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立波模仿了这个香港人10年,却没学到一点皮毛

2017-01-21 陈香香 Vista看天下

周立波的事儿,大家应该都听说了。2017刚开年「疑似涉枪涉毒」的他就立刻在「作死」这条大路上马不停蹄地向前奔。




不得不说,周立波这几年真挺犯众怒的。正如今天小编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段子——「直到周立波被抓,才感觉有了点过年的气息」。人民群众们张灯结彩放鞭炮庆祝他进局子,看到被花钱保释之后恨不得立刻把他拉回国内审判。


……关于周立波身上那些破事儿,相信这两天大家看过的扒皮也够多了。于是今天小编准备换一个角度,谈谈波波老师「艺术创作」背后的那点事儿。



------------------------


2008年,在「海派清口」刚刚大红大紫时,周立波曾经在上海本地电视台一档名为《家庭演播室》上,谈自己的创作初衷:


香港有个非常火的表演叫「栋笃笑」,也是个单人的表演形式,然后他们就给我看了盘带子,看了之后我说我来干。




9年前的他远不及如今这般目中无人,眼神中甚至有一丝谦卑;没有直接说明,但话语中也透露了一个意思:


所谓「海派清口」其实就是大陆版的「栋笃笑」。


栋笃笑,这种艺术形式对于粤语地区的小伙伴来说也许不陌生,但由于语言差异,北方的朋友们听说过的并不多。它的创始人一个名为黄子华的香港男人,长这样↓↓↓ 1960年生人,如今已经57岁了。



和我们熟知的不少香港明星一样,他最早是TVB的主持人和演员,但由于样貌不突出(其实小编觉得还不错),星途并不顺利。直到1990年,对演艺圈失望的黄子华决定退出。离开之前,他准备把自己近10年的坎坷经历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展现出来。


在北美长大的他特别喜欢看脱口秀,尤其是年轻时的伍迪·艾伦老爷子和「木下总统」凯文·斯派西的表演。于是,他耗时近一年的时间,创作了一部名为《娱乐圈血肉史》的表演,以谐谑的口吻,半真半假地讲述自己在娱乐圈打拼的经历。




一个人独白90多分钟,全场掌声雷动,笑声不绝。一下子让这部作品一炮而红,断了黄子华退出娱乐圈的念想。豆瓣上可以找到《娱乐圈血肉史》的界面,对于一部脱口秀来说,9.3的评分高的可怕——



由于是第一次在香港进行公开表演的脱口秀,黄子华给自己的表演取了个粤语名字「栋笃笑」,翻译自英文里的Stand-Up Comedy(站在没有任何布景和摆设的舞台上讲笑话)。


自1990年的第一场栋笃笑开始到现在20多年来,有明确主题的栋笃笑有17场,场场爆满,加场又加场,从小剧场到几千人的伊丽莎白体育场再到几万人的红馆,从香港、澳门、广州到悉尼、多伦多、旧金山……每次演出完,画风都是这样的——



------------------------


16年后,栋笃笑的火爆程度传到了周立波耳朵里,也就有了刚刚那段截图。


客观来说,两人表演形式的产生背景是相似的:黄子华把脱口秀粤语化,变成了栋笃笑;周立波把栋笃笑沪语话,变成了海派清口。


可风评,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知乎上有一个问答,问题是:如何评价黄子华的栋笃笑与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最高赞的评论是:跟黄子华多大仇,要这么黑他?


在很多人心目中,拿周立波和黄子华做对比是一种无法接受的事情。因为,周立波学了黄子华半天,除了狂拽酷炫,却完全没学到人家高级的地方。



最明显,也最简单粗暴的一点,体现在两人的业务能力上。


周立波喜欢「借鉴」网络段子这事儿,大家可能已经知道了。当然,在这个连「春晚都靠网友智慧」来撑的年头,也不好质疑波波什么。


但问题是,抄来的段子都背不过。看这张对比图就更明显了:周立波面前是厚厚一沓稿,黄子华面前只有观众。




黄子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栋笃笑是一种打擂台的表演方式,上了台,就等于决定一人对战全场观众


要知道黄子华后期的表演由于人气太旺,都是在红馆举办的。红馆能容纳几万观众,开演唱会自然是完美,但是没有了灯光、音乐、背景、舞美,仅靠一张嘴,气场没有两米八,根本压不住场↓↓↓



想象一下很多经验不足的德云社新演员,面对天桥剧场500位观众起哄时都会一脸尴尬,就能明白面对几万人是多难的事儿了,更别说《壹周立波秀》小小的演播室了。


这种控场力不是靠谁嗓门大就能撑起来的,说句俗的:靠的是才华。


与周立波身后一个庞大的写稿团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子华加拿大排名前五的阿尔伯塔大学哲学系出身,创作团队只有他一个人,每次制作期都会长达一两年。这也导致26年来,他只有17个独立作品,却场场经典。


当然了,绝大部分人对于周立波的厌恶,不是在他是不是自己写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达成了一个共识:人品是很大程度可以体现在作品里的。




众所周知,周立波最喜欢干的就是嘲笑别人,受到过攻击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


自己的老婆;全中国的农民;穿汉服的嘉宾;穿裙子的小沈阳;爱怼人的郭德纲;从小被父母送人不想认亲的女孩……反正,从来没说过自己半句不好。




相对比周立波高高在上的上帝视角,黄子华则更喜欢自嘲。


比如,下面这个黄子华「谈朋友借钱」的小片段(时长5分钟)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67oic7qe&width=500&height=375&auto=0


