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书|杨绛:我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2017-06-11 读者


据报道,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先生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看似普通的一句话,折射的却是杨绛先生保真求实的高贵品质,尤其于当今浮躁、浮华的世风下,闻之令人泠然清醒,肃然起敬。


杨绛先生享年105岁,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历经战乱、疾病、政治迫害、与亲人生离死别。 然而她笔下的生活总是平淡乐观、充满情趣、举重若轻。她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吸引人一读再读,跟着书中的故事开心和流泪。


为了怀念杨绛先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杨绛著译》,汇编了杨绛先生1933-2013这八十年创作生涯中最精华的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20世纪下半夜白话文写作的高峰和典范。这套著作一共有七本,它们分别是《我们仨》《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1933-1991》《杂记与杂写:1992-2013》《“隐身”的串门:读书随笔》《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

 

《杨绛著译·精装七种》

点击图片购买 ↓↓↓



《我们仨》

 《我们仨》中,杨绛先生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她的文字含蓄节制,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漫在字里行间,感人至深。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

 

《干校六记》

《干校六记》的书名和篇目,都是模仿沈复的《浮生六记》。钱钟书在书前小引说:"'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那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如何以小点缀反映大背景,以小穿插说出大故事,这也是阅读本书的趣味所在。文革期间,政治混乱,弥漫全国的,就是互相猜疑、互打报告,乃至于文攻武斗的一种局面。但我们读《干校六记》,却读不到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控诉和谴责,字里行间只是平和的语调,或顶多是一点点淡淡的无奈和婉转的讽刺。只是,在仔细咀嚼后,也许会尝出一点辛辣的讽刺意味。

 

《将饮茶》

 

这本散文集包括三类内容,第一类为回忆父亲杨萌航和三姑杨萌榆的文章,第二类为详述钱钟书创作《围城》的背景及情形的文章,第三类为描写"文革"时期种种遭际的文章。作者以细腻传神而又幽默风趣的文笔记人叙事,活画出了人物形象也绘描出了时代氛围,使全书在貌似轻松恬然中富于深刻隽永的人生意蕴和探赜索隐的史料价值。

 

《杂忆与杂写1933-1991》

《杂忆与杂写1992-2013》

这两本书是杨绛先生怀人忆旧之作。一部分是怀念人的,“从极亲到极疏”;一部分是追忆事的,“从感我至深到漠不关心”。那些款款道来的人和事,给人们的不仅是美文的享受,也是对一个时代各种人物一种生动的认识方式。

 

《“隐身”的串门儿:读书随笔》

《“隐身”的串门儿:读书随笔(精装)》收录了杨绛先生的七篇读书随笔,另有两篇译者前言《<吉尔·布拉斯>译者前言》或序言《<小癞子>译本序》,还有一篇《堂吉诃德与<堂吉诃德>》比较全面地呈现了杨绛先生对她翻译的这部名著的理解。

 

《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

《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斐多》是苏格拉底服刑那天,在监狱里和一伙朋友的谈话;谈的是生与死的问题。全部对话都是参加谈话的斐多讲述的。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一再呼唤他内在的“灵祇”,指引他正直的途径。在西方文化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发现了个人良知。对他来说,这个内在的声音并不囿于个人,而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哲学既是对智慧和正义的热爱,也就是团结人类社群和宇宙的义理定律。由此观之,哲学是幸福快乐不会枯竭的泉源,因此能战胜死亡。


阅读经典作品,就是在与伟大的思想家对话。读杨绛的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她历经动荡后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更可以启发自己的生活,让历史照进未来。


编辑:乔木


点击图片,购买《杨绛著译》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