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巢青年:孤独得像条狗,和手机语音做朋友

2016-12-09 咪咕阅读

“空巢青年”作为一个新兴词语横空出世,说的是那些离乡背井到大城市孤身打拼的年轻人。


都说大城市机会更多,可有时候你会不会也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多余的人?


咪咕阅读 cmread365

不囿于五光十色,陪你看书看世界


作者|缓缓君   来源|缓缓说



01

空巢青年的生活现状


大白是个北漂姑娘,也是一名空巢青年。


什么是空巢青年?大多是背井离乡,在大城市独自打拼的年轻人。


他们没有背景,没有根基,能够立足已经不易,还想有更好的生活实在太难,可放弃又不甘心,于是在拼搏和苟且中盼望着诗与远方。


点外卖要凑起送费;买水果只买两三个;睡很晚也没人管;丢垃圾不小心把自己锁门外……


大抵这就是空巢青年的生活。



大白本来是个文科生,5年前入职北京的一家外企,因为是电气行业,她又去读了电气工程的在职研究生。


“文科跨到工科?你也是蛮拼的。” 我感叹。


“为了生活啊。” 大白的回答很直白。


北漂5年,频繁的出差让大白走遍了几乎整个中国。


“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好”,习惯了独来独往,有时候她也会这么告诉自己。


可是,生病的时候、没带钥匙被锁在门外的时候、酒局散场后抱着马桶哇哇大吐的时候,心底难免会有动摇,这么累到底值不值?


有一次出差,回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半夜11点,北京下着瓢泼大雨,我一个人在大雨里奔跑。


后来看到一家便利店,我冲了进去,里面都是关东煮的味道,那时候才想起来我赶了一天的路,没吃过任何东西。


看店的大爷也许觉得我一个女孩不容易,特意给我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


我吃着关东煮,看着外面漆黑一片,不知道有多心酸。


家乡的亲朋好友应该都在睡梦中了吧,谁也不会想到我,在异乡的黑夜吃着快餐等雨停的感觉。


我不怕吃苦,怕的是孤独。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没有亲人朋友,没有可以依赖的人,没有家的感觉,没有归属感。


不管多晚回家,没有一盏灯在等你,没有一个人在牵挂你。



每次打电话,大白都会告诉爸妈,她过得很好,很幸福,还会在过年回家的时候给他们带很多的礼物。


我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很风光的样子,但内心的苦涩只有自己才知道。特别孤独特别无力的时候,忍不住想找一个肩膀靠一靠,却发现没有任何一个适合自己。



02

空巢青年是个伪命题?


9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空巢青年是伪命题,他们或是对英雄主义的最好诠释》的评论。


文章认为,将“空巢青年”的标签直接贴在广大奋斗在城市中的青年身上并不妥当,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其奋斗群像,“空巢”更是几代人的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



文章还认为,受益于现代发达的科技,“空巢青年”们其实并不“空巢”。网络使离家在外的他们能随时随地和父母联系沟通,维系亲情的温度,与故乡和回忆保持“不断线”。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作者援引了罗曼·罗兰的这句话,进而表示,在孤单、寂寞和失落中拼搏,是对英雄主义最好的诠释。


只是,没有数据的结论缺乏依据,强行灌输鸡汤更是一种高高在上。


“空巢青年”这样的网络标签或许有媒体跟风和以偏概全的一面,但根据新华网援引的一项数据:国内20岁到39岁的独居年轻人数量,已接近2000万。


光明网援引的另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


网络再发达,也替代不了面对面的温情,站在岸上的人不能体会溺水者的心情。



03

城市越喧嚣,内心越寂寥


知乎上有一个“如何看待空巢青年”的话题,一些知友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 孤独得像条狗,但其实连狗都养不起;


  • 过年回家,我妈要我留一个我在上海的紧急联系人电话,万一找不到我可以找那个人,结果我一个名字都想不出来;


  • 在沙发上看电视睡着了,醒了发现一切如旧,没人给我盖被子,没人关电视……


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也发起了关于“空巢青年”的话题,收到了几百条留言:


  • 每次打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机里提前下好的视频打开,哪怕不看,也要制造点声音出来,才不会觉得那么孤独;


  • 生病了要一个人来来回回跑医院,完了接着回去上班,也要一个人半夜去买药,没人管你吃了吗?只会问你好了吗?


  • 上班太累,下班太孤单,做梦都想养只狗,下班可以陪我遛,可是住公司的公寓里,太小,养狗太贵,最后还是选择养了两只小仓鼠,就放在卧室门口,下班没事抱着仓鼠讲话都能讲半天。


还有一条留言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白天出入高大上的高楼大厦,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脏、乱、差的城中村,还遭遇过3次漏水。


第一次漏水是在卫生间的房顶。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才发现家里下雨,就跟水帘洞一样。房东不靠谱,只好自己在网上找了维修工人,又不确定维修工人是不是靠谱,又找了同事帮忙壮胆。


第二次漏水是在卫生间的管道,突然就漏了,当时我正在洗澡,整个人都不好了。可后来还是自己买了管子,照着网上的方法装上了。


第三次发大水是因为洗衣机,洗衣服的时候突然坏了,水从里面哗哗哗地流出来。已经绝望到放弃治疗 ,就看着水漫过房间,一动不动地站着,直到水没过地板。可是能怎么办呢?还是得自己收拾。


