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千万要操操心,不要"护犊子"!

2016-04-12 米暖 择学堂

择学堂:40万爸妈正在关注的专业教育/亲子平台,每天都能阅读精彩内容!


近日,中纪委网站刊发《这10件事千万要操操心,不要"护犊子"》,其中列举了10件事,提醒广大领导干部注意风气,更要多操操心、留留神,不能“护犊子”。


一石掷出,各大媒体立马响应,多位“虎崽子”惹过的祸也被纷纷刨出来:周永康大儿子凭官倒牟利,次子疏远父亲;郭伯雄曾叹气说自己儿子郭正纲以后是个大麻烦;令计划更是违纪处理自己儿子车祸事件……几篇报告看下来,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的是郭伯雄对下属说过的那句话:“这个娃不求上进,真没办法。以后是个大麻烦!”。



家教不搞好,大老虎能教出“虎崽子”,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也可能养出“熊孩子”。


《红楼梦》早有箴言:“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那么,肿么破?


让我讲一个故事先:


一个公务员家庭生了一位独女,家里几代人都是公务员,领工资吃饭,当然不会多富裕。但是,为了这个宝贝独女,父母倾尽了全力。在女孩四岁的时候,父亲就穿着脚跟磨破了的袜子,骑着二八大盖的自行车,风雨无阻的送她学钢琴;后来,又为她拜了声乐老师,专门学独唱;还找了名师,再学油画、学竖笛、学武术……一路下来,为了这些名师的拜师费,家里近五年没有添置东西,母亲更是常常一衣穿遍春秋冬夏。


女孩从小也知道家里经济拮据的,一直很懂事。后来去一个欠发达省份念大学,在那些农村、西部、小城市来的同学中间,感觉突然一下子变成了家境最好的一个。父母心疼她一个人在外,经济上全身心的供养她,两人的工资卡都交给她。老两口在家里靠一点房租吃饭,连卫生纸都要省。“由简入奢易”,女孩一下子手脚阔开了。两三千的裙子随便买,十多人的饭局随便邀,有一次钱包丢了,连找都懒得找。父母的信用卡长年累月的透支,刷爆了多少她自己也不知道。


就这样大手大脚的“混”了四年(大学里什么也没学到,光顾着烧钱玩儿了),女孩毕业回家乡了。就在她拉着hello kitty的拉杆箱,一身光鲜走出机场的时候,看到了前来接她的父母(因为每个假期都是“打飞的”到处游山玩水,她已近两年没见父母)。已经当上了处长的母亲,穿着过时了八百年的垫肩西装;已经解决了厅级的父亲,还是那双灰头土脸的扁皮鞋。老两口佝偻着,依偎在路边。他们是转了三趟公交车来的,把打车钱省下来等女儿回去的路上用。


进家后,还是四年前的样子,一样新东西都没有。洗手间里放了个盆,接着水龙头下滴滴答答的流水,用来冲厕所用。母亲的塑料拖鞋断袢了,用一根毛线栓着继续穿。女孩突然一下子就崩溃了,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嚎啕大哭。脑海里一直是母亲的垫肩西装,和自己毕业收拾寝室时随便送了人的十套裙子;父亲的旧皮鞋,和自己不想带上飞机就随手扔了的十几双高跟鞋……


自那以后,女孩默默的下了“赎罪”的决心,从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开始,她就像拼命三郎一样的玩儿命苦、玩儿命赚钱,家里要用钱的时候她抢在前面一力承担。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那么拼命,按理说那个时候她的父亲已经熬到了较高的位置,完全可以为她铺平仕途。但她不忍心再让父母为她劳一点心,她把自己放低到打工仔的位子,像个“凤凰女”一样接下所有别人嫌苦嫌累的活儿,经年累月的没日没夜加班。十年后,她没有依靠家里的任何关系,如愿以偿做到了一家外企的高管。领着年薪,家庭幸福。她依旧还是拼死命的赚钱啊,对父母的吃穿用度,近乎“奢侈”的去回报。


是的,你也许早猜到,这个女孩就是我。


我想说的是,是的,我也曾经变成“坑爹”的官二代,人生有多迷茫,青春就有多荒唐。但是,让我的良心重新跳回胸腔,把我从歧途拽回正道上的,就是母亲的垫肩西装,和父亲的旧皮鞋。对父母的负疚感和报恩心,圆满了家庭,也间接成就了我的事业。


不能太早让孩子尝到钱和权的滋味,“钱权”是吧双刃刀




现在很多教育在鼓吹“财富观”、“财商教育”、“理财思维”,说理财要从娃娃抓起。在我看来,家长不善控制和处理,势必会物极必反。


德国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尔思提出,现代父母应该教育孩子3大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极限的能力。这些能力背后最重要的思维,也就是为自己负责,自力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这三大财富能力,才是留给他们最有价值的资产。


