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着】潘庄:空心农村的坚守与出路

2016-11-07 刘磊 活着

第625期

摄影/刘磊

编辑/邹怡

腾讯新闻《活着》栏目出品
鸣谢 谷雨非虚构作品支持计划


▲山东潘庄是中国的一个普通农村,这里因为黄河冲击平原的地势,土壤肥沃。潘庄人在这片土地上务农已有六百年多的历史,直到工业化时代降临,大量城市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潘庄的土地,希望成为“城里人”。当然也有人坚守村庄,希望看到家乡继续发展。


▲2008年9月3日,山东潘庄的早晨,人们在路边等车。潘庄邻村有一辆大客车专门跑济南,每天来回两趟,所以去济南的村民可以卡着时间点在村边等候。9月是开学季,候车的人多是大学生和送行的家人。潘庄和中国许多农村一样,正面临着“空心化”的问题。


▲潘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潘庄人至今还保留这很多从农耕时期沿袭下来的习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两位老人在雨后不忘进行祭祀。


▲2010年3月24日晚上,潘庄村多处失火,眼看自家的柴火烧着了,年迈的刘忠庚过去踩灭了几点火苗,然后放弃了,任其燃尽。村里····大多数留守的都是老人,面对灾难,谁也无能为力。


▲2016年6月中旬,潘庄村遭遇了一场冰雹灾害。晶体状、鸡蛋大的冰雹砸烂了不少人家的玻璃,震坏了不少人家的门墙。72岁的绪钊大爷望着自己地里倒下的玉米很是无奈。振门二奶奶说,她那天被吓得一直在跪着祈祷。天晴了,地里的玉米却被砸的一塌糊涂,有人估计遭了灾的玉米地得减产70%。


▲看护田地的老人将死鸟和塑料袋挂在树上吓唬破坏塑料薄膜的鸟类。塑料薄膜下种植的土豆正在育苗,薄膜上水汽凝结,啄水的鸟类会破坏薄膜。土豆是潘庄村春夏季节的主要经济作物。


▲胳膊受伤骨折的老光棍刘海东在地里放羊。


▲村里一个身体不好的老人站在自家院子的石榴树下,而就在三年前,这位老人还在辛勤的种白菜。


▲潘庄村医路新峰的诊所就开在自己家里,他的病号多是老人和孩子。


▲在邻居的帮助下,82岁的思生老太太用床单做背景拍照,提前预备好将来用在骨灰盒上的遗像。她的老伴早已去世,她一人独居多年。


▲2011年11月24日,山东潘庄。思修和他的瞎眼老伴。这是潘庄村最贫穷的一家人。思修排尿困难,镇上医生给他插上了导尿管,他每天挂着尿袋拄着木棍行动,没有去进一步治疗,在2012年去世。2013年,他的老伴也去世了。


▲离开潘庄村在黑龙江省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四兄弟回来为父亲迁坟。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找到了父亲的坟墓和遗骨。按照风俗,挖出遗骨后不能见光和在别人家逗留,必须马上赶往几千里外的新坟处。四兄弟中排行老大的绪恒大爷怀抱编织袋里的父亲遗骸,大家和乡亲们依依不舍,止不住落泪,放不下拥抱。


▲除了老人,潘庄还有许多留守的小孩。四个小男孩躲在草丛里架着木棍作“枪”模拟枪战游戏,他们或者配合战斗装死,或者嘴里发出“突突”声模拟打枪的声音。


▲2016年8月31日,山东潘庄。燕的老公常年出国务工,她带着两个儿子和老公公生活在村子里。燕的老公公每天忙碌在地里,燕主要看管两个孩子——2岁和6岁都不是好看管的年龄。


▲2016年,山东旅店村,李海鹏带着从潍坊来的土豆收购商到处看货寻收购点,并作为中间人协调价格。如果买卖达成,李海鹏就协助商贩雇人收货、发货,从中赚取服务费。29岁依然未婚的李海鹏是村里一些人眼中不安稳过日子的“坏孩子”,没有恋爱对象,经常开车四处窜腾。村民们认为到城市里打工是有了一份工作,而在村子里的就被称为“在家里”。但李海鹏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最近他还在尝试用微信做营销。


▲有大事的时候,年轻人们还是会回到村里。2011年9月19日,王志宝在这一天办婚礼,他早上出发去城里的宾馆接新媳妇,却因为不会打领带犯了难,问了一圈没人会打,最终还是城里的堂兄帮他解决了问题。