没有WiFi的小伙伴可以看文字版经典台词:


朋友不要讲钱,但是你不讲钱,怎么知道哪些是你的好朋友呢?就看你肯借多少钱嘛。

我是有从50块到5万块的朋友的,当一个50块的朋友找我借60块,这就是过分了,有一点点勾二嫂的感觉了;

但是一个5万块的朋友,就真的算是好朋友了。


不是翻着周立波式白眼,嘲讽借钱的朋友多傻X。而是:我很自私啊,才不想借别人钱。


比如,在他最著名的作品《秋前算账》里,他讲述了一段「看病难」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看病的时候排队很长,他托了个领导的关系,一下子就插到了队伍第一个。


不歌颂自己是个遵守公序良俗的好人,而是「恬不知耻」表现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再比如,他在《娱乐圈血肉史》里说:我们人前人后,勉励自己勉励人,做人最紧要有梦想。那是你想的美!市场会直截了当跟你说不,我的梦想,还租不起一方厕格呢。


这些话表面上看上去「三观不正」,可仔细想想,又每句都是大实话——


朋友借钱时,有多少人不是先考虑自己的荷包?

有钱有势的人走过时,有多少人不想也和他一样?

一次次被梦想欺骗时,又有多少人可以坚持到最后?


这些是平民老百姓都有的小心思,但愿意承认的不多。于是,黄子华把自己当作了小丑,通过被人笑话,以此来引起人们的思考。


对于作品,黄子华最经典的一句话是:请你好好放低。



他不害怕卑微,不害怕市井,不害怕作贱自己,一切段子从人生辛酸里头去挖苦。嘲笑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


这一点,倒跟周星驰有异曲同工之处。比起站在虚荣制高点上俾睨别人的周立波,他们更像和你面对面坐在小饭馆里的哥们儿:没有互相瞧不起,而是如同一面镜子让观众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哭过笑过之后发现大家都只不过是滚滚红尘中的普通人。


更加可贵的一点是,我们往往能从黄子华的作品中,看到一些跳脱段子之外的社会现实。


很多网友吐槽电视上的所谓段子手尴尬,吐槽周立波低俗又夸张,实际上是因为这些挠胳肢窝式段子的效力是有限的。听多了,自然就烦了。


而黄子华的讽刺笑话却能让人笑过之后,发现话里面是有东西的,不肤浅。



他关心现代人的城市病,在作品《洗燥》里,他说现代人身上都很多「燥气」:排队插队、邻居吵架等。于是他插科打诨两小时,目的只为了帮现代人「去燥」


他自己得过抑郁症,于是在作品里专门谈香港自杀率上升的问题,把生命比作了一次自助餐:有很多东西可以选择,这个东西不合口味可以试试别的。




作家黄碧云曾经给过黄子华一句评价——一个残酷的笑话演员。对如此高的评价,黄子华倒是不以为意地说道:


如果说我及栋笃笑对这个社会有甚么意义,我只会觉得,你进场是因为可以与一大帮人,一同就身边的一些很无奈的事情来大笑一餐。如果笑完后你能解决那个问题,这当然是理想,但如果不能,拿来笑一笑也无妨。


------------------------


大火之后,在做栋笃笑的同时,黄子华又一次踏上了最开始的道路——演戏。


小编一直认为:喜剧演员演正经影视剧其实并不是件容易事儿,参见电影中演技夸张到要溢出来的小沈阳和郭德纲。


而继拿金马奖的范伟老师之后,黄子华是第二个可以说服我的反例。


也许是常常在栋笃笑里描绘卑微的小人物,他太擅长TVB里那些「草根小强心态,嘴贱溅一身血」的角色了,主演了《男亲女爱》和《绝代商骄》等等脍炙人口的剧,好评如潮。


直到2013年,更是直接凭借《My盛Lady》得了TVB视帝——



如果这些还不够有说服力(毕竟和他的喜剧形象还是比较接近),那下面这部作品一定能让人心服口服:《非常公民》,评分高达8.5——



剧照是这样的↓↓↓ 你没看错:那个在台上嬉笑怒骂的黄子华饰演的,是末代皇帝溥仪。要知道这完全是一部内地制作的严肃正剧,搭戏的是秦海璐、蒋雯丽等影后,一开始导演选择黄子华只是因为长得像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粗暴到有些随意的理由,却成就了很多网友心目中最佳的溥仪之一:



黄子华把末代皇帝身上,那种文文弱弱又刚愎自用的悲剧气息体现的淋漓尽致——



或许,这就是黄子华的特别之处吧:


喜欢在大家面前嬉皮笑脸,又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一面。并且不是靠说的,而是靠做的。


说回周立波,也挺让人意想不到的。2010年,在自己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2》的发布会上,面对记者拿他和周星驰对比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与其说我是上海的周星驰,不如说周星驰是香港的周立波。随后看向一脸尴尬的导演李力持,露出了那招牌般俾睨天下的眼神。




小编不知道波波先生说这话的时候究竟抱着怎样的心态。但至少,如此脱离现实的自视甚高,他一定没想到7年后自己的光景——


抱着复制成功的念头为所欲为,直到独善其身都成了一种奢望。




《Vista看天下》团队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闻故事

微信公众号搜索“看天下”添加关注

商务合作请联系QQ:279849326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