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春捂、秋冻”,这对孩子有多重要?
Q:为什么要强调“春捂”?
A:春季多风,昼夜温差大,加之小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春寒入侵易致病。如果天气稍一转暖就急着给宝宝脱掉冬衣换上春装,一旦气温骤降,尤其是遇到“倒春寒”,宝宝就很容易着凉感冒。因此,对于小宝宝,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宝宝,适当的“春捂”还是有必要的。
A:腹部、背部、足底是春捂的重点。因为宝宝脾胃功能发育不是很完善,当冷空气刺激腹部时,很容易引发肚子疼等不适症状。因而保持腹部温暖对保护宝宝的脾胃很重要。同时背部适当保暖也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机会。因此,春天外出时给宝宝穿上一个较厚实的马甲,对宝宝的背部和腹部保暖十分有益。人体足底的末梢神经非常丰富,对外界气温变化十分敏感。因此,不要急于给宝宝换单鞋,注意宝宝脚部保暖,可大大减低宝宝着凉的几率。
A:当昼夜温差小于8℃时,妈妈才可以考虑给宝宝减衣。春天的气温变化就像“孩子的脸”,前一天还是春意浓浓,刹那间就又可能寒流来袭。即使在同一天,早晚的温差也会很大。这样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最容易导致宝宝着凉生病。因此在昼夜温差大于8℃时,妈妈最好不要忙于给宝宝减衣。
另外,春天难免要经历几次“倒春寒”,气温总是在反复的升降之中,逐渐回升。当气温升至15℃以上,且持续7至14天没有变化时,才说明气温回升至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时妈妈才可以考虑逐渐适量地给宝宝减衣。
A:宝宝春季穿衣应遵循“上薄下暖”的原则。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给宝宝穿衣应遵循“上薄下暖”的原则,减衣时先从上衣减起,逐步过渡到下衣。
A:建议还是给宝宝使用睡袋,但可选择相对较薄的款型。一般来说,春季昼夜温差较大,虽然白天天气较为暖和,到晚上还是会比较寒冷。如果宝宝晚上睡觉时踢开了被子,很容易着凉感冒。因此,建议妈妈最好还是给宝宝继续使用睡袋。如果在停暖气后,室内气温较低时,最好用空调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5℃左右。
A:带宝宝出门游玩时,最好给宝宝带上一件穿脱方便的外衣。在早晨或夜晚气温降低时,及时给宝宝穿上。妈妈也可充分利用围巾、帽子、袜套等随身的小物件给宝宝保暖。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宝宝玩得满身大汗时,千万不要立刻给他脱掉衣服。应该首先把汗擦干,让宝宝安静下来,待汗水消去后再脱衣服,这样才不至于着凉。要知道“先捂后脱”比“先脱后捂”更容易使宝宝感冒。
Tips:“春捂”要适度
虽然,“春捂”有道理也有必要,但是妈妈也不能给宝宝“捂”得过度。妈妈可参考天气预报,并结合自身感觉,有计划地给宝宝增减衣服。以宝宝不出汗,手脚不凉为标准。一般情况下,宝宝的体温会比成年人略高。通常小宝宝的穿着只要比成人多一件就好,大些的宝宝可以和成人穿一样多。如果给宝宝穿的太多,导致宝宝浑身是汗,甚至发生面部发红,手心出汗,全身乏力,心情烦躁等情况,则需马上减衣缓解症状。事实上,如果宝宝捂得过厚,大量出汗且没有及时擦干并换上干爽的衣服,反而更容易导致宝宝着凉生病。
老话常说“春捂秋冻”,适当地“秋冻”能帮宝宝提高耐寒和抵御疾病的能力。“秋冻”是指在气温刚开始下降的时候,不要给宝宝过早地穿太多衣服,让宝宝的身体接受适宜的凉爽的刺激,可以锻炼宝宝的耐寒能力,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量,提高宝宝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在宝宝的肌肤经受锻炼的同时,适当适应冷空气,对宝宝的呼吸系统也是一种锻炼。另一方面,从中医的理论上讲,秋
是养阴的季节,如果穿得多,就会导致多汗,从而耗气伤阴,影响宝宝健康。不同的宝宝应该用不同的“秋冻”方式,不妨听听中医的建议吧。
老话常说“春捂秋冻”,适当地“秋冻”能帮宝宝提高耐寒和抵御疾病的能力。“秋冻”是指在气温刚开始下降的时候,不要给宝宝过早地穿太多衣服,让宝宝的身体接受适宜的凉爽的刺激,可以锻炼宝宝的耐寒能力,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量,提高宝宝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在宝宝的肌肤经受锻炼的同时,适当适应冷空气,对宝宝的呼吸系统也是一种锻炼。另一方面,从中医的理论上讲,秋
是养阴的季节,如果穿得多,就会导致多汗,从而耗气伤阴,影响宝宝健康。不同的宝宝应该用不同的“秋冻”方式,不妨听听中医的建议吧。
0~1岁小宝宝
不要太“冻”,但是可以慢加衣,避开早晚太凉的时间段来适当接触冷空气。
避免穿太多。有时妈妈们总担心宝宝会冷,尤其是越小的宝宝,越觉得他们柔弱,所以天气稍有变化时,就给宝宝早早地添加了衣服,这样宝宝的身体一点也得不到来自冷空气的锻炼,会使宝宝的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机体的调节,反倒到了更冷的冬季,更不能抵御寒冷和病菌的侵袭了。而且,小宝宝穿得太多,有时即使身体出汗了,也有可能因为不会表达而不会被及时发现,所以反倒更容易导致出汗后受凉引起感冒。
