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岁出道的80后老革命,如何在所谓拼爹与极速的时代从容做自己?

2016-10-12 华商文 华商韬略



作者:华商韬略丨华商名人堂 华商文


10月8日、9日,华商韬略创始人/主编毕亚军,前往澳大利亚参加了在当地华人青年及留学生中享有声誉的——“ELITE TALKS”(精英说)分享交流活动,并应邀在悉尼科技大学(UTS)与墨尔本会展中心的分享会上发表了演讲。

这也是他创办华商韬略11年来的第一次公开演讲。他为何把自己的处女秀放到了海外,他又说了些什么?以下是根据他演讲文稿摘要的核心分享:



大家好!谢谢给我这个跟大家交流的机会。

正如主办方介绍,我见过、也努力研究和写作过很多非常有成就的商业领袖。但我今天不准备重播他们的传奇,而希望跟大家分享自己一路体会过来,走过来之后所认为的,一个年轻人,甚至一穷二白的年轻人,该如何去书写自己的传说?


我绝对算不上什么精英人物,只是一个始终在努力奋斗的人。但在过去17年里,有三点令我满足:第一,我19岁参加工作,至今已在一个行业工作17年。17年,只换岗,没换行,始终在传媒行业发展。套句别人的话说,我应该算是一个年轻的老革命了。第二,我已创业13年,13年还没死掉,而且一年比一年好。到今天,在华商人物的采写与传播这个细分领域,如果我们华商韬略谦虚说自己是第二,应该没人太敢说他是第一。无论传统还是新媒体时代。




2015年以前,我们深度访问报道了全球超过1000位成功的华人企业家,出版了20多套每套都是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文献类著作,这个规模以及我们对这些企业家的报道展现是无人能及的。2015转型新媒体到今天,我们拥有近30个自媒体平台账号,平均下来,差不多每天有超过50万读者在阅读华商韬略的作品。换句话说,就是每天全悉尼每10个人差不多就有一个是我们的读者。我们做出来的不少作品,也都成为标杆被广泛转载与传播。

第三,我的起点非常之低,做到今天完全依靠时代给予的机会与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而且基本上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我25岁就已完全靠自己成为所谓的百万富翁了,那时候中国的年轻人普遍还没有富起来,我算小有成绩,但我没有感到过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每天工作差不多15个小时,没有节假日,一年写上百万字,还要自己经营小生意,飞来飞去见人。到今天,因为选择新的商业模式,我公司的利润还不如几年前,而此时的中国已经是90后的小孩子开口就是十亿百亿的,而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失落或者不好意思。因为我内心始终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相信自己,也清楚自己要什么,有多大个能力。




在我的观念里,创业、就业都是事业,都是经营人生,就业也是创业。如何把事业和人生经营得更好一点,我谈不上有成功经验可分享,但有一些切身体会。时间有限,我选几个我认为非常重要,也更适合职场新人或者年轻人的跟大家聊聊。这都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家要批判着来听。

一、要在平凡甚至不堪的事情里看到它非凡的价值,做出最好的自己。刚说过我的起点非常低。我的中学是在每周背着粮食和咸菜往返大山几十公里的奔波中读完,结果是把小腿肌肉练得特别好。至今去足疗,还常有话多的妹子问,哥,你是打篮球还是踢足球的。我说,哥是跑马拉松的,但已退役了(笑)。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人民日报社里面一个广告公司卖广告。我上中学就已稍微有点文学才华。被老家在报社工作的人带过来以后,起初以为是要做点高大上的文字工作,当上所谓无冕之王的。但很遗憾,他是让我来打电话、拉广告。当时一度很失落。我一个文学青年,让我干这个,您这是弄啥呢?但我后来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干了5年,直到后来做华商韬略,而且干得还可以。

因为我从这个几乎没人看好,普遍被认为不体面,不光鲜的工作里,看出了它非凡的价值和机会。第一,它能挣到比较多的钱。当时北京的房价,四环附近一般也才三、四千块吧,但我的同事有一个月挣上万块的。当时对我来说,能挣钱养活自己是第一重要的;第二,它能让我学东西。在那个地方,排在你后面打饭的,可能就是昨天震动全国的评论员文章作者。你如果虚心,可以做你导师的人比大学还多;第三,它能帮我融入到社会潮流中去。当时,虽然做广告,我们面对的对象都是高端的人群,常常是地方的大员,大公司的董事长。还有什么环境能让我这样的人,有机会去接触他们这样的人,跟他们交往、学习呢?



