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活着】机器人入侵

2017-04-07 冯海泳 活着

第665期

摄影/ 冯海泳

编辑/ 王崴

出品/ 腾讯新闻《活着》栏目


▲ 不知不觉间,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成为机器人的主场。依照设定的程序,机器人能够24小时马力全开高效工作,无需休息、进食、领薪水。相比之下,机器换人几乎毫无悬念。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中型企业中,一半以上的流水线工人已被机器人取代,并且趋势仍在扩大。在机器人竞争上岗的情况下,大批被取代的劳动工人又该何去何从?


▲ 2014年4月14日, 东莞市高步镇裕元鞋厂员工发生大罢工事件。罢工原因是工厂未依法给工人缴纳社保,从而引发了全球的关注。由于工厂人数众多,最高峰时达到15万人以上,失控的场面加上劳方和资方关系的恶化,裕元工厂不得不把产业部分转移到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 与此同时,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地显露身影。2015年9月12日,在佛山机器人展上,一家专门做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公司向大众展示机器人倒可乐,引来许多新奇的目光。机器人可根据设定好的程序机械重复地执行任务。

 

▲ 重庆力帆汽车厂里,大型机器正跟人手共同协作。力帆工厂每天通过机器和人手生产出460辆汽车。从2014年以来,因为机器的加入和优化,工人的数量一直在减少。

 

▲ 人工效率遭到机器人挑战。一家手机生产工厂在墙上挂着一个效率显示屏,不断提醒流水线上的工人“加快速度”。

 

▲ 而两名工人在机器面前简单操作就能生产大量电子元件,效率显著。如今无人工厂的概念也在兴起,一家大型电子工厂仅需十名工人运作,以前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现在却习以为常了。

 

▲ 工人们逐渐习惯了与机械手一起工作。

 

▲ 如今的年轻工人也不再满足于流水线上的机械劳动,人员流失严重。小青穿上富士康的工作服准备上班。长期重复的工作让她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 富士康女工阿婷和小美下夜班后躺在床上玩手机。通宵加班令她们身心疲惫,每天枯燥的工作又让她们觉得缺乏个性。

 

▲ 深圳富士康生活区,一对情侣手拉手在溜冰场上飞驰。每天下班以后,工人们就相约奔赴富士康周边的各类娱乐场所,调剂生活。

 

▲ 2011年开始,富士康提出“百万机器计划”,引起行业震动。2016年传出消息称,昆山富士康在引进机器后裁员54%,由原来的11万工人削减至6万多人。


▲ 一位工人下班后在网吧通宵看电视剧。年轻的人们在网吧里消磨了青春。随着富士康大量使用机器人取代工人的措施,工人们也意识到富士康周边的商业区与当年相比已经繁华渐远。

 

▲ 陈伯来自湖南,年老的他工作难求,只能在街上闲坐。曾经这条街区是东莞高步镇上繁华之地,如今却冷冷清清。十五万人规模的裕元鞋厂员工大幅减少,只剩下三万不到的人数,基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形成的商业区瞬间瓦解。

 

▲ 机器换人仍需要一个过程。赖昕祐来自台湾,他的衣架厂一直都依赖人工制作,从2012年开始感觉到工人越来越难招。眼看着自己的员工都是做了十年以上的老员工,他开始担心未来五年的人员问题了。但是机器投入费用高昂,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回本时间会拉长,他一直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机器转型成本极高令很多老板望而却步,东莞这几年为了鼓励企业机器换人,给予符合条件者10%-20%的经济补贴。

 

▲ 机器人的维护成本高,也是老板们纠结的一个点。虽然不用缴纳社保、不发工资,但是每隔几年就要淘汰一批机器人,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承受。

 

▲ 一家送餐机器人制造工厂正在调试他们的产品。送餐机器人逐渐有“被下岗”的消息传出,有店主认为送餐机器人功能单一,效率低,又无法互动,还不够智能,目前送餐机器人只能是一种噱头,在餐饮领域里真人要被取代还为时过早。但是大量的订单需求反映了服务员现在并不好招。

 

▲ 台商许嘉豪从父亲手中继承了佛像生产工厂。他提出用机器人代替手工生产,起初遭到反对,但是经过试验,收到了成效,现在工厂由500多人缩减到200多人。但是机器人只能重复固定的工作,精细化的手工还是无法替代,并且许嘉豪认为,“美和创意是机器人难以取代的”。

 

▲ 所以在许嘉豪的工厂里,目前还不能做到100%机器化。许嘉豪一直想解决打磨工序机器化,因为“高危重型的工种取代能够让工人更加安全地工作”,但是一直没有这样的方案。而因为打磨工作环境恶劣,工人越来越难请了。

 

▲ 一条力帆某车型的生产线上,焊接环节仍然有大量工人忙个不停。

 

▲ 有部分实习生也加入了汽车组装部分。就读于汽车专业的在校生刘世林称,每天经他手组装的汽车有200多台。

 

▲ 机器换人后,流水线上的工人将会去哪儿?有的工人开始向服务业流入。一批准保姆经过系统的培训后即将上岗。

 

▲ 在东莞一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一些求职者在楼梯间抽烟,各怀心思,有打工者介绍,现在找份月薪3000的普工已经不错了,因为经济不好,老板的压力都很大。机器人的加入能够释放更多底层劳动力,但是未来需要的人才技术含量将会提高。

 

▲ 现在机器人培训成了最火的培训班。很多工人看到机器人在未来有前景,便辞职去学习相关知识,希望获得更好的工作。有人学习了操作机器人的技术后拿到七八千月薪,令工友心动不已。据智通人才市场李纲领介绍,未来工厂中工人与机器的比例可能在1:10,传统制造业需要更多会操作机器人的人才。改变孕育着机会。

