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童邪典视频”被大量传播,是谁在恶意改编动画片儿歌?

你身边的 邯郸共青团
2024-11-12

“你×的,你那两个狗徒弟偷东西。”

“你说什么?”

“你就睁开你的狗眼睛好好看看吧。”


近日,杨先生刚打开某短视频平台时就遇到一次“开屏暴击”。他原以为刷到了低俗段子,仔细一看原来是经典动画《成龙历险记》的配音被改了内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动画片被人恶意改编,原本的对话内容被换成低俗、色情桥段。


低俗化改编动画片儿歌
  
杨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小学,经常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动画片,他担忧孩子看到这种恶意改编的动画片,便尝试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检索,结果发现问题不少。

被低俗配音恶意改编的不止《成龙历险记》,还有多部动画片,配音里面充斥着欺凌、暴力、谎言、色情等“黑暗元素”内容。

记者调查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不少儿歌被恶意改编比如:

“老师已经出现,我越看越不顺眼,穿越时空殴他两拳”;
“汪汪队,汪汪队,我们都是土匪,左手拿着AK,右手拿着雷,白天超市抢劫,晚上去做贼”;
“小螺号,瞎××吹,海鸥听了瞎××飞”……


在短视频平台上,还有人将《静夜思》《春晓》等传播度较高的古诗,通过替换词汇改为打油有人恶意改编《三字经》等经典读物如“人之初,性本善,不写作业是好汉,老师发现怎么办?拿起宝剑跟他干……”

有受访家长告诉记者,这些改编内容乍一听朗朗上口,实际内容却尽显低俗化、庸俗化。



还有业内人士介绍,近段时间,一些短视频平台上伪装成动画片的“儿童邪典视频”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所谓“儿童邪典视频”,就是对儿童熟悉的卡通人物进行包装,注入暴力、血腥、虐待、嗑药(吸毒)、恐怖、色情等剧情,然后打上亲子、育儿等标签,在短视频平台上大量传播。这些短视频打着“亲子互动”“扮演游戏”的幌子,画面色调鲜艳,却很容易扭曲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有长期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律师认为,一些短视频平台博主发布低俗化动画片或儿歌作品,可能是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

其中,短视频平台博主恶意改编原有作品的对话和剧情,在其中加入低俗、色情、暴力等内容,明显违反了社会公序良俗。如果这些博主没有获得原作品版权所有者的授权就擅自改编,构成了版权侵权行为这样的改编还可能损害原作品及其创作者的声誉。


有些动画片本身就“有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在恶意改编之外,有些动画片内容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

有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对一部名为《魔法公主××》的网络动画短片表达不满。在这部动画片中,角色常常通过威胁要求买玩具家长们担心孩子观看后会模仿其中的不良行为,进而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在多个短视频App上可以直接观看《魔法公主××》。记者观看多集后发现里面问题不少,比如:

妈妈让白雪给弟弟做午饭,弟弟嫌弃白雪没有做他喜欢吃的,对妈妈说“干脆别让白雪上学,就让她在家做好吃的,照顾我吧”;

白雪、贝儿和其他角色遇到想要的东西,如果对方不给,就通过威胁和欺骗来获取……


“我家孩子看过这部动画片后,现在想要东西就闹,脾气越来越暴躁,一点也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有家长表示,这种剧情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还爱模仿。

有内容问题的动画片不在少数。李明(化名)在家带表弟玩时,打开数字电视,在动画栏目里随机选择了一部名为《××一家人》的动画片,“里面全是上课玩手机、教人撒谎的内容,真不知道创作者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平台是怎样审核的”。

“我弟就被这种低俗动画片害了。”柳先生说,他弟弟自从迷上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恶意改编动画片后,每天回家不写作业,第二天骗老师说忘带了;还会背一些成年人听起来都非常下流的顺口溜到学校念,只希望能哗众取宠,有时候跟家人顶嘴还会飙出几句脏话,“我们非常担心他以后惹出大祸”。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看来,动画片、儿歌等文化产品表现形式丰富,很容易吸引未成年人的注意力,但同时又容易被家长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孙宏艳指出,中小学阶段,是未成年人自我认知形成的重要阶段,一些动画片宣扬扭曲的审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比如白幼瘦、节食减肥等,使孩子在接触过程中不自觉地与自己的情况作比较,产生一种“我不够好”“我不配”的心理,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判断;青少年时期,未成年人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会不由自主、经常性地模仿动画片里的语言、动作等,长时间接触不良改编内容,可能会逐渐形成焦虑抑郁、仇视社会的心理,进而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平台应承担监管责任

现实中,未成年人十分容易就能接触到上述不良作品,部分短视频平台甚至会在“动漫”“少儿”等专属栏目下推荐内容不当的作品。

为此,中央网信办近日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将重点整治6个环节突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短视频、直播平台“二次包装”经典动画或儿歌,集中展示暴力血腥内容。

对于涉未成年人的动画、短视频作品的创作、审核、传播等,如何才能将不良内容排除在外?

律师指出,从创作到传播,在各个阶段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内容质量和适宜性。“在审核阶段建立多级审核机制:设立初审、复审等环节,确保内容质量;建立专业团队负责内容审查;利用AI技术识别潜在的不适宜内容,采用关键词过滤系统等技术手段;设置举报机制,让用户能够报告不当内容;定期收集并分析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审核流程。”

在传播阶段,平台应承担起监管责任,比如,对上传的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对违规内容迅速作出反应,比如下架、封号;调整推荐算法,减少争议性内容的推荐,并优先推荐高质量和有益的内容;提供家长控制选项,允许家长限制孩子观看的内容类型和时长,推出和完善专门的儿童模式,过滤掉不适合儿童的内容等。


孙宏艳呼吁,当发现对未成年人可能有害的作品时,及时举报反馈很重要。不过,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一定要用发展的视角,不能矫枉过正。

我们的保护不是说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无菌的世界里,这样对他们的成长也不利。在不越过红线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给未成年人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类型和内容。

孙宏艳说,儿童文化作品其实有很多闪光点可以挖掘,童言童语并不意味着要把作品搞得很低幼。过往研究显示,尽管一些平台有青少年模式,但很多未成年人不愿意进入,就是因为觉得青少年模式太低幼,有的甚至像“幼儿园模式”。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需要特别深入地去了解孩子们的审美,进行创作时应该契合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

在孙宏艳看来,这一代未成年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跟数字生活其实是很难分开的。对于网络上存在的低俗动画作品等文化产品,最重要的是加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辨识能力,让孩子自己能够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主动作出是否适合自身的判断。





来源:央视网、法治日报、广东共青团
编辑:李子娴 | 初审 李晓汝 | 复审 赵丁 | 终审 张淑晓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邯郸共青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