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大讲堂 | 周天勇: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对策
美国没有像欧洲那样陷入第二轮的经济衰退,其经济增长在缓慢回升;欧洲经济受制于沉重的债务负担,复苏缓慢;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仍将是亚洲地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日本经济也正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其低估了欧洲经济衰退的程度,也没料到美国会推行阻碍经济成长的减支计划。而曾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复苏引擎的新兴市场,实际上却加剧了整体的低迷。
这就是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下滑,但制造业在回暖。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弱复苏的区间,不是衰退,而是一种结构性弱势增长阶段。
在如此的国际经济形势面前,我国投资和消费的结构要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要转变,出口要升级,人民币国际化要推进,还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建立话语权。
2013年10月25日,在“蓝色青岛大讲堂”第三讲,《商周刊》特邀知名经济学家周天勇先生,就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对策的话题展开探讨。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面前,统计数字是最好的说明,是增长还是衰退,经济的复苏是缓慢还是快速,数字让人一目了然;在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战略和策略,是继续增加出口,增加投资,还是向消费型成长模式转变等方面,统计数字亦是各国做出决策的最好依据。
周天勇所罗列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尽管看起来琐碎而枯燥,但它却直观地呈现了世界经济的整体走势。在切实的数据面前,它也为我们的判断提供了可信赖的依据。
全球经济增速下滑,但制造业已有回暖迹象
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经济增速的降低,及其带来的新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根据世界银行在今年年初的测算,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2.2%,2013年是2.4%,2014年是3.1%,2015年是3.3%。但世界银行在今年6月份又调低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下调至与去年持平的2.2%,并认为增速可能还会更低。联合国贸发会年初报告也认为,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低于2.4%,明年才会达到3.2%。
与世界银行下调增长预期相呼应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今年7月和10月两次下调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2个百分点,预期分别为2.9%和3.6%。
世界银行最新的报告指出,全球金融市场向好,但受实体经济的拖累,经济增长缓慢。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遭遇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预计2013年的增长数值是5.1%;仍处于危机之中的欧洲,经济的负增长将从0.1%扩大至0.6%;美国经济将从2.2%下降至2.0%;俄罗斯经济增速将从3.4%下滑为2.3%。
在贸易领域,2012年全球贸易额增长3.2%,远低于2011年6.4%的增速。WTO今年9月份公布的2013年全球贸易预计增长2.5%,2014年预计增长4.5%,分别较之前预期的增长3.3%和5%下修,这缘于原先预期欧盟经济会在今年第二季度回升,但现实是第三季度才触底反弹。
纵观全球投资状况,2012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共计1.3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8%。发展中国家吸收的FDI共计7020亿美元,占比52%,比发达国家FDI流入量多1420亿美元,从而超越发达国家成为全球FDI主要流入地。2012年中国FDI创84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首次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由于脆弱的全球经济的影响和政策的不确定性,2013年FDI流量将与2012年接近,但是增长预测存在重大风险,全球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风险以及会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严重影响的地区性重大政策变动,都将导致FDI流量的进一步降低。
全球经济增速在下滑,但好的一面是,全球制造业在回暖。2013年8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1.7,是自2011年6月以来的最高值。9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升至51.4,高于7月份的50.3;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PMI升至56.2;日本制造业PMI是52.5。反观我国,9月份,我国大企业的PMI是51.8,而小企业的PMI只有49.2。从我国小企业的PMI数值来看,其制造业活动已经连续17个月出现收缩,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还面临很多困难,生产和投资活动不强劲。
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PMI值已经返回至扩张区域,美国的制造业仍然处于上涨状态,全球市场也已从刚刚过去的亚洲“迷你版”金融危机中舒缓过来,表明全球制造业已经有回暖迹象。
