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年的猪肉贩子,如今砸下1000亿建“动物园”

2017-01-05 陈光 华商韬略




文丨华商韬略 · 华商名人堂  陈光


广东有句俗话叫“扮猪吃虎”,当地媒体常以此形容那些不爱抛头露面的企业家,比如碧桂园的杨国强、合生创展的朱孟依。而被引用最多的,则是苏志刚。

之所以说苏志刚“扮猪”,是因为他不仅低调,还总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杨国强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苏志刚则说自家5代贫农、小学文化。直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给别人打电话的开场白还是“农民的儿子又来麻烦你了”。

这位“农民的儿子”或许声名不显,但他的成就却不是一句“吃虎”足以概括的。

过去的20年间,苏志刚一手打造了长隆集团这个旅游业的顶级品牌,顺带缔造了一系列拉风的数据:

比如,上海迪士尼开业后引发舆论热捧,日客流量最高峰突破8万人次;另一边,长隆在2015年万圣节就创下了日游客10万人次的全国纪录,迫于园区压力,他们还不得不临时关闭了现场售票渠道;



+


比如,从接待游客数量和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力上看,长隆已经成为超越“香港迪士尼+香港海洋公园”,成为中国最大旅游品牌;

再比如,2015年,长隆旗下旅游项目共计接待游客接近2400万人次,比长城、故宫还多……

掌控这一切的苏志刚总是躲在幕后,习惯给媒体一个略带歉意的笑容,近年来,他更是连长隆的重大项目都很少参加。

但是外界又不得不挖空心思去了解甚至揣度他,因为这位“农民的儿子”吃的虎越来越大:过去的1年多时间里,他连续投资了两个超重量级的旅游项目,总投资额刚好1000亿。



十年“猪肉佬”


长隆集团的每间会客室和办公室里,都挂着邓小平的大幅画像,这是苏志刚最崇拜的偶像,他称邓小平为“邓伯伯”。



+


虽从未和邓小平有片面之缘,但总设计师从根本上改变了苏志刚的人生,“没有他,我现在大概还在种田,可能吃都吃不饱。”

改革开放给了苏志刚第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卖猪肉,在那之前,他常坐在田头长吁短叹。

1958年,苏志刚出生于广东番禺大石村,家中世代贫农,到他这儿是第5代。“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岁月里,国人的生活都很困难,苏志刚家里更是食不果腹。大多数时候,他和弟弟只能挖地里没长好的番薯芽、落花生充饥。

苏志刚履历上的文化程度是“小学”,他实际上是中学毕业,但苏志刚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也就小学,因为“文革期间没学到啥东西”。

中学毕业后,苏家兄弟无钱无背景,进不去工厂、当挖煤工人都没人收,卖点菜还因投机倒把被教育,无奈之下,苏志刚只好在生产队放了几年牛。“这不能卖,那不能种”,家里还吃不饱饭,这让正直壮年的苏志刚感觉浑身力气没处使,常常坐在田头发愁。

1978年,改革开放拉起帷幕,苏志刚迫不及待地放下锄头,和弟弟一起进城打工。在广州的建筑工地上,苏志刚认识了一个卖猪肉的人,他觉得这买卖比扛水泥强太多,于是定下目标,要攒一笔钱卖猪肉。

猪肉生意之初,苏志刚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家乡大石村,后来他琢磨大石只是一个农村,生意有限,得把猪肉卖到广州,便骑着自行车给广州的酒楼送猪肉。

“个体经营的初级阶段,能挣到三五块钱已经很开心了,后来慢慢熟悉,一天的利润从5元上升到10元,小本经营就这样逐渐滚动起来。”苏志刚说。



+


为了做强猪肉生意,苏志刚学会了杀猪,练就了一手快刀。因为掌握了“杀”和“卖”两个流程,他的猪肉在价格上比同行们有竞争力,苏志刚联系了几家广州的知名饭店,对点营销。

大石村离广州市区有20多公里,路上还要经过两个渡口,为了准时交货,苏志刚经常凌晨起床,天不亮就出门,送完货回到家中,至少下午两三点,接着还得干杀猪、加工等活,“1年365天,天天如此”。

那时候苏志刚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能在忙碌的劳作中抽出一两个小时陪儿子玩耍。

如是卖了近10年的猪肉,苏志刚的生意做得颇为红火,还开了家屠宰场。但是和周围的生意人比起来,差距很明显。

上世纪80年代末,广州经济已经初露峥嵘,各行各业蒸蒸日上。置身其中,苏志刚很不甘心:“难道我就这样当一辈子猪肉佬吗?”

