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最帅的3个中国男人!刷爆热搜的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是李月亮 读者 2021-07-24
文/李月亮  主播/如初
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


6月17日是个好日子。你有没有被这张图刷屏?


是的,54年前的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而54年后,我们的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带着3名航天员飞到了“天宫”。

“天宫”是我们中国的空间站,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进入自己在天空的“家”。

领命出征的,是57岁的聂海胜、55岁的刘伯明、41岁的汤洪波。

他们无疑是这一天最帅的3个中国男人。



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将在那里工作长达三个月的时间。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今天早早就打开了直播,等待神十二发射。

上午9点22分,激动人心的时刻。

随着一声“发射”,火箭腾空而起。


各方信息不断传来。

正常。正常。正常。

“正常”就是最好的消息。

航天员汤洪波的妈妈昨晚一直揪着心,一夜未睡,一大早就和乡亲们一起看直播。

火箭成功发射的瞬间,她激动地站起身,高举右手,为儿子庆祝。


而另一边,聂海胜的弟弟也眼含泪花,见证了哥哥的第三次飞天。


下午3点多,飞船成功和“天宫”对接。

三位航天员已经“飘”在空间站,开始工作了。



这次飞天的三位航天员里,聂海胜是我们特别熟悉的。

神五、神七、神九,他三次备份。

神六、神十、神十二,他三度飞天。

第一次出征太空时,他41岁。

16年过去,聂海胜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但面庞依然干净,笑容里甚至还带着少年的青涩。

 
聂海胜生在湖北农村,是个穷人家的孩子。

他有五个姐姐,一弟一妹,家里经常吃不饱饭。

聂海胜小时候经常穿着姐姐们的旧衣服,光着脚去上学。

父亲总为他的学费犯愁,有一次交给老师的学费,竟是一只兔子。

有次他还摸了条二三十斤重的大鱼,卖给老师,只为凑一点学费。

老师们都清晰地记得,聂海胜学习很好,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考试经常第一个交卷,还能考满分。

初二时,聂海胜的父亲病逝了,家里愈发艰难。

聂海胜作为家中唯一的壮劳力,不得不离开学校,出工挖水渠。

班主任见他连续几天没到学校上课,心里担心,便报告了校长。

校长随后和班主任一起去家访,得知聂家情况后,校长当场表态:以后学费全免,书费有钱就交,没有也免了。

一年后,聂海胜以全镇数一数二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每年假期,他都要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干农活,一个假期挣十几块钱,拿来交下学期的学费。

有次为了省下八毛钱的路费,他和几个同学一起步行40公里回家,从下午5点,一直走到夜里11点。

而在那些最艰苦的日子里,聂海胜却做着最美的梦。

他从小喜欢飞机,同学家里有关于飞机的书,他一定要借来读。

有次美术课,他用泥巴、水彩做了三个精美的飞机模型。

老师问他将来的理想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要做一名飞机设计师。

还有一次,他在山上放牛时睡着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背上长出了硕大的双翅,在蓝天上飞啊飞。

他说,这样的梦,伴随了他多年。

飞翔,也许是埋在他生命深处的密码。

而命运给了他一个绝佳的机会。

聂海胜高中快毕业时,赶上空军招飞行员,他立即去报了名。

他早年的同学说,聂海胜从小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质就特别好。

“学校旁有一道排水管道,离地有大概一层楼高,同学们都不敢在上面走,只有海胜能轻松地走下来。”

