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的肠,感谢骆承庠

华商韬略 华商韬略 2024-01-09


作 者李君华商韬略出品ID:hstl8888


1年卖出近1亿盒的三角“奶片”,背后藏着一段东北往事。



结肠癌,而且是晚期。


1992年11月,63岁的好莱坞女星奥黛丽·赫本在洛杉矶一家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出来的结果让现场所有人说不出话来。


两个月后,佳人谢世,噩耗震动全球。


而这原本是场可避免的悲剧。


医生推断,大约5年前,赫本就已患上了结肠癌,但因结肠癌早期病情极其隐蔽,即使有些症状,也非常容易误诊,而操劳的赫本又相对忽视了健康,直到倍感疲惫,体力不支,她才去医院检查。


赫本的悲剧,也让全球公众更加关注一个领域——肠道健康。


事实上,这早就是备受关注的领域,并且至今还在引领着全球性的医药健康产业革命。


其中的一个关键时刻是,1905年前后,免疫系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梅契尼科夫,在保加利亚旅行时的意外发现。


当时的保加利亚生活水平相当落后,但梅契尼科夫却注意到,这里有很多长寿老人,包括百岁老人也是一大把。


进一步研究之后,梅契尼科夫得到了两个关键信息,这里的人都有饮用一种酸奶的习惯,而这种酸奶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菌种,即后来为我们熟知的保加利亚乳杆菌。


梅契尼科夫由此推断,保加利亚人的长寿应该是与这些菌有关,这些菌可能会扼制肠道代谢的腐败物,进而增强免疫力,提升生命健康。


更深入研究之后,梅契尼科夫破解出一道影响人类健康至今的密码:肠道健康的人身体才健康,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发酵乳中的乳酸菌则能抑制这种毒素,延缓人体衰老并预防相关疾病。


1907年,梅契尼科夫系统地阐述了自己有关乳酸菌和长寿的观点和发现。他对乳酸菌的认识为全世界的肠道健康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


一场从肠道健康出发的科研与产业大幕由此开启,并从西方传递到东方,从当时延续至今,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健康。


1919年,法国出现世界上第一家酸奶工厂,一个新的产业因此诞生。


1930年,日本学界成功自人体肠道分离出乳酸杆菌,并据此推出了风靡世界的乳酸菌饮料——养乐多,再次引发新的产业与健康革命。


中国也持续追赶,不但接连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而且建立起了自己的产业阵营,不断迎来创新时刻。


1937年,奉先在《科学大众》上发表了题为“酵母”的文章,文中关于酵母之培养及制造环节对于酵母醪之制备,首次提到了使用“乳酸菌”。


1949年,上海益明食品厂成立并推出“光明”品牌,光明成为中国最早的牛奶品牌。之后,完达山、伊利、蒙牛等乳业公司陆续成立,撑起中国乳业的半壁江山,并纷纷推出鲜奶、酸奶、乳酸菌饮品等。


专注于肠道调理的活菌胶囊也开始进入消费者视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回春生、贝飞达、整肠生、妈咪爱、阿泰宁等众多益生菌活菌胶囊陆续获批、上市。 


从各类酸奶、乳酸菌饮料,到益生菌粉、活菌胶囊……一时间百花齐放,将中国肠道健康产业推入新进程。



华润江中便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提到江中,很多人都会想到江中牌健胃消食片、江中牌复方草珊瑚含片等经典产品,但它还应该被关注的,是对中国自主益生菌产品与产业的创新发展,以及对国人肠道健康的普惠式贡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2013年上市的“江中利活牌乳酸菌素片”,以及围绕于此的一系列创新。


而这一切,包括江中在此领域的创新发展,都得感谢一位老人。



1958年,留学日本、钻研乳制品技术的骆承庠,在时任中国林业部副部长刘成栋的帮助下归国。


1924年生于浙江的骆承庠,12岁因为战乱开始流亡,先后辗转中国台湾、日本念书、工作。


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他热泪盈眶,立志要以所学参与新中国建设。“数年奔波虽有所学而无所建树。立业报国,以遂赤子之心。”


骆承庠在中国台湾和日本主攻的都是畜牧与乳业,回到国内,他决心继续发挥专长,为中国乳业的追赶尽上自己的力。


东北是重要的黄金奶源带,骆承庠因此判断,中国乳品方面的发展也要从东北开始。于是,他没有回到条件更优越的家乡浙江,而是选择了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借地利之便从事畜产品加工研究和教学。


