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再以爱国为名义,伤害你的同胞

2016-07-20 嘉文 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嘉文

前天(7月18日)起,全国多地的“爱国人士”发起了打横幅、围堵肯德基活动,呼吁拒绝美国品牌,抵制美日韩菲。

据网友发布的图文显示,长沙、杭州、扬州、连云港等十多个县市的肯德基店面前出现了堵门抗议的示威和集会行为,警方不得不出动维持秩序,多家肯德基门店被迫停止营业。




继网络呼吁“抵制肯德基、麦当劳”、“抵制iPhone7”后,这股爱国热潮终于再一次延伸到了线下。



砸向同胞的“爱国锁”


上一次大规模“爱国游行”发生在2012年9月。出于钓鱼岛纷争,民间反日情绪高涨,抗日诉求从网络蔓延至现实后,部分“爱国者”在北京、西安、广州等城市组织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

其中,西安的反日游行声势最大,并且最终从游行演变成了针对日系车辆、商铺的打砸抢暴力事件。

+


游行当天,51岁的李建利驾驶着一辆丰田车,迎面遇到了游行的队伍。在爱国口号夹杂着震天的谩骂中,他和家人被包围,紧接着车被砸毁。期间,李建利的妻子一直苦苦哀求:“求求你们了,我们也是中国人,都是老百姓辛苦攒钱买的车,我们买日本车不对,以后不买了,好不好?”

为了保护自己积攒了半辈子才买来的爱车,李建利选择抵抗,一名“爱国斗士”随即用手中的U型锁,在他的脑袋上狠狠砸了4下。

+


于是,因为买了一辆日本车,李建利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同胞砸穿了头颅。他头顶的“洞”至今没能复原,右肢体完全瘫痪,丧失了所有功能。

李建利并不是这场“爱国行动”中的唯一受害者,游行者们将拳头和凶器伸向了可见的一切与“日本”沾边的东西。


+


一家已经关门的4S店被强行撬开,店主一边磕头求饶,一边看着暴徒们将他的店砸得干干净净。一名穿着川久保玲外套的大学生,被爱国者们扒得只剩内裤,光着身子站街示众。一家名为“浪琴”的表店,因为被认为和“日本浪人”有关,被抢砸一空,手表全部进了“爱国者”的口袋……

将李建利脑袋洞穿的人叫蔡洋,是个做泥瓦匠的90后,他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了10年。案发后,他告诉母亲自己因为爱国和人打了一架,被警察带走时,他还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国家,为了主权,为了领土”。

在精神世界里,他用U型锁、借由同胞的车完成了对日本的一次“战争胜利”。入狱后,他给务农的母亲留下了一座大山——25万元的赔偿金。



“丢的是老祖宗的脸”?


4年后,随着南海问题所发酵的爱国热潮再一次发展成为集会行为,美国快餐品牌肯德基成了第一个集火目标。

相较此前的打砸抢事件,这一次的堵门事件中还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实际上,从上传至网络的视频和图片看来,本次“活动”中的很多个人行为很搞笑,令人啼笑皆非。

在河北省河间市,一位“爱国大妈”斥责用餐者们不爱国、捐钱给美国造炮弹,还用手机拍摄下自己的“英勇”行为。别人随即质问那“你为什么用苹果手机?”大妈显然有备而来,说“我这是12号之前买的,不算,12号以后咱都不消费美国货了。”

在唐山,一位大叔拦着几个准备进店的学生循循善诱,告诉他们吃肯德基就是“卖国贼”。几个学生从头至尾“一脸懵逼”,最后一言不发离开。大叔很欣慰于自己的“战果”,临了不忘加一句:好孩子,不吃肯德基,未来的中国都是你们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14iyzf2k&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此外,还有网友指出:部分肯德基闹事者纯粹是出于炒作。一段视频中,某男子对着就餐群众嘲讽辱骂,用词极其粗鄙。视频出来后,很快就有人认出该男子是一名网络主播,此前还曾直播“广州地铁吃饭”、“浙江大学调戏妹子”等行为,压根就是一个博眼球的“跳梁小丑”。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相关部门已经对这类所谓的爱国行为有了足够的警惕性。连云港市警方发布通告:严禁组织和煽动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泗阳县警方则呼吁群众“爱国,请别把愤怒发泄到自己的领土之上”。


+


不过坏消息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尤其是微信的普及,“爱国群体”有了更庞大的群众基础。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条“抵制肯德基、麦当劳”,抵制“iPhone7”、抵制“菲律宾芒果干”的消息出现在朋友圈,并伴随着“不转不是中国人”、“不转穷一年”、“不转家人XXX”的口号,被送达至以亿为单位的受众。