卖猪肉期间,苏志刚和很多饭店关系甚密,觉得这行比卖猪肉强。于是,苏志刚又定下了第二个职业目标:开一家大饭店。



年营收6000万


开饭店和卖猪肉是两码事,资金需求量上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家人听闻苏志刚的想法后痛心疾首:能卖好猪肉就不错了,好不容易有个安生日子,你可别乱来,做赔了怎么办?

但苏志刚是个定下目标就一往无前的人,而且他的想法并不盲目。1988年,连接广番公路的洛溪大桥即将竣工,苏志刚认为,在公路旁发展餐饮业是个机遇,要做就做大,做出名气。



+


于是,他顶住巨大压力,不仅投入了10年的积蓄,还从银行举债10多万,在大石买了两亩地,兴建香江酒家。

彼时,广东地区的月薪平均在100元左右,十几万的投入无疑是一笔巨款。施工期间,还有亲戚朋友跑过来劝:做饭店可以,但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客流没有保障,你能不能换个地方?

1989年8月28日,香江酒家正式对外营业,苏志刚称“那一天终身难忘”。

公路边的酒店是个好买卖,这一点苏志刚看得很准。香江酒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它是沿途最亮眼的饭店,一开张,生意便络绎不绝。

苏志刚很快发现,饭店比卖猪肉还累。苦于人手不够,“苏老板”跑前跑后当服务员、收营员,送菜煮菜也都是亲力亲为。收市后夜深了,服务生早就下班,苏志刚还得收起台布洗到凌晨两点多,“不然来不及晾干,第二天没办法用”。

凭借着地理优势、勤劳肯干,加之菜品鲜美,香江酒家的生意持续火爆,甚至旺到没法接待,连广州的客人都慕名而来,一晚上“翻台”三四轮是常事。3年的时间内,苏志刚大赚数百万,这是他“猪肉贩”时期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显赫成绩激发了苏志刚更大的“胃口”。1994年,番禺新建了一条宽阔的城市干道——迎宾路。一家香江酒家已不足以应付食客的需求,苏志刚顺势在迎宾路黄金地段买下几亩地,建起了第二家香江大酒店。这一次,家人们一致赞成。



+


彼时,广州市政府提出了国际都市建设和番禺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苏志刚决定将香江大酒店建设成符合“国际都市”标准的知名酒店,不仅规模更大、档次更高,业务还涵盖餐饮、住宿、旅游等全方位需求。1994年,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香江大酒店建成营业,成为广州市新的旅游名片。

生意做大后,苏志刚开始打差异化。

广东人爱吃野味,食客的需求给了不法分子作案动机,猎杀野生保护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了满足合法经营、食客需求的双重标准,苏志刚开始投钱养殖鸵鸟、鳄鱼等动物作为食材,不久后,香江大酒店就成了国家有关部门批获的首家可食用鳄鱼肉餐饮单位。

带着野味盛宴这一招牌,酒店吸引了大批游客,不仅广州、深圳的食客慕名而来,就连中山、珠海甚至港澳游客都驱车前来尝鲜。

1998年,香江酒店的年营收已经高达6000万,跻身广州餐饮行业30强,苏志刚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土豪。这个节骨眼上,苏志刚却一门心思做起了和饭店“截然相反”的买卖。



从“杀”到“养”


香江大酒店的火爆和南方的旅游热潮息息相关。上世纪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粤港澳联系越发紧密,休闲度假成了时髦词汇。

但是,广东当时的旅游资源比较单一,引进国外概念式主题公园是主要趋势,“世界之窗”就是代表之一,新建的旅游资源更倾向于游乐场,动物园类的旅游资源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1994年,刚刚建成的香江大酒店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时任国家林业部副部长黄志保,他代表中央接待了一位来自非洲国家的总统,苏志刚也出席午餐。席间谈到广东旅游业,黄志保向苏志刚建议:深圳刚开了一家野生动物园,你们香江做养殖这么成功,能不能把这套经验利用起来,也办一个野生动物园。