欧洲经济和债务危机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国际舆论认为,美国没有像欧洲那样陷入第二轮的经济衰退,其经济增长在缓慢回升。去年的增长在2%左右,今年第一二季度分别为1.8%和1.7%,高盛则将第三季度的增长预期从1.8%调升至2%;9月份,美国非农部门失业率降至7.2%,是近四年半以来的新低;消费物价预计今年将上涨3%。
所以,从相关数据来看,今年是美国经济比较好的一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报告称,美国经济复苏力度将超过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美国经济增长正从金融整顿和信心恢复中受益,增速有望从2013年的1.9%增至2014年的2.8%。
但美国经济同样存在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是两党关于政府应减少财政支出的谈判,尤其自动减支程序,将会给经济的复苏和振兴带来影响;二是债务悬崖。目前两党只是达成了临时协议,如果将来协议不成,政府仍将关门;三是美元的地位。目前,美元一直在贬值,这会导致美元的地位越来越低。
欧洲经济,一季度同比下降0.1%,二季度增长0.3%,三季度预计增长0.1%。欧洲经济复苏缓慢,其最大的问题在于部分国家债务重。意大利经济已连续第八个季度陷入衰退困境;希腊经济自2008年以来已收缩约25%。此外,欧洲还面临年轻人失业和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问题。整个欧元区8月份的失业率是12%,欧盟国家整体失业率为10.9%。失业率最高的是希腊,5月份高达27.6%;其次为西班牙,7月份失业率为26.3%。
欧盟27个国家中,有半数国家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在2014年将突破60%。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和塞浦路斯的债务占GDP的比例都将在2020年突破100%;英国的债务占GDP的比例将在2020年达到102%,2030年达到127%;希腊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将在2013年达到令人瞠目的174%;西班牙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88.2%;葡萄牙和爱尔兰也面临着难以管理的债务负担。
欧元区目前陷入了包括银行与政府资产负债,财政紧缩政策与经济衰退等在内的几大恶性循环。其经济和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仍然是世界经济在2013年面临的主要风险。
在联合国做出的悲观预测方案中,即使不考虑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风险,以及西班牙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仅新出台的政策在实施中可能发生的拖延,就将使欧元区在2013年继续陷入衰退,并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而其他相关机构的研究表明,如果希腊等国退出欧元区,欧洲经济将会陷入深度衰退,给世界经济带来的震动,将会大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仍将是亚洲地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发布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对亚洲经济前景作了一个比较乐观的判断,认为2013年亚洲的经济增长将达到5.75%,主要驱动力则是持续强劲的国内需求。2010年至2035年,亚洲的GDP将呈4倍以上增长,至2050年,该区域的GDP将占全球一半以上。
日本经济正在走出负增长的阴霾,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正增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最新的经济增长策略就是,实现3倍基础设施出口,海外农产品销售翻番,并刺激民间投资领域重返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水平。为了促进国内投资,其将未来三年作为“集中投资促进期”,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植和支持。
8月份,日本CPI同比增长0.9%,连续三个月的正增长,表明日本经济在宽松政策的刺激下已摆脱通货紧缩。此外,日本第二季度设备投资时隔3个季度增长,第二季度名目职工工资自2008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消费者心理指数大幅上升。在日元贬值、股价上涨的背景下,企业和个人对经济景气的期待不断改善,也由此带动了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好转。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认为,就业和收入环境的不断改善,预示着日本经济正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亚洲的问题在于,在一些亚洲经济体,信贷激增、融资条件宽松以及资产价格不断攀升,助长了金融失衡因素的累积。
印度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分别是4.7%和4.8%,预计今年的增长约为5.7%。与我国相比,印度的通货膨胀更严重,卢比对美元的贬值也更厉害。此外,8月份印度商品出口同比增长12.97%,为261.4亿美元,而我国的出口增长为7.2%,为1906.1亿美元。印度出口增长快速,主要原因是非洲、东盟、拉丁美洲和远东地区对印度出口产品需求的复苏,以及化学品、石化产品、纺织品和药品出口额增大。
但中国仍将是亚洲地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估计在7.5%左右。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和柬埔寨在内的东南亚大部分经济体增长将超过6%。因此,亚洲决策者需要在防范金融失衡与继续促进增长之间找到平衡。
俄罗斯等国经济增速预期下降
随着占俄罗斯贸易一半的欧元区经济衰退进入第六个季度,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面临停滞,促使各企业削减投资。与此同时,政府对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投资接近尾声,公共部门工资增速放慢。所以,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日前将今年经济增速预期从之前的3.6%下调至2.4%,这一数字甚至低于世界经济总体增速预期。
