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搜狐娱乐评论:刻奇,让纪念张国荣变成消费

2015-04-01 搜狐娱乐

提示点击"搜狐娱乐"↑一键关注,别让刻奇失了真诚

  

萝贝贝/文


instagram刚推出的时候,点赞那个数字对新用户来讲有无穷魔力。我有个朋友不擅拍照,po出去的照片总是无人问津。在那年四月一日,他精心挑选了一幅张国荣的照片,选了个伤感的lomo滤镜,传到网上去,配的文字是“愿你已放下,常驻光明中”。

  

如他所愿,怀念张国荣的照片收获了那个月最多的赞。

  

用一个人的死忌来收割“点赞数”,细想起来,背后一阵寒意。

  

我相信,在那位朋友选照片、挑文字,开着“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那半小时里,他是被感动的。哦,这世上有过一个传奇,看啊,我正在想念他呢。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里写到,小菲利普的母亲去世了,他“不住流眼泪,但是对于眼前这种由自己引起的伤感场面,倒觉得挺带劲的”。

  

中国读者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学到了“刻奇”一词,德语原文是“Kitsch”,最初的中文译法是“媚俗”,不甚准确,现在更多用音译“刻奇”。Kitsch的原意,一说是指在三明治上涂抹一些精美的东西,来抚慰孩童;一说是保留一些破烂,作为人生中某个时刻的纪念——无论是哪种,通行的意思是廉价的作品和情感。当某人有一种看似文艺的情绪,并因此得到满足时,那就是刻奇;若有人不加入这种情绪,则有可能被指为居心叵测。



  

网络上对刷屏张国荣最直接的攻击是“装×”。一种反感针对一知半解的追星人士:听了几首张国荣的歌,看了《霸王别姬》和《倩女幽魂》,就“哥哥”叫上了,“一岁一哭荣”以标榜自己趣味不凡,你真的懂吗?另一种反感则对资深荣迷也看不惯:喜欢张国荣又有什么优越感?香港流行文化,说破天去也是浮华俗事,你看,连挖掘张国荣的周采茨都说:“张国荣一点都不传奇……一个裁缝的儿子。”

  

资深的张国荣粉丝亦会对“一岁一哭荣”皱起眉头:怀念本不需要在某个日子进行,营销号用张国荣赚流量,想想已是亵渎;新生代粉丝总像是坏了规矩的一班人,什么因为华晨宇版《我》而开始了解张国荣,这样肤浅怎么能当荣迷?

 

张国荣刷屏爱好者则对所有这些指责愤愤不平:“我就是喜欢,我就是要挂,有本事你来撕啊?”

  

在这一天里,媒体和大V的语汇都是重复而空洞的。说到自杀这个动作,都是“在文华酒店一跃而下”;用作标题的不是“愿你已放下,常驻光明中”就是“春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再变通一点的只好引用歌词:“你不曾真的离去,你始终在我心里。”放眼满屏蜡烛,都是语录选手、鹦鹉学舌,文字上没有创造力,情感真伪也很可疑。



张国荣、海子、顾城、昂山素季、曼德拉……在刻奇的纪念中,公众对这些人物的印象变得简单粗暴和标签化。张国荣=哥哥,风继续吹,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城=黑眼睛,英儿;昂山素季=民主女神;曼德拉=光辉岁月,Beyond。

  

人物被抽象至此,彻底就是一场消费,消费的对象已经不是这些人本身,而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把他们变成去丽江私奔,到川藏线318国道骑行,奔赴西藏净化心灵。

  

直接斥怀念张国荣的人为“装”,那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诛心,各人的情感是各人的,气象千万重,旁人无从过问。

  

广告里的的情感,都是为了“刻奇”,做商业,无非是绞尽脑汁让你动容,再贡献点击率,天公地道。

  

只是提个醒:如果仅仅是因为刷屏活动就自己感动了自己,陶醉沉溺于其中,请留神会失掉真诚。


错过了过往好文章?没关系!

发送相应数字如【3】或明星姓名如【邓紫棋】即可查看:

1 【退赛黑色7分钟再震撼,都比不过孙楠事后采访的高能(ಥ_ಥ)】
2 【看!张柏芝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的……】
3 【听说,邓紫棋走红后和耍大牌更配哦~】
4 【李健:秋裤男神40岁的时候又红了】
5 【拍电影上综艺曝女友,杜海涛的春天来了?】
6 【看过来!女星教你如何用眼神宠~溺~那个他(●—●)】
7 【从范冰冰卧底做洗脚妹说起……扒一扒明星为演戏做了哪些神奇的事!】
8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娱乐圈又到了出轨明星们复出的季节……】
9 【那本传说中劲爆的书,到底爆了张艺谋、巩俐、张伟平的神马料?】
10 【放话弯了这么多年,范爷终于变直了?】
11 【演出市场谁最红?李易峰卖不过李宗盛!】
12 【为啥选他们?《我是歌手》总决选帮唱嘉宾朋友圈大起底!】
13 【十年轮回:看看你投票选出来的05超女们 重返真人秀成绩还好吗?】
14 【送名表、奢侈品包,承包摩天轮……粉丝们如此壕,你家偶像知道吗?】
15 【摸!亲!闹!雷!作!……这些发布会比电影还好看!】


↑据说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不信可以试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