+


苏志刚听后很心动,但是办动物园一向是国家专利,民间资本做起来难度太大,技术、资源、资金、管理,都是高门槛。黄志保鼓励苏志刚:虽然审批严格,但是每个大城市周边都有野生动物园,而且一般只批准一两家,抢先干成了优势很大。

苏志刚随即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清楚做民营动物园的难度,家人、亲戚朋友也一致认定这不是私人能搞定的事情,但番禺区和省市领导又很支持。

考虑再三,苏志刚一咬牙:改革开放这么久了,很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这个事情也一样,只要坚定信心,就能干下去。

1995年,苏志刚开始“香江野生动物世界”的立项筹备工作,为此投入了两家酒店的几乎全部盈利。他邀请了世界知名动物专家前来论证和规划,在各方面执行国际一流标准。

1年后,项目获国家林业部批准,在2000亩的荒地上,抛开第一抷土。项目开工后,苏志刚深居浅出,天天待在工地,开始了苦行僧生活。在其监督下,动物园仅种树就足足花了8个月,整体绿化面积高达90%,还原了华南地区亚热带雨林原始生态。



+


那之后,苏志刚开始了一系列持续至今、简单粗暴、一掷千金的投资与扩张行为。

和之前做酒店一样,苏志刚的理念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大最好。一位老员工透露说:苏志刚要求团队去世界各地考察,把好的设计和项目复制到国内,但规模尺寸至少是原样的三倍。

在这样的基调下,香江动物园的起点就是大手笔。开园前,苏志刚先后引进了白虎、食蚁兽、考拉等外国珍稀物种,缔造了中国最大的白虎珍稀群落,还创造了中国鳄鱼养殖基地的纪录。

1997年12月26日,投入3亿多的香江野生动物世界(2012年更名为长隆野生动物世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私营企业投资管理的大型国家级野生动物园。

虽然从未对外明言,但显然苏志刚的初始目标就是做成东南亚地区的头一号,甚至这样的头衔都不能匹配苏志刚的胃口。



N项“世界之最”


初生的野生动物园已经相当具规模和水准,但苏志刚从未停止往里面投钱,一直修建和完善。

虽然大把花钱,但苏志刚的心里有一杆秤,其花钱的背后有诸多综合性考量。动物园刚开业的时候,苏志刚很清楚自己与北京、广州等国有老牌动物园相比,在动物种类上没有优势,因此他选择在单个珍稀动物的规模化族群上下功夫。

引进非洲物种时,苏志刚打算买30只长颈鹿,而且是包飞机一次运到。当时北京动物园也仅有3只长颈鹿,世界范围内如此大规模的空运野生动物更是闻所未闻。

苏志刚想到就做到。他在南非包下了一架波音747,不仅一次拉来了30只长劲鹿,还运来了斑马、猎豹及各色羚羊总共144只动物。



+


2000年以后,国际野生动物贸易壁垒提高,苏志刚又开始在族群繁育领域精雕细琢,并且很快做成标杆。

长隆从瑞典进口两只白虎时,全世界的白虎也只有100多只,后来经过不断繁育,长隆的白虎总数已超200只,占了全世界白虎总数的一半。白虎已经成了长隆的象征,甚至还作为广州的亲善大使被当作礼物送给泰国。



+


“国宝”大熊猫同样是长隆的招牌。在与国家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后,长隆连续4年内繁育了7只熊猫幼崽,包括全球唯一大熊猫三胞胎,刷新了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大熊猫繁育史的纪录。就在不久前(2016年12月26号),长隆又添一对双胞胎熊猫,两团活蹦乱跳的“肉球”正等着网友们给他们起名字。



+


引入珍稀动物的同时,苏志刚还以一系列浩大的工程,不断拓展其产业链条。他相继建设了酒店、马戏团、水上乐园等事业体,每做一项,苏志刚都追求唯一、最大。比如世界最大的夜间动物世界、超级大喇叭滑道、十环过山车、世界最大的永久性马戏表演场馆、世界最大U型滑板、亚洲最大四维影院等等。