信为留学移民联合创始人董乃瑞


回头看,这三点我都把握到了,基本做好了。所以,才走到了今天。

选择比努力重要,这是很多人会告诉我们的一个经验。但我想强调的是:第一,你如果是个新人,选择其实有限;第二,即使有选择,你也不可能一直去选择,或者靠选择就能成功;第三,今天的起点并不是终点,人生是不断进步的过程。所以,我的结论是,年轻人,尤其是并不具备那么多选择权的人,不要挑三拣四,而要赶紧出发,从能上手的事情开始,在那个事情里面做出最好的自己,然后用这个当本钱,一步一步往上爬。

我常用三句话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把它送给大家。第一句:先认命,再改命。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命不好,先接受它,再改变它;第二句:先把日子过起来,再让日子好起来。人生其实永无完美,我们要接受不完美,但不断向完美靠近。第三句,也是最重要的,什么日子都能过,什么日子都能往好里过。我在北京住过几个月的地下室,如果让我再去住,只要住下来,我依然会把每一天给过得积极向上,过得欣欣向荣的。

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核心体会是:无论你是高起点,还是低起点,要想再进一步,都一定要有自己过硬的本领,但出来混以后,成绩好不再算本事,这个大家要小心。


很多人说,现在是拼爹的时代,对此我首先是不认同。其次,即使拼爹,拼爹的跟拼爹的拼,要获胜也还是要看谁更本事。也有人说,现在是拼团队,这没错,但如何跟团队拼,也要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只不过,我们对什么是本事要有更宽泛的认识,本事不只是会说会写,你能把酒喝到极致也是个本事。

一个人想要长久立足,一定要培养一个超越大多数人,最好是别人不可替代的能力,并且与时俱进,一直保持这种优势。无论什么时代,你终归还是要拼自己。

这种能力如何培养,几本书都写不完,我是两个办法。第一:对标你这个领域最好的人和事去学习。第二,多用不同的做法去做相同的事情,多做几遍。




举个例子,我们华商韬略的原创能力应该是不错的。如何来的?答案是,10余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两件事:

第一,对标学习。我一直坚持一个习惯,做任何事,先看别人已经在怎么做,有什么做得好,做得不好,我可以怎么借鉴,而不是凭自己那点经验去闭门造车。我们华商韬略对标国内外一切我们认为值得学的同行与媒体,甚至跟我们不搭界的娱乐八卦报道也去看。每个领域最顶尖的,我都跟团队要求,我们要关注它,盯紧它,研究它,解剖它,学习它,然后争取超越它。

第二,用不同方法去做相同的事,多做几遍。当年,我自己写作,一个人写不好,我不会写第二个。现在,我在组建创作团队时,对新人的要求就是,你不要忙着要出多少作品,而要先写好一个作品好比,我给你的任务是写一篇研究腾讯如何做管理的。在我认为你这个作品不好之前,我不会说,腾讯写不好,你去写阿里吧。我不认为,这个做不好,下一个你就能做好,这个做不好,说明你还不具备这个能力,不具备这个能力,你做再多,都是废品。我们的撰稿人,刚进门,基本上一个稿子都会写到5遍,10遍,写到我们认为还可以,这个没条件讲。

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人连做好一个事情的能力都还没有,就做了很多事。这是害人害己的。我总是主张,你先静下心把一个事情反复做,去做好,通过这个事情练出你做这个事情的能力来,然后再用这个能力去多做一点事。