▲2011年9月21日,婚后第三天,王志宝带着妻子来到自家祖坟的所在地上坟,这村里的习俗。王志宝说这主要是让祖辈的魂灵认识一下自家的新媳妇。


▲2013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八,第二天就是年,王志宝家的午门上还留存着弟弟王志明结婚时的喜气。在厨房忙活的王志宝出来抱上女儿,一脸的柔情。去年8月,他的食指因为干活受伤被缝了针,不得不回到老家休养。


▲2015年10月25日,26岁的王志明接手了别人的三轮车货摊在济南干起了麻辣烫生意,但是生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做。这天,电动车在路上坏掉了,送快递的健伟赶来帮他卸下货摊。最后,哥哥王志宝弄来另一辆三轮车把坏三轮车拉了回去。两个月后,坚持不下去的王志明还是干回了老本行,去了一家公司开叉车。


▲2015年12月21日,王志宝开始在某高档别墅小区干活,负责将别墅石材和瓷砖上的装修痕迹清理干净。


▲2016年4月26日,山东潍坊。王志宝获得了一个到技工学院学习印刷模切技术的机会,他重回校园,和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人成为同学。他期待自己能通过学习技术获得更稳定的收入。


▲2016年7月20日,山东济南的某建筑工地,刘喜刚结束一天的工作。28岁的刘喜离开潘庄在外打工多年,他和同村的三个表哥一起贴瓷砖。在外的辛劳换来了经济回报,他在老家城里买了房子。


▲2011年11月20日,山东肥城。顾猛将新买的家电运到县城里的房子。这套房子虽然是二手房,但是已被装饰的焕然一新,10天以后,顾猛的婚礼将会举行。在城里买房、扎根,是很多潘庄年轻人的目标。


▲在村里,50岁的二哥小名比他的大名宗印还要响。人们总会夸赞“大肚子二”是实诚人,一点也不像曾经多年在外的人。宗印16岁就出门打工,干的都是苦力活,他干过砖厂,下过煤窑,而且在那信息闭塞的年代,这些都是危险活,门牙就是在那时磕掉的,但他一直没有补。现在,宗印主要在家里从事农活,只在农闲时出门打点工。


▲2016年10月3日,山东潘庄。17岁的宗栋正在田间展示他学习的舞蹈动作。宗栋读高三,为了能考上更好的大学,宗栋从高三转为艺术生开始学习舞蹈。他说,家人对他学舞蹈的事情还算支持。舞蹈与农村看起来格格不入,但他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跳出潘庄。


▲潘庄的老人们生活依旧,2016年8月26日,潘庄村党支部召开“两学一做”座谈会。潘庄村目前有37名党员,因为大家白天农活比较多,所以他们每个月组织一次的座谈和学习都在晚上进行。


▲农历八月十五,一个潘庄家庭拍了一张全家福。像这样祖孙三代都生活在潘庄的家庭已经寥寥无几。空心的潘庄与中国许多城市并无区别,但潘庄人叶明半,外流的人口也为潘庄村带来正面发展的影响,而坚守在村庄的人,也为村子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无论如何,他们都努力生活着,期待着自己的未来。


潘庄的故事


撰稿/刘磊

我的老家潘庄村,是位于山东的一座普通村落。一直以来,潘庄村民的工作和生活是一体的。长期的农耕工作被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之中,劳作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抛开潘庄村民先祖从山西洪同迁来前的历史,潘庄村的这种生活方式持续积淀了六百多年。直到有村民到城市里打工,人们才会认为他有了一份工作,而在村子里劳作的人,就被简单的称为“在家里”。

 

时代巨变,乡村变迁。很多老人希望望自己的儿孙走进城市,不再 “在家里”靠守着祖传的黄土地。年轻人也等不及潘庄村经济的自然发酵,很多村民离开潘庄,去了城市,他们的出路不尽相同。有的求学或者从商落户城市,而更多的人以打工者的身份落脚城市或者徘徊于城市边缘。就这样,有的村民成为了不常在村里的潘庄户籍村民,有的成功融入城市脱开了村民身份。正如中国当代很多农村一样,潘庄村出现了“空心”现象。

 

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定论潘庄村一定会走向衰亡。潘庄村外流的人口也为潘庄村带来正面发展的影响,还有一些村民坚守在村庄,为村子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潘庄村当前的发展状态。


-完-

如何关注
①将微信升级到最新版本,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②若无法识别二维码,在微信界面“添加朋友”项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ihuozhe,亦可关注。
微信号:ihuozh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