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内向孩子背后的阴谋,爸爸肠子都悔青了……
择学堂:40万爸妈正在关注的专业教育/亲子平台,每天都能阅读精彩内容!
文 | 米暖
“这个小魔王居然想都不想,上去就照着阿姨屁股上踹了一大脚,差点儿没把正探出身子打扫纱窗的阿姨踢下楼去”
我哥的儿子五岁,巨蟹座男生,有点内向腼腆。
他三岁时,我们全家到海里游泳,他死死吊在外公脖子上嚷着“我胆小!我胆小!”;家里来客人,他也是躲在家长身后,要观察人家半天才肯露金面,属于超级害羞型。
我哥行武出身,腰板挺直,法令纹深刻,半辈子都只穿武警戎装,最见不得他儿子这副“二尾子”的娘炮德性。我们每次去他家,都能见到他跟骂孙子似的训我嫂子,数落我嫂子教了个“好儿子”。
前几年电视里放《亮剑》,更是激发了他的性别自负感。
为了让儿子“改邪归正”,他每天带着儿子追剧,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跟孩子解释什么叫“男人”。成人电视剧里当然有些艺术夸张的部分,孩子的外公好意提醒过好几次,说有些情节还是要跟孩子解释清楚,做好正面引导。我哥大大咧咧,不以为然,甚至还援引剧里的台词说:“男人就是应该‘以大老粗自居,以没文化为荣’,这才像个汉子”。
慢慢的,小侄子的性格开始有点转变。
尽管在外面依旧怯懦,在家却越来越像个小霸王,把外公外婆都朝死里欺负。有时捣蛋完了,还会用眼尾瞟一眼爸爸,一副邀功的样子。
周末我们回家,他坐在二楼飘窗上自己拼搭立体书。过了一会儿,突然听见他哭喊起来,紧接着就是家里阿姨一声尖叫,然后有重物砸在地板上。
我们冲上楼去看,家里的阿姨一屁股坐在地上,惊魂未定又有些想哭的样子,旁边是还在轰鸣着的吸尘器。飘窗上高高的站着小侄子,咿哩哇啦的叫着,很愤怒——原来,他用立体书自己拼了一艘舰艇出来,然后随手扔在了窗帘下面,跑出去玩了。
阿姨打扫窗台,一不留神,把他刚搭好的舰艇踩扁了。正好被他看见,这个小魔王居然想都不想,上去就照着阿姨屁股上踹了一大脚,差点儿没把正探出身子打扫纱窗的阿姨踢下楼去。
这个事情太严重了。
我们把他拎到客厅里站着,但这个小坏蛋就是死活不认错,嘴里还在骂骂咧咧。正教训着他,我哥回来了,一听这事火冒三丈,上去就是一巴掌。小家伙被打哭了,突然扑到阿姨身边,抄起尺子就要打阿姨。被拉开后,还冲着阿姨张牙舞爪,一副此仇不报非君子的样子。
这个事情,让人很困惑。
首先,我们全家对这位阿姨都很友善很尊重,没有任何人在孩子面前做过这样的坏榜样,孩子是跟谁学的?其次,一艘踩坏了的纸船而已,究竟有多严重的深仇大恨,让孩子这样刻骨报复?最后,被强势父亲打了,转头把火发泄给一个每天照顾他的人,那么小的孩子,如何深谙欺软怕硬的玩法?
想起南北朝时,有个极度怯懦的皇帝叫刘子业。
不仅平时怕鬼,在遭遇宫中政变之时,还活活吓瘫在龙椅上。与此相对的是,他对家人和身边人却丝毫不懦弱,残忍嚣张到令人发指:奸淫亲姐姐,杀死姑丈,在自己亲爹死时内心暗喜,“悖然无哀容”。作家雾满拦江对此有过总结:越是懦弱的人,越是伤害最爱他们的人。
是的,一个本性内向怯懦的孩子,长期被强势父亲鞭策着培养男人味。小孩子没有是非观,辨析不了男人味的含义。他只能每天下意识的要求自己“学变坏”。仿佛一个内秀的女演员,为了迎合观众喜爱王晶喜剧的口味,整天扮个大笑姑婆,搂男人脖子喝酒,撩起裙子刮腿毛——总是矫枉过正。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腼腆也是一种个性。
以前看过日本的育儿书,孩子不爱吃奶、说话晚,在日本人看来都属于一种个性,不用刻意矫正。这种顺其自然的育儿观我很是赞赏。
教育如治水,只能因势利导,不可逆势强扭。一个生来内秀的男孩,非要刻意培养成李逵,难度怕也不亚于把男孩扭成女孩。腼腆的背面,也许就是心思缜密;胆小的同时,有时也是思虑成熟;慢热的孩子,往往观察力都不错。孩子还是那个孩子,要转变的是家长的心态。
别用粗俗教育毁了孩子的分寸感。
这次“阿姨”事件,让我们开始反省小侄子在家里的表现。由于电视剧里李云龙从来不说客气话,于是“请”、“谢谢”、“对不起”这些话从他嘴里也从来听不到,很多时候学着我哥,对下属和对妻子颐指气使,想喝口水都是命令口吻,威严范儿十足。对很多长辈也都直呼其名,叫我“老张”,叫家里阿姨“小陶”。
我们平时纠正过几次,无奈在我哥看来,这些都属于小节,是男子汉不必拘泥的。现在想来,正是我哥以成人对“男人味”的揣度,去扭曲了孩子的判断。孩子不明白,没文化≠豪放,大老粗≠粗鲁,不文明≠直爽。
所谓的“文明”,其实就是对人对事的分寸感——鲁莽的言传身教,使孩子丧失了关于分寸感的教育。
孩时没有敬畏之心,长大必有法度之惑。
这个世上对人性最好的约束,我认为不是律法、不是道德,不是宗教,而是与生俱来的敬畏心。这颗心难能可贵,非从小养成,不能刻意灌输。基督教家庭的小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晚餐前祷告,敬畏神,敬畏食物。长大后,让他们浪费粮食他们都不会。中国古代大家族的宗祠,每年阖家祭祖。
小孩子在一群高高在上的列祖列宗画像面前,想淘气都心虚——这些,无非都是让孩子在很懵懂的时候,就隐约明白,万事万物可敬畏。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条件再优渥,也很难会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冥顽不化之气。顽劣如宝玉,还怕个贾政呢!
孩子从小知道害怕,知道敬畏,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有分寸感的思维定势。知道红线不可轻易触碰,便也知道了在红线内可以自由的范围。收敛教育下的宝宝,往往在安全范围内会有出其不意的勇敢。就是这个道理。
小宝:
别让粗俗教育毁了孩子的分寸感,教育如治水,只能因势利导,不可逆势强扭。尊重孩子的性格,其实腼腆也是一种个性!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文章|来源于择学堂,作者/米暖,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关注了吗?
专注于孩子的成长!您身边的教育专家!2T+儿童绘本、动画、读物等电子资源免费领取!....(回复“领取目录”即可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