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真正优秀的父母,允许孩子平庸

2017-12-29 许正经 咪咕阅读


以前听说过这样一段话:人啊,小时候觉得父母不是一般人,长大了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生娃之后觉得自己孩子不是一般人。

为什么父母无法接受孩子比自己平庸?

那些生活顺遂的父母,对子女期望也会比较高。

因为顺利的人会把顺利看成天经地义;而幸福的人,也会把幸福当作理所当然。

考上清华的人会觉得考普通211简直不需要智商;

夫妻感情很好的家庭,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未来能够得到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完全不是奢望……

 

当一对命好的夫妻得到了千里挑一的好东西,他们就会觉得子女所得也要千里挑一。这个底线是“我的孩子至少得过的比我好……

如果他们子女只达到百里挑一,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辱没。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式父母的4个神逻辑》,里面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从小喜欢画楼房,毕业后填报志愿,我的理想专业是同济大学的建筑系,可按照我的成绩,已经可以填报人大法学院。


我妈把我填报志愿的事跟单位的人说起,她的同事们说:“这还用选么,肯定是去人大啊,你儿子是怎么想的?同济和人大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大学。”


于是她逼着我把第一志愿改成了我压根不喜欢的人大法学专业。


理由是,我的同事都笑你傻,你真给我丢脸…


我的人生在她看来不过是一项为自己添彩的工作。

在这个母亲眼中,在人大读法律要比在同济读建筑更“有面子”,而孩子的兴趣、理想都不过是小孩子不懂事,完全不列入考虑范围。



“优秀”才是人生最大的陷阱

国内教育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把自己战胜自己叫做成长,而把战胜别人叫做“优秀”;我们把成长当作理所当然,却对所谓的“优秀”趋之若鹜。

我们的父母,学校包括社会,都在一点点地将本应收获巨大成就感的“成长”边缘化,甚至用一系列刻薄的批评来贬低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步一点又什么用!还是比不上那个经常考第一名的某某某!

 

事实上,只有“成长”才能成为伴随一个人一辈子,激励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最重要的成就感来源。


而“优秀”,无疑是一个陷阱——除非你是一个处处拔尖的完人,否则你将无时无刻都能发现比自己更为优秀的人。


随着时间推进,你只能在不断加剧的自我否定中被摧毁

 

这些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当一个孩子在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攀比机制下丧失了对自我成长的认可,他将变得异常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表现。

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关系的不断复杂,这个“别人”的界限也会逐渐扩大——从家长、老师,扩大到同事、领导、伴侣、朋友、长辈,甚至陌生人

他们的成就感只能通过别人的认可获得,一旦从别人口中得知对自己不好的评价,他们的心态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陷入焦虑。

 

而更可怕的是,他们很可能变成下一个依靠攀结果比来定义自己孩子的父母,并将这种可怕的心理残疾,以“爱”的名义一代代传承下去。


就像那些小时候遭受暴力教育长大的孩子,在为人父母后,即便内心知道不能打孩子,但潜意识里依然无法控制自己对孩子拳脚相加,因为童年的记忆让他清楚地记住“暴力是有效的”。


而那些从小被迫接受父母攀比式教育长大的孩子,早已忘记每个人最大的竞争对手应当是过去的自己,而非别人这个最基本的人生信条。


于是当他们有了孩子,便不可避免地把孩子也当做一个汲取成就感的工具,只有孩子过的比自己强、比周围的人强,才能维系自己作为父母的自尊心。


殊不知,“优秀”本就是一个需要莫大运气的陷阱,而平庸才是人生常态。


作者│许正经

勾搭咪小咕/转载授权

加微信:mguread


今日荐读

《认清自己,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作者:吴安奕

家长的教育能力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水平。所以,教育孩子之前要先认清自己。本书结合81个案例,层层剖析家长的优势与不足,精准定位你现在的教育水平,使你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用最快速、最简单的方式引导孩子成长。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读


- 还可以看 -

点击阅读原文,《认清自己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