选择温度较高的时间段外出。小宝宝也应当多外出进行户外的空气浴,这样有利于宝宝抵抗力的提升。到了秋季,早晚较凉,所以可以选择在上午10点以后温度较高的时间段外出,也能帮他们适应冷空气的变化,只要避免受凉即可。
帮宝宝做做被动体操。不要觉得小宝宝不会走路就不会运动,担心他们会冷。其实可以帮宝宝做做被动体操也能起到锻炼的目的,而且小宝宝自己在婴儿车里伸伸胳膊、踢踢腿也是在运动。
1岁以上健康的宝宝
可以适当“秋冻”,少加衣、慢加衣,让宝宝循序渐进地适应冷空气,用冷水洗手、洗脸,多多进行户外锻炼。
适度地慢加衣服。一般情况下,温度在处于15~20℃ 的时候,可以适当少穿一点点衣服,让宝宝有机会暴露在冷一点的环境中。在逐渐变冷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但是不要盲目地冻,也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尤其是早晚和中午温差比较大的北方,更要根据温度及时地调整衣物。如果宝宝鼻尖和手脚都发凉,则说明宝宝穿得可能有点少了。
切忌突然加或者脱衣服。从中医的角度讲,宝宝属于稚阴稚阳的体质,体温调节的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受外界冷热影响,体温容易变化很快,所以不要突然地给宝宝增加或减少衣服,这样当宝宝遇到热或冷的刺激时,身体不能很快适应,极容易因为受风寒而引发呼吸道疾病。在天气变化比较频繁的季节,外出时可以给宝宝多准备不同薄厚类型的衣服,最好是可以逐层添或减的衣服类型,这样方便及时调整,避免突然穿太厚或者太薄。
秋冻也要多多运动。除了在衣服上给宝宝及时调整,还要让宝宝多进行户外锻炼。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适合宝宝的活动方式,让宝宝处于活动的状态即可。比如小一点的宝宝走一走,大一些的宝宝跳一跳,或者拍球、玩滑梯都可以。只要身体微微发热就可以,避免剧烈运动让宝宝出很多的汗,否则凉气侵袭,宝宝更容易生病。最好选择每天固定的时间段让宝宝外出活动,这样宝宝更能跟着天气规律的变化,循序渐进地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
用冷水洗手洗脸。让宝宝尝试用冷水洗手洗脸,也能帮宝宝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冷水也能通过刺激宝宝的鼻腔,帮助宝宝的鼻腔更能适应外界冷空气的刺激。即使到了冬天,用稍凉一些的水帮宝宝洗脸,也对宝宝的耐寒能力更有帮助。
秋冻有度,注意三暖
人的正常体温总是要维持在37℃左右,一方面是要靠自身的调节,同时需要通过增减衣服来辅助。捂得太多或穿得过于单薄,都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所以即使“秋冻”也要把握好度。另外,宝宝的脚部、腹部和上背部这三个部位要注意保暖,上背部是肺脏的敏感区域,如果着凉,宝宝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给宝宝穿个小坎肩,可以有效保护上背部。
体质弱的宝宝
不适宜“秋冻”,慎重增减衣服,最好通过饮食、运动等增强体质,必要时咨询医生。
体质比较弱、爱生病,或者患有慢性病的宝宝,身体机能本身就比较差,最好不要盲目地进行“秋冻”,以免冷气入侵导致感冒。对于体质比较弱的宝宝,最好是在秋、冬天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尽量减少在感冒高发季节到公共场所的次数。除了身体上的保暖,可以咨询医生,通过调整日常饮食及选择合适的运动来增强体质。
有内火的宝宝
别穿太多,多吃蔬菜水果,最好找中医调理。
有的宝宝属于内火偏旺的宝宝,比如饮食不均衡,爱吃肉、消化不好、大便干、爱汗或者爱流鼻血等,这类宝宝最好别穿太多,否则一冻更容易着凉。而且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吃一些梨、苹果等润燥的水果,并减少吃肉的量,可以帮助改善便秘及消化不良等问题。如果通过生活饮食调理效果不好,最好找中医调理。
气虚的宝宝
不适宜"秋冻",根据天气及宝宝的表现慎重增减衣物,并找中医调理。
有些宝宝存在面色发白、没精神、消化不好、大便较稀、手脚冰凉等表现,这类宝宝属于脾胃比较虚弱的宝宝,不适合“秋冻”,否则盲目地“冻”,可能对宝宝的健康更不利,所以增减衣服应当更谨慎。而且,最好找中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
生活在南方的宝宝
适当延长"秋冻"时间,通过改善饮食及生活环境等防潮防湿。
北方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应当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地给宝宝增减衣服。但是南方秋凉来得比较晚,而且昼夜温差变化也不大,所以可以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晚一点、慢一点给宝宝增加衣服。而且南方的气候比较湿冷,应当注意帮宝宝祛湿,比如宝宝的被褥多晾晒来防潮防湿。特别湿冷的天气,要多穿一点,尤其要脚部保暖,避免湿气进入宝宝体内。除了注意饮食的均衡,食物最好清淡一些,适量减少大鱼大肉等厚重的食物,有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多给宝宝吃一些利湿的瓜类蔬菜。
(文:一帆 丨专家支持/陈英(儿科专家 医疗总监)转载《父母世界parents》
跟春天的第一次约会,小伙伴们拿起画笔画起来吧!(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