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信克隆”骗局,细思极恐

莫叔 读者 2019-06-27


 | 在风  

来源:莫问大叔(id:mowends)

网络越是发达,你就越要谨慎使用你的个人隐私。


新型诈骗术:微信克隆语音


这两日一则新闻,刷屏了我的朋友圈,看完只想说,你们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


姑娘小赵,接到爸爸的微信消息,说出来买菜忘记带钱了,让她转200元过来。


小赵疑心,于是用语音问道,“爸爸,是你吗?”


很快那边确实回复了语音,确实是爸爸的声音,小赵才决定将钱转过去,回到家才发现,这是个骗局。


“我爸的微信居然被盗用了,语音竟然是提前录好的。”


报警之后,小赵发现自己并不是第一个被骗的人,而这就是近期正在悄然发生的新型诈骗手段:微信语音克隆。



你可能会有疑问:到底是怎么实现语音克隆的呢?


经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叙述:


第一步,先用软件植入木马盗取微信号;


第二步,购买“克隆微信”的软件;


第三步,用克隆出来的微信号实施诈骗。


也就是说,骗子登陆这种克隆微信后,能拥有你微信所有的联系人和朋友圈内容,并可随意删减你的微信好友,转发语音消息,冒充你本人。


更有媒体曝光,这种克隆出来的山寨微信,竟然在公然售卖:



底下几乎为负面评论:



对此,腾讯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可转发语音的软件,均属于微信外挂软件。它们不仅严重侵犯微信的软件著作权,同时经常会留有病毒及木马,具有严重的安全风险。”


而微信官方也一直在打击这种违规软件,并通过和司法机关进行合作,打击微信外挂黑灰色产业。


那作为微信网络用户的我们,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呢:


  • 不要使用非官方微信客户端,避免信息主动泄露的可能!


  • 不要仅凭对方的语音就转账,最好通电话或当面借钱!


  • 一旦发现你的好友微信帐号被盗,赶紧进行被盗投诉,(点击用户头像或在聊天场景中选择右上角“…”菜单 → 选择“投诉”→ 选择“此帐号可能被盗用了”)并转发告诉朋友圈其他人切勿上当!


简言之,网络世界有利有弊,在你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不要轻信任何人。


谨慎使用自己的隐私


还记得今年年初吗?“支付宝年度账单”刷屏了我们的朋友圈。



但不出48小时,很多人都把自己发到朋友圈的账单删除了。


为什么?


因为律师@岳屾山 在网上指出“支付宝这次惹事”了:


“在不知情下,侵犯了我们的隐私”。


在支付宝中,获取年度账单之前,有一个这样的页面,蓝色划线这个“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正是律师口中“侵犯隐私”的坑。



因为这个选项是默认选好的,眼尖的人会特意选择取消同意,也能够看到年度账单。但如果像我这种心大的人,一般都会懒得去取消同意,或者是直接没注意到这个协议。


事实证明,这个“坑”,很多人都不知道。


而当你默认同意《芝麻服务协议》时,你就等于默认了这些:


1、根据协议,他们可以直接向第三方提供您的相关信息。


2、根据协议,可以将您的全部信息进行分析并推送给合作机构,还有,有权不支持您撤销第三方的信息查询授权。


3、哪怕是服务终止后,他们仍可继续保留你的信息和数据。


4、他们是免责的。当提供给第三方信息产生不良后果时,也是一样不用担责。


5、不用找你反复确认,产生的风险,也由你自己担当。



该律师在微博中说:根据《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应当采用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同时对于信息收集,该规定要求经营者需要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而“芝麻协议”直接让你默认同意,有些人稍不注意就进坑了。


当时大部分的网友表示:


“刚看完这个账单,只想知道花了多少钱,没看到竟然还有这个套路


后来,支付宝方立刻做出了调整与声明:“初衷没错但用了非常傻逼的方式,愚蠢至极,已改正。”



虽然是个微乎其微的细节,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但也正是因此,我们的隐私才会一点点泄露出去。


支付宝作为一个大企业,一个小问题辐射出的,是其他那些小企业涉及用户隐私的大问题。


我的朋友在经过那次事件后,说“再也不会把自己的账单分享出去了。”


因为他开始顾虑到:不排除会有人通过自己账单的信息,分析出自己的收入水平,购买习惯。


拿到这些数据的人不一定要干违法的事情。但他们完全可能打着“我懂你”的旗号在你放假的时候,给你量身订做旅行计划;在临近双十一的时候,给你推荐最合适的服饰;在你发工资的那一天,给你推荐最契合的理财计划……


再想想,每天都上网的我们,一年下来点击了多少“默认同意”的协议啊。


在《隐私不保的年代》一书中,曾写下:


“我们身处网络的世纪,人人都喜欢网络,离不开网络。但网络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么美好,它如同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呈现出所青春期特有的狂野特质:莽撞、任性、无畏、不受约束、不计后果……”


简言之,网络越是发达,你就越要谨慎使用你的个人隐私。


关乎到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


写到最后,可能有人会认为:“就为了这点隐私,总要藏着掖着,活着岂不是太累了?”


确实,对于隐私的泄露,我们或多或少都有那么几分心知肚明,有时候结果好像也没那么糟糕——面对传销电话、诈骗组织,我们还有拒绝的余地:关闭网页、挂断电话或者及时报警。


而且我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均明确禁止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只是很多时候,防不胜防,有些人不在意泄露隐私,但这篇文章我是写给那些如我这般,非常在意隐私的人:你要多留个心眼,把能控制的控制好,是对自己人生最好的负责。


  • 手机里别存身份证照片;


  • 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 别随意填写问卷或参与扫码活动;


  • 社交网络上的趣味测试别随意点;


  • 验证码打死也不告诉别人……


毕竟目前我国市场化运营的手机APP,已经多达1700万个了。现代通信没有人能隐姓埋名般的存在,要有档案,要有身份证,要有实名认证,要一切的证来证明你的存在。


即使是身处这样一个数据疯狂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渴望隐私。因为这关乎到生而为人最基本的价值与尊严,乃至一个社会的文明与信念!



本期话题


你经历过什么骗局吗?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作者:在风,莫问大叔主笔,个人签名:聪明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莫问大叔(ID:mowends)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对不起,我做不了”:有原则的生活,到底有多爽?

☞董卿:这样说话的人,一定不要深交

☞一支视频终于看懂:谁是最懂最爱你的人

☞“关掉朋友圈一个月后,我没朋友了”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多花钱,而是做这件事情


编辑x弦思 本期责编xkek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