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5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华商动态|“清华系”赵伟国的野蛮入侵:涉资2700亿,买遍全球半导体

2015-11-10 陈光 华商韬略





买下力成、豪言并购联发科,短短两周时间,赵伟国“搅得”台湾IT界风声鹤唳。离岛之前,他却丢下一句:“其实台湾不是我们的投资重点,美国才是。”


言毕,赵伟国回到北京,主导同方国芯创下A股历史最高定增纪录——800亿。


作者:华商名人堂 陈光


1“威逼”台湾


近两个礼拜在台湾,除了“习马会”主角习大大,最火的大陆人士当属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人生第一次到台湾,这位“大陆土豪”便频繁扔下重磅炸弹,引发全岛热议。


首先,赵伟国开创了大陆资本投资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先河:紫光集团出资6亿美元,获得台湾力成约25%的股份,成为这家全球最大记忆体封测厂的最大股东。


其次,临走前,赵伟国突然放话:“如果台湾政府开放陆资投资IC设计业,紫光愿意让旗下两家IC设计公司展讯、锐迪科与联发科合并,携手超越高通。”


这一豪言,瞬间将其推向舆论的高峰。联发科是世界著名的IC设计商,在岛内IT界的地位仅次于“大哥”台积电,在全球手机芯片领域,联发科也仅次于行业霸主高通。如果收购力成算是“小买卖”,那并购联发科无疑将撼动台湾行业的根基。



出乎外界意料的是,赵伟国的言论很快得到了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积极的回应,后者称:紫光倡导两岸半导体产业合作,与联发科的立场不谋而合,只要政策许可,联发科愿采取开放态度,共同提升华人企业在半导体产业的地位和竞争力。


一番你呼我应,其中深意不由引人深思。岛内媒体很快翻出赵伟国之前的言论,在奔赴台湾前,他曾在北京微电子会议上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国家应该向台湾政府施压,开放芯片产业,否则应禁止既是台湾品牌又是台湾制造的芯片及其相关产品在大陆销售;二是你(台湾)不对大陆半导体开放投资,我们只能去台湾挖人。


其中,“不让我投资,就不让你卖东西”的言论过于“嚣张”,经过媒体发酵,赵伟国的台湾之行迅速由大陆产业威胁论上升至政治高度,红色产业链的说法不胫而走。


没多久,事件又进一步,消息源称紫光集团有意入股台积电。


这不是紫光第一次和台积电产生“瓜葛”。今年9月份,媒体盛传前张忠谋阵前大将——台湾DRAM教父、半导体界的传奇人物高启全欲跳槽清华紫光,后者专程向张忠谋请教“出路”。10月初,高启全已经成了紫光的“人”。



因为关注度太高,贵为台湾IT产业奠基人的张忠谋也不得不出面回应。他说:个人持开放的眼光,但具体还是看政府的政策。张忠谋随即话锋一转:“台积电市值很高,约1140亿美元,如果要控制,至少需要花300亿美元买25%的股份,很少有人能买得起。”


与张忠谋的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离岛前,赵伟国对媒体说:“不合作,最终我们会赢联发科,因为我们钱多嘛!”他的意思是,紫光拥有比联发科强大的资本,旗下的展讯可以不赚钱、一直赔本,但是联发科能不赚钱吗?


这席话有两重背景:一是今年第四季联发科的手机芯片销量不如预期,毛利率恐失守40%,创下单季新低的压力。而受“合并论”刺激,联发科低迷许久的股价在近期连续大涨。二是紫光旗下的展讯,是联发科在大中华地区最大的对手,多年来,展讯一直从联发科挖角,让对方吃尽了苦头。


2买遍全球


赵伟国和紫光缺钱吗?长期关注紫光的群体恐怕不会对此存疑。近两年来,紫光“土豪到没有朋友”,行事完全是“你服务态度不好,我直接拿钱买你店”的风格。


对于国内大多数人而言,对于紫光的印象还停留在PC甚至是MP3上,这家公司,何时成了吞并行业的巨鳄?


