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专访2016荷赛获奖者: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

2016-02-18 陈杰 拍者

2016年World Press Photo(即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主办,简称“荷赛”或“WPP”)评选结果刚刚正式公布。新京报首席摄影记者陈杰以一张记录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的航拍作品获得了一般新闻类三等奖。

拍者君“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一时间“逮住”他来了个独家专访。

陈杰荷赛获奖作品


△ 2015年8月16日,500米高空拍摄爆炸事故现场。

 

拍者君:陈老师,我先代表大家恭喜您得奖,您现在心情怎么样?

陈杰:

拍者君:一直以为您会投稿到突发新闻类,为什么会选择投一般新闻类?

陈杰:因为2015年的突发新闻比较多,比如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尼泊尔地震,局部地区的冲突等,而且天津爆炸时,我是在第二现场,不在第一现场,所以投了一般新闻类。

 

拍者君: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投稿荷赛的?一共投稿过几次?

陈杰:真正意义上按照规范投稿应该是第二次,去年是第一次按照规范去翻译、作图等。以前当然也投过,不过把握性不大,只是想试试。

这次投稿的时候就比较在意了,在前期也做了很多准备,包括反复考虑是投组照还是单幅,投哪个类别等,最后决定是投单幅,因为就我自己判断来说,这张照片最能说明问题。

 

拍者君:您是在天津爆炸事故发生第三天才抵达现场的,相信您在抵达之前已经查阅了大量相关图片和信息,您有事先设想抵达现场后该怎么拍吗?事先设想的照片您最终拍到了吗?

陈杰:到现场之前看过很多前方记者的地面照片,我当时就考虑能不能有一张照片能高度概括这次事故的破坏力。其实这张照片我拍了两次。

第一次拍的时候是早上,现场硝烟还没有消散,有迷雾,能见度不是太好,但是第一次的时候我已经找好了拍摄点,等到下午天气比较好的时候,我就再次将航拍机飞到那个拍摄点,拍下了这张照片。

 

拍者君:您是一个单兵作战能力很强的摄影记者,但抵达现场后,您首先选择使用航拍为新京报摄影报道团队提供大量素材,所以您没有第一时间进入现场,现在回想起来,您有没有一丝遗憾?

陈杰:不遗憾啊。

首先,我不是第一时间到现场,我们的团队记者前两天已经拍摄了大量一手图片资料,从我的角度来讲,还缺航拍的画面,那我就会从不同的视角补充我们报道的内容。

其次,后续报道到现场后再按照传统的模式去拍意义不大,这时候就需要拍出些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照片,去找一些被别人忽略或者没有来得及拍的角度。

我在现场,是能从地面直观感受到事故的破坏力,但是对于旁观者而言,可能没有那种强烈的感受。我最想要的画面,就是能尽量全面地传递出现场的破坏力。这张航拍照片,其实把现场抽象化了,画面中爆炸后一片焦土的宁静感,给人的震撼更甚。而且在阅读之前照片的基础上再看这张照片,会有更强烈、更直观的现场冲击感。

 

拍者君:您现在采访时几乎都会使用航拍机,但有人觉得航拍机拍摄的画面不带有人类情感,对此您怎么看?

陈杰:我不认同这个看法。

不管是做摄影、还是其他,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传递。而传递信息有很多种手段,比如手机、相机、航拍机。只要通过它能传递一些有效的信息,从不同的视角呈现出来,让人能从多角度去观看这个事情,我觉得就可以,不用去在意是用什么拍的。

而且,我觉得摄影师应该利用一切手段把影像留存下来,用更好的形式将之传递出去。不要排斥新技术,我们一定要去拥抱它。

 

拍者君:这几年来,您一直致力于环保题材的深度报道,是个人兴趣还是跟风热点?

陈杰:最初可能是记者的本能吧。

我去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受害者和当事人,进行深入采访了解后,发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这种急功近利、以毁灭自然为代价去发展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而且有些已经失控了。虽然过去也有摄影师做过此类题材,但我们还要再添一把火。这个时代和过去那个时代又不一样了,现在更发达了,如果意识跟不上的话,将来就会给自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如果我们记者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应该把它呈现出来。从个案的事件报道,到关注这个领域,我觉得这是一个记者的职责,必须要做的事,这也是我们做记者的意义。


拍者君:您能告诉新人一些寻找优秀选题的方法吗?

陈杰:我没有方法吧,方法不是教出来的。

我同样焦虑啊。当完成一个报道的时候,也会对下一个选题焦虑,但是焦虑归焦虑,行动归行动,除了像天津爆炸这样的突发事件,我会不断去阅读更多领域的书籍,然后接触、关注更多不同领域的人。我会吸取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主动地接触社会,进入社会具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个行业,主动去发现一些东西,然后系统地去做。

我未来的目标就是不想像过去那样,十天、八天去完成一个快餐式的报道,我想深入一个领域,长期去关注,几个月,甚至是一年,持续地去做这个东西。而且不仅是用影像去表达,影像只是我的一个手段。了解影像背后的故事,用故事支撑影像,用故事来丰满影像,故事要与这个时代的特征相符,无论是冲突还是矛盾。

还有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一点,无论是摄影师、记者、社会学者,一定要有批判意识,带着这种意识重新去认识,题材会不断拓宽。如果说拍摄得非常多,但是表达的能力有限,要如何解决,那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 The End -

采访/编辑:小麦


点击以下 关键词 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艺考颜值PK | 排队的中国人 | 人体冷冻过程 | 梦露裸照拍天价 | 目击大爆炸的摄影记者 | 距离天津爆炸点15米处 | 王林的“摄影术”|  现场勘查试衣间  | 最著名的"假"照片 | 美哭的眼泪 | 吻功如何 | 糟糕的世界 | 偷窥请进 |AV工作者的B面 |Irving Penn诞辰 | 匪帮大叔的“朋友圈” | 滚到外面看蓝天 | 你离VII有多远 | 如何拍出大长腿 | 摄影师脱了 | 悄悄话| 26岁加入马格南| 怀念Mary Ellen Mark| 拿相机的女人| Sex & Summer | 空中裸体 | 中东 | 真土豪 | 黑帮 | 辞职滚蛋|


拍者微信号:ipaizhe

合作或投稿邮箱:918314020@qq.com


文艺连萌·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