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故事 | 夜间10点 ,我在北京地铁15号线

2017-07-08 辛巴德 读者

全文3000字,阅读时长3分钟


01


夏夜的北京,地表还残存着白日的余热,空气中流动的热风裹挟着人类身上汗液的气味,一起流向远处。望京地铁站里冷气充足,灯光明亮,晚高峰虽然早已过去,站台上却依旧伫立着好些晚归的人,和我一样眼神憔悴,面容疲倦。列车从黑暗中钻出来,缓缓停稳,车门开启,人群鱼贯进入车厢之中,白色灯光“啪”地打在身上,仿佛进入另外一个时空。

 

因为公司加班的缘故,今天下班的时间比平常晚了几个小时。黑幕虽然笼罩着大地,可对于这座地下流动城市而言,白昼依然在继续。

 

十五号线是一条东西向的地铁线,东端是远离市区的顺义,那里汇聚着大量的“北漂一族”;西端是靠近“宇宙中心”和中关村的清华东路,白日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来来往往的大多是上班族们。和恐怖的北京1号线、5号线这种老线路比起来,十五号线一直是还不算太拥挤的路线。而我回家的方向是在西边,所以车厢里的人并不算多。看看对面站台,去往东边顺义方向的列车车厢内,则是挤满了回家的人。


我幸运地找到一个空位置,在一位低头刷手机的姑娘旁边坐下来。不小心坐到了她的裙角,便低声对她说了一句抱歉,然后将身体往另外一端移了移,紧挨着门边的透明挡板。她把裙角拢了拢,然后低头继续刷着手机。

 

车厢里的人,无论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大都是低头刷着手机,从我这一排看过去,大多数人的姿势也都整齐划一。据说,一座城市“低头族”最密集的地方就是地铁,低头不语刷手机已经成为坐地铁的标配,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对面的大叔把身体整个陷在座位里,双手交叉抱在胸前,面无表情,一动也不动。黑框眼镜下,皱巴巴的眼皮间或一眨,从瞳孔深处闪现的光芒转瞬即逝,他似乎正在思绪的深渊中挣扎。坐在他旁边的小白领正举着ipad追剧,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引来旁人的纷纷侧目。大叔依旧岿然不动。


车厢连接处到车门之间的L形空地上,站着两个看上去不到20岁的小伙子和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三个人一直在拿手机玩着游戏,说是玩游戏,其实只是一个人玩,另外两个人看着,一个人结束后,又交给另外一个人玩。到后来,最小的少年估计是站累了,索性坐在了地上玩,另外两位,便弯下腰低头看他手中的手机屏幕,指指点点。三人很是快乐的样子,倒是与车厢里沉闷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


列车在城市地底快速穿行,窗外是漆黑一片,玻璃上映出人们的脸,时不时有晃眼的广告牌一闪而过。



站在车厢中间的女人明显感到百无聊赖,换了好几个站姿后便从包里掏出一本书看了起来,我瞟了一眼书的封皮: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这样一本经典的推理小说,的确非常适合用于打发乘坐地铁的无聊时光。


经常都能够遇到在地铁上看书的人,除了大多是阅读小说之外,还有抱着一大本GRE教材背着英语单词的,有皱着眉头研究股票证券的,有醉心于国学的……当然也有不少用kidle和手机阅读的人。每次寒暑假之前,还常常能碰到用功的学生在地铁上做题……早晚高峰拥挤的车厢内,想要拓展出一本书的空间,真是很幸苦,大多数时候,书都只能默默躺在包里吧。



玩手机、看书、做题、发呆、聊天……无论哪种方式,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度过这一段沉闷的地铁时光,心中期盼着列车能快点到达目的地。

 

02


望京西站到了,由于是换乘站,车厢里的人也开始大幅流动起来。对面兀自发呆的大叔终于结束了一动不动的姿势,提起脚下的公文包走出了车厢,一位刚上车就一直在打电话的大姐坐上了他的位置。三个少年依旧在车厢一隅玩着游戏,不时发出胜利的笑声与失败的唏嘘,他们太过于专心致志,似乎并不在意现列车到了哪一站。

 

车门关上,列车重新启动。

 

身旁的姑娘忽然收起了手机,开启了发呆模式。从另外一节车厢走来一个背着双肩包拿着一张卡片的年轻人,逢人便说:“我正在创业,可以扫我的二维码支持一下我吗?”走到我们面前的时候,身旁的姑娘摇摇头,年轻人便想多说几句,还未等对方先开口,姑娘便先发制人说道:“我手机没电了。”我正在心里暗自惊叹,年轻人拿着二维码的牌子便已经向我伸了过来,我只好冲他摆摆手,拒绝了他。

 

年轻人露出被拒绝成自然的笑容,然后向下一位乘客走去。

 

身旁的姑娘又掏出了手机,开始刷起来。我瞟了一眼她的手机屏幕,她正在给朋友圈里的某位朋友点赞。她的手机不是没电了吗?

