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里无“仙丹”,这里有“笨蛋”

2018-03-24 高级观察员 吴钩 Vista看天下


既然“孔圣枕中丹”出自古方,古代的读书人显然应该知道有这么一味“聪明药”。但检索史料,我们却发现,除了几本传统医书(如明代的《摄生总要》、清代的《医方集解》)收录了“孔圣枕中丹”的药方之外,历代文人笔记基本都没有谈及什么“孔圣枕中丹”。是不是他们根本就不相信世上存在“聪明药”呢?抑或是,他们偷偷服了“孔圣枕中丹”,却不好意思讲出来?


这几天,一条“浙江大学开炼丹课,学生做出古代脑白金”的新闻刷屏了。


新闻说,“浙江大学开设的中药课上,杨昌杰等学生根据唐代药王孙思邈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做出古代丹药‘孔圣枕中丹’,这枚丹药主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炼出“孔圣枕中丹”的浙大学生,也一不小心成了“网红”——只不过是受网友嘲笑的“网红”。



我的同事在事后采访了新闻当事人,发现这个“孔圣枕中丹”其实是浙大药学院选修《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课程的学生完成的一项手工作业,跟选修陶艺的学生动手做个陶瓷杯没什么分别。


授课教授只是要求学生“完成一项跟中医或中药有关的展示”,展示的具体题材不限,杨昌杰等同学因为觉得“孔圣枕中丹”的方子很好玩,便依着古方做了几颗“孔圣枕中丹”,作为他们的手工作业交上去(有些同学则制作了香囊、香袋)。但到了记者的笔下,却变成了话题性十足的“大学开炼丹课”。


“孔圣枕中丹”最早记载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配方是远志、菖蒲、败龟板、龙骨,据称可以“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大概因为古时读书人的偶像是孔子,便将这味丹药叫做“孔圣枕中丹”。


《备急千金要方》。(网络图)


那么“孔圣枕中丹”是不是真的具有“治读书善忘”的功效呢?


有一些医学研究团队做过一些实验,试验过“孔圣枕中丹对SHR大鼠前额叶皮质及纹状体TH、DAT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加味孔圣枕中丹对慢性脑缺血致痴呆大鼠胼胝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加味孔圣枕中丹对慢性脑缺血痴呆大鼠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这些实验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性,是否能够证明“孔圣枕中丹”的药效,若是有效,药理机制又是什么,我非医药专业人士,不好评说。


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我更关注的话题是,古人怎么评价这个“孔圣枕中丹”。既然“孔圣枕中丹”出自古方,古代的读书人显然应该知道有这么一味“聪明药”。但检索史料,我们却发现,除了几本传统医书(如明代的《摄生总要》、清代的《医方集解》)收录了“孔圣枕中丹”的药方之外,历代文人笔记基本都没有谈及什么“孔圣枕中丹”是不是他们根本就不相信世上存在“聪明药”呢?抑或是,他们偷偷服了“孔圣枕中丹”,却不好意思讲出来?


倒是有三本成书于晚清的世俗小说提到了“孔圣枕中丹”。其中一本是光绪年间出版的《海上花魅影》,小说中,有一个叫做郑芝芯的举人说:“我生平最不信医书中有一种名为孔圣枕中丹,书中说得好,‘吃了这丹,不会做文章亦会做得来。’但当日时文(即八股文)固有用,若今日时文全无用处,此丹可用不着了。”这段描述透露了一个信息:在清代,那些连八股文都写不好的笨秀才,可能会服用“孔圣枕中丹”,而中过举的郑芝芯则表示不相信这丹药的效果。


另一本小说是《红楼梦》的续书——晚清秦子忱写的的《续红楼梦》。我们知道,《红楼梦》原著里有一个活宝,叫薛蟠,是整个大观园内最油腻的笨男,人称“薛呆子”。


87版红楼梦中的薛蟠。(网络图)


秦子忱续写“红楼梦”故事时,编造了一个情节……


责任编辑:李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