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资质平庸也可为圣

2017-09-12 咪咕阅读

作品简介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作者:张宏杰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曾国藩。

从另类视角解读“成功学教父”曾国藩,一个挣扎在体制核心的职业官员,写透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中国特色体制的独特生存哲学!



作者介绍


张宏杰: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曾先后就职于某金融机构及某大学。著有《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饥饿的盛世》《坐天下很累》等。《百家讲坛》主讲人,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

 

 

推荐理由

一、资质平庸的人也有希望。

我们热爱天才,羡慕天才,但是大多数人都资质平庸。如果你认为资质平庸就放弃治疗,那么,读一读真实的曾国藩吧,他的一生如果是一篇论文,那么题目就是:《论资质平庸的人是如何锻造成圣人的》。

二、不唯书、唯实践。

曾国藩前半辈子是书呆子,到处碰壁。后半辈子醒悟了,逐渐变成了超级大V。我觉得这种人生阅历充分验证了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书呆子的曾国藩,用圣人的标准来苛求自己,还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别人,结果可想而知。现实的碰壁终于让曾国藩明白,当书呆子是办不成事的,成功需要“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功”。所以,他会纵容手下贪污,会默许部队不守军纪,还拼命给手下争取利益。实践证明,大家对于利益都是没有抵抗力的,所以会拼命的帮助曾国藩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三、天下大事,无恒无以成!


年轻的曾国藩发誓要成为一个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圣人”,所以他每天坚持做“日课”,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得失。


曾国藩早年不信邪,摆出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架势,弄得很不招人待见,做事处处碰壁,无比艰难。他毕竟是现实主义者,一大优点是能分析实际情况,应对以有效之法,三十岁后大彻大悟,总结一套为人处世之法,应对官场,应对朝廷,令可用之人为其所用,可用之条件为其所用。


他的追求或者理想,正是儒家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臻于至善”,从实现人格理想的角度而言,他很纯粹。而为了应对外部世界,他却又必须向某些人某些规则妥协,终其一生,他对“官场的明规则和潜规则都十分尊重,庆吊往来,礼数周到”。


曾国藩不想成为海瑞式的清官。他刻苦自励,全力内圣,因此,他做事更重效果,而非虚名。曾国藩从自身经验总结出,一个人特立独行,必然为众排斥:“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者。相形之弥,盖难为情。”


曾国藩人生的最后的十二年,一直在做总督。可让人惊叹的是,曾国藩一家人的生活却很清贫,自己衣衫简朴,府里只有两位女仆。如此清贫的曾国藩是如何处理陋规的呢?原则上他是拒收礼品的,但他又不是全然不收,有自己默认的一条“价格线”。有时候,属下送礼,他会全盘收下,然后以价格相当的礼物回赠。这在当时拼命敛财的官场是稀有的。



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这就是他成圣的节奏。


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时,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


正是因为“尚拙”、“尚诚”、“尚恒”,曾国藩才能以“中人”之资,成就不世功业。


天下大事,无恒无以成!有志有恒,中人也可为圣!



- 往期书评 -

点击阅读原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