 


几年前刚来北京的时候,地铁上经常出没着许多乞讨和卖艺的人,后来进行了一番治理,如今能碰上的也就只有以创业为由找你扫码的人了。记得很清楚的是,三年前的某天,我正挤在车厢中间发呆,脚下忽然感到有东西扒拉了我一下,原本挤在身边的人忽然都向另外一边倾斜过去,留下一小片空地,我低下头,看到一只手在我的脚边晃动,然后一个脑袋紧跟着露了出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声音:“可怜可怜我吧”。我被吓得不轻,赶忙挪动脚,一个身体完全贴着地面的人就这样从我脚边爬了过去。那个人的裤腿空空,后背拴着一个乞讨的铁罐子,似乎是腰部上放着一个滑轮,然后借由双手的力量贴着地面滑行。

 

还没等我惊魂甫定,他已经向车厢另一端滑了过去,人群为他让出的一条小径在我身边很快又阖上,只剩下一个细微的声音漂浮在空气上方,“可怜可怜我吧”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每次坐地铁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在地面艰难滑动身体乞讨的人,那是一种完完全全只能伏地乞食的人生,让人揪心,若不是亲眼所见,实在很难令人想象。

 


也曾遇见过很多在车厢里唱歌卖艺的歌手,大多是年轻人,怀抱一把木吉他,弹着曲调从车头唱到车尾,因为车厢本就嘈杂,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有些太吵了。不过有一次在2号线上听一个头发蓬乱的男生唱《我怀念的》,或许是心情本就乱糟糟地,那歌声竟然把我唱哭了。我很想给他10块钱,但周围都是人,很难再移动脚步。

 

如今已经不会在地铁上再听到这些声音,偶尔在过街地道或者天桥底下,木吉他与半是嘶吼的歌声依旧会回响在城市上空,浸透了不甘与不弃,显得颇为苍凉。


 03


对面一上车就在打电话的大姐,已经连续换了好几个打电话的对象,这个时间点了,仍然有对接不完的工作。在周围人麻木的面孔中,我看着她笑着努力做事的样子,突然觉得,生活好像也没那么难。每一天,在挤得脚离地的地铁车厢里,谁不是为了自己那点也许微不足道的小小梦想。

 


又过了一阵子,大姐总算放下了手机,另外一个电话又打过来了,她很快把手机放到耳边,柔声说道:“还有一会儿才能到家,宝宝你先睡别等妈妈好吗,乖哦……”

 

虽然辛苦,但家人的一个电话,就能让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吧。

 

在角落里玩游戏的3个年轻人依然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突然,其中一人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看上去最年长的男孩接过电话,用一口外地方言说道:

 

“宿舍里太热了,地铁里凉快,我们玩一会儿就回去,你放心吧。”说完他挂断了电话,然后看了一眼映在玻璃窗上的自己,对他的小伙伴说道:“别玩了,下一站我们下车,该回去了。”其他两人点点头,收起了手机,纷纷望向窗外。空气安静了下来。


“哈哈哈哈……”


拿着ipad的姑娘忽然对着屏幕傻笑,坐在她旁边的大姐瞪了她一眼。估计大家都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节目,能够这么有趣。

 


很快又到了一站,3个男孩下了车。他们嬉笑着走向对面的站台,等候回程的列车。我内心忽然升腾起一股酸楚和不安,在我所有和地铁有关的记忆里,地铁只是作为一种通勤工具而存在,大多数乘坐人面色麻木又匆忙,只为从一个地方赶往另外一个地方。车厢总是色彩鲜艳,气氛热烈,汗味涌动,对我而言,乘坐地铁从来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然而此刻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地铁还可以有休息和玩耍的功能。当宿舍没有安装空调,而闷热的夏夜无处可去,花几块钱坐上一列地铁,从一头坐到另一头,就已经满足了三位少年的快乐需求。


那个时候,地铁已经超出了他原本所具有的通勤意义。它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盛放着一颗颗躁动、孤寂与坚强的心。我看着车厢里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正是這些坚强的灵魂,给了这座城市更多的生命感。有他们,才是地铁,才是城市的幸运。

 

我瞟了一眼门框上方的地铁路线图,距离我的目的地还有一站,身旁的姑娘终于收起了手机。她起身走到车门边,准备着下车。

 

车厢里,不知道是谁的手机报时声响了起来:北京时间,22点整。


摇摇晃晃的列车,又要到站了。



你有过怎样难忘的坐地铁经历?

文末留言告诉大家吧。

编辑:辛巴德


《读者》30年最棒的文章!点击图片,购买《1000个故事:<读者>30年最美的风景》品味读者创刊以来最经典作品。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