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比起难民,我们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2017-06-26 吴戈 Vista看天下

本篇为节选,全文是《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库》付费内容。

这些天,一个原本十分冷门的话题牵动着数亿网民的心——中国要不要接收难民?这个话题的突然爆炸,源于 “6·20 联合国世界难民日”期间,央视等主流媒体发表的一批报道。


这些报道一方面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叙利亚难民问题,并对这些难民表达了同情之情;另一方面还介绍了中国在解决难民问题方面的贡献。然而,不少网民却误以为,这预示着中国也要开始大量接收这些来自中东的难民了……


6月23日,借与黎巴嫩外长谈中东问题,外交部长王毅谈了三点态度:难民不是移民,在世界各地流离失所的难民还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国,重建自己的家园;解决中东难民问题,首先需要加快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为难民回归创造必要条件;中国政府一直秉持人道主义精神,在联合国框架下,为难民接收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军事、国际时事评论员吴戈看来,之所以关于中国接收中东难民的讨论和流言齐飞,这背后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比难民问题更值得忧虑。



6月23日,外交部长王毅与黎巴嫩外交部长巴西勒在贝鲁特共见记者时,应询就中东难民问题阐述中方立场。(资料图)


每年的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但中国绝大部分公众对此原本是并不关注的。


6月22日,某知名网站发表某机构的署名文章,题为“联合国来催中国接收难民 你同意吗”,一下子使这个话题成为了热点。


至于联合国究竟是如何“催”中国的,文中提供的事实仅有“联合国官微发布了视频‘我们和难民站在一起’”。FT中文网等媒体以及某知名女艺人只是因为“也于当日发布类似内容的微博”,就统统被强行打成联合国催中国接收难民的“支持者”。


联合国官微6月20号发布的视频(网络图)


从这位女艺人——姚晨的公共言论中不难发现,多年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亲善大使的她,经常呼吁国人关注世界难民问题,但对中国是否应接受难民却严格遵循着中国政府口径。对是否应当接受难民这种具体政策,姚晨更是极少发表主张,因为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6月7日,北京,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菲利普•格兰迪先生与姚晨进行会面交谈。(CFP 图)


   难民已经来了吗?

使问题进一步复杂的是,6月22日凌晨,一个网民在微博发布了“中国接受了317923名难民”的消息。虽然当天下午就被民间自发的查证澄清,这一消息还是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以致引发联合国难民署抗议。


联合国难民署官网显示,中国已经收留的31万难民绝大多数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印支(越南、柬埔寨、老挝)难民及其后代,以越南华裔最多。截止2016年,除历史上的越南难民外,中国收留的难民来源国有几十个,但分别都只有几十人,即使最引人瞩目的叙利亚难民也只收留了20人,另有35人待审核。至于网上流传甚广的“已有600多名中东难民到了中国”,则纯属造谣,中国几十年来收留的中东难民仅119人,涉及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巴勒斯坦、埃及和伊朗六国,其中后两国仅4人以下。


也有人把通过正当渠道来华经商和提供劳务的外国侨民、移民等同于难民。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中国的国际人员来往远不算活跃,含港澳台在内出入境人数也仅占全国人口的3.3%,而发达国家平均100%;在华外国人仅占中国人口的0.04%,欧美发达国家平均10%-15%,亚洲发达国家平均2%-3%,在华人数超10万的只有韩国,外国人口超10万的城市仅有京沪穗,而且在华外国人很难融入中国。


相比之下,中国海外侨胞已逾6000万,分布在19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一些欧美国家成为第一大少数民族,全球华侨华人逾10万的城市达60个。


世界接纳中国,中国民众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彼此共融,某种程度上来说,日益开放的全球化,成就了今天中国方方面面的发展。


“妖魔化”难民的背后

关于难民,中国还有一个普遍的刻板印象,即将难民等同于饥民、愚民或暴民。实际上难民逃亡的原因除饥荒外,还有战乱和迫害,因而难民不等于没有能力,爱因斯坦就是著名的难民。


当然,中国当前对难民的恐惧和反感,主要源自欧洲近年收留大量中东难民的负面后果。在欧洲内部,传统价值观中的人道主义和多元包容,也的确正与收留难民带来的经济负担、犯罪率和文化冲突形成巨大的矛盾,引发强烈争议。


