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袁泉VS章子怡:人生无套路,条条都算数

2017-11-18 咪咕阅读


文 | 婉兮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我们提起章子怡,想到的都是烈焰红唇,倔强的眼神和赤裸裸的野心。


我们谈论袁泉,用到的词却是文艺清新,恬淡的外表和轻盈盈的姿态。


一个像肆意张扬的红玫瑰,一个像静默温柔的白玫瑰。这样的两个人,按理说并没有放在一起描写的可能。


但我们把目光往回挪21年,就会发现,1996年的那个秋天,她们同时走进了中央戏剧学院,做了同班同学。这个班级的其他成员,是秦海璐、梅婷、胡静、曾黎、刘烨……


“全国的人精都在这里了。”


她们曾站在同一个起点上,但终究还是有了个完全不一样的以后。



进中戏的姑娘,大多有个艰苦学艺的童年和少年。


章子怡和袁泉,都是11岁那年住进集体宿舍的。不同的是,袁泉进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章子怡去的是北京舞蹈学院附中。


熄灯之后,北舞附中的女生宿舍总会闪出一个纤细瘦弱的身影,她踮着脚尖,轻巧却快速地往练功房溜去,然后悄无声息地劈叉、压腿、下腰。练上一阵儿后,又偷偷摸回宿舍爬上床,把腿压到墙上,带着隐隐约约的疼痛入睡。


那是十一二岁的章子怡,老师说她的柔韧度不好,她特别害怕自己因为表现不好被学校退回去,“那就太丢脸了”。


哪怕入学时,她是从两千个报考学生中脱颖而出的,唯一被录取的佼佼者。


此时的袁泉大概正在写信,她向父母倾诉自己的烦恼:“我的腿特长,脚尖老是贴不到脑门,因为这个老师老拿话挖苦我。”


父母回信说:“泉泉,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们绝不会在你竭尽全力暂时达不到目标时,还要你去拼命。”


在后来的7年时间里,袁泉陆陆续续和家人通了279封信,通过文字化的情感交流来寻求内心的安定。


这种力量是温柔宁静的,有别于章子怡的倔强孤傲。但无论如何,这两个女孩都用各自的方式在成长。


一个人要走的路,或许在少年时期便已透出征兆。


决定命运的,是个人性格与时代背景杂糅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既偶然又必然的东西。



先成名的是章子怡。


1998年,19岁的她被张艺谋选中,出演《我的父亲母亲》中的女主角招娣。电影上映后,“章子怡”这三个字街知巷闻,成为一夜走红的代名词。



再往后,戏约陆陆续续地找上门来。梅婷早已经和张国荣拍了《红色恋人》,袁泉也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春天的狂想》。


凭借这部电影,初出茅庐的她斩获分量不轻的金鸡奖最佳女配角。


两人都是幸运的女孩。因为在很年轻的时候,她们就已经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遇见好角色和好导演,然后被认真打磨、细细雕琢。


一转眼,就到了毕业分配。当时,中央实验话剧院的院长点名从她们班要3个人:章子怡、秦海璐、袁泉。


章子怡不感兴趣,她的那颗功利心潜伏已久,又早早被推入名利场的风口浪尖。所以,紧接着《我的父亲母亲》而来的,是《卧虎藏龙》。


李安执导,周润发、杨紫琼加盟,这是一部注定会在国际上引发轰动的影片。她的选择再明白不过了。


但袁泉兴高采烈地去剧院报道,后来她说:“我很早就知道,舞台是我毕生所爱。”


早早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未来会省去许多兜兜转转,人生也会少一些不必要的犹豫和迟疑。



2000年的柏林电影节,章子怡穿着一身红肚兜亮相。


当时的她,没钱,也没有品牌赞助,但那年轻无畏的眼神透着毫不掩饰的欲望。


当时的新闻报道说:“张艺谋事前曾嘱咐章子怡不要一起上台,可是章子怡没听,紧跟着他上台领奖,令张艺谋老大不开心。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凡是重大的国际电影节,得奖时都是导演上台。”