发展乳业的关键,在于发展现代乳制品技术。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还处在解决“吃饱”问题的阶段,喝牛奶更是奢望。全国奶牛只有12万头,一些城市虽然开始建设国有牛奶场,但技术、生产十分落后。于是,骆承庠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在东北农大的实验室里,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一个个科研成果接踵而至:研制出的“大颗粒速溶奶粉”,解决了国产奶粉速溶问题;研发的婴儿一、二段奶粉,则为国产婴儿奶粉向母乳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打破了进口婴儿奶粉的高价垄断……


那些日日夜夜,在奶场、工厂、实验室,经常能看到一个忙忙碌碌的瘦高身影。骆承庠实实在在扛起了国产乳品建设的大旗,研究成果频出,新中国乳品行业技术的空白被一一填上。


他的研究带动着新中国乳品工业体系一砖一瓦地建立起来,为国内一些“土奶粉”树立了高品质乳制品样板。正是这些技术硬实力的沉淀,为之后一大批优质中国奶企的崛起打下了稳固的地基。二十多年后,蒙牛、伊利等乳品巨头的快速发展甚至走上国际舞台,几乎都是建立在骆承庠等老一辈乳业人从零到一艰辛探索出的技术路径之上。


东北农大也成了中国乳业人才的摇篮,骆承庠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并在中国乳业的各个领域独领风骚。


骆承庠对中国乳业的贡献,还不止于技术的“硬”,更在于一颗心的“真”。


为了匡正生产,把那些奶粉勾兑的“假冒鲜奶”赶出市场,建立科学的巴氏奶“标鲜”制度,敢说真话的骆承庠不畏强势,为坚决反对“禁鲜令”据理力争,奔走疾呼。


由于“禁鲜令”符合部分乳企利益,他们绞尽脑汁地要“劝服”骆承庠,骆承庠不为所动,最终在抗争5年后,“禁鲜令”终于被废除。“良心永远大于利益”是他所秉承的中国乳业最后的底线。



这颗朴素的“真心”也让骆承庠在乳品及微生态制剂的研制过程中,更关注消费者的实际问题。


由于当时运输条件较为落后,有益菌在低温条件下才能存活,当时的中国也并没有发达的冷链技术,普及酸奶太不现实。


如何才能提升国人肠道健康,让更多中国人吃上酸奶?


秉持这一初心,他开始思考:能否发明一种“固体酸奶”,让乳酸菌摆脱温度制约,同时还能保留酸奶调理肠道的最佳效果?


当时的国内,实在缺少支持他研究的基础,肠道微生态制剂产业和技术几乎都是空白。但这非但没有影响骆承庠的决心,反倒让他更有使命感,一定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成果。


1976年冬天,东北的银装素裹里,骆承庠在哈尔滨阎家岗的实验室里开启了乳酸菌素实验。


从骆承庠家中到阎家岗,要倒2次车,下车还要走5里路,开启实验后,骆承庠几乎每天都往返于这条漫长寒冷的路。


1978年,披星戴月做了2年实验的骆承庠团队终于从传统酸奶中获得嗜酸乳杆菌,再结合喷雾干燥技术,将菌种发酵物干燥,做出了中国的第一份乳酸菌素。


骆承庠团队制备出的乳酸菌素不仅质量稳定性好,还可常温储存,彻底摆脱了传统工艺中菌种必须在低温状态下才能存活的束缚,可以作用于肠道日常调理,对肠内异常发酵、急慢性肠炎及腹泻等有显著效果。


他把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乳酸菌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


如一声惊雷,骆承庠的成果轰动了整个中国微生态制剂研究和应用领域。


因为它打破了西方菌种垄断,让中国得以在全球微生态制剂研究领域获得一席之地,同时,也为亿万中国人的健康填补了又一个空白。


但在当时,中国百业待兴,乳酸菌素的作用还缺少被大范围普及的条件。


直到一家制药公司站了出来。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20世纪90年代,在以骆承庠为首的老一辈乳业人的技术播种之上,中国乳业很快迎来了收获之时。


随着这句响亮的口号,国产乳品蓬勃发展,众多乳制品牌如雨后春笋陆续成立,老牌奶企重焕生机。


益生菌和肠道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科普之下,被普通中国人接受。从酸奶到乳酸菌类饮品,从液态奶到固态益生菌粉,各种各样的益生菌产品层出不穷。