2013年前三季度,俄罗斯GDP同比增长1.5%,第三季度为零。事实上,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是投资环境,难点是结构调整,拖累是人口负增长,以及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处理。
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全世界都在散布中国“威胁论”。而当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时,论调就变成了,中国应当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负一定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比如澳大利亚,中国一旦不进口澳大利亚的矿石,其持续了10年之久的矿业繁荣便迅速降温,随之其经济也在今年显著下滑,企业信心遭受重创。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今年和明年,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5%和2.8%,均较4月份报告数字下调了0.5个百分点,失业率则分别为5.6%和6%。虽然低利率环境促使房地产市场回暖,但其他经济领域仍表现平平。澳大利亚经济增长从依赖矿业投资转向依靠内需和出口的再平衡过程,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巴西也存在矿业问题,中国是澳大利亚和巴西出口铁矿的主要国家之一。巴西政府则在通过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2013年巴西一季度GDP环比仅增0.6%,低于0.9%的市场预期。巴西央行2013年8月5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市场普遍预测今年巴西GDP增长2.24%,通胀率为5.75%,预计2014年GDP增长2.6%,通胀率为5.97%。
从去年底开始,巴西私营投资开始复苏,将为其经济从去年0.9%的增长率扩大到今年的3%提供助力,经济增长大幅回落趋势减缓,并进入复苏状态。至2014年2月,巴西将对全国公路新建和现有道路维护项目进行招标,涉及资金215亿雷亚尔(按目前汇率折合107亿美元)。即将招标的新建公路项目投资194亿雷亚尔,计划修建70条新路,并对现有道路扩宽1倍,总里程达3800公里。
全球经济处于结构性弱势增长阶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调降2013年和2014年全球经济成长预期,是全球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复苏之路意外颠簸的迹象之一。在最新版的全球经济前景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其低估了欧洲经济衰退的程度,也没预料到美国会推行阻碍经济成长的减支计划,包括美国两党的债务谈判。
曾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复苏引擎的新兴市场,实际上却加剧了整体低迷的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发展中国家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调降至4.5%,包括下调“金砖”国家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的增长预期。该组织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向消费型成长模式转变,中国经济减速将是重大风险。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之一,其经济减速可能损及到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利益。
今年9月份,我国出口同比下降0.3%,不及预期。投资不可能再走2008年时的道路,消费从原来的年增长18%,降到17%,再降到15%,今年则降到12.9%。出口和投资不利,因此往消费模式转变,但消费却在下跌,所以经济增长势必会减速。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看来,目前新兴市场经济体更长时间内增长放缓的风险已经上升,因本国经济容量限制、信贷增长放缓和外部环境疲弱等影响将会持续。而近期金融市场波动,是对新兴国家增长放缓和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何时缩减买债计划存在不确定性的暂时反应。
花旗银行将抑制全球经济复苏的挑战和失衡归结为三大问题。一是全球金融危机和此后欧洲混乱引发的一些失衡还没有完全解决;二是决策者对抗金融危机采取的必要措施产生了一些后果,最突出的包括公共债务高,以及管理大规模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挑战;三是多个国家面临新的结构问题,如人口老化、人口增长形势恶化。这些挑战主要出现在发达经济体,但发达经济体需求疲弱随之影响到新兴市场增长。
全球正对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予以高度关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把双刃剑,美国通过大量发行货币,刺激经济增长,美元贬值后增加出口,提高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并增加就业。但对其他国家来说,美元的贬值,就意味着本国货币的升值。量化宽松政策一旦停下来,全世界就会陷入流动性收紧。
欧洲债务问题之所以麻烦,根本问题在于这些国家统一了货币发行权,但财政没有统一起来。希腊人疯狂借债,但最终却由欧洲央行来解决,由德国人来偿还,德国人不可能同意。统一起来的欧洲,经济实力会强于美国,但统一的难度非常大。
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再工业化。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的十余年时间里,发达国家向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许多制造业项目涌向中国。