于是,穿着大红肚兜上台的中国姑娘章子怡,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太美丽、太高调、太生机勃勃,也太引人侧目。


正因为如此,章子怡总给人一种野心勃勃的侵略感。她的美,也总是充满了攻击性和压迫性。


这样的事情在袁泉的世界里根本不可能发生。在她公开的所有私人照片里,我们几乎看不到一件色彩鲜艳款式出格的衣裙。


所以,一个人的穿衣哲学,大概也是她的人生哲学。


一位知乎网友曾在798儿童美术机构遇到过袁泉,她的孩子在那里学画画。


课程将近两小时,袁泉跟其他家长一起坐在沙发上等。不同的是,她每次都带一本书来看,不玩手机,也不和一旁的家长闲聊,只是低着头,专注于手上的阅读。



“从头到尾一直那么安静地看书,其他家长都不会去打扰。”


书读得多了,人也自然会沉静下来。对世界和自身,都能有更清醒的认识,所以知道自己想去哪儿、怎样去。


目标不同,路就不同,心思和步伐,也都会不同。



但论起拼命来,这两人倒是一模一样。虽然一个投身电影银幕,一个奋斗在话剧舞台。


2003年,《赵氏孤儿》排演现场忽然传来一声惊呼,只见女主角袁泉痛苦地趴在地上,一张五官深邃的脸痛苦到变形。


救护车呼啸而来,袁泉被诊断为锁骨粉碎性骨折。同样的皮肉之苦,章子怡在三年前也受过。


那是《卧虎藏龙》的拍摄现场,吊威亚的工作人员已就绪,导演李安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控。忽然,他呆住了。因为他发现,章子怡在直接拿脸往墙上撞!


吊威亚时,人的本能反应是用手护住头,而她的本能,是拼命演好这一场。


这就是章子怡在《演员的诞生》里提到的那种信念感,也是她和袁泉、乃至所有优秀演员之间的共同点。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那么一些值得你用尽全力去争取并守护的东西。当你找到它,生命就有了一大半的意义。


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都懂得放弃一部分,深耕一部分。


张纪中筹拍央视版《笑傲江湖》时,曾出价200万邀请章子怡出演岳灵珊一角,她看到合约时大吃一惊,还欣喜地告诉身边的朋友:“200万可以在北京买套大房子了,这下我也有钱了!”


但她的想法被张艺谋否决了,理由是:“要想出大名,就一定要走大银幕路线,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把前途给毁了。”


或许正是“出大名”的念头鼓舞了她,那个时候,名利之于她,就如同舞台之于袁泉。



袁泉的毕业大戏是话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当时接连演了好几天,附近的小孩们经常跑来看。


小观众们来的时候,总是先探头进来问:“今天袁泉姐姐上吗?”


如果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就转身离开,毫不犹豫。


这是袁泉应得的赞誉,还在大学时,她就放出豪言来:“除了读书上课,我想24小时都住在剧院。”


因为剧院能给她带来安全感,而所谓的安全感,就是有规律地生活。



当年被分配到剧团后,袁泉接到的第一部话剧叫《我听到了爱》,她在里面扮演一个聋哑女孩。她非常享受那种状态,大家一起排练、演出、讨论,像普通人一样上下班。


事实上,爱演话剧的演员真心不多见。


第一、话剧无法NG,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整部戏排练下来,不能有任何停顿,一遍不过就从头再来,直到表情肢体语言过关为止,需要耗损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第二、话剧很小众,观众数量无法与影视相比较。也就是说,演话剧的人很难做到大红大紫名利双收。


关于这个问题,袁泉在她的专辑《孤独的花朵》里写下这么一段话:


树林中有两条路,树林中有两条路,

而我,选了那条较少人走的路。


所以,舞台回馈了她精妙的演技,淡然的姿态,以及与老舍、曹禺等老一辈艺术家并肩,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的殊荣。


所有的得到都意味着失去,而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归。



曾经的章子怡几乎得到过全世界。


当27岁的她抵达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亲自前往码头迎接,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向章子怡跪拜:“欢迎皇后娘娘!”