含活性乳酸菌的酸奶因其酸甜美味的口感引领潮流。只不过酸奶不易保存,很多超市和偏远地区依然很难达到冷链的“无缝衔接”;对一些不习惯喝冷饮的人来说,冰凉的酸奶下肚反而成了负担;一些酸奶的价格也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


做出一款既有卓越功效,也有极致口感,方便人们长期和高频使用的产品,由此成为很多企业瞄准的机会。


从中国人自主这个角度出发,2003年,基于骆承庠的研究成果,华润江中正式启动了乳酸菌素片研究。


从日常护嗓的江中牌复方草珊瑚含片,到日常助消化的江中牌健胃消食片,长期以来,江中坚定地践行“家中常备药”的发展定位,并已经循着这一路径做出了很多拥有国民度和美誉度的明星产品。


这家由江西中医学院的教师与学子创业而来的药企,理念也一直很纯粹:“有家的地方就有江中”,只有把绿色生态、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做到极致,才能让国人的家庭小药箱更安全,体验更愉悦,更有温度,使良药不苦口,中药还好吃。


延续这一理念,这一次,江中的目标依然是研发一款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中国老百姓家中常备的日常护肠产品。


而后来的发展证明,江中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但却也选择了一条最困难的道路。


从原料的选取,到配方工艺,再到临床实验,尤其是这个既要有“药”的显著效果,又要有“食”的美味体验,还要价格亲民,让产品最大程度普惠的既要,又要,还要,让江中“吃尽苦头”却甘之如饴。


历经打磨,2013年,江中向消费者正式推出了利活牌乳酸菌素片。


我们的肠道环境好比一块土壤,土壤肥沃才能种出好庄稼。如果是一块盐碱地,无论补进去多少有益菌也会很快“枯死”,治标不治本。而利活牌乳酸菌素片从根本出发,以“养”菌代替“补”菌,把肠道“养”成一片沃土,才能让有益菌生根发芽,最终让肠道“养”出自己的有益菌。


而且其口感也像极了酸奶,这也是后来很多消费者都称利活乳酸菌素片为“固体酸奶”,并常备家中、包中,随时“嚼一嚼”的关键原因。



也是因为做到了“既要,又要,还要”,把一个原本成熟的成果用10年时间去改良、创新,江中利活牌乳酸菌素片也收获了更大的成果与成功。


药品的严谨与功效,酸奶般的酸甜口感,不需冷藏、随身携带的高度便捷,加之华润江中品牌背书,江中利活牌乳酸菌素片一上市就受到好评,在一众乳酸菌素片类产品中拔得头筹。


消费者用购买力“投票”:上市第二年,利活牌乳酸菌素片就跨入OTC亿元俱乐部,2020年,“利活牌乳酸菌素片”销售额更是突破10亿,强势霸榜零售药店微生态制剂第一品牌。


“嚼一嚼、养一养,养出有益菌,调理好肠道”,最终潜移默化,融入到很多人的日常生活。


如今,不少人已经把利活乳酸菌素片从江中所希望的“家中常备”,主动升级成“包中常备”,“当奶片,一炫炫一板”。


最重要的是,这小小的一片,让中国酸奶持续下沉与普及,很多没有条件喝到酸奶的人,都能通过这片“固体酸奶”,过上了“不是酸奶,胜似酸奶”的生活。


这是骆承庠最初的梦想:他的这个初心,因为江中的独特再创新而超出预期的实现了。


江中利活牌乳酸菌素片推向市场的第三年,即2015年,骆承庠逝世。这位新中国乳品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看到利活乳酸菌素片服务更多国人,应该也是无比欣慰。


他曾写下一首打油诗总结自己的人生,其中两句是:“回首往事何所恃,报国有门心迹显。”


每年数亿人,嚼着酸酸甜甜,奶香浓郁,又能“养出有益菌,调理好肠道”的利活乳酸菌素片,也可以说是其心迹的最佳体现。


▼拓展阅读——跨越45年,探寻乳酸菌素的前世今生


江中利活牌乳酸菌素片[广审文号:赣药广审(文)第250409-00021号]为OTC药品,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医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THE  END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衷心感谢您订阅《华商韬略》,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华商韬略公众号,感谢支持,期待长久伴您同行。

华商韬略出品

主编:毕亚军  责编:周怡

美编:宋晓昱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东方IC,未能核实版权归属的,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华商韬略旗下公众号,欢迎关注


投稿、约稿、商务合作及建议
敬请联系:010-65580525

zy@hsmrt.com  周总监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