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求创新创意,与众不同,但大家要知道,少林寺的和尚功夫很奇妙,首先是他的马步扎得好。千变万化之前先要把千篇一律做好。干什么都这样,量变到质变,哪怕你是当小偷,也是偷多了才有经验。所谓好东西是聪明人用笨功夫做出来,这个很重要。你的专业,能力,创意,都是在一遍又一遍用不同方法去做相同的事情的过程中产生的。

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个核心体会是:做好事情的同时,还要主动创造机会,多接近和接识比你层级高、本事大的人,让他们认识你,认可你,信任你,愿意帮助你;也要多交志同道合,愿意做事,努力进取的朋友,让他们也能帮助你。

如何做到这些,也是一门高深学问,我只有两个小体会:

第一,一定要主动一点,不要不好意思或者孤芳自赏。这个主动不是拍马屁,趋炎附势,而是要让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通过事情被人看到和肯定。我们中国人都讲谦虚、低调,这个要有。但做事情要勇敢一些,要做出来让人看到,尤其是,让你的老板看到。我曾经采访一位企业家,在西方一个大企业做到很高的位置,他如何被老板看到?他会观察比他高很多级的大老板,什么时候上厕所,然后掐着点儿去偶遇。慢慢熟了,老板就认识到他,“哦,原来那个项目是你做的?不错,很不错。”如果不这样,老板知道他的事情都不会知道他这个人。因为,西方企业都是层层汇报的,你的成绩往往只是你顶头上司的成绩。

第二,要比别人大方一点点。我跟我的访问对象学到的经验是:主动吃小亏,争取占大便宜。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大致上,大方的人都要比抠门的小气鬼更成功、更富有。一个原因是,大的方面再大方也差不到哪里去,但小的方面,对你的支出实际影响不大,却对你的人品(品牌)影响不小,最后这个人品会反过来回报你。比如,你听完我瞎白活之后请我吃顿饭,没多少钱的,但在几百上千人中,我记住你了,你是个大方好交往的人。万一有天我真有点本事能够帮到你,你这顿饭就值大钱了。这就是,主动吃小亏,争取占大便宜。



世中山居合伙人、前韩后电商CEO刘世超


甚至,做公司管理也是这样的。大的方面,同行同级企业都差不到太多的,但员工对企业的评价却可以差好远。什么导致的。小的事情。好比,中秋要是不发个月饼什么的,你的人可能恨不得刨你的祖坟,哪怕你刚刚给他发了1万奖金。一个月饼才多少钱?所以,我们华商韬略总是再穷都要发月饼,而且发好几个(笑)。

要跟大家分享的第四个核心体会是,别着急,抓紧干,目光放长远。年轻人,不要太着急去获得外在的成就,也就是名利,而要努力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力。

人生是一个长跑,那些集大成者往往都是为长远目标去步步扎实,一步一个脚印,积沙成塔地积累的。你今天去做一个工作,不要想明天就成为什么样子,而要想今天可以为10年后的自己,甚至挂掉之前的自己积累下什么东西。

我有一个浅薄的观点:时间是我们参与人生竞赛的筹码,尤其没有其他的背景或条件的人,你不要在这个筹码还很薄的时候就去大博弈,也不要把它用去押注很多的事情。这里一年,那里半年,处处当新人,你走不到高处去。如果你坚持做一个事情,只要方向正确,哪怕每天进步一小点,你的功力和回报都会递增的。反之,即使你一时很快,但总换跑道,重新开始,可能跑不过的。




我刚才一上来就吹了个牛,说我们华商韬略在华商人物的采写与传播这个细分领域,如果谦虚说自己是第二,应该没人太敢说他是第一。怎么来的?首先是时间积累出来的。全世界,你找不到第二个像我们这样,10多号人,几十号人,10多年就只干这么一个事情,而且按照上面那些笨办法来无穷尽地、真诚地要把这个事情越干越好的人。这个让我们失去很多爆发和快速挣钱的机会,但也让我们在自己的核心领域有了底气,一旦我这个领域的机会爆发,我相信那一天,我们会比较有竞争力。这也在我们的新媒体得到应证,我们的新媒体才做1年的时间,没有做任何广告和推广,就纯靠内容去慢慢走,应该说,还可以。

