

但平心而论,神奇百货和凡客诚品并没有可比性。就目前看来,这款产品并不神奇,技术含量不高,渠道都是淘宝、阿里巴巴上的,竞争力很一般。为了吸引用户,神奇百货的代购是原价转销补贴邮费,像其他APP一样烧钱圈地。

因此,抛开管理者的个人因素,仅从产品这一角度看,走下神坛的王凯歆,想要依靠神奇百货打翻身仗,前景并不乐观。



前车之鉴 各领风骚


王凯歆并不是第一个饱受争议的年轻创业者,近几年间,她的前辈不在少数,马佳佳和余佳文等人,比她更具话题和争议性。

马佳佳被称为“情趣女王”,她201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当天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名为powerfu的创意情趣用品店,随即被舆论热捧。不到1年的时间,她便成立了北京泡否科技有限公司,做线上情趣用品商城。




很长时间内,马佳佳都是媒体的宠儿,有人称她是第一个将情趣用品这个“晦涩隐秘”的行业带到阳光下的创业者。

马佳佳深谙传播之道。她长年在微博、微信上进行性教育答疑,和网友互动,热衷于调戏粉丝。她上过《非诚勿扰》,受邀参加万科举办的演讲时,她的题目是“房地产迟早被颠覆,90后压根就不买房”,直接拆台主办方。




可惜马佳佳的企业并不像她的话题性这般持久。万科演讲没多久,便有消息称其情趣用品店不到一年就关门大吉,线上商城也一直惨淡经营,不少网友讥讽她是“创业全靠嘴”的PPT创业者。

一位同样做情趣O2O的创始人曾评价她说:创业者的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应该把时间花在产品和客户上,而不是泡各种论坛和圈子。

线下、线上开店接连失败后,马佳佳转向了新的领域,先是担任《时尚COSMO》的新媒体总编辑,后又火速离职,创办了一款名为女性社区High的APP。


+


High创始人是她当下的头衔,这款APP的发展前景暂不可知,但是在经历了数轮风雨的洗礼后,马佳佳的受关注度已远不如当年。她的最新消息是已经和另一位90后创业者成婚。

余佳文是马佳佳后的新代表人物。这个年轻人在2011年研发了一款叫做“超级课程表”的软件,并在2012年获得天使轮的投资。

这之后,余佳文凭借着“90后的霸道总裁”的标签和犀利的语言风格,先后登上了《爱拼才会赢》、《青年中国说》等节目的舞台,并通过媒体的大肆传播,陆续获得后续融资。

期间,不少媒体为其做了大篇幅宣传报道,并送上了各式赞誉,而同时期出现的针对其产品“超级课程表”制作粗糙、功能单一的评论,却鲜有人关注。2014年,余佳文又烧了一把“大火”,在节目上,他承诺将拿出一亿元给员工分红。

没过半年,事情发生了大逆转。又一次节目中,余佳文坦言自己拿不出这么多钱,准备开个“认怂会”。和他同上节目、超级课程表的投资人之一周鸿祎气得不行,直言如果不是在录节目,肯定抽他。周鸿祎搞不懂这些年轻人的风格,在他看来,企业管理者在央视的节目上夸那么大的海口,又在随后轻易毁约,简直不可理喻。但余佳文却称“我们年轻人就是这样”。


+


这期节目播出后,余佳文遭遇了疯狂的口水战,曾对其赞赏有加的媒体纷纷倒戈相向。因为忍受不了铺天盖地的谩骂,他一度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而他的产品超级课程表,虽然下载量还可以,但至今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一亿元分红”的承诺只能无限期搁置。



谁的责任?


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很少撰文介绍年轻的创业者,在我们看来,成熟、成功的商业模式、逻辑和方法论,远比那些夺人耳目但含糊其辞的财富神话更具分享价值。但是,一波又一波年轻创业者从神坛跌下的反转剧情,正在制造一股可怕的舆论风潮。

一些媒体将矛头直指90后这个大群体,称该群体的心智、思想都不健全,根本没有能力经营好一家企业,因此“90后的创业者们,拜托们创业前先成人吧”。

舆论也接受了类似的观点,在某网站的相关讨论中,“千万不要去90后当老板的企业,肯定倒闭”的评论被赞到了最显眼的位置。更有延伸的观点认为,不仅90后的创业者不靠谱,就连90后的员工都不靠谱。

但实际上,年轻创业者真的如此不堪吗?显然不是。按照常理,他们比老一辈企业家更聪明、也更了解年轻人的需求。在传统领域,已经涌现出非常多的90后成功创业者;备受关注的互联网、O2O业内,有类似伏牛堂、礼物说等风头正劲的90后执掌企业。在“泛90”群体(1989年出生)中,则有Bilibili、脸萌等细分市场的领军产品。“一棍子”将年轻创业者全部否定,显然是一种过度、不合理的宣泄。


+


年轻的创业者们不应该为这些负面评价全额买单,那些为了噱头而肆意炒作的群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一位网友所言,部分媒体不负责任、无详实根据的捧杀起了很大推波助澜的作用,“将一个还稚嫩的人捧上神坛的是你们,当她跌落,第一个去鼓掌的也是你们”。

“从盛急速衰变”并不是年轻创业者独有的问题,在互联网领域,这样的情况很常见。不少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经历过亏损,他们先做大、有了用户基数后才实现盈利。后来者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在这条道上成功,于是烧钱做规模,盈利的事情留给以后再说。

这样的大环境中,一众创业者带着数据好看的企划书埋头扎进商海,企划书中关乎盈利模式的部分完全处于空想阶段。拿到投资人的钱、盲目扩张后,他们做出了大量同质化、且用户粘度极低的产品,其中大部分产品连规模化都没能实现就消失无踪。


+


投资人不是慈善家,他们很精明,很多“好看”的数据,他们心里有数。比如神奇百货刻意夸大各项数据,其投资方不可能不明就里。但投资圈里的一种说法是“看人”而非“看赛道”,在“看人”的生意经里,一些投资人“赌年轻人”的模式值得商榷。

王凯歆最初的投资人曾说:“我其实很不同意这些孵化器让人家高中就去创业。我跟她说,那是骗她的,她老不信。我分析过:‘第一,你年轻;第二,你是女性;第三是你高中没读书。’这三个都是很好的炒作话题。风投机构有他们的利益考量,我投你几百万,大不了我就做广告费。”

年轻人有噱头,有噱头的企业更容易传播和发展。类似的观点、媒体对于创业的鼓吹、资本对于项目的过度估值,正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吸引很多刚刚走出校园、甚至仍在象牙塔的年轻人义无反顾。

在这样的体系里,产品和商业模式被放置次要位置。一位投资人在近期提出了新的观点:每一个创业者都应该成为网红。如果不具备成为网红的能力、潜力、魅力、影响力,那就不要创业了。

这些长相靓丽、言辞犀利的年轻人,确实有成为网红的资本,但是她们有能力经营好一家企业吗?如果他们将精力集中投入于成为网红、捆绑粉丝上,还有时间管理好企业吗?

注:文中部分关于王凯歆的内容引用、改编自《GQ》文章《17岁CEO王凯歆:风口少女的神通与孤独》






文章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如需转载,请添加客服(ID:hstlkf)获得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