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时代咋还有“丁璇女德”?《白鹿原》下代迥然命运谁之过?

2017-06-01 安迪2481 Vista看天下

自电视剧《白鹿原》历经停播风云,重返安徽卫视、江苏卫视电视荧屏后,白、鹿两大家族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的生死沉浮,再次牵动起大家的关注。而近日随着原上二代初长成,“原上五少”的命运也走上不同道路。值得注意的是,由已播剧情和对原著的了解可知,白鹿两家后人呈现出与上代父辈截然相反的人生历程。白嘉轩一生宽厚待人、以德报怨,鹿子霖一生善于钻营、机关算尽,然而故事的后续发展令人不禁发问“面对这样两位父亲,为何鹿家的后人比白家的后人更优秀”?


白家和鹿家秉持着不同的家训教育,最终形成了子孙后代迥然的性格特征。

鹿家,鹿子霖从新式学校开办之初,就把孩子送入新学。渴望儿子们光宗耀祖,自己好去祖坟上去放铳子。而兆鹏和兆海也在城里接纳新事物的过程中,成为革命的中流砥柱,他们全心投入革命,不怕牺牲,一腔孤勇,性格注定就是要出去闯的。

白嘉轩教两个孩子背《乡约》


反观白家,白嘉轩恪守“耕读传家”,对孝文严格执行传统教育,传承未来族长重任;让孝武着眼脚下土地,做个本分农民;如果不是白灵与生俱来的反叛精神和坚定信念,恐怕也会同两位哥哥一样被禁锢在白鹿原上,无缘得见外面世界的大变故。


白鹿两家下一代的成长,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白鹿两家家长对于新事物的态度,教育是自上而下的。从以下三个纬度来分析两家在子女教育上的不同。

1

传统教育VS新式教育

Traditional education VS Modern education

白孝文偷看白嘉轩执行《乡约》吓尿了 

传统说教式教育——白家的家训:一个只进不出的木匣匣,是守势,且是固守。白嘉轩的传统教育方式在他的孩子们身上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几千年来农耕文明的小家式教育的缩影。


从白秉德病榻上对白嘉轩的嘱咐,再到白嘉轩要求白孝文也成为和自己一样的“族长”,白家注重家族传承,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使被教育者在身心方面得到教育。而对于被教育者来说,只是被动的接受,很大程度上仅限于局部的受教育范围。

新式放任式教育——鹿家的家训:求学做官,叫人伺候才是能耐!很明显鹿家是攻势。鹿马勺一句话概括自己即为“勾践精神”,这也成为鹿家在白鹿原撑门立户的精神财富。而鹿子霖对儿子们的教育也以放任式的新式教育为主,从而造就了他们积极主动和独立自主的个性,而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2

集体主义教育  VS  个人主义教育

Collectivism EducationVSIndividualismEducation

集体主义教育:白嘉轩的教育手段体现了中国的集体主义,其实是一种“宗派主义”,根据《易经》学说,强调Harmony,commoninterests(世间万物和谐),强调阴与阳的平衡;《道家》学说:“夫唯不争,故天下未能与之争”,在他的许多行动里,表现出了很高的uncertainty avoidance(对不确定的规避),白家的集体主义教育,主张和谐统一,恪守传统,但缺乏创新,安于现状。而白家的这种限制、固定,力求稳定的教育理念造成了白孝文思想上狭隘懦弱。中国文化在主体上是反对功利的,反映在教育上就必然重视道义。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将“义”与“利”作为区别君子和小人的唯一标准。孟子、董仲舒等思想家也无不表现出崇义贬利、尚义反利的特点。这种价值观念直接导致中国教育培养目标的单一性和教学内容的伦理性,整个教育都被纳入了道德的范畴。其结果只能培养出安于现状俯首听命的“顺民”,而抑制了人的个体需求,也抑制了人们正当的物质追求和享受。这种和谐标准使中国人崇尚兼容并蓄,百川入海的境界;崇尚不偏不倚,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特立独行都是被排斥的。

个人主义教育:鹿家对孩子们并没过多约束,主张个人主义教育,注重personal endeavor,pursuit and success,heroism,competition,self-reliance。实际个人主义教育同时也令鹿家的子孙具备了强烈的侵略性。更深层次的,因为这种侵略性,在西方哲学角度体现出极强的排他性,当强调自我时,是不允许大家彼此维持相对平和的局面的,所以就要不断竞争扩张。要么互相竞争,要么就去开拓,和别人竞争,直到决出胜利者为止。竞争与差异一直是个人主义教育着重培养的品质。从霍布斯、马尔萨斯直到达尔文、高尔顿等无不重视生存竞争的原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

理性主义教育  VS  自然主义教育

Rationalism EducationVSNaturalismEducation

理性主义教育:白家用理性主义教育观,以深刻的唯理论为哲学基础,主张知识只能通过理性论证来获得。在此知识传统下,知识被认为是“Absolute”“Scientific”。“绝对的”就是通过严格的理性思维获得的知识具有绝对的、永恒的和普遍的价值特性,不容怀疑;


田小娥事件上,白家作为封建伦理纲常的传承者和理想主意教育观的实践者,坚决抵制田小娥进入祠堂。近期丁璇老师的女德“金句”想必沸沸扬扬: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三精成一毒,专伤不洁女;穿着暴露是非常低俗的行为,易破财失身;女人一定要忍,总挨揍挨人欺负的人不爱闹病等等……这些和封建社会宣扬女人忍受家暴、婚姻包办、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如出一辙。我们生来都有相同的人性,威尔逊在《论人性》中提到:人性享乐主义是沉醉了的人性,犬儒主义是发疯了的人性,禁欲主义是绝望的人性。田小娥形象说明了妇女初期的反抗是出于一种身体的本能,她完全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去反抗传统的封建礼教。白家坚决反对的态度背后本质就是强调理性的先验性,以理性抑制人性中的野性,同时使人渐渐损害感性和非理性素质(如想象、灵感、情感、意志等)。

鹿家采用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国家的起源学说中固然是指人类的史前时代,但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在卢梭《爱弥儿,或论教育》(‘EMILE OU DE L’,EDUCATION,1762)它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卢梭反对封建灌输压制型的教育。”而古希腊的Protagoras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个人至上的原则。我们对比同为田小娥事件,鹿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正是反对传统道德体制的践行者,鹿兆鹏就很支持和羡慕黑娃和田小娥自由恋爱。

总结

《白鹿原》里白、鹿两家后代在不同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一个是呼吁中国教育应该回归传统,重拾传统礼教中值得继承的精华;另一种,则主张普及西方启发式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发挥自我,自由成长发展。白嘉轩始终以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为主,一方面束缚了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这种大家长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也必将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鹿家后代比白家更有出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背景下,传统教育还未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新式教育还未与国情结合,教育理念随即也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文化传承和演进方式不同是形成中西方教育的根本原因。白家为代表的中国教育重道义,鹿家为代表的西方教育重功利,白家教育文化崇尚和谐,鹿家教育文化崇尚竞争家庭和历史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总是相辅相成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父母对子女最好的教育方式究竟是什么?作为家长,在这部剧中你受到了哪些教育上的启发吗?如果作为孩子的你,又希望要哪个爸(d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