不断有网友爆料,称有微信群的群员觉得网络口号不够劲,希望组织线下“活动”,真正为“爱国”出一份力。




他们中的一些已经付诸行动,朋友圈的口号是其行动标语——“你吃的是美国肯德基,丢的是咱老祖宗的脸”。


+



盲目抵制=伤害


撇开“汉奸卖国贼”、“丢老祖宗的脸”等各类帽子,这样的行为实际并不爱国。肯德基是一个已经卖起豆浆油条、深度本土化多年的快餐品牌,她用中国的原材料、报税给中国政府、聘请的员工可能是集会者的亲戚朋友。

抵制该品牌,最先侵蚀的显然不是美国的利益。这些店一旦停业,美国处不会有半点波澜,受影响的首先是这条产业链上密密麻麻的中国企业和个体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餐饮行业如此,其他产业更是错综关联。爱国群体号召停售美、日品牌的手机,殊不知,他们转投的国产手机,其内可能是美国的芯片、日本的元器件,系统更是清一色的安卓(谷歌出品)。

实际上,如今的中美在经济领域已经无法离开对方。美国曾有一本颇有影响力的书,描绘了一个家庭尝试远离“中国制造”1年的故事,期间的经历可谓“灾难”。




中国则更是如此,国民用Windows系统、坐波音的飞机、依赖美国研发的药物和医疗系统……完全抵制美国品牌,民众的生活将寸步难行。

从更高的角度看,即便能够在短期内完全抵制这些国际品牌,其结果也称不上爱国,因为这影响到了广大同胞的切身利益。

消费者选择产品皆有其原因,在某些行业,国产品牌或许还没成长至充分赢得消费者信任的高度。一旦国际品牌被完全抵制、甚至离开中国,则意味着国人将不得不选择不受其信赖的产品。某些没有达到标准的品牌,也可能打着民族的口号,堂而皇之走入千家万户,这样的结果无疑称不上“爱国”。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商家盯上了爱国热潮背后的“机遇”,每一次抵制的背后,都有利益体利用民众的情绪推波助澜。西安打砸抢逮捕者中,有17个是修车工;抵制“家乐福”的行动中,带头堵门的据称是另一零售巨头的职员;而本次某地区“先堵肯德基、后砸苹果机”的行动中,则大大方方的出现了餐饮品牌“赞助商”……

为抵制而抵制,很容易造成不理性消费,从长远看,支持国货和理性消费并不矛盾。前提是以实际产品和服务为基础,支持真正有品质和潜力的中国品牌,而非盲目支持。此外,支持国货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能每次有情绪了吼一遍口号,发泄完了依旧“穿洋戴外”。

很多参与“爱国行动”的人都存在上述言行不一的现象。他们一边高喊着抵制美国,一边用iPhone记录现场:抵制肯德基事件的图片和视频中,出镜率最高的就是苹果产品。




他们或许并不关心这样的矛盾,部分人需要的只是一次情感的宣泄,不在意对象和目标。



找不到靶子的“爱国者”


很多“爱国者”确实找不到“正确”的目标,几乎每次反美浪潮中,肯德基、麦当劳都是主要、甚至是唯二目标,后来苹果普及了,iPhone也加入其中。而在同期进行的“抵制菲律宾”活动中,宣泄的对象甚至不及“肯德基=美国”般精准。

“爱国群体”对菲律宾品牌和企业的了解很匮乏,索性直接将目标对准那些明确带有“菲律宾”字样的产品。于是,淘宝上的菲律宾芒果干成了首要集火目标,几乎每一家相关店铺都遭遇了言论攻击。




和抵制肯德基一样,淘宝开火的“靶子”实际依旧是国内利益群体。一包菲律宾芒果干做成产品后,经由中国进口的包装袋和印刷品进行包装,进入中国前,要给中国的海关缴纳关税,给中国的货轮缴运费,由中国的网店店主拿来在中国的网站上销售;相关款项经由中国的银行系统,由中国的物流公司派发到顾客手上。

其中,原材料和生产只占利润中极小的比重,创造的工作机会和产值则直接奉献给了中国。曾有学术报告研究菲律宾进口水果的产业链,结论是每100元相关利润中,有95元留在了中国,5元留给了菲律宾。

实际上,民众在国际贸易战中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抵制和贸易战,从来都是双方受损的事情,无非是谁受到的伤害比较大,如果真的有必要抵制其他地区的产品,政府会直接采取经济制裁,比如这种情况:




政府在这方面的力量和手段,要直接有效、也“有技术”得多。启动制裁之前,政府有更深入的研究和考量。所以,如果真的希望通过抵制X货来实现爱国抱负,最好的方法是在相关制裁出台时,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政策,而不是到时候再唱反调,分析这类制裁给国内相关企业、民众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和“伤害”。



