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生留书离家出走:不想写字,实在是受够了!

2015-08-06 择学堂

小宝:现在的孩子,作业、课程太多了。也经常听到家长们讨论孩子不想做作业的话题。


关于做作业,还真出了事。


“我实在受够了,我不想天天写字。当您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家出走了。”近日,佛山北滘就有一名小学生受够了天天学习,“豪爽”地给爸妈留下一张纸条后,逃离了“樊笼”。幸亏在警方的帮助下,家长将孩子劝回。

事件回顾...

六年级小学生离家出走

7月28日,北滘公安分局接到一位居民报案,称正在读小学的儿子离家出走,不知所踪。据程先生介绍,儿子今年12岁,在读小学六年级,暑假期间一直在家,但当天下班回家,就发现儿子留下一张纸条,写着“我实在受够了,我不想天天写字。当您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家出走了。对不起爸爸!”程先生表示,看到纸条上的留言,就赶快报警,同时开始找儿子。

接报后,北滘分局立即在周边寻找小程,并发布协查通报通知各单位注意留意小程的行踪,但却一无所获。据民警介绍,小程出门时并未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既无法联系,又不能定位。为了尽快找到小程,民警只好让程先生通过Q Q向给小程留言,告诉他爸妈很着急,希望他能早点回家。

看到父亲QQ留言后自己回家

就在警方与家长紧张寻人的过程中,7月30日,离家出走三天的小程出现在家门口。原来,小程离家出走的三天里一直都在北滘碧江附近流荡,晚上就在公园睡觉。7月30日晚上,他到网吧上网,在Q Q上看到爸爸发来的信息,知道爸妈很担心,于是就乖乖回家了。

对于离家出走的原因,小程表示只是想“越狱”。原来,为了让孩子充分利用暑假时间,程先生就要求儿子每天用一大半的时间来学习。小程称感觉压力太大,承受不了,于是做出了留纸条离家出走的举动。

经过民警教育,小程表示不会再离家出走。

[提醒]

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缺乏,一个人在外不仅危险,而且会让家人担心。当与父母有不同意见时,作为子女应寻找正确的方式与父母沟通,离家出走容易发生意外。

调查称作业过多对成绩无益 最佳时间为每天60分钟

据外媒报道,一份调查显示,过多的作业不会让学生受益。每天学习60分钟会带来最佳效果,而如果迫使学生连续学习90分钟以上可能会让他们的成绩下降。


西班牙奥维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该国北部的公校和私校的7725名中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科目的成绩进行了调研。

他们让学生们填写问卷,其中包括他们做作业的次数,以及在每个学科上所放入的学习时间。学生们还需要回答是自己独立做作业还是在有帮助的情况下做作业,如果获得了帮助,有多频繁。


这份调查的作者之一表示,“我们的数据显示不需要给大量的作业,但是布置有系统性的作业以及定期性布置作业非常重要。”

他还表示,“作业并不应该过分重复学过的内容,这部分的作业不需要很多努力,也不会带来好成绩。”


该报告还指出,“数据显示,每天用60分钟做作业是合理有效的时间。”


报告发现,当老师布置90到100分钟的作业,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开始下滑。


英国工党执政的时候,鼓励学校给14岁到16岁的学生每天布置最多两个半小时的作业。不过在很多校长表示学校应该有权决定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之后,前保守党教育大臣戈夫取消了这个布置作业的指南。


去年的调查显示,英国有四分之一的家长帮助孩子写作业因为他们认为孩子的作业过多,或者过难。

(@中国新闻网)

15个小招,让孩子乐意写作业

1.父母要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并给予赞扬。

2.随时提供帮助,却不能越俎代庖。

3.让孩子自己选择时间、地点和如何去做作业。

4.鼓励孩子把作业做好,让他因此产生成就感,产生自己能够驾驭

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的感觉。

5.保持愉快的和提供帮助的态度:避免批评和发怒。

6.帮助孩子挖掘自己所喜欢的作业类型,鼓励他们选择相应的作业。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有些学生喜欢书面报告,有些学生喜欢手工项目。


7.根据孩子的喜好确定写作业的时间表,有的孩子喜欢最先完成他们最不喜欢的作业,有的孩子喜欢先写他们最喜欢或者最容易做的科目。


8.如果孩子不喜欢某一科目,设法找到一些办法来减轻孩子的烦躁。比如做五道数学题就起来伸展几下身体,或者听听音乐、玩玩喜欢的游戏和玩具。


9.鼓励孩子与朋友组成学习小组学习。研究显示,在学习小组中学习的孩子比总是单独学习的孩子成绩好,这一点对初高中的学生尤其有效。

10.鼓励孩子在完成作业后进行有趣的活动。比如可以吃点心、给朋友打电话、玩喜欢的电脑游戏、或者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


11.永远也不要把写作业当做惩罚手段。


12.成为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孩子对疑难问题进行提问。


13.给孩子留出时间和你分享他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


14.用和蔼的态度提问相关问题来帮助孩子准备考试,开车上学的路上是进行这项活动的很好时机。


15.让孩子想象自己是个优秀的学生,然后找出使之成为现实的办法。

文章|综合整编于中国新闻网及新浪育儿

编辑|文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