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央行“易”主,新掌门的“挑战型”人生

2018-03-20 Vista看天下

3月1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二楼后方,易纲与众多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听取了自己被正式任命为央行行长的消息。


从1997年履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以来,易纲一直在央行系统内“服役”。在周小川长达15年的央行行长任期内,易纲从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逐步晋升司长、行长助理、副行长,并一度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2016年3月起,易纲担任央行党委副书记,位列央行四位副行长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央行“二把手”。


在2016年两会期间的央行记者会上,周小川对易纲的介绍是“负责人民银行各项工作,主管货币政策、国际业务”,而对其他副行长的工作介绍则是“分管”某项工作。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上,周小川也多次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了易纲。


任命宣布当期,即将宣誓就职的易纲向等候多时的记者表示:“心情是平静和庄重的,使命是非常神圣和光荣的。”


过去15年里,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翻了近一番。金融业高速增长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积累。


这是易纲和他的团队将面临的巨大挑战。


2018年3月9日,北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易纲出席。(CFP 图)



知青、北大高材生、海归



两个星期前,易纲刚刚过完60岁生日。


1958年,他出生于北京,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高中毕业后,易纲赶上了上山下乡的尾巴,作为知青在顺义县高丽营公社西王路大队插了一年队,并任生产队队长。期间,他还干过一件事:带领同学向队里要求提高工分。“当时生产队给我们知青定的工分比较低,大约干一天6分或6.5分,壮男劳力工分为10分。”


队里不同意,同学们闹罢工。最后有五六个同学受到了严厉批评,易纲有些自责,想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承担责任,险些误了高考报名。


易纲(左)与北大同窗海闻(右)。(网络图)


“本想考理科数学系,后来觉得时间太紧,没有时间复习物理和化学了,所以选择了报考文科。”当时,他的第一选择是政法(后来的法律系),因为听说需要政审,考虑到自己的家庭出身有问题,就改报了经济学。至于第一志愿北京大学,“纯属撞大运,根本没有期望会被录取”。


尽管考试时作文跑题,易纲最终还是顺利地考入了北京大学经济系。在北大同窗海闻的印象中,大学期间易纲自学了英文,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是班级最早入党的学生,还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公费出国的学生。


大学三年级,易纲被派往美国留学,1980年至1986年,他分别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伊利诺大学经济学专业学习,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便在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任教。


1992年,他获得了印第安纳大学经济系终身教职。34岁的易纲成为上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的华人教授群体中,最早获得美国终身教职的人。


印第安纳大学。(网络图)


多年后回国入职央行后,他又成了央行系统内第一位海归。具有丰富海外履历的易纲,曾多次亮相国际舞台,在IMF与世行年会、G20央行行长与财长会议等场合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易纲的英语发音很好,国际组织对易纲评价都很高,从这点来讲,易纲接任小川对中国央行的国际地位是很好的衔接。”某货币政策权威专家表示。


与周小川一样,拥有博士学位的易纲也被称为“学者型官员”,理论知识扎实但绝不迂腐,可以很好的将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实践结合。多位金融领域人士分析,这与其经历关联颇深。


据易纲回忆,知青生涯让他亲眼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弊端,并从中开始思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定位,这些经历也影响他日后从事经济制度和货币政策的研究。



生活在美国,

但研究的都是中国问题



易纲归国那年,身边熟悉的华人教授朋友们都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回国。


彼时,易纲在美国学术界手捧金饭碗,一周上两天班,每个月税前可以拿到5000美金,已然实现了“前有房、后有院,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国梦”。


他初到美国时其实过得非常辛苦,身上只有2美元……


责任编辑:杨溪

资料来源:财新网、财联社、新京报、棱镜、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基金报、财经、界面、前沿观察、虎嗅网、第一财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