但是如果家长的“钱”和“权”观念严重影响了孩子,孩子从小的价值观也会跟着被改变。


我见过一些银行业人士,在孩子面前声声念念的都是钱,孩子从小被灌输了“钱生钱,是王道”的意识,今后断了稳做实业这条路不说,可能连读书都不一定能有静气(在冷板凳上坐着的每一分钟,卡上利息的数额都在变动,是个人都不甘寂寞)。


尤其是,万不可让孩子过早体会到钱权的好处。“钱是万能的,权是无所不能的。”,一旦认可此者为大,孩子对时间、感情、责任、努力等等事情都没有了敬畏。这路可就走偏了。


培养孩子“同理心”和“同体感”,让孩子感受父母的辛苦




我们身边很多混到出人头地的,都是“凤凰男、凤凰女”。不管网上如何贬谪他们,他们的战斗力还是秒杀普通城市里的原住民。我想,对爹娘的心疼,对改善命运的迫切,对家里沉甸甸的责任,一定会像火药一样,每时每刻追在他们屁股后面,红焰焰的烧着燎着。这样的动力,一般胸无大志的市民阶层的孩子们,怎么比?


很多家长,习惯于所有风雨“一肩挑”,不让孩子知道家里困难,不让孩子忧心家事,只希望孩子一门心思好好读书考试——殊不知,谁天生是喜欢读书的?谁天生是喜欢工作的?如果不培养孩子对家里的“懂事”,他积极向上、进步的动力也不会很大。进入社会后,削尖脑袋往上冲的心气更容易遇阻则损。就像无数个夜晚,当写字楼里人都走光了,我把自己强按在格子间里加班时,如果没有“反哺家庭”的动力,我断断坚持不下十年来。


适时进行“反差教育”,让事教人,让事说话:让孩子知道感恩



要顺其自然的培养孩子对家庭的“代入感”,是一件需要讲究技巧的事。


我想,现在没有哪位家长会蠢到对孩子嚷:


“你一个补习班就是老娘半个月的工资,你还不赶紧给我考好!”

——这样把话往现实、粗糙里说,对孩子心态和母子关系没有半点好处。


“人教人,得罪人。事教人,记得深。”记不得是哪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幽默和最好的悲伤,都是从强烈的反差中来的——越反差,越永志难忘,越迎头痛击、越涤净心灵——就像我妈的垫肩西装。


孩子不懂事时,家长可以做给他看:他放学后只想玩,不做作业。不要管他。家长偶尔把公事带回家加班,不干完不吃饭、不喝水,十二点钟不睡觉……他玩得满头大汗回家时,看到父亲一脸凝重埋头苦干,饭冷在一旁,幼小的心灵怎么可能毫无感触?


他偷了家里的钱出去打游戏,买点卡,不用骂他。家长偶尔透露一下自己工作的辛苦,比如“苦干一天的加班费是五十块”、“爸爸接了三份工作来补贴家用”之类。话不必多,点到为止,切不可唠叨。孩子有悟性,即便当时贪玩装傻,过后一定不会无动于衷。


即便是那些“投胎能手”,有幸成为官二、富二、拆二的孩子,如果家长确实难以在他面前装穷、装苦,那么装难、装奋斗总可以吧?


“我们家走到今天有多不容易,你爷爷我们几代人胼手胝足才有今天这个家业”、“你今天的所有吃穿,就是我们家的奋斗史,你的血液里也许就流淌着奋斗基因”、“你该为有我们这样的家庭而骄傲,我们家的人都很优秀。”……诸如此类的“奋斗命理”和“优秀暗示”,多说点没有错,孩子是很容易接受有技巧的暗示的。


不鼓励在孩子面前"哭穷",但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易。适时地提醒下孩子,啥是“感恩”!


相信,如果父母本身正能量,家庭本身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孩子耳濡目染,极少会走偏。


天行健,父亲是孩子向上攀登坚实的肩。

地势坤,母亲是孩子前进冲闯背后最温厚的家乡。

决定每个家庭输赢的,最后也许都是孩子。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最好的教育,其实是放弃教育

如果不想害了孩子,就不要再做这件事!

1~8岁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非常详细,家长必备!

千万别让“散养”当借口,最终会害了孩子


文章|来源于择学堂,作者/米暖,择学堂专栏作者,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关注了吗?

专注于孩子的成长!您身边的教育专家!2T+儿童绘本、动画、读物等电子资源免费领取!....(回复“领取目录”即可收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