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我听好:这就是我删你朋友圈的真相

2016-09-05 咪咕阅读

以下我想说的这些话,你肯定也遇到过,或许也听到过:


有个许久不见的人联系我说:“亲爱的,在吗?”

收到信息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肯定没什么好事儿!

果不其然....


当然,最可气的并非他们让你帮忙,而是他(们)会以“好朋友,亲爱的”相称...这样一来,你不帮忙的话就是不够朋友,若是有狗急跳墙的主儿兴许还会在朋友圈里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其实我只是想说:我和你很熟么?其次,少跟我这儿打友谊牌,更别给我玩儿什么道德绑架!诸如此类的“朋友圈内帮忙”我真的听太多了,很多人和我说,当年加了某人纯属工作需要(一面之交),而且天天刷屏,晒购物,秀恩爱的我都已经屏蔽了。另外就是八百年不联系,突然某天就称呼我亲爱的,且要帮忙。


都是成年人,这句“亲爱的”里面有几分真意,大家心照不宣。真正的好朋友是不会和你突然联系让你投个票,转一发之后就潜水的,也不是“哪天有空见一面啊”这样儿玩儿假把式的,更不是拜托你“求赞”的。



定义好朋友的标准,每个人或许略有不同,但唯一一点就是:把彼此放在心上。


贾平凹写过一篇文章《今晚的酒局我就不去了》,意思就是说,道不同的人在一起吃饭也是勉强,自己不善笑亦不懂官场,所以自己也最不好受,索性宁可说自己重病也要拒绝。还有几句说得在理且直白:要吃饭和熟人吃得香,爱吃的多吃,不爱吃的少吃,可以打嗝儿,可以放屁,可以说趣话骂娘,和生人能这样吗?和领导能这样吗?知道的能原谅我是懒散惯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对人家不恭,为吃一顿饭惹出许多事情来,这就犯不着了。


没事儿琢磨琢磨这几句话,兴许朋友圈就干净多了......


咪咕阅读 cmread365

不囿于五光十色,陪你看书看世界




灯熄后,知交好友剩几个

文丨吴念真


始终很佩服某些擅长交际应酬的人,总觉得那是一种天生的才华,那些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样的人,好像都能应付自如、谈笑风生、礼数周到,有些人甚至还具备超凡的记忆力,任何一张脸、一个名字只要见过、听过,仿佛就可以记入档案,存取自如。这方面我承认自己是有心学,但力有不足。


年轻的时候在电影公司上班,直属上司不但善交际而且酒量好。那时候最怕的工作任务,就是“晚上留下来,陪客人吃个饭”。和朋友可以彻夜瞎说,上台演讲好像问题也不大的我,到了那样的场合,却始终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和态度去应对、交谈。而一旦心里有了这样的犹豫,言行举止就必然拘谨、尴尬。加上酒量超差,一杯脸红,两杯过后马上睡意朦胧,老怕自己出丑,于是无论敬酒或回敬都小心翼翼、畏畏缩缩。


于是,在这个经常以喝酒的态度来衡量一个人“诚意”的地方,难免被归类为“不够热情”的人,记得有一次上司还曾经在一大堆宾客前指着我说,你这家伙根本带不出场!或许是自己不习惯,也老让别人觉得我“无趣”,所以那些类似的场合慢慢地就不找我了。没有交际、没有应酬自己觉得轻松,但看在某些人眼里,却老觉得我是不是太冷漠,太寡情了一点?




记得有个朋友,当年还很好意地跟我上了一个晚上的交际课。他说人际交往上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关系,都必须要学习、要关照。


第一种,那是一种即使勉强也要凑合的场合,目的是广结善缘,或者为了自己(或亲戚、朋友)某些近程目标可以顺利完成。在这个层次上,人与人间的关系较远,说不定“过眼即忘或用完即弃”,情感成分属于“略低”的一种交往。


第二种,广结善缘也是目的之一,不过在这个层级上,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度或关联性,是为了累积情分,“养兵千日,可能用在一朝”的积极性交往,情感成分属于“中级”。


第三种,往来的关系不是亲戚就是非常熟识的朋友,是婚丧喜庆的帖子或讣文必然会发出去,年节会相互送礼、致意的对象。不过,真正的情感成分则属于“自由心证”,浓淡之间甚至还会凭双方“礼尚往来”的程度而有所改变。


已经到了这般年纪,他说的我当然都懂,只是要做到自然、安心,对我来说还是难。没有真心的善意。举个例子,我最怕遇到的场面是听到别人跟我说:“好久不见了,哪天聚聚?”“哪天有空,一起吃个饭吧?”而讲完之后紧接的话却是“哦,那bye了,保重!”了解那绝对是善意,但更难受的是:这善意无丝毫真心。




记得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带他上街,在玩具店里遇到一个早已离开原本行业的制片,聊了一阵别后各自的工作和发展之后,他说:“哪天有空聚一下,吃个饭吧?”随即握手告别,没想到我儿子竟然问我说:“他要跟你吃饭哦?”我说:“是啊。”没想到儿子却一脸疑惑地说:“那你们怎么都没有留电话?”小孩清澈的直觉,有时候真是一面镜子,没错,他连我的联络方式都没问,那“哪天聚一下,吃个饭”,这句话不就是大人之间彼此心知肚明的应酬一场?


几天前跟当初要我把交际当成人生一种必要的朋友聊天,没想到他忽然冒出一句话说:“这几年懒得交朋友。”理由是:已经到了这样的岁数了,未来交到的朋友,再怎样也不可能像现在的那些老朋友这么久。”


他说从年轻到现在,朋友来来去去,有些甚至从好朋友变成死不往来的敌人,“但总有几个是不必应酬也打死不退的家伙。”他说:“没骗你,有一天晚上我很认真地算了一遍,觉得……有这几个其实好像也挺够用了!”没问他“那几个”里头包不包括我,因为怕一旦问了,他的回答会让我觉得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应酬。




从以前到现在都很羡慕、敬佩那些会交际应酬的人,一直学不会或不自在常让自己很自责。以前常在热闹非凡的场合里因为觉得无能、无趣而提前默默离席。


现在想想好像这样也还不坏,至少总比在人群散尽、灯光黯淡、杯盘狼藉的时刻,发现现场只剩一个疲惫、孤单、空虚的自己好多了。


本文编辑 |  Editor 

羽佳

这个人很像一条狗哎~

转载合作加咪小咕微信:aidushu2015

投稿邮箱:cmread365@163.com


当好东道主,喜迎G20。身在杭州的编编们从9月1日至7日放假7天!!在此期间有问题请拨打10086咨询,或回复“客服”召唤我们的在线客服。


点击阅读原文,吴念真《台湾念真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