+


横冲直撞间,苏志刚也曾撞上路障。2006年,长隆旗下世界最大的夜间动物世界停止营业,原因是这一模式在广州水土不服,营收难见起色。期间,一位旅游业内人士说:我见到苏志刚时,他一直在埋怨自己为什么要做大,做大有什么好处。

但是埋怨归埋怨,苏志刚依旧无法抑制自己做大的雄心。为了规避风险,他开始在综合性休闲娱乐方面做文章:自驾车看动物、大象剧场、西游记剧场、非洲动物表演等,长隆不断推陈出新,藉此吸引各年龄段的游客。

长隆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苏志刚却始终隐居幕后,他从不对外谈及成绩或是教训,外界甚至不清楚他究竟在广州长隆板块投入了多少钱,只看见越来越多的内地甚至港澳游客拖家带口奔赴长隆。

2010年,广州长隆的年游客量已经突破千万人次,比香港迪士尼整整多了一倍。业内以苏志刚手里的动物与之类比:他就像一只大鳄,隐匿不出,但是胃口极大。



+


然而,苏志刚的魄力、胃口和手笔,比外界想象得还大。



土地与融资


2009年11月,由澳门和珠海共同开发的横琴新区成立,成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新区政府展开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其中一项是给予长隆集团数十亿的银行授信,并且为之“量身打造”了土地招拍挂的条件。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长隆以优惠的条件先后拿下了300万平方米的旅游综合用地开发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志刚第一次挪动了身子,带着它的动物们走出了番禺。是年,长隆宣布投建珠海国际海洋度假区,首期总投资超200亿元。



+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舆论纷纷讨论,长隆的盈利能力到底如何?

彼时,国内主题公园、游乐场的盈利已经引发广泛关注,数据称,超过5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实现盈利者不超过20%,一大批新兴的主题公园,诞生后不久便因经营不善宣告倒闭。当时长隆的年营收维持在20多亿左右,200亿的投资对于集团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主题公园是重资产行业,对土地与资金的要求极高,国内知名的主题公园,如欢乐谷(华侨城集团)、方特(华强集团)等,背后大多有其他产业或是上市资金的支撑,相较之下,苏志刚和长隆显得势单力薄。

但从结果上看,在国内所有主题公园里,长隆始终是发展势头最猛、名头最大者之一。

苏志刚是如何玩转重资产的?在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看来,其中一点至关重要。

决定转行做酒店时,苏志刚就展现了他在土地和贷款方面的魄力。大石村和迎宾路的地,是其早期从银行贷款的根基,做大广州长隆后,其土地优势进一步扩大。

借助番禺政府开发新区的机会,苏志刚拿到了大量地皮。番禺位处珠三角核心,几年间,广州地铁、武广高铁、广珠城际轻轨陆续在这里交汇,地价翻了几十倍。长隆占地面积5平方千米,这为其扩大银行贷款规模提供了保障。

那之后,如前所述,长隆又以优惠的价格拿下了横琴新区的大片土地,这些地皮进一步增加了集团后续融资的砝码。



+


这样的逻辑看似简单,但问题在于如何拿到地。苏志刚的资产与投资模式之所以百试不爽,核心在于其勤耕不辍的长隆这一金字招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长隆主题乐园无疑是带动地方经济的“财神爷”,对于就业、税收均大有裨益。

在实体经营的基础上,苏志刚和长隆仍持续加强这块招牌的成色,让长隆更具知名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迪士尼式的“旅游+文化”战略。

从打造“熊猫三宝”(功夫熊猫3),到参与《爸爸去哪儿》拍摄,再到《中国好声音》、《挑战者联盟》、《奔跑吧兄弟》等一系列热门综艺节目,长隆的影响力迅速从珠三角扩散到了全国范围。