《夜宴》首映时,马可·穆勒再次双膝跪地,迎接踏入电影宫台阶的章子怡,号称自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当时,她是西方电影界的宠儿,26岁就当了奥斯卡最年轻的终身评委。


《时代周刊》曾评价说:章子怡是中国送给好莱坞的礼物。


名气地位一来,爱情自然也跟着来敲门。那几年,章子怡的男友从犹太富商到霍家公子,个个非富即贵。


人人都说,这不过是美色与权贵的龃龉交易,她的所作所为,也无非是用美貌换取通往金字塔尖的捷径。可她毫不隐瞒,也毫不避讳。


情感生活是价值观的另一种投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爱情。


所以,袁泉这一生,至今也只爱了一个人。



唯一的八卦新闻,是和夏雨闹分手时,在媒体面前红了眼眶。好在,她和这个相恋多年的男人,最终还是从校服走到婚纱,从校园走进了家门。



到了今天,这两个女人都已经当妈了。


据说不跟剧组拍戏时,袁泉一天的生活是这样的:


早上起来把女儿送到上学后,她就去健身房锻炼;


下午4点前往剧院化妆,准备上台;


每晚11点左右,完成当天的话剧工作,回家休息。


《爸爸去哪儿》火遍大江南北时,栏目组也曾邀请过夏雨和夏哈哈,可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袁泉说:“女儿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关系很好,用不着上综艺节目。”


圈内人形容这对夫妻,“在没有作品的时候,袁泉和夏雨就像人间蒸发了,似乎已经退出了娱乐圈。”


他们都是懂得给生活做减法的人,明白世上90%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所以很少出现在那些流光溢彩星光熠熠的场合。


但章子怡上一次上热搜,正是在著名的芭莎慈善晚宴上。


那一刻,她正在和刘嘉玲淡定地聊天,一听到苏芒喊着“拍照啦”,便猛地脱去外衣露出香肩凹造型,一副“老娘最美最拽”的霸气逼人,依稀仍是柏林电影节上穿着红肚兜傲视群芳的模样。



最近的一次,则是在综艺节目中拍桌子扔手机,用“毫无信念感”来怒怼流量小花的演技。


她能抱着女儿低眸敛眉温柔慈悲,也依然能气场全开地睇视众生。哪怕她曾坠入深渊,哪怕她嫁了所有人都认为不般配的男人。


赤手空拳打出的天下经得起任何形式的狂妄任性,因为她始终都是那个有资本有力量的章子怡,这是所有人都拿不走的东西。


那种刻进骨髓融进血液的东西始终未变,无论章子怡,还是袁泉。



一定有许多人劝过章子怡:你稍微低调一点掩饰一点,那样对你有好处。


因为含蓄内敛的中国人,向来痛恨把成功欲写在脸上的人,尤其是女人。


也肯定有人向袁泉建议:多增加些曝光度,适当炒作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毕竟时代喧嚣世界嘈杂,曲高难免和寡,倒不如随波逐流。


但这一次,她们的态度是一模一样的:你们尽管说,反正我不听!


因为,她们都是很早时,就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懂得为之付出的那种人。


这样的人,自始自终都会把生活掌控在自己手中。不过,当清醒、倔强与强烈的自由欲糅合在一起时,她们的一生就注定不会太容易。


但一切又都像《明朝那些事儿》写的那样:成功只有一种,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哪儿有什么标准答案啊?


成功和幸福从来都无法规定模板来按图索骥,但也殊途同归。毕竟人人生而不同,经验可借鉴,却无法原样复制。


而人性最深层次的追求与执着,也无非是来自内心的充盈和自在。


适合所有人的路并不存在,哪怕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面向同一个未来的袁泉和章子怡。


*作者:婉兮,十点读书签约作者。90后,熬鸡汤、讲故事,我有酒、有茶,还有鸡汤,你有没有故事,要不要说给我听?微博 @婉兮的文字铺,个人公众号:婉兮清(ID:zmwx322)。新书《那些打不败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现已上市。


- 今日荐读 -

《 那些打不败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 》

作者:婉兮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读


- 还可以看 -


点击阅读原文,《那些打不败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