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的远见
2020是房地产行业的变局之年,经历洗牌,谁能笑到最后?
孙宏斌无疑是候选人之一。
“不调控的话没法干了,房价和地价都要上天。”
三道红线发布过后,孙宏斌领着融创干得很好。
合同销售额5753亿元;营收2305.9亿元,同比增长36.2%;归母净利润356.4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6.9%;每股盈利7.82元,同比增长30.6%,预计每股分红1.65元,同比增长33.9%……
3月12日,融创交出2020年成绩单,稳居行业第四,在多个核心城市保持领先优势,销售金额排名第一。受业绩拉动,当日融创股价涨幅一度超11%,报收32.4港元/股。
而今年以来,融创股价累计涨幅为13.09%,远高于行业Top5同期涨幅均值的1.35%。
人们还依稀记得,去年“三道红线”发布时,融创被卡在“红档”的尴尬境地,人们都等着看孙宏斌这位野心家出尽洋相。毕竟,融创的激进打法早已响彻业界,行业突然转向,融创这艘大船眼看就要撞到冰山上。
2020年底,峰回路转,融创债务水平提前降到了“黄档”,成了“降档标兵”。
年报显示,融创净负债率大幅下降至96%,非受限制现金短债比提升至1.08,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下降至78%,两项指标成功达到“三道红线”政策标准。
融创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汪孟德在投资者会议中称,将通过提升销售额、增加净资产来进一步降低负债率,预计2022年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将进一步降至“绿档”。
故事没有顺着人们的想象发展,孙宏斌到底施了什么魔法?
其实,在一年前的那场业绩发布会上,他早已公布了答案。彼时,融创刚刚突破5500亿销售大关,正是得意的时候,但孙宏斌却提出,融创今年要做三件事,“调融资结构、降融资成本、拿地要拿对地方、拿对时间。”
接下来,融创的一系列举动都表明了改革的坚决。
公告显示,上半年,融创在境内发行了2+2年期债券,利率仅为4.78%,比去年可比债券二级市场收益利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
随后,融创又陆续将价值数十亿美元、利率在8%左右的优先票据提前赎回,而其今年发行的优先票据到期时间普遍延长至3到5年,利率水平则下降至6%左右。
除此以外,融创还通过提升银行类融资占比、把握公开市场债券融资机会、实施严格的分类红线管理等手段,优化融资结构。
顶着压力降本的同时,融创开始谨慎拿地。数据显示,融创2020年新增土储约58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05%。凭借卓越的拿地能力和对周期的精确把握,截至2020年年末,有78%位于一二线城市,平均土地成本仅约为4270元/平方米。
多项举措促使融创资产结构逐渐优化。年报显示,其在手现金超过1326亿元,短期债务占总负债比重下降至30%的行业低位,现金和财务弹性更趋强韧。
而就在融创改革的途中,改变行业发展逻辑的大事件来了,住建部联合央行召开重点房企座谈会,提出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行业为之震荡。
然而,只有孙宏斌知道,融创再一次踩准了行业的周期性节奏,如同其在白银时代做的那样。
2014年6月,人民日报转载了万科总裁郁亮的文章《楼市进入白银时代》,认为房地产行业已经度过了弯腰就能捡到黄金的岁月,胆大为王的时代结束了。
在这种整体悲观的基调下,房企普遍摒弃了高风险的扩张之路,决定以稳健的步调保住过去打下的基业。
然而,孙宏斌却是“别人悲观我乐观”,在地价低位期,大量收入优质土储。
而在市场转热时,融创又避开招拍挂,转向大型并购机会。
多年来,他带着团队在杭州、深圳、南京、重庆等一二线城市环伺多时,就是要在房企危机出现时,立刻充当黑衣骑士的角色,以较低的价格获取优质地块,补充他全国版图上的空缺。而这些项目,大多可以尽快上市销售,迅速回款,纾缓财务压力。
几年间,融创便将成都国嘉、江苏四方、武汉美联地产、西安天朗、深圳莱蒙国际、烟台海基等众多地产企业纳入囊中,迅速形成全国之势,还收购了万达13座文旅城。
此外,与钱包鼓、信誉佳的保利、葛洲坝等央企大哥合作,也让融创少了许多掣肘,将精力放在项目的深耕上。比如,当年其与首钢联手拿下北京西北旺地块,打造成著名的豪宅代表西山壹号院,就让融创专注高端产品的名号,在行业一炮而红。
如今,除以壹号院系、府系为代表的现代产品系之外,融创还成功推出桃花源系、雅颂系、九府宸院系、宜和山水系等中式产品系,成为高端市场的标杆与典范。
▲融创苏州桃花源
2020年,围绕主力客群年轻化及科技化发展趋势,融创在高端精品定位的基础上,持续升级户型、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打造“I AM I”年轻化生活新主张。2020年,亿翰智库“中国房地产超级产品力研究成果”中,融创位居产品力榜首。
而穆迪、标普、惠誉等国际评级机构,更是多次上调融创的公司评级。
高质量的产品声誉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使融创销售额节节攀升,也为其大举扩张提供源头活水。两者联合推动融创不断实现阶段性跨越,从2010年销售额不足100亿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逼近6000亿的行业前四。
目前,融创已经是业绩增长最快的房企。其在十年内,实现了合同销售金额增长77倍、营业收入增长35倍、净资产增长27倍的全面开花。
在融创的刺激下,众房企打起精神,纷纷下水准备再战。
数据显示,疫情受控后地产行业迎来爆发,仅上半年,杭州、南京、东莞、成都等地“地王”频出,北上广深加速上新,吸引多家开发商竞逐。出人意料的是,融创此时却再次逆流而行,在拿地上变得保守了。
姿态转变背后,是增长思维的越迁,依靠提升产品溢价,来实现企业效益的突破。而在上一个赛段,融创所积累的土储、资金、产品综合能力等硬实力,都为其提前抢占新时期卡位,做足了准备。