闺蜜对我说,该找个男朋友了,至少可以跟我一起分担。我唯有苦笑,看得上的男生不喜欢我,看得上我的我不喜欢。相亲相到快跟父母吵翻天,可依然很迷茫。


都说大城市机会更多,可有时候就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多余的人。



空巢青年的数量正变得越来越庞大,这是个无可回避的话题。


相比于生活上的拮据,“被抛弃”的感觉让他们与繁华的都市背离。


孤独得像条狗,和手机语音做朋友,城市越喧嚣,内心越寂寥。



04

不得不在大城市打拼


空巢青年的产生源于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迁徙,而人口大迁移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的马太效应。


我曾在过去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了马太效应:城市越发达,资源和机会就越多,人口就会大量聚集,而人口红利又会反过来推动城市更快地发展。


“逃离北上广”才是真正的伪命题。


因为只有大城市才能更好地安放年轻人的梦想。



故乡的小城市并非田园牧歌式的舒适安逸,而是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


那些适应了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一旦回到家乡,就会发现自己实在无法忍受少的可怜的工作机会和无处不在的人情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年又出现了“逃回北上广”的风潮。


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会把自己的空巢经历当成是一种神圣的使命,而仅仅是为了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不得不在大城市打拼。


可是,来的人多了,房价自然就高了,竞争也更激烈了,这是一种必然,稀缺资源永远昂贵且只属于少数人。


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追寻梦想所不得不背负的代价。


仓央嘉措有一句诗: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答案是没有。


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其代价,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05

有的在升起,有的在落没


双十一,阿里巴巴、支付宝大楼彻夜灯火通明,大屏幕上滚动的数字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仅仅是天猫,双十一的销售数字就飙升到了1200多亿。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移动支付全球第一,与之相应的,是硅谷的华人精英开始了大规模的回流。


据一位回国的硅谷精英透露:这两年,硅谷工作的华人工程师几乎每周都会收到来自猎头公司的邮件,开场白常常是这样——国内互联网发展势头很强劲,机会很多,要不要考虑一下?


可是,即使是硅谷精英,回国后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资深数据挖掘专家赵星向媒体表示:


回国后的工作强度,是自己在美国时的至少三倍。


“回国最大的感受,是感觉一天不是24小时,而是48小时、72小时……”

中国的黄金10年已经开启,这是时代的浪潮。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兴行业蒸蒸日上,站在潮头之上的人,通过夜以继日地工作去抢占阶层分化时的一席之地。


这确实给一部分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可是,有的在升起,也有的在落没。


最近网上热传着一篇《中国青年报》的文章《女博士在京买房记:想读博吗?先买个房吧》,里面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一名毕业于985高校的文学博士的境遇。


他研究鲁迅多年,可他最后能做的,就是选择在鲁迅离开北京的日子,离开北京。


第二个细节发生在话剧院。


通常晚上九点半话剧还没结束时,有一半人就离开了,一路小跑赶去地铁。


“你能想象他们坐在那里的时候都是坐立不安的。”


去年,北京统计局首次发布北京环路的人口数据,有超过一半的常住人口,住在北京的五环外。


有人说,世道变坏是从嘲笑文艺青年开始的,他们把因果关系搞反了。实是世道变得太快太艰难,才让文艺青年跟不上这个时代。



06

人总是要活在希望之中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曾说:“对世间的一切事物报以虚无的态度其实是轻松的,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勇敢地介入其中。”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至少可以很舒服。 ”这样的犬儒主义看似轻松,却也通向了一条看不到希望的路。


在千篇一律的悲观论调中,少数的乐观派更让人印象深刻。


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说:


我是一名空巢青年。刚开始内心是坚定的,不断地告诉自己你是努力的,然后会有收获的。


但是过一段时间你内心的那种坚定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


看到大街上相拥而走的情侣你会羡慕;看到幸福的一家人逛超市你也会羡慕;看到别人三五成群会羡慕;看到拉着行李箱回家的人也会羡慕……


然后不断地安慰自己,你自己独自奋斗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遇到更好的人,也会陷入自我否定,但很快又会显现出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会最快也最好的一件事,是不断地安慰自己,学会了报喜不报忧,也学会了自己跟自己的独处。


每个空巢青年,大概都有一个梦想吧。


或前行或稍是休息,也许需要陪伴,也需要温暖,但是在没有对自己妥协之前,在每个城市你都会看见夜晚独自前行的人。


他们走向的路是回家的路,也是能够有家的路!


我是一个努力向上的空巢青年!



节奏太快,压力太大,房价太高,上升太难,这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无法逃脱的事实。


有人说,现在的问题都是时代发展的阵痛,不幸的是,阵痛正好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


未来的路,不仅难走,而且漫长。


要说不累,太假。


相比于强行安利英雄主义,不如多一点理解和体恤,这是给满身风雪的赶路人,传递的一点温度。


只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们无法选择生在哪个时代,但至少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哪怕是把一个人过得像一支队伍。


毕竟,人总是要活在希望之中。




*作者介绍:缓缓君:985高校工科男,时代华语图书签约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观点;有一点理性,也有一点温度,新书《我就喜欢这样的你》已上架。公众号:缓缓说(huanhuanshuo520)。


- 今日荐读  -


我们正年轻,孤独且彷徨

作者:丫头的徐先生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次华丽的冒险。书里的故事关于分别和重逢,关于爱情和友谊,关于拥有和失去……得意和失意同在,艰难和幸福并存。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读



- 本文编辑  -


哩哩

转载合作加咪小咕微信:aidushu2015

投稿邮箱:cmread365@163.com



- 还可以看 -

▼戳原文,读《我们正年轻,孤独且彷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