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件“没教养”的事,我鼓励孩子去做100次

读者 2020-12-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凯叔讲故事 Author 凯叔讲故事


 | 夏天
来源: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教会孩子捍卫自己的权力

看见婆婆从儿子怀里,抢走玩具的那一刹那,我真是怒火中烧!

儿子眼睛里噙着泪水,紧紧地护着自己的小卡车。

他明明就不想把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

婆婆却不顾孙子的感受,非要他把玩具让给小妹妹玩。


儿子不愿意分享,是对自己所有物的保护,也是对自己真实感受的忠诚。

婆婆强迫儿子分享,不正是告诉他:“我是可以随便被侵犯的……”

一想到这,我赶紧上前,抚摸着儿子的头,对他说:“如果你不愿意跟别人分享你的玩具,你可以拒绝!”

儿子听后,像被鼓舞了一样,自信满满地跑过去从小女孩手里拿回了自己的玩具。

小女孩的奶奶很不满地嘀咕:“真是个霸道又自私的孩子……”

婆婆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也气鼓鼓地走了。

我知道,在老一辈人眼里,孩子不会分享就是自私,孩子不会礼让,就是没教养。

但我不这么想!

权利意识比面子和人情重要


我小时候,就被“分享”和“懂事”害得很苦。

妈妈朋友家的孩子看上了我的玩具,无论我愿不愿意,妈妈都自作主张地送给别人。

我如果哭闹,非要拿回来,妈妈就立刻把我拉进卫生间,偷偷地拧我一把,并威胁我说:

“人家是客人,我们要好好招待,不能让别人觉得我们很小气。”

就这样,只要我拥有的东西被别人看上,我就失去了对它的支配权。

拱手让人,我心里难受。可不让给别人,我又怕别人让我更难受。

这种矛盾纠结的心理,几乎影响了我整个成长岁月。

我明明不想跟同学换位子,明明我也看不清黑板,但我怕同学生气,怕同学说我不好,不情愿地答应了。

我刚买了自己最喜欢的《海贼王》,还没看到几页,就被同学抢走传阅。

等书回到我手里的时候,不是书皮被撕掉,就是被弄得皱皱巴巴,我却敢怒不敢言。

心理学家说:

“如果你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即使这个要求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范围,那么,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你没有找到自我价值立足点,你希望通过讨好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

这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而讨好型人格身上,那些不健康的限制性的心理观念,又来源于从小没有建立起来的“权力意识”和“边界意识”。

如果我因为面子和人情,妨碍了儿子建立自我意识的最佳时期,那么,儿子就会成为另一个我,活在一边受欺负一边又悔恨自己太胆小的无力感中。


让孩子学会“捍卫”比什么都重要


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吉恩·迪赛说:幼儿从天性上来说是自私的。

行为学研究告诉我们,慷慨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形成。

但有趣的是,孩子会随着成长逐渐学会分享,但很多成年人却一直学不会拒绝别人。

还记得中国第一例起诉熊孩子的案例吗?

主人公女孩的家里来了一位远房亲戚,带了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大人打牌,怕孩子无聊,就让10岁小男孩去女孩的屋里玩电脑。

等女孩跟朋友聚餐回来,打开门后直接傻眼了。

她放在柜子里的二十几个手办几乎全被肢解,放在桌上的AKG-K3003耳机也不见了,电脑里保存的动漫也全没了。

女孩当场崩溃,哭着要找小男孩算账。

女孩的爸爸怕伤了亲戚和气,不停地劝女孩算了。

女孩不甘心,越想越难受,她拜托爸爸去问问她耳机的下落。

结果,小男孩的家人说,一发现耳机不是自家的,就扔了,还挖苦女孩说:“那么大人了,还玩娃娃。”

甚至更过分地讽刺道:“要不我给你一百块钱,补偿一下。”

女孩的爸爸臊得脸红,无奈地对女孩说:“小孩子不懂事,算了吧!”

因为爸爸的妥协,女孩也无可奈何,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可是,她这几年跑遍了漫展和日本代购买来的手办,和价值一万块的耳机就这样没了,她实在难受。

她给表妹打电话诉苦,嗓子都哭哑了。

有句话说,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

不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就是不懂得关爱自己。

后来,女孩在表妹的帮助下,向法院提起上诉。

而此时,小男孩的父母才知道小男孩给女孩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孩子只有坦率而且妥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情、需求、主张,才有可能和他人形成一种让彼此舒服的关系。

孩子只有对自己的权利界限一清二楚,才不会一直压抑自己。

孩子只有懂得尊重自己的需要,才会对自己有自信。

所以,让孩子学会捍卫,学会爱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拒绝“被抢”,从爸爸妈妈勇敢的保护开始


国外一位妈妈曾讲过一件自己的亲身经历。

当她和儿子一起走进公园的时候,至少有6个小男孩朝着儿子走过来。

这6个小男孩要求儿子把自己的变形金刚、乐高小玩偶、和玩具卡车分享出来。

但是儿子的玩具是跟妈妈朋友的女儿约好一起玩的,他并不想跟这6个小男孩分享。

儿子很害怕,他紧紧地抱着自己的玩具,可怜巴巴地看向妈妈。


意外的是,妈妈并没有劝他“学会分享”,而是很坚定地告诉他:“你可以跟他们说‘不’,只是拒绝就可以,其他的什么都不用说。”

6个小男孩听见后大声指责儿子小气,妈妈霸气回怼:“他不必非要跟别人分享,如果他愿意给你们玩的话,他就给了。”

儿子充满感激地看着妈妈,更加坚定地抱紧自己的玩具,自信地向前走去。

所有美好的品德,都是在爱的关系中自然养成的。

父母尊重孩子的界限,孩子才有力量捍卫自己的界限。

强迫孩子分享,就是强迫孩子牺牲。

让孩子牺牲自己的占有欲,讨好别人,孩子只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长此以往,他们会拒绝所有好的东西。

而允许孩子自私,看到孩子的为难,成为孩子最有力的后盾,孩子内在的“我”才能拥有足够强大的力量。

儿童教育专家珍妮特·兰斯伯里曾在《有边界,才自由》中说道:

“孩子对边界的需要,有如在黑暗中驾车过桥。

如果桥两边没有栏杆,他们只能慢慢地试探性地通过;

但如果两边有栏杆,他们就可以轻松自信地驾车通过。”

教会孩子捍卫自己的权利,是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马伊琍从不借钱给闺蜜:为什么心穷的人,不要帮

 一个人不开心的真正原因,看完醒悟了

 看清一个人,跟他吃顿饭就行了

 人越在低谷时,越要戒掉情绪

 “我花200块,换来自己癌症晚期”:这件事,正在掏空这届年轻人


作者:夏天,新手宝妈。怀着一颗对文字敬畏的心,写让你我舒服的文。做个优秀的斜杠青年。来源: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