我说我25岁就百万富翁了,不骄傲。10年过去,当年很多不如我的人都是亿万富翁,甚至上福布斯了,我却越来越穷,而我也不失落。也是因为我看得远,想得长。我把终点放到我挂的那一天,我研究过很多企业家,大多数起点低,出来混要先还债的人,都是在五十岁,六十岁,甚至八十岁才发起人生大决战的。

我也这样,我内心的目标是,60岁,70岁,要弄出一个说得过去的事情,还不行,只要还活着,就接着再来吧。在那一天之前,我不在乎结果,只在乎我的能力、资源、平台与人的积累,在乎那一场大决战我如何打赢?在乎我如何从容地做好这些事,为何要从容,因为我们起点低,经不起大风大浪,从容才能做得更好。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是分分钟的事,在这之前,是过雪山翻山地,还是在延安的窑洞里,我无所谓,因为我要的不是这些,我要的是大决战的大胜利,那才是结局。

起点低,必须靠自己的人,要获得比较确定、稳定而且优秀的成绩,一定要拉长战线,一定要有深厚的积累,这样,你到最关键时刻才能爆发最大的力,你才能用时间去换空间。很多事情,厚积薄发往往会比较有确定性,慢慢来才会比较快。

我在国内也接到过一些演讲啊,交流的邀请,但我从来不去,因为在国内,我这种老古董思想太落后了。国内的同学们都太快了,生意刚开始,就估值10亿8亿的,我看不懂,赶不上。我去做什么啊,去说他们都错了,还是说我自己错了?很尴尬。听说澳洲是可以比较慢的,所以你们喊我来,我这才厚着脸皮就来了(笑)。

还有一个补充,常听人说,我也不想那么快,甚至浮躁的,但我免不了要去比,大家都快,我不能慢下来?其实,我也是要比的。但是,第一,我跟自己比。只要我觉得今天比昨天好,我就可以安心的,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前进。第二,非要跟外面的比,我也不跟你比外在的,我比内在的,我不跟你比钱,比名,比车,比房,我跟你比对一个事情的驾驭和掌握力。我只要觉得自己对这个事情的驾驭和掌握力在进步,甚至比你还要强,我就不看轻自己,也不动摇自己。比不过呢,我也不急,急没有用。我抓紧干就是。

最后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人活在世最重要的还是要快乐,我们要奋斗,但奋斗的过程要快乐。如果不快乐,你为了个什么?要快乐,心态也很重要,我的心态是:第一,以失败者资态进去,争取以成功的结果出来。很多东西不要期望值太高,如果你觉得自己比较不幸,调低你的期望值,调高你的努力程度,你的幸福指数可能就会直线上升。第二,死不了,就好好活着。世界上只有对自己绝望的人,没有所谓绝对无望的生活。即使吃不起饭,穿不起衣,先当它几天叫花子嘛,活下去。活着,就他妈的有机会。也只有活着并且继续努力进取,你才有机会。

第三呢,虽然我内心比较强大,但也从不主张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去。这就是,始终最坏的打算,但做最大的努力,而且最困难的时刻要爆发最大的力量。无论工作,还是创业,我们都要冒点险,但不要把内裤都脱下来拿去赌。我主张做事情,宁可慢,但要稳,这也是我从很多久经考验的企业家战士那里学习到的。创业到现在,我没有一年亏损过,从事业进步来说,也没有一年开过倒车,包括这两年,很多新媒体都是融资,烧钱的,不少融到资的也都烧死了。但我们不融资,不圈钱,还能活下去,因为做出新媒体这个生意可能长时间不挣钱这个决定时,我就做了一个新决定,要把我们的老本行,广告生意再做起来,带着一帮兄弟姐妹努力做好这个事,要服务好客户,通过这个来挣钱。我左手很冷,我右手有余温,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自己温暖自己,顽强地向前进。


我总讲,做事情的人要把自己长成井冈山的毛竹,“血雨腥风里,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这些就是我回顾自己过去的10多年,觉得还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的东西。这一定不是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甚至不是正确的答案。欢迎大家多批评。