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高曾达到80%,它们主要来自于电影、旅游等相关产业。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10年的债务危机,使美国等发达国家发现,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带来了严重问题。制造业一转移,围绕着制造业配套的中小企业也开始消失,失业率不断攀升,国家的负债率则在不断提高。所以,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近几年,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11%提到了13%,一些大企业也在向美国回流。欧洲9月份出口增长9%,其中制造业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目前,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弱复苏的区间。美国经济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在其年中美国及全球经济展望会议上表示,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低于其潜在的增长率4%到4.5%。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仍在下降,尽管不是衰退,但却是一种结构性弱势增长阶段。
我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区间,应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到2012年,我国以约9.9%的平均速度增长了30多年,人均GDP从1978年的约155美元升至2012年的约6094美元,排名从全球倒数升至第84位,但我国人均GDP数值还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012年,全球GDP为71万亿美元,人均约10130美元。
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占了GDP较大比重,最高一年的占比是65%。农村劳动力跑向城市,我国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成本优势,向外出口产品。但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了,工资的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我国的出口产品不再具有成本优势,不能再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所以,投资和消费的结构要调整,投资要往下压,消费要提升。但消费提升的背后是支出和就业,以及调整收入分配机制。
经济发展的模式要转变。在过去,建立几个大炼油厂,对就业的拉动不大,增加的税收和GDP归于政府。这种模式对拉动GDP和税收有用的,但对消费的拉动却没有用。真正能拉动消费的,是私营的小企业、小工厂,小服务业。此外,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制造业升级,要支持知识产权、品牌和全球销售网络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
出口也要升级,比如高铁、第三代核电的出口等等。但出口的障碍,既来自欧美等国认为我们的企业有政府背景,存在不公平竞争,也来自国有企业之间的相互压价,以及外汇管理、体制管理等的限制。事实上,我国的高铁、核电等的技术不但不比其他国家差,甚至强于很多发达国家。出口高铁,同时会带动技术、工程、服务、软件等许多产业的出口,核电也是一样。
“科技创新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我国正处于低成本创新机遇期,有着较之于美、俄等国的科技创新的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去年占比达51%。此外,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研发投资的比例,我国GDP占全球的比例约为11.6%,但研发投入的占比是14%,每年仍在增加。我国也在不断完善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鼓励创新的财政税收和金融体制。
我国还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比如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是一大问题。利润能不能汇总,人民币如何结算,外汇如何管理,汇出是否面临管制,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人民币要积极走出去,成为世界货币。
有人认为,人民币不能贸然国际化,否则将面临较大风险。但事实上,因为不是国际货币,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损失的更多。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意味着原本美元的外汇、债券都在损失,损失接近两万五千亿元。人民币不能总处于守式,人民币守式的国际化和进攻式的国际化是不一样的。在加入WTO之前,有人说我国农业和汽车产业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但事实证明,两个产业都焕发了勃勃生机。
我国应坚持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取向。先推动人民币为结算货币,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再推动人民币为投资货币,使人民币逐步成为主要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币种;最后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
此外,中国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建立话语权,形成现代经济服务业,建立各种为提高对外竞争力服务的行会组织,以及价格形成和信息发布等影响体系。
就整个经济大势而言,因为体制、高科技、美元等因素的支撑,美国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现在,美国人有两种论调,一种是唱衰中国,一种是中国威胁论。不论外界作何评论,以美国目前2%或3%的增长速度,对比我国6%或7%的增速,中国在总量上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
未来,对我国威胁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以及地区性的合作组织结盟。我国经济仍处于上升区间,城市化水平也已超过了50%。我国需要解决城市化中分配等方面的利益合理化,使城市化能够顺利推进,来保持健康的经济增长速度。
(本文首发于《商周刊》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