助国强盛才是爱国


看到这里,不少人恐怕已经有了厌烦的情绪:这不好,那不行,我们还怎么爱国?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总体而言非常成功,尽管56个民族的习俗、文化有所差异,但是我们成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荣誉感和集体自豪感。但是,爱国之心人皆有之,如何爱国却不是每个人都会。

对于个体而言,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爱国方式。学生努力学习,企业家做好品牌,科研工作者深研技术,政府官员一心为民……只有群体持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助力祖国蒸蒸日上,才是最正确的爱国方式。祖国更强大,才有更多底气和实力,依靠军事、经济制裁来淡然应对“宵小”的挑衅。


+


类似的观念由来已久,但每当有关乎国家荣辱的事件发生时,总有人觉得长远规划不能报“一时之快”,直接抵制才是解决之道。

如果非要通过抵制来实践爱国情怀,某些行为也未尝不可。如前所述,贸易战从来都是双方受损,对于中国如今的经济体量而言,某些“伤害”已经可有可无。比如进口水果这条产业链上,中国受到的影响相较菲律宾而言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这些抵制行动也确实满足了一些人的爱国心,是件“开心就好”的事情。


+


但问题在于,部分“爱国者”将自己的开心建立在了他人的“不开心”之上。《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只有尊重法律、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爱国的激情才不会变成糊涂的爱,演变成盲目的冲动和偏激的行动。

换言之,抵制任何国家、任何产品都是国民的权利和自由,个体可以不消费美日韩货,也可以号召周围人如此,但是没有权利将这一意志强加给他人,更不应该盲目地通过集会活动,在自己的国土上做出影响同胞利益的事情。



谣言的杀伤力


本次爱国浪潮中,线下活动还停留在可控制、可接受的范围,而看似无关紧要的线上舆论传播,却已经展现出了不小的危害。

移动互联网让每个人都成了信息的传播者,虚假信息因此有了前所未有的扩散速度,抵制美日韩菲期间,很多毫无事实根据、颠倒是非黑白的讹传得以甚嚣尘上。

网络谣传由来已久,很长时间内,有一定判断力的群体都将这些谣传视为“感性民众们”无关大局的宣泄,认为奇葩言论和某些“愚蠢行动”只是小事情。部分传播者的心态同样如此:只喊口号、“不搞事情”,影响不大。

但在一波又一波的“无知宣泄”中,一些阴谋论开始冒头。

+


一种观念认为:朋友圈、微博各种假名人名言、奇葩言论并非完全出于群众自发,而是有利益集团在背后驱使。这些背后黑手的目的可能有很多,当下最可怕的一点是造成中国舆论和认知的分裂。

共青团中央的微博此前曾撰文称:资本对于中国网络和传统媒体的渗透和掌控已经无孔不入,其中不乏国际资本的踪迹,意识形态双方占有的舆论资源已经严重失衡(该微博被秒删)。

随后的相关挖掘则显示:一些在风暴前期鼓励人们发起爱国行动的所谓“公知”,在成功挑事后迅速改头换面,成为抨击这些“愚蠢爱国行动”的领头羊。


+


这种现象实际早就有迹可循——很多广泛传播的“蠢言论”并不像表面那么蠢。比如这条抵制iPhone7的信息:




这是一组完全由谎言拼凑而成、漏洞百出的信息,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原作者显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可能对这些错误一无所知。其精心编造这么一长串文字的目的,仅仅是“为黑而黑”吗?

如果这条确实只是为了满足恶趣味,那么朋友圈铺天盖地的类似信息,都是为了满足相同的趣味吗?




可怕的是,这些奇葩言论确实俘获了一批拥趸,并因此制造了一则流行语:在中国,抵制什么货都不如抵制蠢货实在。

这句看似玩笑话的背后,突显了一种舆论对立的现象。在见惯了愚蠢言论和行为后,不少群体已经对所谓的“爱国行动”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参与其中的人既无知又low。如此引发“狼来了”效应:这类抵触情绪根深蒂固后,当真正有需要广大群众的、正确的爱国行动时,很多人恐怕也会心生抵触。

更严重的情况则是,随着奇葩言论、参与扩散的群众数量不断增多,部分“理智群体”开始对同胞失望,继而对国家产生失望情绪。如果这些言论扩散的背后当真有国际资本的身影,那么这种“认知分裂”现象无疑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之一。

因此,传播奇葩言论、谣言并不是小事情,转发某些“爱国言论”不仅不爱国,还会被归纳为不智的群体。转发前花一些时间了解真实情况,才是理智者该有的态度。比如,马云也是用iPhone的,从4S一直批判到iPhone7,他和普京已经很累了,让他们歇歇吧。


+


最后一点:如果必须马上抵制美日韩菲,那么从文化“入侵”入手,少看日剧韩剧、美国大片,拒绝盲目追星……可能比在国土上拿同胞宣泄要靠谱得多。







文章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如需转载,请添加客服(ID:hstlkf)获得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