再一次感谢大家。




交流环节

   


问:怎么看留学生回国后,可能面对的文化差异。

答:这个题目太大。如果非要回答,可能是8个字: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不过,我倒是有个观察或体会希望跟大家分享,但可能得罪大家。我觉得,我们要对自己的价值观、信念甚至信仰很坚定,但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局限自己,也就是所谓的外圆内方吧。我勉强是一个文化人,但我告诉大家,我有很多朋友,据说是江湖大哥,搞歌厅,夜总会生意什么的,当然,他们其实也很有文化。

我觉得,对人对事,都统统尊重,再区别对待吧,不搞歧视。看不起别人,往往是断绝自己的机会。你们都是留学精英,有个事情要小心,这说出来可能让你们不高兴的。我印象里,一些留学生出门没几天,就看不起国内的人和事,嘲笑国内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有钱人都是文盲和土豪,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第一,它不客观,今天的中国早就不是所谓的暴发户时代了。你认真去看今天成功的企业,尤其民营企业,我认为他们的管理都已经非常先进,要么很国际化,不国际化的也可能比国际还先进。至今,还有不少香港人看不起我们内地人,我也讲个可能让他们生气的事情。到现在,还有人跟我交流是,毕先生,你的传真号码是多少?毕先生,我给你刻一张光盘来。我们落后的大陆都移动互联了呢?你还要我传真号码?从这一点,我就觉得,香港在某些方面已经是落后了,还活在20世纪。




我觉得大家要好好认识一下我们中国,包括中国人,好好认识中国已经发生的根本的变化,内涵的变化,而不是大楼多漂亮,房价多高。如果你真正地认识一下我们的政府,民间发生的积极的向好的变化,又有点历史的眼光,你就会知道你生活在一个多好的时代,庆幸自己活在这样的时代,感谢这样的时代。


再有,退一步说,即便国内是土豪,不如你洋气有水平,在全世界聪明人都在算计如何挣中国人的钱的背景下,在女王都亲自上阵争取中国朋友的背景下,你比她还要有价值观?还要高贵?我想你还是应该 ,要去挣土豪的钱,而不是去打土豪的脸。不要搞价值观局限,让自己错过机会。说白了,就是不要瞎清高,要务实接地气。



问:请用一两句话送给大家,作为今天分享的结语吧?

答:一切的一切,关键在于行动。

在国内会经常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年轻人看上去都是宏图大志,学贯中西,两个小毛孩子讨论问题,像马云和马化腾在聊天,但一到实践,你发现他只夸夸其谈好高骛远而已。这个一定要小心。大家来听分享,希望学到点什么,但我觉得,即便把全世界的大师喊过来,把全世界的成功学教给你,如果你不行动,不马上去改变,最终也还是那一句话: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笑)。

所以,年轻的朋友,不要想太多,抓紧去行动,去书写你自己的传说。


如果要用一句送给大家作为结语,应该是这句吧:行动的同时,一定要关注我们华商韬略的微信公众号,去看更多真正的成功人士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我们每天都更新,篇篇是精品。在微信搜索,直接搜华商韬略关注就可以了。(笑)



关于“ELITE TALKS”(精英说)

Elite Talks 精英说是由澳大利亚领先留学移民咨询供应商——S&W信为留学移民和知名培训品牌Seed Training Group联合发起的公益性青年精英对话论坛。该论坛通过让在高校和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人与各行业精英人物进行深度对话与交流,帮助年轻人更好的融入社会成就事业,其发起与举办得到包括RMIT大学、ABC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各大媒体以及WJR Group(WYNN JOHNSON RPBERT&CO)的支持。



温馨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


华商韬略开新号了——《知适》,将以更精炼的干货内容,分享最适用而且有益于您的资讯、知识与智慧。同时,我们也停止了华商韬略《方法论》栏目,并将此内容升级到《知适》中。


老司机,新产品——《知适》期待您的关注与建议。(今日推荐:《做不到这三点,看再多想再多也是然并卵》



知适知识无限 适用为好

关注《知适》 阅以致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