在精耕地产主业的同时,近年来,融创越来越注重通过旗下物业、文旅、文化等“地产+”板块,提升居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双重体验感。
以融创服务为例。多年以来,“零死角、零干扰”一直是融创服务的经营准则,与此同时,为保证高品质服务的切实落地,融创还通过创新暗访机制、三级巡检与自检机制、400中心的客户回访机制,建立其全面有效的服务监管体系。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融创服务还相继完成了对成都环球世纪、开元物业管理等物业企业的整合,与阳光郡置地集团、南昌市政公用资产管理有限达成合作,投资锋物科技,将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科技等引入物业服务,全方位探索物业服务边界。
而母公司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布局,也预示着融创服务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
综合各种因素,融创服务从一上市便饱受期待,甚至拉动了整个物业板块,而融创也没有辜负投资者的信任。
▲融创服务于2019年11月16日登陆香港主板
年报显示,2020年,融创服务创收能力持续提升,录得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约63.5%,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9.8%。从营收结构来看,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大幅提升至60%。
目前,融创服务在管建筑面积约1.3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5.1%,合约建筑面积约2.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7.2%。考虑母公司土储面积后,合约建筑面积达4亿平方米。
在融创服务建立物管行业头部企业优势的同时,融创文旅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2020年疫情受控后,融创文旅业绩得到快速恢复,2020年收入约38.8亿元,同比增长36%,管理利润达约6.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1%,全年总客流超1亿人次。
其中,融创冰雪在众多产品业态中脱颖而出,其依托四季运营优势,已完成市场提前卡位,目前布局全国18个城市,规划18个滑雪场,其中7个滑雪场已开业,总接待333万人次。借此,融创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室内冰雪运营商。
▲融创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与此同时,融创文化也在2020年坚定超级IP长链运营模式,围绕真人电影、真人剧集、动画电影、动画番剧、短视频五大赛道,持续进行深度布局和优质内容项目制作。
今年1月,其旗下工作室Base首部原创动画电影《许愿神龙》上映后,收获超1.6亿票房;春节档期间,融创文化参投的影片《刺杀小说家》,票房突破10亿;《熊出没·狂野大陆》,也收获了5.75亿的票房。
▲影片《刺杀小说家》
综合来看,融创主业优势凸显的基础之上,其在所有进入领域,都占据了头部位置。这种全面竞争优势,将助力融创实现更加均衡、高质量的发展,充分体现其“美好城市共建者”的企业定位。
孙宏斌曾说,“危机的时候,是有危也有机的。”
显然,融创每次都卡准了历史的进程,抓住了企业变革的时机。
也是因此,孙宏斌才会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是积极支持调控的,不调控的话这个行业没办法干了,房价和地价都要上天。对开发商来说地价比房价涨得快,赚不了钱。老百姓也买不起。对谁都没好处。”
正是这种跳出全局、审时度势的预判,使融创在任何时候都先行业一步。然而,其他房企却没这么幸运。
去年,出现了两波房企倒闭的高潮。第一次是疫情期间,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的消息,截至8月14日,全国已有380家中小房企宣布破产。
第二次是“三道红线”和各项融资收紧政策发布后,房企破产数量增长至400多家。
对于行业加速出清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房企三道红线、央行两道红线、土地两集中政策分别出台,是从企业、央行、政府角度,提升土地市场规范化和透明度,防止地产泡沫越吹越大,引导企业良性经营。
孙宏斌则对此表示,“没有足够规模的房企,‘鲤鱼跃龙门’已经基本不可能,排名前十的房企基本固化。”也就是说,未来房地产市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因此,对于头部房企而言,符合监管规定是第一步,满足此条件的房企将有机会在行业整合期,进一步扩充竞争优势。
同时,亦有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中国房企市场将从过去单纯的规模为王,转变为质量为王、服务为王的多维度竞争。
在此背景下,各项优势突出的融创,是一位绕不开的对手,也是竞逐龙头的佼佼者。
▲孙宏斌给融创员工的寄语
现在,依然有人时不时问孙宏斌:“融创还有没有做行业第一的野心?”
令人慨叹的是,很早以前,孙宏斌就已经放下了这个执念,取而代之的是做细产品、做细行业的匠心。对他而言,不断开拓企业边界、探寻发展的新可能,比取得第一的头衔重要太多了。
而这,未尝不是一种远见。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王晓 责编:周怡
美编:刘彦潮 运营:方乐迪 张婵 倪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zy@hsmrt.com 周总监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授权敬请联系小客服微信:hstlkf“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