然而必须要提醒的是,中东难民在欧洲表现不佳的信息,特别是一些恶性案例的报道,在传入中国时发生了严重的信息污染。


比如近日的一段视频中,欧洲难民抱怨难民营“网络太慢,太无聊,免费东西太少,没有零花钱,根本没有服务”,很多人立刻对难民留下了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和反客为主的印象,但实际上这种片断故意排除了更全面的表述。


来自欧洲难民营的抱怨:网络太慢,只能吃和睡,没有零花钱。(网络图)


至于有的网络文章里称“这个中东难民被安置在北京六环外的一个小区,但是他拒绝学习中文,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工作,靠女友养活”,“以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欧洲早已经面目全非,恐袭、强奸、杀人、抢劫、聚众闹事每天上演”,甚至“难民性侵一名6岁女童,结果被判入刑20个月,悲痛欲绝的父亲袭击罪犯,却被警察击毙……”,这些事件并非全无事实基础,但稍加鉴别就能发现,它们普遍存在事实存疑、夸大现象或混淆是非的软肋。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传播最广、最具煽动力的反难民网文,其实建立在更宏大的阴谋论和反美、反西方背景之上。比如将联合国难民署视为敌对势力,将世界难民问题的根源归于“美国发动战争,搞乱中东”,将欧洲难民问题说成“被美国利用”,将中国人的同情心称作“非要给别人当枪使,掺和到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中来,配合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


这种“难民甚至世界任何苦难都是美国之祸,世界舆论、人道活动均为美国乱华灭华阴谋”的论调,已经接近于精神病学中的被迫害妄想狂,失去了在理性范围内正常辩论的前提。在将难民妖魔化,人为煽动恐慌和仇外一事上,这些舆论作用很坏,而中国公众在接受这种煽动上表现出的情绪化和观念误区,以及这背后蕴藏的负面前景更是触目惊心。


当然,难民在欧洲确有负面影响,有的还构成社会问题,相应政府的应对也确有偏差,但即使这样,也是欧洲自己的问题,是坚守价值观还是调整政策是欧洲各国公民才有权选择的事。依据中国国内盛行的这些污染严重的信息,根本无法得出客观的判断和主张。


中方立场:难民不是移民

在上述《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研究者提出: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当有相应的责任和担当。依据该报告发现的事实,这一建议有其道理。不过,对长期生活在医疗、教育等资源紧张之中的国人,这的确带来了心理压力。


有人及时提醒了一些隐忧,诸如我国已经收容的个别难民中,有人参与了恐怖活动;对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有损中国社会凝聚力;一些同中国有经贸往来的国家相当一部分政局不稳,其难民来华恐威胁我国社会治安……


平衡各方观点,也有理性的公众提出,以自食其力、主动融入和遵守法律为前提的接收难民原则,在量力而行、合理待遇的前提下,难民也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劳动力。很多人特别不能接受的,只是欧洲一些国家用本国财政为难民提供的初期安置生活水平过高,甚至套用本国福利标准的做法。


也有人并不担忧难民带来的压力,相反,他们从中华文化博大的胸怀和包容力出发,认为中国完全可以接纳难民,为此还提醒大家:今天中国境内的朝鲜族就源自其故国“己庚大灾”(1869-1870)时被允许过江垦殖的万余饥民,如今他们已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有机部分。


这些探讨无疑都是健康而有益的。最重要的是,其中支持接收难民的观点都仅限于建议和探讨,没有任何强加的成分,更远远谈不上形成了政策,事实上国家的相关决策非常审慎。然而遗憾的是,反对的声音却大多上纲上线,人身攻击。姚晨等人被斥为“圣母婊”,甚至有更加狂热的网站质问起“造势‘中国应接收难民’的都是些什么人”,将政策分歧上升到政治背景和阴谋层面。


……


Vista看天下政商智库高级观察员  吴戈_文



更多智库内容


观点 | 越了解生蚝,我就越不了解人类

还记得前段时间,因为海滩上出现了大量生蚝,丹麦方面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呼吁中国人前去旅游将其消灭的故事吗?但你想象不到的是,丹麦人的这一举动是典型地“忘恩负义”,他们不知道的是……>>>


热点分析 | 41年前避险到此,四川茂县垮塌和汶川大地震有关吗?

灾难已经发生,救援还在继续。但我们要思考的,是怎么才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