这次招飞,聂海胜顺利通过了所有考核,成功入选。

临走时,他不让母亲出来送,怕她难过。

他就像平时上学一样,一个人背着简单的小书包,离开了家。

早期,他学习歼击机驾驶,非常辛苦,需要进行多种特技飞行训练。

一起去的同学身体吃不消,提前退伍了。

聂海胜则是“苦练标兵”,出色地完成了学业。

“苦练”这个词,从那时起就一直伴随着他。

大家都知道,航天员的训练是很苦的。

比如超重耐力训练。

人要在50秒内,负重超过自身体重8—9倍的重量——等于在人身上压20多袋50斤重的面袋子。

聂海胜说,人会被压得呼吸困难,面部肌肉向两边扯,眼泪不自觉地流。

还有抗眩晕训练。

航天员坐上电动椅后,蒙上眼睛。

电动椅飞速旋转,正常人会瞬间脸色苍白,头晕目眩,直冒虚汗,可能3圈都扛不住。

而航天员要坚持5分钟,才算合格。

此外,他们还要学习各种知识,空气动力学、天文学、心理学、英语等30多个学科。

聂海胜曾经每天都要学到凌晨才睡,家里到处堆着他的学习资料,连墙上都贴满了背记的纸条。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苦学苦练,终于让他成了中国顶尖的航天员。

航天员训练。
后排左一为聂海胜,左二杨利伟,左三费俊龙

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载人上天。

聂海胜和杨利伟、翟志刚一起入选首飞梯队。

直到火箭发射前一天的下午,才最终确定由杨利伟执行首飞任务,聂海胜、翟志刚作为备份。


杨利伟极好地完成了使命。

回来的时候,聂海胜抱着他,哭了。

他知道,杨利伟的胜利,就是航天员的胜利,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胜利。

而两年后,聂海胜终于和费俊龙一起,登上了神舟六号飞船,实现了他的“飞天梦”。

那些在地面模拟了上千次的训练,终于迎来了一次实战。

那个少年时梦到过无数次的场景,终于照进现实。

 
聂海胜说,每次选拔出征的航天员,都是重新洗牌,从零开始。

每个人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要经过艰苦地训练,然后参加最后的选拔。

不管你之前是谁,只有此刻你是所有航天员里最优秀的,才能入选。

所以,57岁的聂海胜这次能够出征,说明他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过硬。

神十二上的聂海胜,将成为我国飞向太空的最年长航天员。

他说,自己虽已年过半百,但拼搏的心依然年轻。

而和聂海胜一样,中国所有的航天员,都是一身本领,半生辛苦,满腔赤胆忠心。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还有一位极特殊的“航天员”。

是一条叫“小豹”的小狗。

1960年,钱学森就提出了“载人航天”计划。

而早期我们没有任何经验,不敢直接把航天员送上飞船。

钱学森就提出了“生物火箭”——先用动物来模拟载人的情况。

1964年,我们先把8只小白鼠成功送上了天,算是有了一点经验。

接下来,就要让跟人类最接近的哺乳动物飞天了。

科研人员第一个想到的,是人类的近亲——猴子。

可猴子实在太难搞了。研究人员实在操不起心,不得不把实验对象换成更温厚的“汪星人”。

当然,“汪星人”也必须精心挑选。

当时的要求是,体重在13斤左右,性格温和,长得不丑,情商高,胆子大,不咬人,没有病,反应灵敏但不能容易激动……

条件很高,比找对象都难。

人们精心挑选了30多只小狗,进行了测试。

 
层层筛选后,两岁多的小豹和三岁多的珊珊脱颖而出,被选中执行任务。


入选后,两个出类拔萃的“勇士”接受了严酷的训练。

人们在它们体内安装了各种检测器,如血压、心电图、心率和呼吸等检测器。

1966年7月15日上午,一枚神秘的小型火箭在安徽省境内点火升空。

上面乘坐着“特殊航天员”小豹。


火箭飞行高度70公里,24分钟后,小豹乘坐返回舱安全归来,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我国首批生物空间飞行数据,也从此诞生。


 
其实“小豹”回来之后,我们就在考虑送真正的航天员飞天了。

那是上世纪60年代。

但是,中国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飞上太空,已经是2003年。

为什么隔了这么多年?