2000到2010年之间,从PC热潮到大萧条,清华紫光的名字逐渐消失在了消费者的视野之中。期间,集团历经多次资本与结构重组,转变为如今的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成分清华控股占股51%,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控股49%,赵伟国是后者的实际控制人。



2013年起,紫光展开新布局,进入芯片设计、芯片研发、半导体制造、产业整合等一系列符合国家战略意义的领域。作为闯入者,他们大有买遍全球之势。


2013年7月,紫光以17.8亿美元收购芯片设计公司展讯通信;1年后,又以9.1亿美元收购另一家芯片设计公司锐迪科微电子,做大了国内的IC设计产业。


2014年9月,紫光引入英特尔投资,后者以90亿元人民币入股集团旗下持有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的控股公司,持股比例约为20%。通过这次合作,紫光获得了英特尔x86架构的授权,可以研发和销售相关产品。


一个星期后,紫光突然宣布斥资37.75亿美元,收购全球领先的硬盘生产商——美国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Corp)15%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又过了不到1个月,紫光主导西数,以190亿美元(约合1200亿人民币)的天价收购了闪存芯片厂商闪迪(SanDisk)。



那是赵伟国第一次进入华尔街的视野。《福布斯》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相继对其进行专访,华尔街将他称为“中国饿虎”。采访中,赵伟国抛出了一颗更为重磅的炸弹:计划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国美光科技,后者是全球最大的先进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海口最终没能实现。紫光随即将鳄嘴转向了美国企业在中国的产业。2015年5月,紫光宣布斥资23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华三通讯51%的股权。


一路买进,紫光顺利架构了产业内的链条,从IC设计(展讯、锐迪科)、内存(西部数据、闪迪)、到系统终端(惠普华三)。从门外汉到集成电路的行业龙头,紫光这个“野蛮人”只用了2年多的时间。


3震撼A股


“引爆”台湾后,回到北京的赵伟国随即搞出了更大的动静。11月5日,停牌近1个月的同方国芯发布公告:拟以27.04元的价格向实际控制人清华控股下属公司等9家对象发行29.5857亿股,募资800亿元,投入集成电路业务。


这一金额超过2011年盐湖股份774.84亿元的定增规模,创下A股历史上最高定增纪录。对比之下,同方国芯自身的净资产还不到30亿元,2014年营收10亿元,市值在200亿元左右。



市值200亿,却要定向增发800亿,同方国芯引起了争议。“我家有点醋,能借点儿螃蟹吗?”之类的调侃迅速成了财经圈的流行语。


不过,二级市场对此却反应积极,11月6日,同方国芯股票复牌当天即一字涨停。在其带动下,国内集成电路板块也跟风大涨。


虽然顶着“同方”的名头,但同方国芯实际归属紫光旗下。就在11月3日,同方股份将同方国芯划分给了紫光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紫光春华,同方国芯成为紫光集团下属上市平台。而此次800亿“蛇吞象”的增发,“紫光系”亦是认购主力。


9家认购对象中,有6家为紫光集团的二级或三级子公司,法定代表人均为赵伟国。另外3家中,有一家的实际控制人为赵伟国。这7家参与认购的定增金额高达764亿元,占募资总额的95%以上。


定增预案显示,募集的800亿资金中,600亿元拟投入存储芯片工厂,162亿元拟投入对芯片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收购。获得同方国芯后,紫光在集成电路的存储器业务领域布局再度获得完善。


顶着高科技的名头,玩的全是资本手段,对此,赵伟国并不讳言。他曾说:“紫光原来没有自主创新,有一点可能是模仿。”而现在紫光的投资逻辑是:资本投我们,我们拿钱去做产业,资本在到资本市场去套利。这个过程描述为互联网思维就是,羊毛出在猪身上。


华尔街的分析师则认为,紫光在并购市场花式操作的背后,是中国政府的意志。《华尔街日报》在采访赵伟国时甚至直接问:“你是不是政府的白手套?”



分析称:中国政府一直执着和坚持发展半导体产业,希望本土晶片制造业迅速成长,这是国家的薄弱环节之一。麦肯锡公司的一份报告称: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领导的一个工作组,正负责在2030年前让中国晶片产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未来10年里,该工作组估计将得到1700亿美元左右的政府拨款,以协助中国半导体企业赴海外并购或入股拥有先进技术的同业。


就通过并购迅速做大、掌握技术而言,紫光或许是最好的“国家代言人”。混合所有制,让紫光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市场化,比如,海外并购项目需要在一个月内敲定,而国企在这个期限内还没有完成国资备案和资产评估,勿论立项。


随着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爆发式增长,国产化芯片替代进入加速期,芯片行业迎来广阔的市场前景。想要吃下这块大蛋糕,挑战包括霸主高通在内的美国垄断势力,以“紫光系”为代表的本土力量还要做大量工作,因此其并购的“土豪之路”绝不会就此终结。


正如赵伟国在接受台湾媒体专访时所言,他一边“痛诉”台湾当局封闭IC产业入口,一边在访谈的最后留下一句:“其实台湾不是我们的投资重点,美国才是。”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