+


沿着这条路,长隆的脚步一路延伸,其游乐园还走向了当下火热的各大直播平台,很多从没去过长隆的受众,也对之如雷贯耳。



稳据广东


虽然发展势头一片大好,但苏志刚实际有强烈的危机感。

发展过程中,长隆始终列强环伺,临近的有华侨城、方特,稍远有香港迪士尼乐园和香港海洋公园。当下的竞争局面则更为激烈:国际主题公园纷纷登陆中国,除迪士尼外,环球主题公园、乐高乐园、法拉利主题公园等也将纷至沓来;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纷纷掘金其中,包括万达集团在内的一批巨型企业,都将旅游综合体视为下一个竞争重点。

这样的局面下,向来快人一步的苏志刚选择了主动出击,而且将投资级别提升到了骇人听闻的千亿级别。

2015年至2016年期间,长隆接连开展了两个新的重大项目,一是在横琴投建第二主题乐园,二是发展广东清远长隆项目。其中,横琴二期的计划投资额为300亿(总投资500亿),清远项目在一期施工期间即宣布追加投资至500亿。

横琴第二主题乐园计划根植于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优异的表现。2014年1月,该园区首度对外开放,便凭借丰富的珍稀海洋动物、顶级的游乐设备和新奇的大型演艺,一举刷新7项全球性的行业之最,成为规模最大、游乐设施最丰富的世界顶级海洋乐园。

是年年底,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从全球169个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膺全球主题娱乐协会授颁的“主题公园杰出成就奖”。这一奖项被誉为“旅游奥斯卡”,是该行业的最高奖项。长隆是该奖创设以来首个登顶的中国品牌。



+


伴随着国际声誉的,还有持续飘红的业绩,2015年,长隆海洋王国累积接待游客748万人次,位列全球海洋公园之首。长隆广州和横琴项目全年共接待游客近2400万,比长城、故宫还多。

二期投资中,长隆计划投建4座主题公园、2万间客房的酒店,以及5000万人次的年游客接待能力。

清远长隆项目同样明确了宏伟的目标:每年吸引游客数千万人次,带动综合经济效益超过1000亿元,创造5万个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就业达20万人。



+


令人咋舌的巨额资金掩盖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苏志刚“狭小”的“投资半径”。在国内主题公园纷纷进行全国性撒网式扩张,甚至尝试布局全球的当下,长隆却从未踏出广东半步。业界因此质疑:独守一隅会不会导致供大于求,甚至三处长隆乐园“内斗”?

针对此,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分析认为:对于苏志刚和长隆而言,暂时性的“偏守”广东并不是一个问题。

主题公园在选址时要考虑很多情况,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国内主题公园的聚集区。其中,广东的天气适合一年四季出游,没有明显的淡旺季,加上辐射珠三角、香港、澳门的区位优势,以及京广高铁、厦深高铁等交通优势,广东的旅游资源有相当的竞争力,并且仍具备大幅度提升的空间。

其次,长隆对于当地的环境和政策相当熟悉,这一点对于大型项目至关重要。长隆的项目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很多支持,其项目会议均有省长级别参与主持的经历,相关的金融服务力度、周边交通规划建设等更是一应俱全。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大做强,显然比“蒙眼”冲出去更具优势。

新的规划里,苏志刚的着力点也不仅仅是旅游资源,而是围绕旅游打造城市综合体。其商业及住宅项目已经投建,超大型商业中心也将启动,显然,在深耕长隆品牌和流量20年后,苏志刚正计划通过更多方式提升集团的营收能力。



+


不过,除已经展现的部分外,未来长隆还将出现哪些变化仍旧是未知数。苏志刚很少谈及战略和抱负,他甚至很少参加长隆的重大活动,就连“奥斯卡”领奖这样的事情,都由集团总裁出面。因此,对于长隆,外界经常靠“猜”。

极其有限的采访中,苏志刚也往往“顾左右而言他”,比如他称念念不忘当初做“猪肉佬”的经历,晚上做梦还常梦到自己在杀猪。

从杀生到“养生”,苏志刚已经完成了一个循环。从“养牌子”到“杀出去”,他又开始了新的循环。或许在苏志刚看来,现在还没到谈成绩的时候,再过几年,这只巨鳄才会真正跑起来,走出领地猎食,并且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顶级的民族旅游品牌。






识风云人物  读韬略传奇

就在华商韬略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通过菜单栏对话框,回复数字01至50

阅读往期经典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