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同意了APP的用户条款,里面写着必须扫公共厕所……

万物杂志 环球科学 2023-12-22


来源 | 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撰文 | Skin

审校 | 阿娴


你知道吗?2013年,有人发现Apple公司的iTunes服务条款中有一条是:不要用iTunes制造核武器。


你知道吗?2016年,有人发现亚马逊公司的某项服务条款中写道,该软件不适用于XXX情况,但如果僵尸末日来临的话,还是可以用的。


你不知道,因为其实……并没有人会认真阅读科技公司的服务条款!……


读过服务条款的人都晕了……



当我们下载一个新的APP,或者注册一个网站的新用户时, 它往往会提醒我们:请同意XXX 服务条款及隐私政策,而绝大多数人往往会直接点击“同意”,因为它实在是太长了。

注册账号时,我们一般都会直接选择“同意”



有一些研究调查了用户阅读服务条款的行为,在这项2000多人的调查中大家发现,91%的用户其实都没读过服务条款,而且,在18~34岁年龄段的用户中,没读过服务条款的用户达到了97%。


研究者Jonathan Obar则做了一个“奸诈狡猾”的小调查,他建了一个名为NameDrop假网站,用户在注册前需要同意一个离谱的服务条款。该条款里写:你同意交出你的孩子,你同意将分享的任何内容都发给美国安全局。


结果,98%的用户选了“同意”。



条款那么长,感觉就像是故意让人不看直接“同意”的。


虽然这个实验听起来像是一场恶搞,然而,它充分证明了有多少用户会因此受害。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被这些服务条款“害”了的人比比皆是。


2017年有一个新闻称,有2万多名用户同意了连接公共Wi-Fi的服务条款。结果就是,这些用户在同意的同时,其实也同意了接受1000小时的社区服务,包括扫厕所和通下水道。(?)


除了这些听起来像是开玩笑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没有认真读过用户条款就“同意”的人,其实就是不知不觉放弃了自己的一些隐私权。而且如果你点击“不同意”,甚至都无法注册账号,使用需要的功能。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服务条款实在是太太太太长了。


有一项研究将一些常用APP的服务条款输入了一个在线阅读工具,结果发现,大部分APP的条款的字数实在太多了,需要一个小时以上才能阅读完,最长的达到了92分钟。


另一项调查中,研究者发现,一个很简单的免费手机游戏的条款居然需要1小时53分钟才能阅读完。看完之后你是不是也好奇里面都写了啥了(快去找个APP读一下


看完用户条款真的人要晕过去了



而且,服务条款里面写的内容往往十分繁琐,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就算耐着性子读完,也可能会感到迷惑。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调查表明,想要理解网站的用户条款,至少需要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平均阅读水平才行……在美国,就算人们读了条款,可能还是有60%的人不明白条款里具体的每一条是什么意思。


但专家又建议,为了安全,其实还是该花时间阅读和理解这些条款。


不过,有些人还真的想出了一些离谱的方法,试图让你在生活中尽可能地阅读到这些条款。一个瑞典的艺术团队(TLDR)就将社交网站的,冗长的服务条款做成了“有声书”,但并不是为了听,而是为了催眠。



来听用户条款吧!会睡着的那种|网址:https://www.zzzuckerberg.com/


TLDR团队的人员聘请了一个人来朗读这些条款,事实证明,录制出来的有声书效果真的很好!团队创始人也说,在录制过程中他本来挺兴奋的,结果听着听着也变得非常困。


“听这些内容,就像是陷入了一场梦中。在可以理解和完全不能理解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


如果你想体验一下它的催眠效果,不妨也去这个网站听听这个“用户条款摇篮曲”。


小编亲身体验,听过的人都困了|Giphy



不过,真的有人想要认真地改善用户条款的阅读体验。有一些研究建议将条款中复杂的从句和专用词换成更好理解的内容,用更简单的语言写条款。


而初创公司skirtswap则可以自动将复杂的协议“改编”为更日常的语言,更短的句子,更简单的段落,让用户得到轻松和清晰的阅读体验。


而还有人创办了一些网站,它会将你需要注意的隐私条款标注出来,如果你需要,在注册之前可以提前看看。


有些网站会直接标注出一些大型网站中,你需要注意的隐私问题



以及,虽然苹果公司的某个产品服务条款本身有20000个以上的单词,但它还是做了一件好事,2021年更新的iOS 15和iPadOS 15系统中最重要的更新之一,就是:未经用户授权,不得跟踪用户行为。


因此,当iOS 15及以上用户打开某个手机APP时,可能会看到一些提醒,询问你,APP是不是可以跟踪你的位置信息、网络服务以及摄像头和照片。


当你用app选取照片时,手机会询问你app是否可以访问你的照片。|apple


也许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依然会选择“允许”。不过,为了隐私安全起见,在它变得更安全便捷之前,还是需要多花点儿时间来考虑和设置,甚至阅读用户条款。


参考资料:

[1]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23/opinion/sunday/online-terms-of-service.html

[2]https://www.theguardian.com/money/2011/may/11/terms-conditions-small-print-big-problems

[3]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deloitte-study-91-percent-agree-terms-of-service-without-reading-2017-11?r=US&IR=T

[4] Obar, Jonathan A., and Anne Oeldorf-Hirsch. "The biggest lie on the internet: Ignoring the privacy policies and terms of service policies of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3.1 (2020): 128-147.

[5]https://dailyinfographic.com/how-long-does-it-take-to-read-the-terms-of-service

[6] https://www.pewresearch.org/internet/2019/11/15/americans-attitudes-and-experiences-with-privacy-policies-and-laws/

[7] https://www.cbc.ca/news/canada/you-don-t-read-terms-of-service-agreements-so-let-a-bot-do-it-1.4944904

[8]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7/jul/14/wifi-terms-and-conditions-thousands-sign-up-clean-sewage-did-not-read-small-print

[9] Karanicolas, Michael. "Too Long; Didn't Read: Finding Meaning in Platforms' Terms of Service Agreements." U. Tol. L. Rev. 52 (2021): 1.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环球科学》7月新刊正在热卖

各电商平台均有销售


点击【在看】,及时接收我们的内容更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