故事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1961年,苏联就将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送入了太空。

1969年,美国也发射了“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中国不甘落后,秘密启动了第一个载人飞船计划——“曙光一号”,这是当时中国最尖端领域的最重要机密之一。

相关部门随之成立,航天员选拔工作也很快展开。

挑选标准非常严格,从2000人里,选出了215人,又再次筛选出88人,最后,19名航天员最终确定。

航天员开始了严格的训练。

科研人员也奋力开展研究。

只是,研制工程举步维艰。

对于载人航天,当时人们几乎没有任何经验,除了从观看的录像中了解一点有限的知识,其余全都要自己摸索。

罕见的“曙光一号”设计图纸

更关键的是,载人航天的研究特别烧钱,而那时国家穷,拿不出太多经费来做科研。

经过大量讨论后,毛主席决定,还是先把地球上的事情搞好,地球外面的事情先放一放,先搞国家建设急需的应用卫星。

70年代末期,“曙光一号”被迫下马,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的秘密计划最终没能实现。

中国人第一次飞天的“曙光”,再次燃起,已是多年之后。
 

我们现在看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感觉一切顺风顺水,理所当然,其实背后有太多惊险和艰难。

上世纪80年代,还产生了一个巨大争议——是研究宇宙飞船呢,还是研究航天飞机?

那时航天飞机正流行,也很新潮,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

相比之下,宇宙飞船显得非常“老土”。

当时我国80%的科研专家都提议发展航天飞机,而只有极少数人支持宇宙飞船。

专家们评定了6套方案,准备提交中央,其中有5套方案是航天飞机,最后一个方案才是宇宙飞船。

当时,钱学森已经退休,并没有参与讨论。

但有人提议,应该把方案先给钱老看看。

结果出人意料的是,钱老看完方案后写下了短短几个字:“应将飞船案也报中央。”

钱老的意见,是倾向于宇宙飞船。

而事实证明,这非常正确。

航天飞机技术极为复杂,航天员逃逸救生困难。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7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生命。

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牺牲。

后来各国都先后放弃使用航天飞机,回归到更为安全、稳妥的宇宙飞船。

钱学森早早地看到了这一步,这种远见卓识的确令人佩服。

而这也让中国航天发展,少走了很多弯路,省下了很多钱。

 

为什么说航天事业不容易?

你看,火箭、飞船这样极其复杂、精密的庞然大物,只要有一丝的差池,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

而中国的航天人,几乎是从零起步,一点一点探索,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办了很多国家都不敢想的大事。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

1970年,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1975年,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实现了人造卫星“收放自如”。

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飞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嫦娥一号”来到月球。

2008年,“神舟七号”带着三名航天员飞天,翟志刚顺利完成首次出舱活动。

……

2021年5月,“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

2021年6月,三名航天员来到了我们中国的空间站——“天宫”。

这一步步“天路”,背后都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

这一路上,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拼命狂奔,跌倒过,伤痛过,纠结过,狂喜过。

历经多少磨难,才铸成了今天的成就。

 
 
想当初,我们起步晚,技术差,经济也不行,难以承担大规模的航天投入。

我们独自前行压力巨大,很难赶上国际同行。

于是在国际空间站建设运营时,我们也多次提出一起参与,并且准备了很多材料去申请。

但美国等国家拒绝了我们,理由是对接口技术规格不符。

其实哪有什么不符,只要你提供技术规格,我们都可以改。

但是他们就是不愿带我们玩。

这样的事情,一桩又一桩。

而现在,我们苦苦摸索几十年后,终于搞出了自己的空间站,我们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尽情做实验,自己说了算。

这一次,中国收到了27个国家入驻中国空间站的申请,中方在评核后,批准了18个国家进驻。

美国也提出了申请,不过被我们拒绝了,因为“他们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太空中只有 “国际空间站”和“天宫”两个空间站。

而国际空间站三年以后就将达到寿命,面临退役。

美国因为经济问题,很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再建。

到时,我们的“天宫”将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空间站。

那是地球人在宇宙中唯一的家,更是中国人无与伦比的骄傲。

现在,我们的三位航天员正在那里工作。

他们将从此开始,书写中国航天的崭新篇章。

未来充满挑战,而我们满怀期待。

希望他们工作顺利,平安回家。

更希望中国的飞天事业,继续辉煌蓬勃发展。

致敬伟大的航天员,致敬每一位中国航天人!

 
点击文字查看往期推荐

如果你累了,就换一种活法
吃相,决定一个人的品相
微信搜索这3个字,暴露了谁最爱你

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微信公众号:李月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