 

机器人入侵


撰稿 | 冯海泳



失落的制造业


“十,九,八……三,二,一”,2013年的圣诞夜,东莞第一高楼——环球经贸中心(台商大厦)在倒数声中点灯正式落成。


289米,这栋由东莞的台湾商人自发合资兴建的大厦,刷新了东莞最高建筑纪录。也代表着他们所创造的东莞奇迹。东莞能被称为世界工厂,与台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与此同时,中国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凸显并发生在很多传统制造业身上,计划生育下的孩子受到特别的爱护,不再愿意到工厂打工,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出现,用工成本提高……无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东莞的台商也难免受到冲击。


刚刚从父亲手中接手佛像制造工厂的台湾商人许嘉豪每次跟“老乡们”谈起用工荒的情况时,彼此都难以掩饰心中的焦虑。据统计,东莞当时每年的用工荒高达30%。大家都有同感,那些“勤劳”的年轻工人再也难以寻迹了。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像他们的父辈,流水线工人并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从而增加了工人的流动性,人口红利正在东莞渐渐消失。


2014年4月14日,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东莞高步发生了人数达3万人的罢工事件,事情起因是台湾宝成集团旗下裕元鞋厂的工人因社保纠纷而担心养老保障的问题。这起事件促使裕元鞋厂将东莞的产业部分迁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这一年有40%的台商选择了离开,其中包括一些年轻台商,本身就不想接管父辈的企业。劳资双方的对立越加明显,有人选择去东南亚国家寻找更廉价的劳动力等。“剩下来的都是不简单的”,嘉豪称,“大家都开始意识到要启用机器人,毕竟人越多越难控制”。 就在这个大环境下,很多企业开始了机器换人的计划。这个想法起初嘉豪的父亲是反对的,因为前期投入比较大,难以短期内收回成本,但是面对用工压力的增加,这是一次赌博式的尝试,如今嘉豪的工厂已经从500多人减少到200多人,能用机器取代的就尽量用机器,基本省去了很多人工的环节,整体运作正常。


并不是每个台商都有这样的勇气进行机器换人。赖昕祐的衣架厂依靠大量手工制作,如今却面临难以转型的困境。“时代确实变了”,在东莞快十年的他见证了工人的变化,从90年代大家争抢进厂到现在招工难。他的工厂有200多个工人,都是工作了10年以上的老员工。赖昕祐经常在想,5年10年后,工人会怎样呢?传统制造业正在承受着巨大压力。

 

普工的焦虑


东莞人才市场门口,王鑫发正在仔细看着宣传栏里张贴的各种招聘信息,由于他一边看一边侃侃而谈,在求职的人群里格外抢眼。“现在这个市道啊,太不景气了,普工有3000块都算不错了。”他不断地向周围稍稍年轻点儿的求职者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xx厂不错,就是管理的人太凶,经常骂人。我就是干了一段时间被骂走的。”他向身边一位求职者借了一支笔,把一个招聘电话写在手掌上。“我试试这个。要赶紧找工作了,房租,女儿的学费……”王鑫发每天都会看媒体上的财经新闻,了解当前形势。大家都不去做实业,都去炒房地产了。“其实现在实业老板也不好过,他们哪顾得上工人过得好不好啊。”


求职信息每半天就会更新一次,有人在这里获得了工作的机会,有人却无功而返。隔着信息栏的玻璃,一些交了学费参加机器人培训初级班的学员试图摆脱这种不稳定的求职状态,走向一个更光明的前途。每段时期都有流行的技能资格考试热潮在工人之间流传,这次,机器人学习班成为了热门课程。这里有学生、工厂老板、流水线工人、企业高管等不同职业的人在一起学习,周先辉做了7年的保安,因为看到机器人行业的前景,他决定辞职报名学习这个课程。因为不懂英文,他学起来比较吃力。“辞职会有压力,老婆也不同意我这样做。但是担心被机器人取代,我还是要试试。”周先辉希望通过学习能够进厂成为操作机器人的技工,拿到更高的工资。


2011年,富士康在全国推出了“百万机器人计划”,试图改变传统生产关系。2016年有消息称,昆山富士康已经裁掉54%的员工,从11万工人缩减至6万人,引起了各方议论。


人类将被机器人取代吗?在夜鹰溜冰场,20岁的富士康员工小超想了想,回答道,失业那就回老家吧。然后便拉着女朋友的手再次在溜冰场上飞驰,此刻他们在欢乐与青春里凝固了。

        

工人去哪儿?    


据智通人才市场的数据指出,现在东莞常驻人口约为700万人,而2009年统计的人口是1200万人,东莞确实有大量的工人流失。未来机器换人的发展前景是1台机器顶替10个人的劳动力,而且无需休息、进食、领薪水,24小时工作不停息。那些高精密、高风险、重型的工种将会被机器取代。而大概有50-60万工人转型为机器操作技师。还有部分工人或将投身到服务行业里,不用在枯燥的流水线上浪费青春。


“工人流失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普工不想出来就可以留在老家,现在内陆的工厂待遇其实并不差,还有一部分是他们都没有心思做这个工作了,或许再尝试别的职业。”嘉豪说。同时他也认为,“美与创造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人总有用武之地。


【完】

如何关注
①将微信升级到最新版本,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②若无法识别二维码,在微信界面“添加朋友”项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ihuozhe,亦可关注。
微信号:ihuozh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